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江南好 第173章 知難而進 文 / 基本是骨頭
本多茄川走後,袁丁忙不迭地提醒徐誠忻:「徐大人有這等鑄劍之術切不可傳於倭人,這可是養虎為患啊!」
徐誠忻兩手一攤,笑道:「袁大人過慮了,我哪來這等奇術。」
「那……」
「那兩把倭刀是我事先命人去敲斷了,再暗暗粘上的。還好他們愛惜自己的武器沒讓我再試,不然非露餡不可。」徐誠忻認真地說:「倭國雖不濟,但造出來的刀劍的確比我們強。等那倆名鑄劍師來了,好好招待,技術沒學到手決不放他們回去。」
袁丁恍然大悟,喜道:「大人放心,下官馬上著人去辦。大人這一手真是……高明。」
徐誠忻對他擠了擠眼,道:「你應該說『卑鄙』才對,這樣聽起來更舒坦一點。」
「哈哈哈……」倆人同時放聲大笑。
辭別袁丁,離開鴻臚寺後,徐誠忻回到家中。不多時,哲宗的聖旨就到了,自然就是任他為樞密副使之職,從二品大員。而樞密使之位仍是空著,哲宗也沒有表態,只命徐誠忻代行樞密使權職。其中的道理一目瞭然:哲宗就是要讓這位小舅子主理樞密院。
一時間,朝中各官上門敬賀的絡繹不絕。北宋時,中書門下與樞密院並稱「二府」,共掌天下的文武二柄。當朝宰相是章惇,掌朝政要旨,徐誠忻握軍事大權,此二人統領天下文武百官,可謂灼手可熱。
整整一天,徐誠忻都忙於應付上門來拉關係、聯絡感情的各級官員,送走了一批又來一批。好在他多金不貪財的名聲大家均有耳聞,賄賂他的人幾乎沒有,最多只送點小禮物意思一下。當然,上來就拿重禮砸的愣頭青畢竟少見,先探探口風摸摸脾氣才較為謹慎。
呂商英做為他的下屬和學生,早早得就來了。徐府的人對他也很熟悉,便留他一起吃了飯。徐誠忻要時常接待訪客,他便被官燕帶去書房看書聊天。
晚飯後,總算空下來,徐誠忻卻不時往門口張望,好似還不過癮一般。
趙舒笑道:「相公,你還嫌不夠熱鬧嗎,再來幾撥人茶葉都要不夠用了。」
徐誠忻搖搖頭,說:「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倒來了一大幫,真麻煩!」
「相公想讓誰來啊?」
正這時,管家來報:「兵部尚書王修前來拜賀!」
徐誠忻一聽大喜,跳起來就往外走,一邊說道:「總算來了!」
兵部雖權限不大,但尚書的品軼與徐誠忻相當,他來得這麼晚也是有道理的。王修在任時間並不長,是哲宗親政後剛剛提拔上來的,自然為官較為小心。
「王大人親臨寒舍,真讓下官受寵若驚啊,快請!」徐誠忻的官場話越來越溜了。
「恭賀徐大人左遷至樞密副使,真是可喜可賀。下官與徐大人同朝為官又一起統領兵政,理應前來道賀,請請請。」
二人客客氣氣地寒暄片刻便一同走進內廳分賓主坐定,下人上茶,一起端起喝了一口。徐誠忻今天也不知喝了多少茶,現在就是讓他喝乳前龍井也覺得淡出鳥來了。不過,陪飲也是一種禮節,只是可惜了那些好茶葉。
王修緩緩放下茶盞,面帶微笑,道:「徐大人真乃國之柱石,力掃遼軍、聯兵抗西夏、南下掃貪懲腐,近日又計除叛軍。加上大人身份尊崇,這樞密使的職位確是實至名歸,眾望所歸啊!」
「王大人,是樞密副使,不是樞密使哦。」徐誠忻忙糾正道:「下官才疏德薄,做個副使已經是勉為其難,王大人過獎了。」
「徐大人年紀輕輕,得高位卻謙讓有禮,果然是人中龍鳳。大人現雖屈就副使,實則樞密院已歸大人統領,假以時日這樞密使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那就承大人吉言了。」徐誠忻不想再跟他囉嗦這些客套,他是一個喜歡講效率的,便直接將話題一轉,說:「王大人,如今咱們雖不在同一個衙門辦公也算是同個系統了。前段時間聖上交待我一些事,我正想找時間跟你商量商量呢。」
「徐大人有話請講。」
「首先就是我們鐵衛營的擴編,此次鐵衛營立了首功,聖上甚是滿意,所以允許擴至十萬。本來這事不敢勞動王大人,但聖上已經將鐵衛營歸於兵部。我雖兼著鐵衛營主將卻無權行徵募這事,所以還得麻煩兵部來辦這事了。」
王修早就等著他開口,道:「此事聖上已經囑咐過了,大人有什麼想法儘管說來,兵部自當全力配合。」
