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以復仇女神之名

正文 第六個任務(5) 文 / 華玫

    石晏在趙國的地位很高,不但是國主石憲的同胞兄弟,還是趙國的大司馬。大司馬相當於今天的軍總司令,整個趙國的軍隊全歸他調派。石憲對石晏無比信任,在趙國,石晏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由於國主受傷,不能臨朝,石晏在「國主」林俐的授意下,暫行監國之職,代替國主統攝朝政。監刑的轉天,下了朝,石晏去內宮向林俐匯告今日朝中動態——大臣們都向他匯報了哪些事情。

    一邊往石憲居住的崇華殿走,石晏一邊在心裡切齒痛罵,罵刺客是廢物,沒能把他大哥石憲一箭射死。不然,現在該是他的小侄在位。他大嫂陸惠靈是賢妻良母不假,可是要她臨朝稱制,她還真沒那個能耐。所以,如果他小侄坐了龍床,他當攝政王必定無疑。

    一個乳臭未乾的毛孩,還不是任他搓圓捏扁,為所欲為。過個一年半載的,再把這孩作掉,殿上的國主之位,他不想坐都不行。哪像現在,還要去崇華殿見那半死不活的厭物!

    懷揣著萬分的鬱悶之情,石晏走進了崇華殿。雙腳踏進崇華殿的一剎那,他整肅了身心,收起了心中的抱怨,怕這份抱怨影響了他的思維和面部表情,若是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那可就不好了。

    「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進石憲寢室,石晏急趨幾步來到御榻前,對著榻上的林俐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

    林俐看著石晏,心想,裝得可真好啊。

    「平身,來人吶,賜座。」林俐的表演水平也不弱。

    「是。」內侍搬來胡床。

    「多謝皇兄。」石晏一撩後襟坐了下來。

    「今日朝中可有何要事?」林俐倚著厚厚的錦墊,半躺半靠在御榻之上。

    石晏微笑,「並無大事,都是些瑣碎的事情,皇兄不必掛心。」

    「哦。」林俐點點頭,「那就好。」心想就是有大事石晏跟她說,她也不會管,書中說石晏篡位後還算是個明君。既是明君,她相信石晏對朝政的處置不會兒戲。她穿到這個故事裡來,不是替石憲處置朝政的,而是代表復仇女神懲罰石晏的。

    「對了,」想到這兒,林俐話鋒一轉,「皇兄有件事要交待你去辦。」

    石晏馬上作出責無旁貸的模樣,「皇兄儘管吩咐,臣弟自當盡心竭力。」

    「好!」林俐嘉許地一點頭,「這次朕遇刺之事,刺客雖然伏法,但幕後真兇尚逍法外。朕本欲親自著令大理寺查辦此事,但國事目前由你監管,那麼皇兄就將這件事情交給你,由你去跟大理寺的人說,讓他們務必在近期內,查出幕後真兇,給朕一個交待。」

    聞聽此言,石晏的心臟一縮。原以為刺客死了,死無對證,這件事就算拉倒了。不想厭物還要查!他又在心裡罵起了那兩個刺客。蠢物!給他惹了多大的麻煩!

    心裡煩恨得冒了火,臉上,石晏卻是副恭謹無比的模樣,「皇兄放心,臣弟一會兒就命人草旨,交待大理寺徹查此事。此事若是不查個水落石出,臣弟也是寢食難安。」

    林俐暗暗冷笑,怕是我要查真兇,你寢食難安吧?

    要的就是你寢食難安!

