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第一節慶典——隔江猶唱後廷花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前邊戰事再緊,可是,關係到皇家體面和榮耀的事不能不辦。

    就如同當初太后輝煌出世的時辰誰也無法推遲,現在的隆重慶典一樣要如期舉行。

    唯一令人掃興的是,太后生日,只是太后的喜事,但不是中國人的好日子。

    尤其是太后40、50、60、70大壽,十年一大慶,也是十年一大難,實在是中國的不幸。

    每逢太后大壽,外國人必來「祝壽」。1874,日本攻我台灣。1884,中法戰爭,馬江海戰,福建水師覆滅,日軍趁機挑起朝鮮事端。

    1894甲午年,正趕上這場中日戰爭。

    後來的1904,日俄戰爭。看字面就是純外國人的戰爭,但這場外國人的戰爭竟是在我國的東北土地上開打,為的是爭奪對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在日本要求下,中國竟然還宣佈並嚴格保持了中立!

    「大清中興」,具有的竟是此等的豪華氣象和大國氣度!

    ……………………………………………………

    太后的生日,排場大,要跟乾隆爺的老媽相同。前期準備的耗費,前邊已經討論過。這還不算,除此之外,慈禧索取的貢品,不可勝計,其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外有戰爭,內有排場,且看大清朝如何支絀,慈禧如何做作。

    據《近代史資料》1962年第3期章中記載:

    由於戰局惡化,為了軍事需要,清政府向英國、德國訂購了幾艘快艇,又向阿根廷訂購了十三艘快艇,共計需款四百餘萬兩;

    為了應付戰局,軍隊的開拔、招募和編練、沿海的防禦,總計需款三百九十餘萬兩。

    如此巨大的軍事開支,短期內集結在一起,令國庫空虛、靠借貸度日的清政府難以為繼。百般籌措,依然無果,不得已戶部只得再舉外債。

    1894年7月(光緒二十年六月),也就是慈禧壽典的籌備接近尾聲之際,戶部通過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向英國銀行借貸一千萬兩,年息七厘半,十年以後還本,十年中利息銀四百二十萬兩。

    前線戰事愈演愈烈,軍費的籌措尚且需要舉借外債,一個敗家的慶典,竟也要在這個大洞邊上再添一個新洞。

    朝中部分官員產生不滿情緒,他們紛紛上書,呼籲停止慶典工程,將祝壽費移作軍費。

    在堅持慶典繼續進行的同時,慈禧表面上對慶典的規模進行了限制。

    八月二十六日(9月25日),慈禧發懿旨:「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光緒朝東華錄》)——其實只是減了去頤和園搞活動這一項。那又怎樣,該建的園子也建了,該花的錢都已經花了。太后難道連頤和園昆明湖檢閱水兵的工夫都沒有了嗎?

    八月二十九日(9月28日),慈禧又發懿旨:「一切點景俱暫停辦。工程已立架油飾的不再添彩綢。」(《翁同龢日記》)就是說,該油漆一新的地方都描畫完了,就是減去掛綵綢、懸橫幅這一項。

    這也許已經是慈禧最大的讓步了吧。正當臣下還滿足於這點小小的讓步,為慈禧懿旨「額手稱道」的時候,慈禧為敷衍輿論而採取權宜之計的策略暴露無遺。

    該收的禮、該撈的錢,太后是一分不捨。

    「壓縮」之後,仍然搞了近一個月的慶典活動。

    真是要多假有多假,無恥到了無下限、無底線。

    ……………………………………………………

    前線隆隆炮聲,為太后慶典增添了無限喜慶,更為皇家增加了無限聲威。

    九月二十五日(10月23日),在京各王公大臣以及外省各級官員開始呈進萬壽貢物,拉開了慈禧六旬慶典的序幕。而緊接著10月24-25日,日軍第一軍已攻破鴨綠江,進佔九連城,清軍正節節抵抗,退向遼陽中路。同在10月24日,日軍第二軍已經登陸金州花園口。

    從十月初一(10月29日)起,內外臣工「穿蟒袍補褂一月」,隆重的祝壽活動正式開始了。緊接著,11月2日,日軍便開始向金州進發。

    自此,宮裡日日慶祝,夜夜笙歌。前線,已經戰火連天。11月5日到7日,日寇接連攻破石門子防線,攻陷金州,並攻佔大連灣。

    與皇家的喜慶相映,是戰地官兵的血肉相搏,百姓流離失所,接連陷入血雨腥風。

    直到十月十七日(11月14日),葉赫那拉老太太的六旬慶典才告結束。

    接著,21日,日寇攻陷旅順,帶給旅順人民的,是四天的種族滅絕式大屠殺。

    這樣的統治者,還有什麼資格統治國家。

    ……………………………………………………

    反過來看看,人家日本天皇幾乎是一大家子齊上陣了。

    丈夫親自指揮,老婆和小老婆們提籃攜筐,送水送湯。

    按照日本人的報道,一條美子皇后前往各地醫院,探望戰場負傷入院的傷病員,寄予勉勵慰語。她把御成婚25年進獻的真棉(看來日本皇后收禮,也就是這個水平,遠不及我大清皇家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捐獻前線,賜假肢給在東北戰場失去手足的士兵。

