正文 未雨綢繆, 文 / 天宇星
可見,**的強勢不同於杜魯門的強勢。杜魯門的強是假強,表現為恃強凌弱、逞強逞能;而**的強是真強,這種強是建立在對人類公平正義的追求基礎上的強,是一個古老民族不畏強權、敢於戰鬥的強。**的世界級大政治家品格和杜魯門的超級政客性格對比,舉3個例子說明:第一個例子:未雨綢繆,組建東北邊防軍。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杜魯門就草率地下令,第七艦隊封鎖台灣海峽,昭示了他典型的政客習氣。到7月7日,僅過10天時間,**就指示**召開國防問題會議,決定立即調在中原地區駐守的第13兵團(下轄第38、第39、第40軍)北上,與在東北的第42軍和炮兵第1、第2和第8師合編為東北邊防軍,擔負保衛東北邊防和應對朝鮮戰事的任務。9月上旬,又調第50軍開赴東北,使東北邊防軍的兵力增加到5個軍。這樣,26萬大軍提前幾個月就佈防在中朝邊境。這是一個極富有戰略預見性的決策,對來之能戰、戰則能勝起到了重要作用,顯示了**的大政治家品格。彭德懷後來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經驗時,高度評價了**的這一大政治家的戰略遠見。說:「當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時,我們即調了5個軍置於鴨綠江北岸,待敵超過三八線向我國邊境逼近時,出敵不意地給以痛擊,取得第一戰役遠處的勝利。這不僅挽救了當時朝鮮人民軍敗退的局面,而且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預先無此準備,想要憑空扭轉當時極不利極嚴重的局面,那是不可設想的。」這絕不是溢美之詞。第二個例子:高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政治旗幟。現在人們往往對政治口號有一種反感,其實,一個好的政治口號,能起到非常大的激勵作用,尤其是在革命與戰爭的年代。「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政治口號。之所以要「抗美援朝」,目的是為了「保家衛國」,使廣大群眾、戰士對支持這場戰爭有了更加現實、具體的認識,在國際上也容易得到其他國家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在1970年10月金日成訪華時,曾提起這個政治旗幟,說:「我們把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結合起來,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你如果不提『保家衛國』,他不贊成啊,他說,只為了朝鮮人,不為中國人還行啊?所以我說是為了保家衛國嘛,就是你要保家,你要衛國,要到那個地方去保,那個地方去衛」。可以說,「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政治旗幟,它應時而生,順勢而起,極大地鼓舞和激勵起全中國5萬萬同胞,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去。使廣大士兵也認識到,那是為祖國而戰,為自己年邁的父母而戰,為自己的妻兒而戰。廣大群眾也紛紛捐錢捐物,有2000多萬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僅1951年一年的捐款就能夠購買3700架米格飛機。抗美援朝真正成為一場全民的反侵略運動。而美國民眾對朝鮮戰爭的態度,有記者問,瞭解否、關心否,答:不開收音機。第三個例子:師出有名,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名義。美國雖不說理,但也要打政治牌,它給出兵朝鮮的美國以及14個僕從國參戰部隊起了個好名,叫「聯合**」。其實,美國最親密的夥伴英國派了兩個旅,法國和多數國家象徵性地派兵,部隊主要由美國派出的。你叫「聯合**」,打政治牌,**更擅長打政治牌,我叫「中國人民志願軍」。新中國投入的主力部隊同美**隊作戰,既要師出有名,又要使中美兩國從國際意義上不進入戰爭狀態,這確實需要費一番心思的。開始研究出兵朝鮮的問題時,**認識到,總不能叫中國人民解放軍啊,因為你解放軍可以解放台灣,但總不能解放到朝鮮去啊!於是他準備用「支援軍」的名義。徵求民主黨派意見時,民主建國會領導人黃炎培先生說:「叫支援軍不妥。」**問:「為什麼?」黃說:「支援軍是派遣的,誰派的啊?國家麼!我們是不是要跟美國宣戰?」**說:「有道理。那叫什麼啊?」黃說:「叫志願軍好。因為志願麼,就不是政府出兵,而是民間性質,是出於義憤。」叫志願軍,在國際上也有先例,西班牙內戰時,著名的馬德里保衛戰就有很多各國的志願人員組成志願軍自願到西班牙作戰,於是,志願軍這個名字馬上被從諫如流的**所接受。事實證明,以志願軍的名義參戰,在與美國鬥爭中取得了十分有利的位置,這麼大的一場戰爭,交戰雙方從來沒有宣戰過。因為美國人找不到借口!它如果宣戰,就等於承認自己是侵略者了。可見,**確實高人一籌,不愧是一位卓越的世界級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