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玄明傳說

正文 五十三章 天下——第一書院 文 / 問道玄明

    論及書院的發展不但周望遠津津樂道、逸興湍飛,玄明等一干人等也聽得心襟搖撼,心馳神往,各人關於它的揣測理解與想像訴求都不盡相同。

    書院創建至今不過才兩百餘年歷史,但它強大的人文精神、空前的包容胸懷、興盛的創新機制、豐富的地理資源卻是他山各處、別門別派無可比肩的開明優越,它兼容並蓄,海納百川,開拓創新,萬流歸宗,山不辭土,成其高;海不辭水,成其深!

    歷任五代掌舵人,一代開創之君:岳霆軒,二代高瞻遠矚:許前瞻,三代承前啟後:呂不為,四代謙謙君子:方景明,五代經世之才:鄭乾坤,值得特別提出並大書特書的是而今第五代書院府君鄭乾坤,他是一個不世出的、千百年不遇的傳奇人物,其不論在修為造詣上曠古絕今,一枝獨秀,而且對書院的管理發展上也銳意進取,勇於革新,顛覆傳統、開放包容。

    武岳書院首次打破門戶之見,不拘來者身份高低、貧富貴賤、也放開年齡性別、所處行業,都可以入書院求學問道,這在當時確實是了不起的開創先河與大手筆、大製作(象如今大導們動不動就標榜的大片「術語」,雖然影片不一定好看,但是能夠把人唬住,不敢提相左的意見觀點,生怕被說成淺薄無知或低俗無理。)

    千百年來各門各派為保護保證自身發展的安全性與純潔度,都局限於封閉狀態,講究法不傳六耳,道不可輕授,佛家講不二法門、道家講大道獨行,生怕門開的過大,會招來邪魔外道,為禍天下蒼生

    其次也怕亂了教義,混亂了修行,達不到最終的修煉目的,這一做法有其好處,也有其狹窄偏激的壞處,最先最直接的壞處是,邪魔外道沒有滅絕,自身的一門絕學精華先提前「死亡」,因為失傳了嘛!

    這裡我們可以講講佛道之爭,如果追溯起歷史來,佛道間的衝突其實從沒有消亡過,打個不甚貼切的比方,佛道兩家好比兩個拳擊運動員在比試較量,當然這樣比喻其實不嚴謹,因為兩家之爭,並不是俗世間的戰爭,雖然「戰場」相同,都在人間,並且後來始料不及的「殘酷性」也不相上下

    但那是當時的人間帝王的胡作非為與自私用心的結果,並不是佛道兩家勢力最初與最終的根本目的,最起碼兩家不是想以世俗間這種形式上的動刀動槍,來作為表達方式與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就是精神領域與意識形態上的爭執,就好像佛教內部也有爭論時間比抗日戰爭還要持久的漸悟與頓悟之高低優劣之說。

    俗世帝王在這「非暴力」不合作的「運動」中就是最不公允最暴力可恥的裁判,但卻是最大的贏家與受益者,因為一方面人間帝王利用兩家的嫌隙與分歧,在中間玩平衡術,或任意找理由搬經論史打擊佛道任一方,另一方皇帝又隨時代環境不一樣,根據自身的統治需要,來讓佛道為他服務,講究君權神授,天命所歸!

    但不管什麼朝代,什麼人當皇帝,什麼樣的時局背景,什麼樣的環境狀態,對佛道兩家的信仰與修行卻從來沒有斷絕過,正教正信綿延數千載,常存於天地間,不受時空與外物環境的制約,並展現出超常的生命現象,成就過亙古不滅的生命奇跡!

    歷史上有過很多次法難,局部的,大範圍的,或是殘酷的迫害,或是高強度打壓,但是對正信與正教的迫害從來沒有成功過,因為法難是人為的,奈何不了神!更何況在人間對佛與道的信眾迫害,都會在做惡生命的輪迴中償還,要一罰十,並且永不超生。

    其實,武岳書院在成立之初,對入學人員,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條令摘錄如下:

    一、不得以任何形式與任何邪魔外道有過往交情,更不得修習任何邪魔法門,一經發現,立刻除名,並廢掉修為,逐出武岳。

    二、既往在常人中無重大過失與不良惡行劣跡,此點需當地當時官府加蓋官印,鑒明確認(證明或政審),要求家世清白,等同於讓官方認可與承擔一定的責任。

    三、在入武岳書院前,沒有修煉過任何別門派心法,或是投身過任何派別,即以往沒有參與加入過任何門派。

    四,(各位看官諸君看了可能會笑)就是一定要是一個人,不能是妖魔鬼怪,化形變身或靈體附身。

    五、年方三十以下,無傳染性疫病,體健貌端。

    以上限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就是為了保證武岳院的「純潔性」,不會走入邪門外道,但了極大阻礙了其自身的發展,並且造就了門戶之見,閉關封鎖

    後來在一次偶爾情況下,武岳書院與三山、五嶽、四大佛教名山的佛道修行者,舉行一次內部交流性切磋、印證、聚會時(後來就固定下來定為三教每兩年一次的論道證法修神大會),代表武岳書院出戰的弟子,全部被佛道兩家與先天奇門派系的弟子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全軍覆沒,鎩羽而歸。

    當時的掌舵人是謙謙君子,又稱劍膽仁心的方景明,令他遭受重創,臉上無光,事後他痛定思痛,開始思索是什麼原因造這一被動挨打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總算理清了思路,明白了入院成員生源的局限性,有點故步自封了,所以僵化單一,阻礙了天資奇異人士的進一步發展,如一潭死水,毫無活力!

    後來他偶遇一落魄失意,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青年,他姓鄭,名乾坤,字天穹,孤身一人,行走飄泊,浪跡江湖,接觸修習過三教九流幾乎所有的法門,雖然只是皮毛,方景明卻發現鄭的修仙體質與天資極高,只是無明師指點,無修煉的靈力資源供給,所以即便如此,鄭也達到了難得的境界,後景明提攜收納入武岳院,

    短短兩年修行,鄭乾坤洗盡鉛華,萬法歸真,修至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直達世間法之頂點境界,集諸多大神通於一身,在論道證法修神大會中,脫穎而出,一鳴驚人,力壓三山、五嶽、四大佛教名山中出類拔萃的精英弟子,勇冠群雄!

    最後以一敵眾,卻依然立於不敗之地,一時間,技驚四座,令各大門派掌教真人、聖君、佛尊都刮目相看,鄭天穹一戰成名,名動天下!

    後經各山各派各門的超級大佬,搜索查詢鄭的來歷出身,卻發現非常平凡普通,沒有什麼離奇之處,但卻有好事者捕風捉影說,得出的結論,沒想到居然歪打正著,各方的一致總結性意見是:

    天降高聳入雲之神山於武岳書院境內,山體至高至大,上接天府仙界,下通達九幽冥府,且山中靈草仙藥,奇礦異石,儲量驚人豐富,並古洞無數,古仙人留下的神兵利器,仙家無上秘錄典籍,應有盡有,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神山仙峰之頂,因高入雲中,每時每刻都在寸寸生長、拔高,天界出入之口就在峰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