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玄明傳說

正文 十三章 至孝——建文其人 文 / 問道玄明

    輪中現出大明洪武之治,南京應天府當時之盛況,那時的集市、街道、酒樓、官邸、城門、高牆,演武場,巍峨的宮殿,白晝車水馬龍,夜間燈火輝煌,

    玄明試圖在這裡面找到自己能熟悉的影子和故事,卻是一無所獲,他想也許感情愈強烈的東西,才記得愈深刻吧,這些世間的繁華轉眼也是煙消雲散,也不是最值得留戀的東西吧。

    終於他來到了太子府,看到了太子朱標,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父親,是一個面相白淨,體態肥胖,溫文儒雅的父親,

    印象中的父親很忙,難得長待在太子府裡,經常要去皇宮見祖父,打理處理政務,而且每次見完祖父,他都會心事重重,鬱鬱寡歡,但他對朱允炆很好,從來沒有發過火,好到感覺上像是一個客氣而疏遠的陌生人。

    但他的言行與氣質又常常影響到自己,儘管不是親眼所見,也還是影響到朱允炆,

    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祖父與父親兩人不和,經常為政見不同而爭執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肯妥協讓步,祖父要的是剛猛治國,鐵腕治吏,父親要的是仁政寬厚,反對濫殺。

    朱允炆聽聞過很多關於祖父與父親的故事。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父親的老師宋濂先生,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捕,在處斬之列,父親長跪在祖父面前,哭泣不起,請求免恩師一死,祖父不為所動,只說了句:「那得等你做了皇帝才行!」

    父親其實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仁厚有餘,勇氣不足,在允炆心中,父親是一個有勇氣的人,不然面對祖父那樣強勢的皇帝,誰敢說半個不字,

    父親還是性情中人,並非軟弱順從之輩,在絕望中,以投河自盡這樣的方式來抗爭,說:「師不免死,何忍為生?」幸被救起,幸又有祖母馬皇后支持父親,規勸祖父,祖父才讓步,但祖父還是大罵父親:「蠢子!我殺人與你何干?」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農曆八月,一生賢德節儉,慈愛明理,通曉大義,母儀天下的祖母馬皇后逝世,當時允炆才五歲,不會明白,祖母之死對父親是多麼大的打擊與悲痛的事,

    因為自此,沒有人再幫父親了,父親非常懷念祖母,甚至繪了祖母的肖像隨身攜帶,一次太祖爺爺又大開殺戒,處斬了不少朝中大臣,父親不忍,便勸諫,

    太祖第二天上朝前,把父親叫到跟前,在地上丟了一根長滿刺的荊棘,命他拾起,父無從下手,太祖說:「我幫你拔除刺,讓你拿著當權杖,難道不好嗎?我所殺之人正是這些刺,你明白朕的意圖嗎?」

    父親卻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祖父大怒,持物件追打父親,幸父親掉落祖母畫像,方倖免於難,此事一出,誰說父徒有仁義而無謀呢?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太祖爺命父親巡視陝西,考察遷都西安一事,並調查被滯留在京的叔父秦王,在陝西時的過失,父親回來後獻陝西地圖,並為叔父多加美言,祖父方釋叔父返回西安。

    後祖父讓其審決刑囚,並令吏部尚書詹徽佐之,審判時,父親欲寬,詹徽欲重,太祖則明確支持徽,父親就說:「立國應以仁為本。」太祖盛怒,道:「孺子難道欲自己當皇帝,來教導我嗎?」,父悸駭不已,不知所措。

    這一年父親終於病了,玄明看到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面色蒼白,在父親生病這兩年,奔波忙碌,身影匆匆,身為長子,整個太子府與太醫院都公認,最苦之人非他莫屬了,

    自始自終,他晝不休、夜不眠,日不更衣、夜不解帶,就這樣日夜陪伴伺候父親,能這樣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父親,在他而言是最大的溫情補習了,再苦再累,都心甘情願,沒有絲毫怨言與半點怨氣,

    他就這樣每天望著父親,能早一天好起來,父親還年輕,尚未到不惑之年,太醫說不要緊,只是外感風寒,但是卻一直病情反覆纏綿遷延,其間,父親神志時而清醒,時而昏匱,

    記得有一個晚上,他累極了,趴在父親病榻前睡著了,半夜,聽到隱隱哭泣聲,感覺臉上有涼涼的東西滑落,睜眼看時,原來在夢裡他哭得滿臉淚水,

    沒想到父親也醒了,看著小小年紀的他如此之孝,不禁也流下了眼淚,並對他說:「允兒,你長大了,要好好孝敬爺爺,照顧母親與家人,今後你就是家中的希望,不入仕途也罷,以我為鑒吧。」

    次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農曆四月父親撒手塵寰。

    憔悴的允炆宛若風中的落葉,還來不及悲傷,就要為父親治喪,此中皇家葬禮之繁瑣不可備述,

    據史書記載,朱元璋當時六十五歲,太子朱標卻才三十八歲,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打擊對他來說,可算得上是剜心之痛(編者按:有後人評論,說這是老朱濫殺功臣的天懲與報應,與近代某位大人物的喪子之痛如出一轍。),

    朱元璋或許是想對以前的苛責表達心中的悔意,所以葬禮規格極其隆重奢華,但是令他稍感欣慰與釋懷的是,他看到了孫子朱允炆的感天動地的至孝,喪禮結束後,朱允炆精神體力不支,茶飯不思,夜不能眠,已經弱不經風,搖搖欲墜,

    朱元璋看在眼裡,憐在心中,他對朱允炆說「你是至誠至孝,但難道不顧念我嗎?(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朱允炆才從悲痛中醒悟過來,

    他把三個年幼的弟弟接到身邊來一起同住,照顧他們,為的是不讓他們承受和自己一樣的失去父親的痛苦。

    朱元璋對外人是殺人不眨眼,鐵石心腸,但是對親人與兒孫是仁愛有加,從沒有殺過一個兒子、孫子,他想子孫後代,千秋萬代都享受到他打下的江山,老朱也只有在這方面才讓人感覺到他的人情味,

    從善的角度看,他是看重親情,從惡的角度看,他是極端自私,帝王的自私狹隘往往意味著血腥的殺戮異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