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我當通鬼師那些年

《》章 節目錄 第4章 報紙 文 / ST小葒

    接下來的日子對我來說真是度日如年,十分煎熬。幸好時間的年輪並沒有因為我的焦急等待而有所停歇,那天終於還是來了。可惜天公不作美,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去鄒台縣這事兒對我來說是一件性命攸關的頭等大事,別說下雨了,就是天上下冰雹,我也必須得去。

    所以天一亮我就早早的去了汽車客運站,不過到了那兒我就開始後悔了,因為我發現比和姚胖子約定的時間整整提早了一個小時。

    無可奈何之下,我只能從車站門口的小攤販那兒買了份報紙,也不管是當天的還是昨天,反正就是用來打發時間的。

    隨後,我在候車大廳瞎轉悠了一圈,找了個座位,開始津津有味的看起了報紙。

    這份平淡無奇的報紙唯一吸引我眼球的是頭版頭條,報道了一起因雨天道路濕滑造成一輛客車側翻墜入山谷從而導致車內16人全部遇難的重大交通事故。旁邊還醒目的配了張現場照片,照片是一輛客車殘骸的特寫鏡頭。引起我注意的不是這起事故死了多少人,而是事故地點發生在鄒台縣東坡嶺。

    我覺得這純粹是個巧合,也沒往心裡去。

    一份報紙很快被我翻了個遍。我看了看時間,似乎還早,把報紙一裹往褲兜裡一塞,就躲到車站的角落裡點了根煙,開始吞雲吐霧。

    沒過多久,姚胖子來了,他倒是很準時,掐著點來的。姚胖子的身材太有料了,紮在人堆裡我都能一眼把他認出來。我也沒喊,衝他揮了揮手,他就看到我了。

    等他走近,我才發現他還背著個裝滿東西的雙肩大旅行包。我瞭解姚胖子日常喜好,一猜就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就沒好氣的說:「胖子,你能別這樣嗎?這麼大陣勢。」

    姚胖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說:「以備不時之需嘛。」

    想著這包再重也不是我背,我也就沒再說什麼,領著他去買車票,買完車票就上了車。

    當快要上車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不對勁的感覺,但具體哪不對勁我一時也說不上來,所以僅僅是停頓了一下就爬上了車。

    鄒台縣是一個貧困縣,工業不發達,也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縣,因此直到發車點這輛車也沒坐滿,相反,倒留下了不少空座。我跟姚胖子都比較無賴,見沒什麼人,也不按號入座,蹭蹭的跑到車尾一人佔了倆座。

    我平常有個不好的習慣,一上車就開始犯困,就想呼呼大睡。而姚胖子精氣神十足,啪啪從包裡摸出一袋花生米,也不問我要不要吃,就開始狼吞虎嚥。這倒也罷,重點是他吃相還特別不好,辟里啪啦的咀嚼聲在我耳邊不絕於耳,讓我不厭其煩。我哪還有心思閉目養神,索性就把頭側向窗外,看起了沿途的風景。

    因為汽車客運站在北岸,鄒台縣位於我們城市的南邊,所以客車就勢必過江,而南江大橋則成了必經之路。

    當汽車行駛在南江大橋上的時候,天空已經下起了滂沱大雨,江面上升騰起了一片白色的霧氣,遠看天空和江面灰濛濛的連在了一起,顯得十分壯觀。不過在我看來卻十分掃興,畢竟能見度太低,我能目及的地方實在有限。

    正當我想收回視線的時候,無意間卻突然看到江面上一個朦朧的巨大條形物體蹭得一下竄出了江面。我使勁的揉了揉眼睛想仔細看清楚,那個東西又咚的一下子竄進了水裡。我沒法形容那個場景,那個巨大的水花就像一顆炸彈在水面上炸開了花。問題是雨實在太大,我壓根兒就沒看清那是個什麼怪物,但我心裡隱隱有種預感,我看到的這個東西跟我小時候看到那個水裡的巨大影子一定有必然的聯繫。

    我以為這麼大動靜,姚胖子也肯定注意到了。但我轉過頭,看見姚胖子依然十分淡定的吃著花生米,就意識他剛才沒往車窗外看,錯過了那驚人的一幕。

    我猶豫著是不是把這事兒告訴他,但最後還是歎了口氣,把話咽進了肚子裡,這麼離譜的事兒說出來他一定不信,也就此作罷了。

    在姚胖子的不懈努力下,一袋花生米很快宣告陣亡了,我也有機可乘開始閉著眼睛睡起了大覺。

    估計睡了有半個多小時,我實在覺得有東西擱得我難受,就往兜裡掏了掏。定睛一看,原來是我之前買的那份報紙,就一把將報紙扔到旁邊的空座上。

    姚胖子可能正覺得無事可做,就拿過去左翻右翻,隨後看著報紙就咯咯笑的亂顫。

    我正覺得納悶,姚胖子就問我說:「這報紙哪買的?」

    「地攤上買的唄,難不成還自個兒開印刷廠啊?」我說。

    他又說:「高手,濤子你絕對是高手,你沒注意到這報紙是8月17日的嗎?」

    我被他說的腦子有點一時轉不過彎來,不解的問:「8月17日咋了?」

    姚胖子見我反應慢一拍,繼續跟我賣關子也沒啥意思,就說:「你不會不知道今天是8月16日吧?也就是說8月17日是明天。」

    明天?姚胖子這話把我嚇得不輕。因為工作被辭退的緣故,在家呆著根本沒關心陽曆日期,淨盯著陰曆了,誰叫那老頭跟我強調的日子是陰曆。

    按說這種事我根本就不信,但姚胖子信誓旦旦,我就有些不信邪的把報紙拿過來看個究竟。

    這一看,我就懵了。

    報紙上的日期確實是1997年8月17日,千真萬確。

    這下子,我全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可是我市髮型量最大的報紙,日均發行量過十萬,是市委宣傳部的直屬單位,不可能出這種紕漏的。

    但眼前的這份報紙又作何解釋?

