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如何炸掉月球

正文 第046章 火力全開 文 / 駕霧

    談完生意後,約翰尼·維蘭德並沒有急著離開。

    可能是比較投緣的原因,兩個人都有對待科學的熱情,志趣相投。

    約翰尼的學術專精程度遠不如楊永誠,但也是必然的。他屬於那種對各行業都有一定瞭解的人,往往能把握好大局觀。而楊永誠呢,他熟知各門學科,堪比百科全書,無愧於「天才」之名。

    也因為這兩人年齡差距不大,性格喜好相同,沒幾天就由生意夥伴轉為了喜好相似的朋友。雖然並不是那類毫無顧忌開玩笑,互相嘲諷的死黨,但能夠互相欣賞,比點頭之交要深厚得多。

    他們天南地北的聊起來,楊永誠還有意推銷自己的其它專利,便扯上一些。事後約翰尼果然上鉤……他就對其中某些如特種材料、高強度鋼材、超硬鋁,或者相應的工業加工手段很感興趣。

    楊永誠因為不熟悉,以前拿出技術後,沒有急急忙忙去申請專利……他自己事後惡補了,得知影響力不小,市場也是十億級別的。就比如特種鋼,在航母甲板或者潛艇方面尤為重要,而技術最強的是美俄。

    除此外,其他國家的技術都跟不上。美俄兩國更是將它們列為嚴格保護的戰略物資,英國造的航母,都無法用到它盟友美國的頂級鋼材,可見該領域的壟斷性。楊永誠不搞這些——太厲害反而被限制。

    他看好比現實強一些,可面向民用的。

    雖然他青睞高科技,不太熱衷傳統工業,但不表示沒有人感興趣。

    約翰尼·維蘭德比他更清楚這些技術的重要性,但問題是現實裡能否製造出來。

    「如果能實現的話,我們願意以高價收購。」約翰尼表明態度,他摸清了楊永誠的性格,喜歡直接果斷。

    楊永誠說:「先等我們在實驗室裡弄出來吧。」

    約翰尼特別要求跟進這項技術:「前景很廣闊,如果你們能夠在實驗室裡做出來,潛在價值會非常高的。」

    話到此,楊永誠也不敢誇海口:「盡力而為。」

    他答應後,約翰尼才像個繁忙的大亨,私人飛機離開。

    ……

    楊永誠的工作也正式開始。

    干細胞工程很令人期待,成功不光是轟動世界,其醫學市場潛力也無比龐大,至少有上千億美元——屬於典型「名利雙收」的領域。只要他能做到,並壟斷大部分干細胞產業,一輩子都不再愁錢財。

    目前他和尼爾森博士打好了關係,友情幫他拓寬學術思路。尼爾森也厚道的推薦給他很多幫手,再用自己的名義借給他實驗室。也省得楊永誠得等公司部門建設完畢,手續申請後才能幹活。

    尼爾森博士特地推薦三名學生,都是本校的。

    他們的年齡比自己還大,但楊永誠淡定的以公司老總的身份考核了他們。他相信尼爾森,但至少要在心中對員工有自己的定位,在安排任務的時候才會更加得心應手。他是希望快速搞定的。

    通過這種考核方式,楊永誠選中一位名叫「安德魯·拉爾夫」的傢伙作為組長。他就讀碩士研究生,成績優秀,但不頂尖,沒有尖子生的傲氣,在動手能力上也是不俗,能很好的理解楊永誠的想法。

    楊永誠就喜歡這類型,不用過多的解釋,他們清楚該怎麼做。

    干細胞的研究是一項繁雜、龐大的工作,難點就在於研究人員需要一點點的去實驗和測試。而楊永誠有個無與倫比的優勢:這些步驟都直接跳過。他已經掌握正確方法,就差在現實裡還原。

    所以不需要助手有多少創造力,懂得按步驟做事就好。

    也因為干細胞工程的龐大,他先撿取幾樣重要的,比如分化造血干細胞、分化神經干細胞。造血干細胞就對白血病有絕佳的治療效果;而神經干細胞,它對腦部等神經系統疾病很有幫助。

    培養、分化,再到臨床應用,語言表達雖然簡單,但裡面的每一步都能夠當做一門複雜的學科。

    楊永誠現在則要全部搞定。

    換做他以外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也不敢這麼做。

    因為誰也無法保證步驟的絕對正確,同步實施的結果到最後往往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現在楊永誠的情況不同,為了節約時間,他把該是先後進行的步驟變為同時開始,既是自信,也是狂妄。

    楊永誠用筆在白板上寫了一堆,回頭問:「你們能理解吧?」

    「能跟上。」拉爾夫點點頭,「但如果把第三步驟如果能更詳細的話,會更好。」

    「噢,讓我想想。」楊永誠也碰到了講解的難點——他自己理解的,其他人眼裡可能就是天書般的。

    所以他得像小學老師一樣,手把手的講清楚細節。

    這個過程相對考驗耐心和細心……楊永誠也只能老老實實的一點點來,他可不希望助手們出錯。

    事情雖然慢,但總體還是順利的。

    尼爾森教授推薦的人確實不錯,尤其是拉爾夫,他就很好的扮演著「助手」的身份,在理解能力上最令楊永誠滿意,每次他提出的概念都是拉爾夫最先理解,再在小組裡交流,協助完成。

    尼克·韋伯也同時在招聘其他實驗室工作人員。mit來的精英自然不是打雜,但一些簡單工作總得有人負責,這就得向社會徵集有經驗的人士。楊永誠也會抽空檢查,保證專業素養過關。

    &nb

    sp;至於他自己,做什麼工作呢?

    他很喜歡那種指點江山的領導者,手指頭抬起來,儘管下命令,然後手下就紛紛按照他的想法去完成……就是一種總指揮思路。從這方面來說,他有些懶——但世界都是懶人推動發展的。

    ……

    有足夠多的干細胞只是第一步,如何讓它分化成所需要的指定功能細胞,也是一大難點。甚至還得保證分化後期,細胞不會發生病變,受體排斥等意外。這裡面需要一種特殊的「誘導因子」。

    這幾項是他需要操心的,核心機密他負責。

    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商業角度,它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楊永誠還沒有大方到讓他人隨意盜用自己心血的程度。即使是專利技術共享,也得標上他的名字,讓全世界都知道有他這號人物在貢獻。

    楊永誠的生活也無可避免的變得單調,白天實驗室工作,下午保持一定程度的鍛煉,晚上回家繼續思考一些細節,晚些時候睡覺,第二天早晨跑步,然後上班……他似乎還嫌不夠猛,繼續開立項目。

    前陣子約翰尼說過的特種材料問題,他打算同時開發。

    有了mit的名譽博士頭銜,再加上工學院裡明星人物的身份,找幫手很容易。大家都對這家神奇的企業,這名天才級別的年輕人感興趣。輕鬆找到足夠多的助手,有些甚至願意無償參與工作。

    特種材料的實驗室制取,有正確方案也不算難,比如特種鋼材,考驗的就是各種材料的混合比例——這一項能讓某些機構,甚至是國家研究十幾年都成效甚微。楊永誠卻直接拿到了正確答案……

    往後的還有熱處理,淬火等等工藝,溫度控制,時間控制等方面。都是有了直接的答案,相當於照著說明書搞一遍,能不能成功看運氣。但再傻的人,重複十幾遍下來,也總該會摸到門路。

    楊永誠不笨,這就是他如此大膽的原因,連續主持多個項目——新能源的構思;干細胞的研究;特種材料的探索。如果再算上一些指導,他同時處理著五六個項目,堪稱「多線程」的天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