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第七節先戰後宣的戰爭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在同一日宣戰。

    7月30日,清朝政府下令撤回中國駐日使館和領事署,委託美國政府代為保護中國僑民。第二天又譴責日本首先挑起戰端,「致廢修好之約,此後與彼無可商之事」,宣佈斷交,令日本駐華臨時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回國。

    因為身材矮小、生性活躍,到處亂跑亂鑽、竊取各種情報,而被各國公使尊稱為「鼠公使」的小村,完成了在大清「情報員」和「點火員」的使命,榮歸故國,也沒什麼遺憾,搞情報還有其他人去幹。

    8月1日,清政府正式下詔對日宣戰。在歷數日本蓄意挑起侵華戰爭的罪惡事實之後,詔諭:

    ……該國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論昭然。用特佈告天下,俾曉然於朝廷辦理此事,實已仁至義盡,而倭人渝盟肇釁,無理已極,勢難再予姑容……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即行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致干罪戾……

    8月1日,日本天皇也發佈了《宣戰詔書》。

    雖然已經挑起戰爭,但日本人仍然振振有詞。這幾天,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早早就起身,到處給英美俄公使發「帖子」,稱「日本的軍艦在牙山灣被大清軍艦轟擊」了,把開戰的責任推給了大清。不過,他實在難以堵住眾人的嘴,很多國家的海軍救過大清的水兵,而且還有一件事需要陸奧解釋——擊沉英國商船「高昇」。

    當然,即使沒人信大清會開第一炮,但宣戰的事,從遵守國際法的角度講,日本做到了——不過是壞事幹了,再補個手續。

    以後這種行為,日本人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幹。

    天皇稱:

    朕即位以來,於茲二十餘年,尋求明開化於和平之治……凱料清國之於朝鮮事件,對我採取殊違鄰交,有失信義之舉。

    朝鮮乃我帝國首先啟發,使其與列強為伍之**國家,而清國每稱朝鮮為屬邦,公開與暗中干涉其內政,並在其內亂之際,借口拯救屬邦之難,而出兵朝鮮。朕依據明治十五年(1882年)之條約出兵備變,更欲使朝鮮永遠避免禍亂,保持將來治安,以維持東洋全局之和平……然清國反而設置種種生亂之辭,加以拒絕……事既至此,朕雖以和平為始終,專事內外宣揚帝國之榮光,但亦不得不公然宣戰,依賴汝等忠實勇武,速克和平於永遠,以期保全帝國之光榮。

    首先大篇幅宣揚發動戰爭的「正當」性,將責任推給大清,假惺惺地擺出「和平」論面孔,一切為了朝鮮,一切為了和平,一切……為了帝國之榮光。

    直到最後,還把真實目的隱藏在天皇的號召之中。

    要知道,日本政府的對清宣戰書,是早早就準備好的。

    據記載,這份宣戰書已先後做了六次重大修改,其中第三、四、五案中還有對朝鮮宣戰的內容。後因為7月23日日軍佔領朝鮮皇宮,朝鮮李罡應當傀儡很稱職,老老實實按照日本統一的口徑,將日本侵略並進攻皇宮解釋成兩國士兵間的摩擦,偶爾發生的衝突。敵國成了同盟,日本和朝鮮間的戰爭早就結束,因此從宣戰書中刪去,宣戰對像只剩下清國。

    在宣戰書的具體問題上,還出現了一個頗有意思的矛盾。

    日本玩弄了很多手腕,在「25日」這個時間上給大清下了個連環套,沒想到還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小小的麻煩。

    宣戰書中的開戰日,是7月25日的豐島海戰日呢,還是8月1日的宣戰日呢?對此,內閣出現不同意見。

    這倒不是日本人不好意思,而是因為,如果宣佈8月1日為開戰日,8月1日以前海外出征的日本軍人的軍齡就無法加算,各種戰爭待遇撫恤也無法授予。

    大臣間最後的協調結果,決定以7月25日為實際戰爭爆發日,8月1日為清日戰爭宣戰日。

    這下,還得解釋,這個戰爭是怎麼著就爆發了……怎麼在宣戰之前呢?

    當然不好解釋。自然無法避免地,這件事也就成為日本不宣而戰的有力證據。抱著看日本人「以明對野蠻戰爭」態度的西洋人,也「表示」深感失望,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少「非議」,在輿論上給日本人扔了點「石子」。

    當然對日本人,這同樣沒什麼心理負擔。宣戰,對日本來說本來就是個新生事物,反而從此以後,不宣而戰成為日本的常態化,規定性的動作。

    後來他們在珍珠港也玩這一套。計劃發起進攻的同時,日本駐美大使向美國遞交「斷交書」,計劃得很好,可惜由於電報傳送原因,等大使送達的時候,美國總統已經接到珍珠港被日本人襲擊的報告了。這是一次沒玩好的失敗例子。

    後來,他們也吃了苦果。二戰,蘇聯百萬大軍佈置停當,蘇聯外交部向日本駐蘇使館送達斷交書。提前12小時通知就是給面子,日本政府知道以後,趕緊命令大使再去交涉,那邊,蘇軍已兵分三路,殺向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已經潰不成軍。

    可見,舉起刀來,再大喊一聲,接著(或同時)便是風過刀落,不是日本人一家可以玩的。

    不過日本人也有說道:清日戰爭在朝鮮的爆發,是由於清國拒不接受日本的要求,清軍向日軍進迫引起的。

    這一說,挑起事端的是大清,而日本純粹是「自衛」。

    壞事做了,還要做得官冕堂皇、道貌岸然。

    日本人,確

    實是「出老千」的高手,還是天生的……

    內閣終於通過宣戰書議案,提交天皇裁可,大白於天下。

    相比之下,光緒宣戰詔書大義凜然,仁至義盡,激起義憤,可稱為「口號」中的典範。天皇宣戰書滿是捏造加編造,強詞奪理、顛倒黑白,通篇就一句實話——以開戰「專事內外宣揚帝國之榮光」,這就是「尋求明開化於和平之治」!采倒是不輸,堪為謊言中的極品。

    然而,正義又怎樣呢?道義又能如何呢?

    正義始終是在強者一邊的。

    還好,日本史書給了大清一個面子,稱「兩國同日宣戰,一場令全世界矚目的亞洲兩強間的戰爭爆發。」……

    在此,我們看看強大的清政府宣詔後,這一月幹了些什麼。光緒的本紀裡記載:

    加強對台灣的防禦,讓李鴻章擴充海軍,慎選將才,精求訓練。

    調部分部隊駐通州、南苑,以防近畿。

    派員練旗兵,從八旗槍營暨漢軍槍隊充選人員(似為加強近衛)。

    下令暫停不急工程。(這應該是慈禧太后的一些工程項目,充其量是收尾的、點綴的小項目。)當然,慈禧太后的生日還是要籌辦的。

    月初,還命兩廣總督李瀚章毀南海舉人康祖詒所著書。——

    康祖詒,康有為的原名。此時離1895年「公車上書」尚有一年,此時南海舉人康有為接受了什麼進化論,還是立憲論觀點,我沒有細查,但一定寫了什麼惑亂民眾的書籍出來,「閱讀量」上升,竟被皇上「粉」上了。

    皇上真是忙啊。都這時候了,還惦記著康有為搞的「非法出版物」。

    戰爭呢?軍隊呢?除了給朝鮮的清軍發號施令,其它的就沒什麼可圈可點的了。

    近的,就是調了調皇家衛隊,近得不著邊際。

    遠的,開始擴充海軍——何時有成效,遠得看不到邊。

    也就命令加強台灣守衛,還靠點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