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迷夢

正文 第八十一章 應對 文 / 沐桐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我從他腿上下來,說道:「剛才沒顧得上吃,現在總可以吃了吧?」

    「好!」他站起身,拉著我的手走到飯桌前。我拿起白瓷湯勺,先盛了一碗西湖牛肉羹,端到他面前,笑道:「先喝一碗湯吧潤潤胃吧。」

    他接過湯碗,用湯匙舀著,喝了一小口。我緊張的問道:「味道怎麼樣?」

    他抬起頭,看著我問道:「是你做的?」

    我笑道:「你從來沒有吃過我做的東西,怎麼就能猜到是我做的?」

    他端起湯碗,又喝了一口,細細的品著,回味道:「這味道不像是府裡的廚子做的,也不是御膳房能做出來的味道。若不是你,我實在想不出來會是誰。」說著,繼續喝碗裡的羹湯。

    我甜甜的一笑,接過他手中已經快見底的湯碗,說道:「既然殿下這麼聰明,那我就再獎勵殿下一碗湯吧。」又盛了小半碗,遞到他面前。

    我見他湯喝得差不多了,才把米飯送到他面前,拿起筷子往他的碗裡夾了一塊排骨,說道:「這排骨的做法可是我自創的,保證你吃過。」

    他拿起筷子,看著我說道:「你一定是忙了半天,也吃一些吧,就當是陪我。」

    我一到夏天食慾就會變弱,雖是忙活了好一會兒,卻仍是一點兒餓的感覺也沒有,但見他難得食慾這麼好,便也盛了一碗湯。

    我一邊喝著湯一邊打眼瞧著他,他的表情完全看不出來對食物是滿意還是不滿意。我實在忍不住了,問道:「好吃還是不好吃,你還沒回答我呢。」

    他停下筷子,問道:「你不是一向都很自信的嗎?怎麼?不相信自己的廚藝?」

    我用湯匙攪著碗裡的湯,說道:「我當然相信我自己的廚藝了,只是每個人的口味各有不同。殿下一向心思難測,喜好也讓人捉摸不透,我又怎麼知道我做的飯菜是不是合殿下的口味呢。」

    「這麼說倒是我錯了。」他夾了一片萵筍,放在嘴裡輕輕的咀嚼著,嚥下後,說道:「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菜。」

    他的話遠在我的意料之外。淡漠如他,從來不會說哄人開心的話,然而越是這樣,這些話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才更加讓人感動。

    我心中大動,無法掩飾內心的雀躍,說道:「那我以後經常做給你吃。」我以前不來不覺得,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吃著自己費心準備的飯菜,竟是這麼一件讓人滿足的事情。若是可以,我寧願一生幽居在王府之中,每日親自為他洗手作羹湯,只為看他辛苦疲憊之餘能坐在餐桌前吃著舒心的飯菜。

    他擱下筷子,含笑看著我,道:「你是在提醒我該早點兒把你娶回來嗎?」

    「我才不是這個意思呢。」我臉一紅,羞怯的低下頭。想起初遇他時那副冷冰冰的樣子,當時我怎麼也沒有想到他會這麼不要臉。

    他站起身,拉著我走到一旁的座榻上,手臂環著我的腰,說道:「等我手頭上的事忙完了,就向父皇請旨。」

    我忽然想起了什麼,仰頭看著他,問道:「楊妃娘娘知道我們的事嗎?」

    他道:「我沒有和母妃提過,但想來她應該早就猜到了。」

    我回想著近幾次見楊妃時的樣子,她雖然並沒有和我說過什麼,但是對我的態度和之前相較有明顯的不同。若論聰明才智,楊妃絕對不比包括長孫皇后在內的後宮中任何一個女人差。只是她所有的是大智慧,有些事情,即使能瞞過後宮中所有人,卻很難瞞過她。況且我和李恪的關係現在本就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他雖伏案睡了一會兒,又吃了我親手為他做的東西,但是臉上的疲憊還是沒有褪去。我摸著他的臉,問道:「你可是在忙山西、洛陽的事情?現在情況怎麼樣了?」

    他握住我的手,說道:「一百多天沒有降雨,春天種下的莊稼算是都死光了。百姓家裡現在大多都還會有一些存糧,可是到了秋天顆粒無收,家家的糧食也快吃完了。到時恐怕百姓們就難以度日了。百姓的生活本就困苦,即使是大好的念頭,所產的糧食出了上繳國庫也只夠一家人吃一年的。何況是一點兒收成也沒有。」