「那我在這兒就先謝謝了!」徐誠忻心中的石頭放下一半,說道:「當初建鐵衛營是本著寧缺勿濫的精兵之路,但兵雖精沒有數量也是不行的。要打大仗還是靠人多,十萬大軍,如果都是精兵足可橫掃天下。現在鐵衛營只有一萬五千,再徵募八萬五千已是不易,而且又得符合精兵的標準。」
「徐大人希望用多少時間完成此事?」
「最多一個月,十萬人馬全部到位。」
「一個月?!」王修一愣,搖頭道:「此事絕無可能,光征發募兵令下達州縣就要化去月餘,再加上造冊登記、查役、體檢、輸錢、押京諸事,最快也得三個月。而且用三個月募集的兵丁也不一定符合鐵衛營的精兵要求。」
「所以我想從現在的禁軍當中挑選,不知這樣行不行得通?」
「從禁軍中挑選?」王修又是一怔。
「不錯。從禁軍中挑選士兵有兩個好處:一自然是可以在一個月集齊人數;二是不必再耗費朝廷的銀兩。禁軍本來就數量龐大,朝廷養了上百萬的兵好多都是一輩子沒上過戰場。雖有些懶散的惡習,但他們都懂得軍紀軍規,適應一段時間我還是有信心將他們練成精兵的。只是不知道這樣做行不行得通,有沒有什麼難處。」
王修想了想道:「軍中常聽人報怨我朝的兵政:『兵無常將、將無常帥。』這本來是個弊病,但對於做這事來說反倒成了一個好處。各軍將帥三年一換,對手下兵士的好差似乎並不放在心上,反正到期就要換地方。如此推斷倒也可行了。」說完有些無奈地笑了起來。
徐誠忻一想果然有理,也搖頭笑了幾聲。
他這一笑,王修頗有些感觸,不由起身說道:「徐大人新掌樞密院,不知對本朝兵政有何見解,抑或有何新政?」
徐誠忻心中一動,淡淡地說:「倒是有些想法,但尚不成熟,正想聽聽王大人的意見。不知王大人對本朝的兵政有何看法?」
「兵政?」王修呵呵一笑,道:「本朝兵政的弊病人人清楚,只等著聖上何時想動它了。」
王修這話說得倒也直爽,徐誠忻想不到他也是個有血性的人,不由開始看重他了。
「就請王大人說說看,現在你我同領兵政,能改的就一起改了它,如何?」
「冗兵冗員能改嗎?」
「能!」
「兵將驕惰能改嗎?」
「能!」
「軍紀不修、將路不通,能改嗎?」
「能!」
王修一拍桌子,叫道:「好!最後一條:『兵無常將將無常帥』、發兵統兵一分為二能不能改?」
徐誠忻「霍」地站起身,猶豫片刻,也一拍桌子,道:「操!只要我在樞密院,再難也要改了它!」
倆人對望一眼,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不由哈哈大笑幾聲。
所謂『兵無常將、將無常帥』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立下的規矩:將帥輪換制度。其目的很簡單,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為了防止兵變。同時,樞密院與兵部分掌發兵權和統兵權,將兵權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最大限度壓縮軍隊叛變的可能。
這樣一來,趙氏家族的皇位是安全了,但軍隊的戰鬥力被極大的削弱。將帥們心裡清楚其中的關竅,有膽大的也曾暗示皇帝:我是很忠心的,請朝廷放開手腳讓我好好帶兵吧,不然打不了勝仗啊!
皇帝也委婉地告訴他:朕知道你忠心,但不能保證你的手下是對朕忠心還是對你忠心,朕可不想再來一次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所以除非皇帝願意,不然別人是無法改這些弊政的。徐誠忻一拍桌子說要改也是有些勉強了,但他的決心讓王修大為讚賞。
倆人有了共同志向,說起話來就輕鬆多了。兵部的權力雖不能與樞密院相比,但其衙內的武選司掌六品下武官人事和武舉;兵籍司掌士兵徵募、撫恤、遷補;職方司掌國內地圖測繪和國內情報機構,烽火和城隍要寨等修築;庫部司掌軍資料賬,還要研發軍用器械;等等。
徐誠忻有許多事情依賴他,談了一會乾脆又把呂商英叫出來,三個人痛痛快快的大談一通。將軍事改革的各個框架一一羅列,並粗略地討論了改進方案。
因為過幾日徐誠忻還要南下當他的經略使,做為樞密直學士的呂商英是他的學生兼下級,自然由他來與王修合作處理兵政改革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