    如果是報社百密一疏那還好說,如果不是…………

    我靜下心想仔細再看一看這份詭異的報紙,但乍看之下冷汗都出來了。因為我終於想起了我上車的時候為什麼覺得不對勁了。

    大家都知道,一般長途客運大巴的前擋風玻璃都會有目的地標示,所以很多乘客上車前都會在車頭看上一眼,以確認自己有沒有上錯車,我也不例外。

    可能是我心眼比較實,還順帶偷偷望了一眼這輛車的車牌,當時也說不上是啥感覺。

    現在才知道這種感覺是眼熟。

    為什麼會覺得眼熟?我仔細比照了一下這份報紙上的那張照片,儘管因為照這張照片的照相機像素有待商榷,但畢竟特寫鏡頭拉得太近,那輛客車殘骸車尾的車牌號碼卻清晰可見。這兩車牌號碼一對比…………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我拿著報紙的手都開始顫抖起來了。

    作為銀行職員,整天跟數字打交道,我覺得我記憶力毫無問題,看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事兒太過匪夷所思,我不得不跟姚胖子說。

    我以為姚胖子聽了這件事也會跟我一樣的反應,但他卻淡淡的告訴我,天底下哪會有這種事,肯定是我看錯車牌了。

    儘管我也開始質疑自己,但心裡總歸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甚至我隱隱把這輛車和報紙上發生重大交通開始聯繫在一起。

    我不自禁的開始盤算起乘客人數,畢竟報紙上寫著這起重大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是16人。

    幸好我和姚胖子坐在車尾算是地理位置優越,往前一看,所有乘客一目瞭然。

    1、2、3、4、5……

    數到最後我的心越跳越厲害,因為我發現,算上我、姚胖子,再加上客車司機,這個數字跟這起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居然驚人的吻合。

    我怎麼可能會相信這僅僅是個巧合,不死心的又重新數了好幾遍,但結果讓我很失望。

    這時候汽車已經離站行駛一個多小時了,天空不再陰霾,雨也開始停了下來,但是我焦躁不安的情緒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我有些不知所措,感覺這事兒迫在眉梢,我必須得跟姚胖子說清楚。

    等我說完,姚胖子見我臉色凝重,也開始重視起來了。

    他猶豫了一下,說:「這樣吧。我們也先別急著下車,先去問問清楚這事兒。」

    我趕忙說:「問誰?」

    他說:「客車司機。」

    我覺得也對,客車司機這輛車的車牌肯定再清楚不過了。

    我拉上姚胖子走向車頭,邊走心中邊默默祈禱是自己看花了眼,小題大做,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個驚人的巧合。

    客車司機看上去倒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一見我們走到車頭,還以為我們要在前面下車,就扯開嗓子說:「這一帶以前是亂墳崗,也沒人居住。你們如果是想轉車去其他地方,我還是建議你們到了縣城再轉車吧,這條路我開了有五六年了,路況太差,除了我們這條線也沒什麼車通行,很難攔到車。」

    我只關心這輛車跟報紙上那起交通事故有沒有必然聯繫,如果不幸真被我言中,別說這裡是亂墳崗,就是鬼門關,老子也照樣要下車。

    我假裝淡定的開口問:「師傅,這車兒經不經過東坡嶺?」

    司機回我說:「是啊,東坡嶺這段不好走啊,特別是雨天,道路泥濘不堪,有時候山上還會湧下來不少泥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啊。」

    他這話讓我感到心有餘悸,忙問:「是不是前幾天出了起重大交通事故啊?」

    我話一說完,司機就笑了,說:「你們這幫小年輕,不學好,淨聽人瞎說。我們每天這條路上來回跑,有沒有這回事兒怎麼可能不知道?」

    我心想,這回完了。既然報紙上提到的交通事故不是已經發生的事,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造謠,一種是即將發生的事。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但我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我還沒來得及問司機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車牌號碼的事兒,姚胖子打斷了我。他先開口說:「師傅,我們就想在這兒下車,您看行嗎?」

    難道姚胖子看出什麼來了?不過這樣也好,我也更傾向於馬上下車。

    司機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他。

    姚胖子繼續說:「我們這趟來呀,就是來祭祖的。我這兄弟家祖墳就在附近,就請您行個方便。」

    姚胖子說的煞有其事,而我心中卻罵開了花。你們家祖墳才這兒呢,你們全家祖墳都在這兒。

    他說的滴水不漏,但是沒想到司機用很奇怪的眼神還了看我,還說:「我說句不好聽的,這裡先不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而且是鄒台縣鬧得最凶的地方,你們確定要下車?」

    雖然我有些不太明白司機說的鬧得最凶是什麼意思,但我和姚胖子就現在來說一門心思只想下車,都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司機也就沒再勸我們,緩緩的把車靠邊停了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