    我問道:「國庫裡的糧食和銀子夠賑災的嗎?」

    李恪搖搖頭,滿臉憂色,「自大唐建國以來,戰爭頻仍,只有近幾年還算太平了一些,可饒是如此,西突厥、吐蕃、吐谷渾還是不安分,對我們的邊界時有侵擾。國庫,也只是個空殼子罷了。」

    我心驚道:「那怎麼辦?百姓沒有糧食,該如何生存。」

    李恪歎了一口氣,說道:「我在早朝上提議,讓各地的親王、官員、富商捐助錢糧以充國庫,留待解救受災的百姓。可是在朝堂上,那些親王和大臣們卻是一臉的不情願。讓他們出一點兒錢財和糧食,就像喝他們的血一樣。朝中親王大臣都如此,商賈們就可想而知了。」

    我知道李恪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心憂百姓,只是如此一來,他可就把朝中但凡私心重的皇親國戚、臣武將都給得罪了。我眼眸閃了閃,問道:「那皇上同意了嗎?」他歎聲道:「父皇他同意了又如何?你沒見在朝堂上那些人的態度,難道還能指望他們捐多少嗎?」

    我見李恪的眉頭又鎖在了一起,忙安慰道:「每個人都是又私心的,讓他們平白無故把手裡的錢財拿出來,他們當然不願意了。」

    李恪道:「早知道這些人是靠不住的,我準備過兩日先去洛陽,然後去山西。」

    &

    nbsp;我一聽說他要離開長安,心裡一陣失落,但是更多的是不解,說道:「事情已經這樣了,你去了也無濟於事啊,旱情已經這麼嚴重了,現在即使下了雨,也來不及鍾東西了。」現在即使是龍王來了,也沒有用了。農作物已經盡數枯死,即使是下一場雨吧,也改變不了。

    他的手覆在我的手上,悠悠的說道:「這個時節種糧食雖說已經來不及了,但還可以種一些紅薯和蕃薯,好過到時吃糠咽菜。」

    我點點頭,隨即憂慮道:「可是到現在為止,一百多天了,山西、洛陽還是滴水未下,長此下去恐怕百姓的吃水都成了問題,更別說種紅薯了。」

    李恪剛要開口,忽聽外面王福說道:「殿下,周先生來了。」李恪道:「快請!」又對我說道:「你先去房間休息一會兒,我忙完了就去找你。」

    我知道這個周先生一定是一個很重要的客人,並未多問,點點頭,去了我以前在吳王府養傷時住過的房間。房間裡還是和我上次來的時候一模一樣,一點兒變化也沒有。我在宮裡的時候,幾乎每天中午都會小憩一會兒,今天因趕著來看李恪,後來又忙著給他做飯,中午並沒有睡。這會兒看到了熟悉的床,困意擋也擋不住,接連打了幾個哈欠。索性脫了鞋子,歪在了床上,一沾道柔軟的床,眼睛便再也睜不開了。

    醒來時,天已經擦黑了。睜開眼睛,見李恪正坐在床邊看著我。我揉了揉眼睛,支起上半身,問道:「那位周先生走了?」他說道:「我安排他在客棧住下了。」

    我好奇的問道:「那位周先生是什麼人?你看到他好像很開心的樣子。」

    李恪臉上帶著笑意,說道:「周先生是一個遊俠,對地質和水利很有研究。」

    我驚訝的坐起來,「你要在山西和洛陽挖井嗎?」他說道:「這是父皇的意思,百姓沒有糧食,還可以忍耐些時日,若是沒有水,是一天也活不下去的。所以兩個問題要同時解決。」我問道:「皇上把這兩件事情交給你了嗎?」募糧和挖井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募糧雖然解了百姓的饑苦,可是無疑會得罪最有勢力的一群人。而挖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能不能挖出水,亦是難以預料的。恐怕其他人早就避之不及了。

    他說道:「父皇已經命我和蕭大人負責此事,我恐怕後日就要啟程去山西了。」

    我心裡一空,低聲道:「這麼快啊?」他雙手拉過我的手,說道:「早就該去看看了,只是我一直在派人找周先生,。現在周先生來了,自然是越快越好。晚去一天,百姓們就要多受一些饑寒之苦。」

    「這一去要多久?」雖然我和李恪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有時候在宮裡幾天也難得見上一面,可是即使不常見,也畢竟知道他就在長安城內,在離我不算很遠的地方。可是乍聽他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心中不禁生出許多不捨來。

    他往前坐了坐,將我攬在懷裡,說道:「我會先去洛陽,把事宜安排好了再去山西,來來回回,最少也要一個月。」他攬著我的胳膊緊了緊,柔聲說道:「不過你放心,我會盡快早些回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