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神探貝斯特

正文 231 七宗罪 下 文 / 月之輪迴

    嫉妒

    財產的*,因對方擁有的財產比自己多而心懷怨恨(此處的財產並非限定於資產,更多的指才能)

    利維坦

    憎恨:妒忌|嫉妒|妒賢嫉能。因別人比自己好而憤恨。

    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en_del_logo_vy

    當一個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大、風趣、有才華、受歡迎等等,以自己的價值觀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釋,於是產生的恨不能使出一切手段消滅對方卻不可得,進而自我催眠至極度狂傲並意淫k.o對方的情緒,叫妒忌

    又如:妒害(妒忌陷害);妒紛(因互相妒忌而引起的爭執、糾紛);妒癡(過度的妒忌而引發的癡病);妒刻(嫉妒刻薄);妒富愧貧(忌妒別人富裕,羞愧自己貧窮);妒敵(相忌恨的敵手)

    因別人好而忌恨。

    懶惰

    逃避的*,懶惰及浪費所造成的損失為懶惰一罪的產物。

    貝利爾

    懶惰在這裡是指『精神上懶惰』。淺層意思就是「永遠地睡去」,好像犯懶一樣不肯起來。深層點的話,「懶惰」應當含有「現實逃避」的意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1.懶惰散漫。有時亦指不熱心於世事。

    2.引申為不認真,不放在心上。

    3.嬾散:怠惰散漫

    傲慢

    卓越的*,過分自信導致的自我迷戀,覺得自己處處都高人一等為傲慢。

    路西法

    「傲慢」指一種精神狀態,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於形容人的態度、表情、舉止。也指看不起別人。對人不敬重,主要用於描述人的態度。

    傲慢是一種得不到支持的尊嚴。——巴爾扎克

    暴怒

    復仇的*,源於心底的暴躁、憎恨、憤怒。導致情緒失控而產生強烈的復仇*為暴怒。

    薩麥爾

    :極端憤怒。

    wrath

    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憤怒,常伴有狂罵。

    (1)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憤怒,常伴有狂罵。

    (2)亦形容水勢兇猛激盪。

    各種罪行其實環環相扣,所以各種各樣的動機也被假設成是與各種罪行相連。例如驕傲(過度迷戀自己)其實暗示了貪食(過份消耗或浪費食物)。其餘各種罪行亦有相同的連繫。每種罪行其實在表現出自視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愛神。學者和神學家們也利用了屬性和原因設立圖解(a)來解釋這些罪行。

    七宗罪在拉丁語中為:「superbia」(傲慢),「in_del_logo_vidia」(嫉妒),「ira」(暴怒),「acedia」(懶惰),「avaritia」(貪婪),「gula」(貪食)and「luxuria」(*)。在重新排列後,它們的第一個字母可以形成中世紀拉丁語「saligia」。然後衍生出其動詞「saligiare」(去實行一條罪名itadeadlysin)。

    glish,e.g.pegslaw(,wrath).

    至於在天主教教義裡,在2865個有編號並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92年的命令下出版的章節裡有一段關於七宗罪的描述。違反道德行為的主要編纂法典(forchristians)仍然是《十誡》和至福,正面道德的基本聲明。

    相應懲罰

    淫慾:在硫磺和火焰中熏悶

    貪食:強迫進食老鼠,蟾蜍和蛇

    貪婪:在油中煎熬

    懶惰:丟入蛇坑

    暴怒:*肢解

    嫉妒:投入冰水之中

    傲慢:輪裂

    在神曲中有類似懲罰的設想。

    通過我進入無盡痛苦之城

    通過我進入永世淒苦之坑

    通過我進入萬劫不復之人群

    正以推動我那崇高的造物主

    我是神權神志神愛的結晶

    在我之前未有永恆之創造

    我將於天地一同長久

    進入者必將斷絕一切希望

    傲慢戒之在驕-負重罰之

    嫉妒戒之在妒-縫眼罰之

    暴怒戒之在怒-黑煙罰之

    怠惰戒之在惰-奔跑罰之

    貪婪戒之在貪-伏臥罰之

    暴食戒之在饈-飢餓罰之

    淫慾戒之在色-火焰罰之

    ————但丁《神曲.地獄篇》

    「七宗罪還被拍攝過電影呢……」奧修說道。

    《七宗罪》的電影語言獨特,並且與

    與正統分道揚鑣。大衛.芬奇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人性與社會的黑暗之處,影像風格強有力而且震撼人心。首先從電影的敘事結構上來說,七個案件、七項罪過,導演並沒有分段拍攝,而是以兩位偵探的視角為出發點。逐漸深入。影片絕大多數的劇情都是靠兩位主演來支撐,影片的反角其實僅在影片的最後一幕出其不意地露面,但在其出現後立馬加入大段獨白。從而順利地烘托其從頭至尾無處不在的「幻感」。這部影片完全打破傳統驚悚片的套路,給反角以前所未有的大段台詞。雖然影片的宗旨是對人性中原罪的探討,並且以七個匪夷所思的案件為依托,但導演在其中加入了大量麥爾斯與妻子、他妻子與沙摩塞的對話情節,這些看似與主題沒有太大聯繫的情節,最終都成為烘托結局的絕佳素材,也從側面突出了主題[。

    其次是影片角色與人物的契合。弗裡曼的豁達睿智、布拉德.皮特的血氣方剛,都使得他們非常適合所扮演角色的個性。而編劇也在該片中創造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反角:約翰.杜精通古典學,他所作一切的出發點竟然是要向這個邪惡世界挑戰。他為每一宗原罪都找到一個代表人物。然後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置該人於死地。在他出場後的大段對白中,並沒有什麼深刻的理論。但卻句句發人深省。

    《七宗罪》開創了一種不同於以往好萊塢影片的電影語言,片中的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他是憑著強大的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是的通過「審判」和布道來拯救的目的,這才是最可怕的。也許他平時連一隻雞也不殺,但是他找到了依據來實施對人的毛骨悚然的謀殺,這種恐怖並非是親眼看到某種可怕場面時感官的自然反應,而是心理上的恐怖。這使得《七宗罪》這部看起來像是偵探片或類型化恐怖片的電影脫離了某些窠臼,而與美國社會現實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聯繫。(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