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大漢雄風川軍威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回轉東 文 / 小黑可可

    書接上回卻說周瑜將手中的杯中酒灑落到長江之中,然後對身旁的呂蒙說道:「好了!不說了!阿蒙讓我自己一個人好好的靜一靜!」呂蒙聽此拱手告別!周瑜一個人靜靜的站著周瑜在想著什麼呢?周瑜在想著昔日和潘璋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潘璋字珪,東郡發乾(今山東冠縣東)人。很早便跟隨吳候孫權,並且在周瑜帳下聽令。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陞遷,其一生都在周瑜的帳下為吳候孫權東征西討,並且潘璋果敢聞名,周瑜對潘璋也是十分的喜愛!潘璋在公元一百九十六年也就是建安元年,那個時候的吳候孫權十五歲時任陽羨長,潘璋便開始跟隨孫權。可以說是跟隨吳候孫權較早的一員戰將!潘璋天性放蕩,喜歡喝酒。家中貧窮。喜歡賒賬酤酒。債主上門討債。他就說:「等我以後富貴了再還。」孫權喜歡他,讓他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於是用他為將領。因為討伐山賊,故提升潘璋為別部司馬。後來又擔任吳郡的集市刺奸,致使盜賊絕跡,因此為人所知。升任豫章郡西安縣長。當初劉表任荊州牧時,西安縣百姓常受盜賊的騷擾。自從潘璋任西安縣長以來,賊寇便不敢入境侵犯,鄰縣建昌又有盜賊作亂,潘璋轉任建昌縣令,加授武猛校尉,討伐盜賊,一個月內就把盜賊全部平定,又召集本地的散兵游勇,得到八百多人,帶領他們返回建業。從那以後潘璋便一直被吳候孫權委派到了江東軍大都督周瑜的帳下效力!一直到這次潘璋戰死沙場!在公元二百一十五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吳候孫權第一次進攻合肥,在張合和李典突擊軍營,眾將沒有防備,陳武戰死,宋謙、徐盛都不敵逃走,潘璋在後,馳馬追上,在馬上斬殺宋謙、徐盛軍中的二個逃兵,士兵見此,都回頭再戰。雖然最後都要撤退,但孫權仍十分讚許他潘璋這次斬殺逃兵,拜為偏將軍,領有百校,屯於半州。潘璋為人魯莽勇猛,禁令嚴明,喜好建功立業,帶領人馬不過幾千人,但所到之處常常可以起到上萬兵力的作用。可以說雖然潘璋這個人有很多毛病!甚至在征戰駐紮時,潘璋設立軍中市場,其他部隊沒有的物品,都靠軍中市場補給充實,但是他天性奢侈,到了這些年戰功逐漸的增多,潘璋的貪婪也就變得更加厲害。使用物品的規格超出了規限。富有的將士有的被他殺死奪走財物。多次不遵循法令,監司檢舉報告,吳候孫權和大都督周瑜愛惜他的功績而不責伺他。可是說這次荊州之戰,潘璋以一己之力為大都督周瑜斷後,死戰不退!最後一直到戰死沙場,周瑜連他的屍體都沒有找回來!周瑜心中有愧啊!周瑜覺得自己有愧於這位跟隨自己征戰沙場多年的名將!周瑜心中十分沉默!

    而此時周瑜所部的江東水軍的戰船也已經行駛到了江東軍的水域!但是直到此時周瑜沒有一點緩過氣的跡象!仍然沉落在內疚和虧欠的心態之中!江東水軍的戰船繼續行駛逐漸到了江東的陸口!陸溪口歷史上是兵家重地,尤其以此時的三國時期為最。當地礦產是分豐富,主要為「黃金」可以說是遍地黃金,亞洲最大的粘土金礦就在該鎮的一個村。具體黃金儲量至今還未探明,是挖完一批礦,發現一批礦。

    而此時江東水軍開到陸口!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請大都督周瑜下船!江東水軍也開始逐漸登岸,徐盛和丁奉、董襲和張承、賀齊和呂岱、朱恆和朱然還有宋濂等人也陸遜到底陸口!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請示大都督周瑜後,傳令命令他們相繼登陸靠岸!並且副大都督呂蒙命令陸口軍營之中的炊事班做好飯菜為此戰的江東軍將士接風洗塵!並且身為江東軍的副大都督的呂蒙還親自給徐盛和丁奉這兩位江東小將賠禮道歉!這麼一來到使得小將軍徐盛有些不好意思了!這件事情也就是獻了過去,一切的事情也就是這樣不了了之了!而此時江東軍這一次荊州大戰的將士們都已經陸續停船靠岸!可是身為江東軍的大都督周瑜卻始終沒有登岸!眾人見此不明白周瑜大都督到底怎麼了,便一直站在路口的岸邊等候!

