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素手染春秋

正文 第124章 荒唐認娘 文 / 菜小小

    姜成一身盛裝,身後跟著兩個宮娥,走向田成殿。

    姜成身後的兩個宮娥合力捧著一隻雕花飾紋,造型致的扁匣子,也不知道裡面裝的什麼。

    姜成來了啊,叫他進來吧!

    田七娘剛剛處理完奏章,剛對裴紈囑咐了幾句,聽說姜成求見,便笑瞇瞇地道。

    姜成進了田成殿,瞧見田七娘趕緊急走幾步,襝衽施禮:姜成見過大王。

    田七娘道:呵呵,姜成啊,今兒怎麼有空進宮來看老婦啊。

    姜成畢恭畢敬地道:姜成得到一株幾百年的老山參,想著大王日夜操勞國事,便趕緊送進宮來,給大王進補進補身子。

    姜成說完,往旁邊一讓,兩個宮娥端著那楠木匣子走上前來,彷彿捧著一塊匾額似的微微傾斜著向田七娘展示。

    姜成待她們站定,趕緊又湊上前去,輕輕打開那匣蓋兒,只見裡面黑色絲絨墊底,上面平放著一棵老參。這人參不是蘿蔔,雖說有幾百年之久,看來卻既不粗也不長,倒是它的細須十分細密,參的主幹雖不大,那長長的細須卻鋪及到匣子的每一個角落,疏密相間,如同一副優美的圖畫。

    田七娘一見,不禁讚道:果然是一棵好參,姜成吶,難得你一番心意。

    田七娘回首對裴紈道:小紈子,叫人去,把老婦的『萬年長壽膏』取些來,賞與姜成。

    裴紈答應一聲,邁步上前,剛要吩咐下去。姜成忽然眼含熱淚,噗通一聲跪倒在田七娘面前。裴紈被他嚇了一跳,急忙閃到一旁避嫌。

    姜成激動地道:大王對姜成真是關愛備至。慈祥的就像親生母親一樣。姜成幼失枯恃,雖錦衣玉食,卻難享那承歡於父母膝下的人倫之樂。姜成……姜成有一不情之請,唯願拜在大王膝下,認大王為母,還祈大王慨然應允!

    什麼?

    裴紈詫然瞪大眼睛,看著雞皮鶴髮、老態龍鍾的姜成。

    他是高公之子,論起來田七娘還要稱他一聲姑父,他……他要拜田七娘為乾娘?

    裴紈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裴紈沒有聽錯。姜成論年紀比田七娘小五歲,論輩份比田七娘長一輩,在裴紈看來,無論怎麼算,姜成都沒有拜田七娘為義母的道理。但是在姜成看來,卻另有一種算法:從權勢上算!

    今天,姜成特意捧了這棵老山參入宮,就是來認乾媽的。

    姜成前番收了田承嗣的好處,出面為他說合親事。結果田姜兩家聯姻雖然成為事實,田承嗣卻沒有成為駙馬,這份厚禮不但要還回去,還因此得罪了田承嗣。

    若僅是如此也就罷了。田承嗣只是嫌他無能,倒不至於因此恨上他。可穆夫人卻被她得罪的狠了,這兩天姜成發現離姜府上的管家與自己府上的管事頻繁接觸。心中有鬼的姜成頓時起了疑心,把那管事叫來軟硬兼施一番逼問。得知穆夫人正在打探他府上消息,不禁著了慌。

    田攸暨娶了一位美麗的公主。可是他舉案齊眉的結髮妻子因此喪命,兩個親生兒子也得從族譜中除名,背井離鄉,田攸暨是絕不可能承他情的,恨之入骨還差不多。穆夫人雖然嫁入了田家,可是這樣一個女人,田攸暨哪能降服得住她,她若要找自己麻煩,到時誰能攔她?

    姜成正在心慌意亂,自己的四姐華碧公主府上又出了事,讓他更加害怕。前兩天,不知有什麼關於華碧公主的閒話兒傳到了宮裡,田七娘大為不悅,立即下旨把華碧公主的封邑大肆削減,又把她的兩個兒子隨便找個罪名流放去了淼郡,那可是鳥不拉屎的蠻荒地呀。

    前些日子只是姜家爺們倒霉,現在連女人們也開始倒霉了,宗室男女們大為恐慌。看樣子狠心的田氏母老虎要男女老少通殺,一個不留啊。這些宗室中姜成巴結田七娘是最賣力的,若是尋常時候,他可能還不會太害怕,然而他現在得罪了田承嗣,又得罪了穆夫人,卻不敢保證自己一定能安然無恙了。

    情急之下,姜成終於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認乾娘!

    聽了姜成的話,田七娘也怔住了,看著跪在面前,涕泗橫流的姜成,田七娘一臉驚笑的表情,看來她也覺得此事太過荒唐,田七娘想了想,猶豫道:這個……姜成啊,你我歲數相差不多……

    姜成一聽,馬上雲收雨住,破啼為笑道:原來大王擔心這個,想當年周王四十義子,最大的義子論歲數也不小他許多呢,只要大王您不嫌棄姜成,歲數又算甚麼呢,母親大人在上,姜成這裡給您磕頭了!

    姜成說罷,不容田七娘再出言阻止,趴在那兒砰砰砰地三記響頭就磕在地上。

    這……,哈哈哈哈,好好好,既然如此,那老婦就認下你這個兒子了!

    田七娘只是微微一轉念,就想到了這姜齊侯爺拜在自己膝下為子的好處,他可是大齊高公的女兒啊!