    裝模作樣地又詢問了兩句林俐的傷勢,石晏起身告辭,離開崇華殿徑往御書房而去。御書房裡擺了兩張書案,一張主案,一張副案。主案是國主的書案,副案是監國的。即便國主報恙不能親理朝政,國主的書案也不能讓旁人使用,親弟弟也不是行,監國也不行。

    面沉似水地走進御書房,石晏嫉恨交加地掃了一眼正位上的書案,隨即不落痕跡地收回目光,在副案後落座。

    「傳中書監。」石晏沉聲吩咐。

    「是。」一名小內侍應了一聲,出門去傳中書監。

    不大一會兒,中書監來了。

    所謂中書監者,並非閹人,而是中書省的最高長官。趙國不設宰相,中書監在趙國的地位相當於宰相,掌握機要,地位尊崇。趙國的詔書、聖旨,基本上均由中書監草擬。待國主認可後,再謄寫,蓋璽,下發,頒布。

    石晏把林俐的意思跟中書監大致說了一遍,然後命令中書監根據林俐的意思,草擬一份聖旨出來。中書監領命,去了御書房的外間,一刻鐘後,拿著擬好的聖旨又回了來。

    石晏拿過中書監草擬的聖旨看了看,「嗯,可以,謄吧。」

    中書監拿著還回來的草稿又退了出去。過了一會兒,中書監第次進來,手中是謄好的聖旨。石晏粗略地又看了一遍,然後當著中書監的面,在聖旨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簽好名字後,拿起玉璽,加蓋上去。

    見證著石晏作完這一切後,中書監拿著聖旨的草稿,躬身而退。他的任務並沒有完成,按照石晏的吩咐,他還要拿著聖旨的草稿回中書省,命人將聖旨的內容多多謄寫幾份,再來石晏這裡蓋玉璽,然後下發給各州刺史,命各州刺史在各自的管轄範圍內捕真兇。

    中書監走後,石晏喚來一名內侍,將封好的聖旨交給這名內侍,命他去大理寺傳旨,內侍領命而去。快馬加鞭來到大理寺,內侍喚出包括大理寺卿在內的一干人等,當眾展讀聖旨。

    頒完聖旨,內侍將聖旨交到大理寺卿手中,回宮覆命。大理寺卿即刻親自草擬了一道告示,命下屬謄寫出若干張,張貼在敦化城的各主要街巷,東西二市,以及八個城門的城門內外。

    告示的大意是:國主遇刺,刺客雖已伏誅,然幕後真兇未明。有知真兇者,可揭下此榜,速來大理寺相告,待捕得真兇

    確認無疑後,獎金五兩。除了張貼告,大理寺卿又派出數名探,混跡於姓中間,打探消息。

    一連幾日,均無消息。

    而這幾日來,石晏夜夜從惡夢中驚醒。王妃以為他是操勞過甚,賢惠地親自下廚,給他燉了有安神功效的滋補,他也乖乖地喝了,還是作惡夢。每天半夜,手刨腳蹬,嗚嗷亂叫著醒來,冷汗滿頭。鬧得王妃天天跟著睡不消停。

    「王爺,你這是怎麼了?」王妃體貼地問。

    「沒什麼,你先睡吧。」石晏坐在榻上,心有餘悸地呼呼喘著粗氣。

    王妃對他一向溫柔體貼,他對王妃始終是相敬如賓,客氣有餘,恩愛不足。只因他對她一絲感情也沒有。娶她,不過是因為她身世顯赫,是世家大族的女兒,出於鞏固自身地位的需要,才娶的。

    他真正喜歡的是陸惠靈,他的大嫂。陸惠靈的家族和他妻王氏的家族同是趙國的世家大族,只不過陸惠靈是陸家的庶女,而他的妻是王家長房嫡女。

    趙國的王和公主在四歲的時候,要進宮裡的堂讀書,屆時宮裡會挑選幾名和他們年齡相仿的高官女進宮侍讀。陸惠靈當年就是侍讀之一。看見陸惠靈的第一眼,他就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她。

