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眼光放遠點

正文 第86章 官場 文 / 霧散雲收

    大清洗之後,雖然政和帝補上很多官員,但是大多數的職位還是空缺,尤其是兵部以及吏部,然而國家仍要正常運轉,這使得兵部以及吏部,還有戶部三部首當其衝,不少官員身兼數職,或是暫代旁職,維持朝堂的正常運作。賈珍和胡濟作為吏部的左右侍郎,不單單要及時填補那些缺漏的職缺,完成手上的任務。政和帝還要倆人拿出新的方案來有效地管理官員,減少作奸犯科或是貪污舞弊之事。

    其實朝廷所儲備的人才還是很充足,看著那一冊冊的名冊,賈珍和胡濟都覺得腦袋疼,但是要從中挑選合適的人選來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本朝重輕武,官倒還好辦,武官卻極為難找,且大多數也是武官之家出來,並不符合政和帝的心思。就是官,現下的政和帝恐怕都沒有多少耐心等著他上手熟悉工作。「這一個個經史子集學得好,咱們卻看不出來到底有沒有真的本事?」胡濟揉揉額頭,他本身並不喜歡這類秘的工作,況且比起他的書能力來說,其實兵部更加適合他些。

    「這科舉考得就是經史子集,再加些國策。」賈珍微微歎氣,他的腦袋也很疼,吏部尚書周尚書本來應該最為熟悉這些事情,但是不知道是有意為難他們以及政和帝,還是說真的病了,如今正在家中休養,閉門謝客,聽說甚至還寫了折子,打算上書乞骸骨。照賈珍來看,恐怕還是覺得政和帝的心思不好揣摩,與其得罪了政和帝,帶累了自己名聲和家人,倒不如急流勇退,但是給他和胡濟添麻煩的心思大概也是有點。他和胡濟的調職令,其實周尚書的心裡不滿得很。

    「說句實在話,與其和這些書還有官扯嘴皮子,我倒是寧願做回我原來的職位。」胡濟狠狠地揉了揉腦袋,指著這些書名冊,說,「你瞧瞧這一個個說得天花亂墜的,彷彿管仲再世的,誰又能知道他們真正的底細。聖上給得時間又不多,要一個個查探怕是不可能了。」「別抱怨了,底下的官員還等著看咱們倆的好戲呢?」賈珍指了指門外,嘴角露出抹嘲諷的笑意來,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咱們還沒燒到他們頭上去。往年的吏部檔案,他們可沒老老實實地全部搬過來,咱們這手頭上的名單啊,只怕有問題呢!再說了,周老頭可不是什麼好相與的角色,在吏部呆了這麼多年,就算他躲在家裡,只怕眼睛還在這裡。」

    「你的心思是——」胡濟皺了皺眉,對眼下的事情有些不滿。「咱們選人是要選的,這位周老頭咱們倆個好歹是他下屬,拜訪拜訪還是必要的。」賈珍眼神裡閃現出了對於給自己添麻煩這些官員的不悅之情來。「人家現在是閉門謝客,暗衛的那些法子現在是不能用,難不成你想吃這個閉門羹?」胡濟搖了搖頭,他如今不是暗衛,自然不能再以暗衛行事的那套辦事,不然的話,第一個對他不滿的就是政和帝。「我對閉門羹沒什麼興趣,周老頭的兒子周嚴如今被調回京城,在通政司做個五品右參議。」賈珍對於周老頭談不上欣賞,也談不上討厭,只是這個時候還顧著給朝廷添堵,可見人歲數大了,這腦袋有些不清楚了。

    「我說賈伯希,你就不怕御史參咱們個排擠同僚,假公濟私的罪名?」胡濟眼睛一亮,但是很快就冷靜下來,這個周老頭既然捨得了自己的仕途,說不定也捨得下兒子的仕途呢?「咱們倆人是請周嚴吃個便飯而已,談不上什麼排擠同僚。至於這些名冊,我先教你個法子,凡是那些年滿五十五以上的,一概挪到後面去,都老胳膊老腿了,喝茶逗鳥聊天還可以,幹活只怕不可能了,再把那些家世好的另編成一冊放著,只說先從寒門子弟裡挑選,不用你多說話,自然有人會憋不住找咱們。」賈珍並不覺得寒門出身的做官的就一定能是個好官,家世門第極好的就不一定是個好官,只是這越往中央,越往上層,寒門子弟就越發得少。現在這麼多的空缺,他就不信那些有門路的,有家世的子弟會不著急。