    半天之後只見周瑜換了一身白色的素袍下了戰船!這一下子可把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嚇了以個夠嗆,不止是呂蒙就連丁奉和徐盛、董襲和張承、賀齊和呂岱、朱恆和朱然還有宋濂等人也嚇了夠嗆啊!古都人對素袍子很忌諱!除非是一些喪事或者國喪的時候才會穿戴也不然很少會穿戴這樣的衣服!其實周瑜這半天沒下船,也是命令親兵衛隊去尋找素袍子去了!此時周瑜換了素袍子下了戰船!使得江東軍將士吃驚非小!而此時江東軍大都督周瑜根本不理會這希人的吃驚!而是一步步慢慢的走下戰船!然後命令自己的親兵衛隊在陸口的長江對面上佈置了桌几和古琴等物!然後周瑜慢慢的做了下去,彈奏自己手中的古琴!周瑜彈奏的樂曲,非常的悲傷!讓很多跟隨此戰的江東軍剩下的將士們一個個淚流滿面!就連他這位江東軍的戰神,大都督周瑜也是虎目含淚!而此時丁奉和徐盛、董襲和張承、賀齊和呂岱、朱恆和朱然還有宋濂等人也相繼跪倒在地!副大都督呂蒙也上前準備開導周瑜大都督,可是呂蒙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只好也撩袍跪倒!確實呂蒙怎麼說!呂蒙沒有經歷過這次荊州大戰!並且呂蒙知道,大都督周瑜自出世之日起便和劉備軍的戰神護國公大將軍全國兵馬大元帥天下討曹督招討李宇是一樣的,從來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一路之上從未有一敗!雖然大都督周瑜在數次和荊州大都督劉備軍的丞相諸葛亮的交手中多次吃虧!但是這一切並沒有影響江東軍的整體走向!和這次荊州大戰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說大都督周瑜的這一次荊州大戰是徹頭徹尾的敗了!是一敗塗地!戰神之名敗了,江東軍敗了!常勝將軍敗了!那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戰神神話終止了!在這一次荊州大戰之中徹底的畫上了句話!並且這一次孫劉兩軍的荊州大戰,也影響到了江東軍十年甚至二十年內的整體走向!與其說是周瑜和諸葛亮的額對決!不如說是周瑜的二分天下南北對立之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三分天下鼎足之勢的對決!周瑜敗了!一敗塗地!英雄落幕了!雖然周瑜已經涅槃重生!但是周瑜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這次跟隨自己出征的三軍將士死傷殆盡,十成人馬陣亡荊州的人員超過九成!剩下的也幾乎是多半帶傷!大將潘璋陣亡荊州,但是直到此時此刻潘璋的屍體都沒有被大都督周瑜要回來!周瑜豈能不傷心呢?

    周瑜一

    曲彈奏結束!轉過身來對著江東軍的三軍將士撩袍跪倒以頭觸地的說道:「今日荊州大戰,我江東軍慘敗啊!都是我周郎一人之過!我周郎罪責難逃啊!」

    江東軍副大都督呂蒙率領著丁奉和徐盛、董襲和張承、賀齊和呂岱、朱恆和朱然還有宋濂等人和江東軍的三軍將士也是第一時間便以頭觸地對著大都督周瑜說道:「周瑜大都督切勿傷心,荊州大戰,我軍慘敗!非是周瑜大都督一人之過!乃是我等眾人之過也!」