    看看日本人就是好打發,把人真腿廢了,換個「假腿」,人家還搶著說感謝。

    報道說,日本國民高度讚揚明治皇后,稱其為「國

    國母」。

    稱皇后的言行,為明治天皇「仁慈博愛」的形象奠定了牢固基礎。

    有如此付出就會有回報。

    皇家的軍人們很快就將對天皇「仁慈博愛」的感恩,化為對大清軍隊和國民的凶殘!

    ……………………………………………………

    看看我們大清的太后怎樣關懷前線戰事。

    9月21日,慈禧匆忙發佈懿旨:

    「著由宮中節省項下,發出內幣銀三百萬兩,交由戶部陸續撥用,以收士飽馬騰之效。」

    大清太后真是有才!而且是奇才!

    此時,清國在與日本的戰爭中一潰千里。

    清軍在朝鮮已經顧不上吃飯,或者就是有功夫也吃不上頓飽飯了,這個時候,太后再拿出銀子來購買軍備彈藥、收買人心士氣,還指望這些銀子能立桿見影,收到「士飽馬騰」之效?

    黃花菜都已經涼了多時了。

    ……………………………………………………

    看看時人對葉赫那拉老太婆盛大慶典的反映吧。

    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後,針對慈禧賀壽的對聯「普天同慶,萬壽無疆」,在北京,很快便流傳開這樣一副對聯:

    ——萬壽無疆,普天同慶;

    ——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這還不夠絕妙。

    慈禧七十壽誕,有人巴結慈禧,獻上一副對聯:一人有慶,萬壽無疆。

    這對聯有點小聰明,說不上采,這是我看過的「拍馬」聯中最低檔的了,但絕對夠直接、夠無恥。據說,還深為慈禧所喜。

    後來,章太炎受這副對聯啟發,靈感大動,深入挖掘、加工,改成一聯,內容如下: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歎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這對慈禧不顧國家安危,出賣國家利益,只圖個人享受的無恥行徑,算是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痛心的怒罵。

    當然,這得是接近上層的人才能夠瞭解的真實情況。

    普通百姓,遠離北京的地方,有幾人知道?

    遼東打仗,南方觀戰,恐怕不全是指責。這還只是指官家——南方的官府,裝作什麼也沒聽見,民間估計真不知道東北已經烽火連天了。

    ……………………………………………………

    太后皇上在慶賀,宮內一角的軍機處卻一片陰暗。一幫大臣也是強作歡顏,下來便惶惶無計。

    日軍攻陷金州,在城中大肆殺掠,皇宮內還在唱戲,皇太后最愛聽的京劇。

    慈禧是個超級票友,迷到什麼程度?連慈安太后去世,還在服喪,宮廷裡就開始籌備演戲了。釋服的第二天,戲便開演了,從上午9時一直唱到傍晚7時,連唱四天。迷到捨生忘死的地步,一直到生命垂危之時,慈禧仍在連日聽戲。

    慈禧聽戲的時候,手裡總要拿著「貫串」——演出劇本。戲演到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樣的傢伙點兒、演員該做什麼動作,都詳細記錄在那個「貫串」上。慈禧太后

    一邊欣賞藝人表演,一邊檢驗他們的對錯。一旦發現表演有誤,立刻追究,輕則訓斥,重則打板子。她給藝人挑毛病,挑的也特別是地方,讓藝人不得不服。

    今天各位戲迷們有福,大家也都得感謝慈禧太后為京劇繁榮發展,成為國粹做出的傑出貢獻。如果說唐明皇被尊為梨園始祖,慈禧是否也應算是京劇班頭?

    當然,也有人因為在太后面前唱了一句「最毒不過婦人心」的戲詞,被太后打了板子。

    你說舉國歡慶,這麼重要的日子,這唱戲的能不賣力,陪著聽戲的能不盡心嗎?

