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420 中藥學 3 文 / 月之輪迴

    (四)用藥講「中和」。折疊

    「中和」是儒家的哲學,認為能「致中和」,則無事不達於和諧的境界。《說》云:「……事之調適者謂之和。」中和,用於藥理之中,含義有三層:一是調和,以不同的因素適度配合,使之比例恰當,如廚師之烹調羹湯,含有方法的意思;二是和諧、均衡、統一的狀態。「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是說君子用自己的正確意見來糾正別人的錯誤意見,使一切做到恰到好處,卻不肯盲目附和。可見,君子是很懂得「和」的道理的,的古代醫藥家們就是這樣的君子!楊伯峻在《論語註釋》中形象地解釋「和」:「和,如五味之調合,八音之和諧,一定要有水、火、醬、醋各種不同的材料才能調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長短、疾徐各種不同的聲調才能使樂曲和諧。」君臣佐使之中,還有一個最佳組合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麻黃湯中的幾味藥能達到最佳的辛溫解表之效,而麻黃與細辛、羌活等辛溫解表藥物相配,卻達不到這種效果的原因。君臣之間,不但有相互協調(配合)的關係,還有相互制約的關係,晏子說:「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而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何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意思是:君臣也是這樣,不能君說可,臣也說可;君說否,臣也說否,這樣「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應當君說可,臣獻其否成全可。反之亦然。方藥中的君臣,也是這樣的道理。從麻杏石甘湯,是治療邪熱壅肺的名方,用麻黃為君藥,宣肺平喘,是「火郁發之」之義。但其性溫,故配辛甘大寒之石膏為臣藥,石膏既可清宣肺熱,又可制約麻黃溫性,使其去性存用,兩者相配,肺郁解,肺熱清,咳喘平。療效可靠,深得配伍變通之妙,此可謂「臣獻其可而去其否」之範例。

    (五)用藥有兵法折疊

    古人說:「用藥如用兵,任醫如任將。」用兵用兵法上的戰略和戰術,而用藥也是如此,不但要熟知藥性,更要切中病機,有的放矢。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若說用藥如用兵,就必須要瞭解它們的比擬中的聯繫:藥有性屬類別。兵有種類裝備;藥有輕用重用,兵有輔攻主攻;藥有緩急攻補,兵有虛實強弱;藥有配伍精良,兵有出奇制勝……清代名醫徐大椿,不僅精通醫術,而且深諳兵法。「舞刀奪槊、勾卒嬴越(佈陣指揮作戰)之法,靡不宣(廣泛)究」,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曾專著《用藥如用兵論》,以講述其中的道理。他十分形象而透闢地論述道:對於循著六經傳變的病邪。要預先佔據它尚未侵襲的部位,就好比切斷敵軍的必經之路一樣;對來勢兇猛的病邪,要趕快守護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衛我方險要的疆土一樣;對挾帶積食而造成的疾病,要首先消除積食,就好比敵方的輜車糧食已經燒燬一樣;對新舊病的併發症,一定要防止新舊病邪會合,就好比切斷敵方的內應一樣……此外,還說到用藥要辨明經絡,好比派出偵察部隊;依據病的寒熱有反治之法,好比實施分化離間的策略……病勢正在發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時攻治,應堅守正氣,好比使敵軍疲憊;病勢衰退,就一定要窮追病邪退去之處,再增加精銳藥物,這好比摧毀敵人的巢穴。

    (六)中藥理念折疊

    中藥理念在許多普通人、乃至專業人士中,仍對此存在模糊的認識。「天然藥物」不等同於「中藥」,「中藥」的概念與內涵,與之決不相同。儘管中藥材大都取自「自然界」,有些也可以直接藥用,但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藥」,稱之為「中藥」的,也不是可以籠統而言的,首先,是指經過炮製的各類飲片。炮製的作用,除了清除雜質,便於制劑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變藥物的性能,加強療效。以地黃為例,生地黃清熱涼血,經用酒蒸曬成熟地黃之後,就具有溫性而滋腎補血的功效。

    炮製總分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水制有洗、漂、泡、漬、水飛等;火制有鍛、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而每一種方法中又細含若干種具體方法,其內涵是極其豐富的。而這些炮製方法,現在已成為國寶級的機密。其次,中藥是指按照四氣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與法則配比而成的方劑藥物,而不是隨心所欲的雜合物,然後根據需要,或湯、或丸、或散、或膏……由此可見,「中藥」與「天然藥物」,既不可混為一談,又不可相互取代。

    學科信息折疊

    中藥學學科概念折疊

    概念: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和西藥_.(化學藥為主)相對而言的,絕大多數出產於中國,充分反映了我國歷史、化、自然資源等方面的若干特點。

    中藥學: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具體藥物的來源、採集加工炮製、性能、功效、適應證及其使用方法的學科。

    本草:中藥學的舊稱,首見於《漢書》,因研究對像多為草本植物而名。

    分支學科:其自身的發展,其他學科_.(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藥理學、藥劑學等)的滲透,使得中藥學的研究領域更加擴大,分支學科日趨成熟。

    臨床中藥學:中藥學實為臨床中藥學,重點介紹中藥學的基本理論和常用中藥的性能、功效和臨床應用;對中藥的來源、鑒別、采收、炮製、制劑、化學、藥理等,不涉及或作僅作瞭解。

    培養計劃折疊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中醫藥基本理論和熟悉臨床用藥的基本知識

    2.掌握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檢測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藥質量鑒定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技能

    3.掌握中藥藥理學與毒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

    4.具有中藥炮製加工、制劑制備和制劑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技能

    5.熟

    熟悉藥事管理的法規、政策與營銷的基本知識

    6.瞭解中藥學科的學術發展動態

    7.掌握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