    在他眼裡,她美得像天上的小仙女。他偷偷地窺視她,找機會接近她,看見她笑,他的嘴角也會不自覺地往上翹。有時候,心怦怦亂跳

    著裝出不經意的模樣跟她說一句話,她回上他一句,他就美得天旋地轉,從堂裡回來,還要一遍遍地回味,甚至晚上睡覺,在夢裡也還要繼續回味。

    他想他長大了,一定要娶陸惠靈作自己的王妃,然而十五歲那年,他大哥石憲先向父皇開了口。那年父皇對他大哥說,是時候娶妻成親了,大哥說願娶陸僕射家的庶女惠靈為妻。開始父皇還不大同意,嫌陸父的官職低微,父皇相中的本是王家的嫡女,也就是後來成為他王妃的這個女人。

    可是大哥鐵了心,非要娶陸家的庶女。說若是不能娶陸家的庶女為妻,將終身不娶。大哥不但是父皇的嫡長,東宮,還是父皇最喜歡,最器重的兒。經過一番明察暗訪,父皇認可了陸惠靈,這個父親只是尚書僕射的陸家庶女,將她轟轟烈烈地娶進了東宮。

    於是,他的心上人成了他的大嫂。於是,他的心裡生出了不平,生出了恨。

    為什麼?為什麼一個母親肚裡生出的孩,只因比自己早生了二年,之位就是他的,未來的國主之位就是他的,趙國的千里河山就是他的,趙國的臣民包括自己在內,就要向他叩九拜,甚至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也成了他的。

    論長相,他自問不輸那個人,甚至比那個人還要更俊美些。論能力,他自問也不輸給那個人,韜武略了滿滿一肚。就因為那個人比他早出生了兩年,所以什麼好事都是那個人的,沒有他的份。

    他恨!他不甘心!

    不知從何時開始,也許是陸惠靈被迎進東宮的那天起,他有了取那人而代之的想法。如果這天下不再是那個人的,而是他的,那麼,陸惠靈是不是也便成了他的?

    他靜靜地蟄伏著,觀察著,等待著,等待著除掉那個人的機會。然後便有了上次的刺殺。可惜,沒能成功。

    想找幕後真兇?

    好啊,我全力以赴地幫你找,保你找一輩也找不著!

    石晏恨恨地想。

    想要讓厭物一輩也找不到真兇的最好辦法,就是把知情人全部殺死。兩名刺客是死了,可是他們的家人還活著。動手之前,他曾叮嚀過刺客,要他們千萬對家人保秘,不可洩露半分,但誰知道他們有沒有遵守要求。

    五兩的賞金,對普通姓來講,絕對是難以抵擋的誘惑。他不能保證兩名刺客的家人不會見財起意,把他供出來。這世上,只有死人才是最可靠的。是以,在下發緝兇聖旨的當晚,石晏命人去兩名刺客家滅口。他給執行任務的人下達的命令是:不留活口,全部殺死。

    幾名經過嚴格訓練的殺手領命而去。結果撲了個空,刺客的家眷搬家了。

    「找!」聽到這個消息,石晏冷冷的從牙縫裡擠出這個字。

    就是挖地尺也要把他們找出來,也要讓他們從這個世界上消失。這也是這幾日他惡夢連連的原因之一。這些人的存在,對他是莫大的威脅。

    別說,這幾名殺手真不含糊,不出幾日,便讓他們訪到了兩名刺客家眷的下落,就在他們要殺人滅口的時候,幾名高手從天而降,經過一番力鬥,其中兩名見逃脫無望,當場咬碎牙間的蠟丸,蠟丸中的劇毒毒藥流露出來,二人即告殞命。另外兩人也想咬牙,對方眼疾手快地卸了二人的下巴,將二人生擒活捉。

    四各刺客是半夜出去的,如果順利的話,下半夜就能回來了。第二天一早,石晏就能聽到消息了。結果,第二天一早,有人慌慌張張地跑來告訴石晏,那幾名刺客一夜未歸。

    當時,石晏在王妃的伺候下穿戴好朝服,正準備要去宮裡聽政,聽了報告,他的心裡,頓時升起一股不祥之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