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旗飄落

正文 第三節戰爭和談判,無非是政治手段的兩面 文 / 雪天雪晴 非包月作品

    議和。

    李鴻章故意拖延,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探尋與法國議和的路子。

    在李大人的心目中,大清根本無法與法國相匹敵。現在需要的,是按照《國際公法》,把中越邊界固定下來,防止外敵入侵。

    也就是說,先別管他法國與越南怎樣了,我們關起門來再說。至於是與法國還是與越南確定邊界,都無關緊要。

    ********

    法國人也正是這麼想的。

    法國人當前的目的(注意是當前),是將越南奪下來。但戰爭打了一年多,卻不能得志。

    或者應該說是相當狼狽,英國人、德國人都在看法國人的笑話,看法國人如何在一個「百戰百勝」的民間武裝黑旗軍面前受到教訓,在清軍面前落荒而逃,白白在越南消耗大量的金錢。

    所以,法國人開始轉變思想,積極地與大清聯繫,希望用溫和的辦法解決問題。當然,前提還是要達到自己佔有越南的目的。

    於是,6月,新任的法國公使德理固一上任,便著急趕往上海,與李鴻章見面。會談的結果,據德理固給國內的報告稱是——我們的態度,足以讓李鴻章在上海滯留一個月,而不能到南方廣州去履行職責。

    看來,法國人對李鴻章到廣州組織一場對法作戰的無限可能,是相當緊張的。

    他們哪知道,此時的李鴻章,僅僅是虛張聲勢而已。

    雖然內心主張和談,但他擺出一副真的要南行的架勢,除了給朝廷正吵吵得火熱的主戰派們個樣子看,也是給法國人一個「決心戰鬥到底」的印象。

    談還是要談,等法國人心虛、嘴軟的時候。

    法國人緊緊抓住了機會,等李鴻章回到天津的總督衙門,正式從朝廷獲得談判的授權,9月,德理固再次找上門來。

    談判進程再次恢復。

    ********

    可以認為,在這次戰爭中,李鴻章實際是一個「主和派」,他所做的,只是尋求和談的可能。

    1884年4月,他也主動派出了廣州稅務司德璀琳與法國艦隊司令利士比少將和旗艦「窩爾達」號巡洋艦艦長福祿諾接上了頭。

    福祿諾與李大人是老關係,曾居住天津多年,相互之間都很熟,還曾經在制定水師章程上應邀幫過李大人的忙。德璀琳出面牽線搭橋,法國人也決定就派福祿諾代表法國,到天津談判。

    老李捏得很準。法國突然把一個如此重要的職責賦予一位艦長,只說明此時的法國,已經實在難以忍受被拖在一場毫無榮譽感可稱的戰爭,和無休止的戰爭投入了。

    5月11日,兩人經過商談,簽訂了一個《中法簡明條款》(就是《天津專約》)。李鴻章答應,撤回大清軍隊,將北圻交法國人保護,法國人可以通過北圻與中國通商。法國人也答應不向中國索取什麼賠款,在與越南交往、定約中,不傷害中國威望體面。

    這份條約,完全按照李大人(還有一些意見相同的官員)的想法,盡量保持了越南的**性,關鍵是,保持了越南北部的**,還運用此前周馥探來的法國人的「期望值」,與法國人達成了在法國佔領的越南南方和大清之間,建立一塊緩衝地帶的共識。

    冷靜地想,這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但是,此時朝中的主戰派並不認同李鴻章的這個「外交成果」,李鴻章辛苦一通,惹來的,是一堆彈劾奏章,最狠的,當數有人指出李鴻章有六條可殺之罪,請旨明正典刑。

    草籤條約後的6月23日,法軍前出到諒山與清軍交涉退兵事宜,清軍表示——未得到總理衙門和李總督大人的命令,不能撤。有本事,拿出條子來。

    雙方衝突,法軍再次被打得死傷50多人。

    於是法國人認為,要想讓大清按「合同」辦事,就得拿到大清的什麼地方為「質」——抵押品,雖然花了很多很多錢了,但軍事冒險依然不能停止。

    還是得打。

    打吧。

    ********

    這便是清史所記:一戰諒山,法軍敗了,請和。

    還沒等談攏,二戰諒山,法軍再敗,於是,再請和。

    前方接連報捷,形勢不是一般的好。

    這次,清廷開啟談判大門,派出了另一位主和派——南洋大臣、署理兩江總督曾國荃,到上海與法國代表談判。但法國人反而提高了價碼,提出了2。5億法朗賠款要求。曾國荃大方地說——只能以撫恤的名義,給50萬兩。

    50萬兩?撫恤?看著這麼眼熟,這不是與日軍侵台時候的價碼一模一樣嗎。

    但這個價碼也不行。與日軍侵台時一樣,還是軍機處發了個電報,訓斥了曾國荃和陳寶琛,明確:一不給。

    按說,敗者求和,還提出一些要求,勒索人也沒有這麼勒索的。明顯的態度有問題!

    ********

    但激動,也是短暫的。激情過後總要回歸現實,這就是生活。

    此後法軍不斷增兵,不斷壓迫前線清軍,實際已使清軍逐步退回到邊境附近。

    最後,1885年2月,前廣西提督、退休老將馮子材再次披掛出征,取得鎮南關大捷,殲滅法軍一千餘人,逐出一百餘里,收復諒山等地。

    &n

    bsp;法國內閣倒台,國內批評政府的意見紛起。

    此時,大清上下意見基本統一。權衡之下,派出了李鴻章作為談判代表,與法國舉行和談。

    基本上還是一年前的《天津條約》的基礎上進行。6月9日,李鴻章在條約上簽字了。

    越南權益被法國奪走,中國失去了對越南的宗主國地位,同時還開放了幾個口岸,減少了關稅,在鐵路建設、開礦等方面許了諾,被法國攫取了一些其它的利益。

    國人憤慨,直至今日。都說清廷混蛋透頂、李大人糊塗透頂、清各級**透頂,敗了割地陪款,贏了還要出讓利益,世上有這樣的道理嗎?

    其實,客觀上講,中國乘機與法國言和,沒割地、沒賠款,已經算作較好的結局。

    這個機會,就是法國人也已經被折騰得夠嗆,打算結束的時候。

    而且,決不是什麼大清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形勢,也不是應該「乘勝進軍」或者不應該「乘勝議和」這麼單純。

    就整箇中法戰爭而言,這裡的事情不是在諒山這裡就能了結的。

    除了諒山,還有澎湖,還有別處。

    法軍除了陸軍,還有海軍,這裡被打了,總要有一個地方找回場子。打打談談,談不攏再打,法國人是鐵了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結局是,雖然陸上輸了,但人家海上贏了。

    整箇中法戰爭,海陸兩個戰場,對方出手就是兩個拳頭打人。

    ********

    這年「秋七月,法水師提督孤拔等率兵船入閩,泊馬尾等處,迫交船廠,欲據為質。時張佩綸以會辦海防兼船政大臣,漫不設備,法遂開砲毀船廠。」(《清史稿》)

    清史記錄得同樣簡約,簡約得像敗家子身上僅剩的破布片,遮不住的寒磣。

    這就是歷史上的馬尾海戰,又稱馬江海戰。此一役,大清福建水師全軍覆沒,辛辛苦苦建成的馬尾造船廠被打爛。

    這就是迫使大清在條約上簽字的兩大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個,又牽扯到日本。後邊再詳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