    副大都督呂蒙更是上前攙扶大都督周瑜說道:「周瑜大都督今日荊州大戰,我軍慘敗!可以說是到了大廈將傾的時候!唯有你周瑜大都督方可以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拯救我江東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周瑜大都督務必要振作啊!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若是周瑜大都督就這麼沉淪下去!那麼這次荊州大戰陣亡荊州的我江東軍將士仇恨誰去報!潘璋將軍的死不是白死了!所以我呂蒙請周瑜大都督務必要振作精神,帶領我江東血腥男兒重整旗鼓!帶領著我們這些兄弟日後報仇雪恨,殺了那廝諸葛村夫的人頭!用諸葛村夫的人頭來祭奠此戰我江東軍將士陣亡的英靈!請周瑜大都督不要沉淪下去啊!若是連你周瑜大都督這位我江東軍的戰神,都被這次荊州大戰所擊敗,從此一蹶不振!我們這些江東軍將士,何人來統領!何人帶著為我們去找諸葛村夫去報仇雪恨啊!周瑜大都督三思啊!」

    而此時副大都督呂蒙的話剛剛說完,江東軍的三軍將士也同時對著周瑜高呼著說道:「請周瑜大都督不要沉淪,重振旗鼓殺回荊州!報仇雪恨!請周瑜大都督不要沉淪,重振旗鼓殺回荊州!報仇雪恨!請周瑜大都督不要沉淪,重振旗鼓殺回荊州!報仇雪恨!」

    周瑜聽此便慢慢的站起身來對著長江的江面荊州的方向怒吼一聲道:「諸葛村夫,我周郎今生與你不死不休!昔日楚霸王帥令我江東血腥男兒能滅爆秦!今日我周郎發誓,今生必要奪取荊州,與你諸葛村夫一決雌雄!為今日此戰陣亡沙場的而我江東將士的英靈,討要一個說法!」

    而此時江東軍大都督周瑜的話剛剛說完,江東軍的副大都督呂蒙便振臂高呼怒吼一聲道:「殺回荊州,報仇雪恨!不取荊州,不死不休!誓不為人!」江東軍的三軍將士也同時跟著副大都督呂蒙,對著長江之上的荊州方向同時放生高呼著喊話道:「殺回荊州,報仇雪恨!不取荊州,不死不休!誓不為人!殺回荊州,報仇雪恨!不取荊州,不死不休!誓不為人!殺回荊州,報仇雪恨!不取荊州,不死不休!誓不為人!」可以說此時此刻的江東軍將士怒吼聲震天動地,豪氣直衝九天而入凌霄!豪情壯志絲毫不像一直剛剛接受了慘敗的部隊!而是變成了一直嗷嗷亂叫的餓狼!這就是這位江東軍大都督周瑜的個人魅力,這就是周瑜這位江東戰神給他們這些江東軍的希望!可以說只要他們的江東戰神周瑜還活著!那麼這一切就都有可能!無論他們經歷什麼的慘敗!只要周瑜還在他們的身邊他們就什麼也不怕!他們就相信,日後自己一定可以報仇雪恨,一雪前恥!這就是周瑜帶給江東將士們的自信!就連他江東六郡九九八十一州的領袖吳候孫權恐怕也是不能和他這位江東軍大都督周瑜進行比擬的!這就是周瑜和孫權的區別!真真正正的江東軍的領袖其實是他周瑜而不是吳候孫權!

    但是周瑜如何不知道呢?此時此刻根本不是和劉備軍荊州大都督丞相諸葛亮從新決戰一雪前恥的機會!而是要等下去,如今江東軍的首要任務不是出擊荊州,而是防守江東和荊州的水上防線!然後再派專人過了長江去和劉備軍的荊州大都督丞相諸葛亮和漢興王劉備去重新談孫劉聯盟的事情!然後周瑜便可以提兵北上攻打合肥,爭取打開江東軍北上徐州的通道和日後逐鹿中原的道路!所以此時此刻荊州之戰已經落幕,下一次荊州之戰周瑜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而此時此刻周瑜這麼做就是為了鼓舞江東軍的三軍將士的士氣!讓他們不再沉淪低迷下去!他周瑜成功了,周瑜成功的激勵了江東軍三軍將士的士氣!此時此刻無論任何人攻打江東!迎接他們的都還仍然是江東軍的勇猛善戰的精銳之師!周瑜傳令下去,命令手下江東軍將士在陸口祭拜此次荊州大戰陣亡的三軍將士三天!以做對此戰陣亡將士的英靈的緬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