    據說宮中大壽,國境大打,不知是有意無意,老太后點了一出《戰太平》。主角譚鑫培在即將唱到「大將難免陣頭亡」那一句,心頭一激靈,把詞改成了「大將臨陣也風光」,慈禧太后聽了很是高興,當場打賞。

    ……………………………………………………

    且看這天翁同龢寫的日記:初九(11月6日)午初二刻(大中午的),到寧壽宮聽戲。皇上又不能離開,還要和軍機大臣們商量事情、下達諭旨,非常著急,囑付大臣不要下班就走。並說,聽戲要三天,怕是耽誤事,軍機大臣盡可以不到場。軍機處只有兩位王爺在做主,這天得到前方電報,大連灣、旅順萬急,請示速調山東守軍,並讓漢納根帶海軍赴援。都是請示王爺,立即辦理,回頭再奏明聖上。

    第二天,大連灣炮台失守。這天農曆十月初十,正是慈禧太后的誕辰。翁同龢日記又寫道:

    來自各地的電信極多,中樞大臣們忙得不可開交,七點多鐘,大家還要隨著光緒帝參加慈禧太后的祝壽儀式,過了一道門又一道門,經過一系列儀式(這裡不再細言),經過一番折騰,已經快十點半了(巳正二刻),又要入座聽戲。

    但翁同龢實在坐不住,十幾分鐘後,趕緊出來。吃點飯到了軍機處,等了一陣,兩位王爺也沒等來。三點多鐘待到五點多,就回家了。這天,只知道大連告

    警,宋慶軍已經開往復州、金州。

    第三天,日軍已攻下大連,正在休整,準備進攻旅順。翁同龢又記道:

    半夜快1點(子正),有人送來電報,旅順危急。又過半小時,電報猝至,金州已失。趕緊前去報告,請示派唐仁廉赴旅順……10點多,又入座聽戲。叩頭完畢,便退回,實在是無法安坐。下午,電報就來了,報告南關嶺失守,徐邦道敗退,旅順僅半月之糧(還記得,是有個龔照璵跑路到天津要糧)……

    無需我多說,看看就知道了吧。前方急如星火,皇家忙著聽戲祝壽,根本顧不上打理軍事。軍機處這幫人也撂下十萬火急的軍情,跟著討賞、賀喜,就是上班的,也根本拿不出什麼有用的計策辦法。忙而無用,無所作為。這樣的軍事中樞,能有什麼用?

    怪不得日本人斷定,慈禧太后生日之年,大清根本沒有心思應戰。判斷得真準!

    ……………………………………………………

    多少年來,我們在驚歎太后生日慶典的皇家氣派時,也總在討論,一直想弄清慈禧這個老太婆到底是如何想的。

    大家認為:這其中有一部分是統治階級的需要,是為了確立皇家的威嚴,不然會影響統治者的政治秩序。

    實際上,內政與外政不分,那邊打仗、這邊宴樂,才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我倒沒覺得,停止國家的一切慶典,專心應付戰爭,統治秩序就崩塌了。而且這樣做,不見得就會降低了皇家的威嚴。停止筵宴,上馬,殺敵去,歷史上這樣的事多的是!沒見哪家就此倒台了。

    荒淫無道、昏庸無能被推翻的皇帝卻比比皆是,這晚清皇家看來對歷史真是沒什麼見識。

    當朝者皇家當然不能表現得失魂落魄,那會動搖民心。但卻實在沒必要這麼張揚,故做姿態、掩飾恐慌。

    比起這個,還有比打了敗仗更動搖軍心民心的嗎?還有比外**隊來了,就跑到承德「避署」(還有跑西安「西狩」)更威信掃地的嗎?

    不過後來我突然想,我們猜測了這麼多,怎麼就沒有懷疑:大清統治者有這樣的「政治遠見」嗎?我怎麼覺得,是我們替慈禧老佛爺想太多了,想複雜了。

    那時,根本就沒有什麼發達的新聞信息,也沒有什麼網絡,東北打仗,西南、西北不見得知道。對什麼民意,慈禧太后就根本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倒是前線的將士們能不能打勝,還值得擔心一下。

    剛開始的時候,情況不是還沒那麼糟嗎?

    大清統治者已經習慣了奢華,習慣了窮奢極欲的生活。這樣的排場,不過是一場再正常不過的享受而已。慈禧的七十大壽,又是日俄在中國土地上開戰,贏了的拿走了遼東,慈禧的慶典,照樣沒耽誤。

    大清朝戰時打不了仗,是多年積病造成的。朝廷窮奢極欲地享樂、鋪排,也是積病之一,靠他們自己,根本不可能更弦改張、180度大轉彎,突然有一個脫胎換骨的改變。

    事情,應該就是這麼簡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