    姜成一臉歡喜,裴紈看見他那副故意撒嬌弄癡裝孩子的表情,不禁生起一種作嘔的感覺。旁邊侍候的太監宮娥不敢露出什麼表情,但是眼光也都有些異樣,姜成好似全無察覺,再拜起身,便歡歡喜喜地依偎到田七娘身邊承歡膝下去了。

    田七娘笑瞇瞇地道:為娘正有一事,想要你去做呢,如今你成了朕的兒子,這件事你更是責無旁貸了。

    姜成忙道:母親但有吩咐,孩兒自當全力以赴。

    田七娘道:為娘讓欽天監看過了,下個月初一,是出嫁迎親的好日子,離姜與攸暨的婚事,也該操辦起來了。你本是他們的大媒人,現如

    今你是離姜的兄長。為娘國事繁忙,這婚事你就得替娘多操操心了。

    姜成趕緊應道:阿母儘管放心。這婚事,我一定把它辦得熱熱鬧鬧、風風光光的!

    ……

    下月初九。虞哥兒跟小灼姐成親?哈、好好,好極了……

    遙兒笑道:虞七子,行啊你!灼姐姐這麼好的女人,終究是成了你的娘子!

    一向大大咧咧的虞七竟然難得地紅了一下臉皮。

    沁梅一直跟在遙兒身邊,從她幼年時與兄長分開,就在義母的嚴厲督促之下習武,也許只有青梅與她有份姐妹之情,後來裴大娘舉家搬往燕京,她則進了宮。雖然梅花衛四朵金華相處友好,可那是親情麼?再好的友情,終究不能彌補親情缺失的遺憾,沁梅默默地看著他們如同一家人的親密,心裡充滿了羨慕。

    傍晚時分,兩人說著,一路走向玄田門,進入城門洞還未完全走出去時,夕照下忽然轉出一個人影。因為那人背立陽光看著他們,所以二人看不清那人模樣,只看到一身戎服的輪廓,腰間佩刀珵亮的銅吞口被夕陽映出一道金輝。

    那人呵呵笑道:妹子。怎麼這般時辰才回來,某可是候你多時了。

    遙兒和沁梅藏匿了田攸宜正在緝索的人,陡見城門下閃出一位將軍。難免有些警惕,幸好這人適時地開口。遙兒二人都是反應甚為敏捷之人,一聽聲音。原本摸向刀柄的手便很自然地垂了下去。

    遙兒迎上去道:足下是……,啊,管二哥!

    門下站立的正是奉宸衛郎將管光遠,遙兒方才反應的動作不大,並未引起管光遠的警覺,管光遠笑吟吟地道:家父過兩天要開一場家宴,特意吩咐我,有請你這位小友參加呢。

    遙兒忙道:這種事,二哥你派個人來說一聲不就行了,怎麼竟勞動二哥在此等候。

    管光遠笑道:父親大人所命,做兒子的怎敢不跑腿兒,只好乖乖來請人了。

    遙兒謙謝道:二哥太客氣了,只不知時間具體定在幾時?

    管光遠道:就在三日之後,日正時分。

    遙兒道:好,三日之後,遙兒一定準時赴宴!

    管伯府上後宅一幢臨牆的房舍裡,管家三子管光昭穿著月白色的小衣,推開後窗,探頭探腦地向外張望著,牆頭兒忽然也冒出一個人頭來,四下張望幾眼,趕緊爬上牆頭,把梯子順進來,又順著梯子爬下來,扛著梯子跑到了牆根下面。

    管光昭迫不及待地問道:怎麼樣,你可問清楚了?

    那人是貼身侍候管光昭的一個小廝,他放下梯子,擦著額頭汗水道:三郎君,小的已經打聽清楚了,時間就定在三日之後未時!

    好!

    管光昭拳掌相交,啪地一擊,惡狠狠地道:三日之後,我準時去!我倒要讓父親大人看一看,他這三個兒子裡面,到底誰最出息!

    管府家宴就設在後宅的松竹林裡,時值初夏,一走進這林中便覺涼爽宜人,倒真是個飲宴休閒的好去處。

    松竹林中有一座小亭,但是因為赴宴的人多,小亭裡只能坐上三五個人,所以乾脆就移席亭外了。林中地上鋪著竹蓆,席上擺著十多張單人坐榻,每張坐榻前邊有一張矮几,大家分餐而食。

    家宴一般只有自家至親家眷參加,但是主人全家出席,有幾個過從甚密的好友也來赴宴,這也算是家宴的範疇。管伯的夫人已過世多年,早年前納過兩個妾,如今也是年近五旬的婦人了,今日都陪同阿郎赴宴。

    此外就是管家子侄輩兒了,管伯的長子管光嗣夫婦和孩子、次子管光遠夫婦和孩子,還有一個在京任職的外甥及其家眷。

    遙兒作為外人,能應邀赴宴,足見管伯對他的禮遇,遙兒以為這是因為她在尚善坊救過管伯的緣故,卻不知管伯之所以折節下交,對她一個晚輩如此親近,卻是因為她義救李歡尋幼子的原因。

    令遙兒意外的是,出席宴會的外人居然還不只他一個,還有一個客人,他們居然有過一面之緣的客人。

    管伯等遙兒見禮之後,笑道:來來來,侄女,老夫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彌子暇,也是老夫的一位晚輩,從燕京來。彌子暇啊,這位小友就是老夫跟你提過的遙兒姑娘,你年長些,叫她遙兒便是了。

    彌兄!幸會幸會

    遙兒!沒想到我們再次見面了,哈哈,真是有緣呀!

    你們難道認識?管伯一臉疑問。

    遙兒和彌子暇對視一笑,互相抱了抱拳。(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