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377 三界 1 文 / 月之輪迴

    佛教術語折疊

    三界(梵語:trayodhātava,巴利語:tissodhātuyo)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

    版本1折疊

    (1)欲界(梵kāma-dhātu),即具有淫慾、**、**、食慾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2)色界(梵rupa-dhātu),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

    (3)無色界(梵arupa-dhātu),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此三界之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屬迷界,系眾生生死輪迴之趣,故為聖者所厭棄。《法華經.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即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

    形象的展現:

    ┌非想非非想處天

    ┌無色界天──┤無所有處天

    ││識無邊處天

    │└空無邊處天

    │┌毘捨闍摩醯首羅

    │┌色究竟天┬大自在天┤

    ││善現天│└淨居摩醯首羅

    ││善見天├─五淨居天

    ││無熱天│

    │┌四禪─┤無煩天┘

    │││無想天

    │││廣果天/果實天

    二│││福愛天/無雲天

    十─┼色界天─┤└福生天

    八││┌偏/遍淨天

    天││三禪─┤無量淨天

    ││└少淨天

    ││┌光音天

    ││二禪─┤無量光天

    ││└少光天

    ││┌大梵天

    │└初禪─┤梵輔天

    │└梵眾天

    │┌他化自在天

    ││化樂天/樂變化天

    └欲界天───┤兜率天

    │夜摩天

    │忉利天/三十三天

    │┌東:持國天(提頭賴吒)

    └四王天─┤南:增長天(毗琉璃勒)

    │西:廣目天(毗琉璃婆叉)

    └北:多聞天(毗沙門)以上應為天界

    下邊的欲界應該還包括為人、餓鬼、畜生、地獄

    ┌人

    非天道欲界天┤畜生

    │餓鬼

    └地獄

    版本2折疊

    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對治道。(一)斷界,即斷除九結(九種煩惱)中除貪以外之其餘八種煩惱,或斷除無明結。(二)離界,謂斷離貪煩惱或斷除愛結。(三)滅界。謂斷滅有漏善及諸有為、無覆無記等煩惱。即除九種煩惱外之其餘有漏法。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斷,故名斷界;一切行離,故名離界;一切行滅,故名滅界。』

    版本3折疊

    指法界、心界、眾生界。此系基於華嚴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說而立。

    版本4折疊

    指人生三境界,

    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說!出三界與駕鶴西遊是一個意思。

    三界十一解折疊

    p0159

    顯揚一卷十六頁云: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謂未離欲地雜眾煩惱諸蘊差別。二、色界。謂已離欲地雜眾煩惱諸蘊差別。三、無色界。謂離**地雜眾煩惱諸蘊差別。

    二解瑜伽二十七卷十三頁云:雲何諸界?所謂三界。一者、斷界,二者、離欲界,三者、滅界。見道所斷一切行斷,名為斷界。修道所斷一切

    行斷。名離欲界。一切依滅,名為滅界。

    三解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頁云:又即由此內外二事,出離增上,聽聞正法,或不正法,如理思惟,或不如理思惟,依處三種言事差別義故;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

    四解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頁云:又由遠離此因緣義。及由修習此對治義;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

    五解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頁云:又由善修清淨差別,缺縛義故,無縛義故,具縛義故;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

    六解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頁云:又由所染所淨清淨,即此不淨清淨增上,如前所說外不出離出離義故;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欲界色界無色界。

    七解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頁云:如前所說內不出離出離義故;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色界,無色界。滅界。

    八解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頁云:又由所知諸苦煩惱多中少義,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劣界、中界、妙界。若有上苦,及上煩惱;是名劣界。若有中苦,及中煩惱;是名中界。若有少苦,及少煩惱;是名妙界。如是遍知劣中妙界。

    九解俱捨論二十五卷十八頁云:經說三界,謂斷離滅。以何為體?差別雲何?頌曰:無為說三界。離界唯離貪。斷界斷余結。滅界滅彼事。論曰:斷等三界,即分前說無為解脫以為自體。言離界者,謂但離貪。言斷界者,謂斷余結,言滅界者,謂滅所餘貪等隨眠所隨增事。故經說三界即無為解脫。

    十解謂斷界、離界、滅界,是名三界。大毗婆沙論二十九卷五頁云:雲何斷界?答:除愛結,余結斷,名斷界。雲何離界?答:愛結斷,名離界。雲何滅界?答:諸餘順結法斷,名滅界(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