    「你可是憋著壞吧!」胡濟立刻明白了賈珍的意思,沒道理他們急,下面的各個悠哉游哉,既然他們擺明要看熱鬧,那麼大家就一起熱鬧熱鬧。吏部的動靜確實瞞不過正在養病的周尚書,他人精神好著呢,每日還會在院子裡打上一套拳,賈珍和胡濟的做法,讓他氣得忍不住吹鬍子瞪眼睛,他如今不過六十,精神頭足得不得了,這兩個不過是仗著政和帝的勢,一下躍居三品,居然敢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起來,還嫌棄他們這些人人老不中用,簡直是膽大妄為。周尚書氣得砸了好幾個杯子,而和賈珍他們吃了一頓飯的周嚴也被遷怒,被周尚書狠狠地罰了一頓。

    「伯希,你做了什麼?」楚氏這幾天接了不少帖子,叫她幾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無緣無故送禮賠罪是怎麼回事情?「他們這是急了,生怕斷了自己家的前程,前幾日還跟著周尚書等著看我笑話,現下倒是調轉了槍頭,想要叫我手下留情些。」賈珍看了看那些送上來的禮,忍不住搖頭道。「我說呢,怎麼這麼古怪,好在我已經派人一一回禮了。伯希,我瞧你似乎打算給周老尚書添些麻煩?是不是打算擺在那裡,叫他們自己先鬧起來?」楚氏一向聰慧,很快就猜到賈珍的心思。

    「確實,周老尚書閉門謝客,我自然不會不識趣,可有些人就不一樣了。這周老頭一向倚老賣老,難得也得叫他吃些苦頭。以後,咱們府的日子還要不太平呢?聖上這次下了後手,恐怕一時半會兒不會再有什麼大動靜,這些老東西很快就會緩過氣來了,有的好找咱們這些一步登天,拿著人命上位的奸臣做筏子呢!」賈珍吹了吹杯子裡的茶葉,嘴忍不住微微抿了起來,道。

    「那——」楚氏有些猶疑,開口道。「我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眼下的處境,聖上比咱們更清楚些,北有遊牧民族虎視眈眈,南有茜香國時常侵擾,西邊那裡少數民族太平不到哪裡去,官吏**,國庫空虛。好不容易把那些動亂壓下去,聖上再不抓緊時機,到時候內憂外患,只怕不是眼下這麼些口舌之爭了。」賈珍從前雖在通政司和戶部任職,但接觸的消息並不多,他更多的時候還是遊走在基層,和基層官吏以及老百姓打交道。他這次成了吏部侍郎,這一看真是嚇了一大跳。

    「看來伯希是趟定這渾水了。也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家尚如何,何況為國。」楚氏歎了口氣,她自己說起來也是宗室,自然關係更深些。「放心,聖上英明果決,心有宏圖,又不是那等多疑之人。倘若真有什麼,我自當抽步退身,保全咱們家。」賈珍握了握楚氏的手,道。

    「對了,這次璉二弟也要參加恩科,可巧和陽哥兒一起回金陵,彼此有個照應。」楚氏說起了另一件事情,道。「嗯,瑚兒如今在做庶吉士。我記得政老爺的兒子珠兒如今已經是秀才,這次不參加恩科?」賈珍微微有些皺眉,他是不待見賈政以及原書裡的賈寶玉,但是賈珠的觀感倒是不錯。「聽說是身子不太好,要調理一下。我倒是見過王氏了,這些年日子過得還算湊合,畢竟她給政老爺生了一兒一女,又有王子騰照應,握著嫁妝,還有些體面。可惜王子騰受了牽連,免了差事之後,政老爺便作威作福起來,還要搶王氏的嫁妝去討小老婆開心,貼補庶子庶女。好在珠兒媳婦是個厲害的,又是從六品武官的女兒,賈政倒是不敢造次。」楚氏說起王氏來忍不住有些唏噓起來。

    「前陣子鬧得太狠了,就是本來已經出嫁的元春都趕了回去,珠表弟怕是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氣著了,他讀書讀得狠,身子便有些差,這便病了。他媳婦心疼他,便教他下次再考就是了。元春這幾年日子過得倒不錯,嫁個了六品官的嫡長子,是個秀才,雖然婆婆難伺候了些,好歹她生了兩個兒子,在那家裡站穩了腳跟,丈夫雖然有幾個通房丫頭,可也敬重她。」楚氏娓娓道來。「王氏當初做了那樣的事情,如今這般算是得了報應。這賈政——」賈珍聽了忍不住冷哼一聲,「咱們賈家可沒有拿著老婆嫁妝養小老婆的。」「伯希的意思是?」楚氏眼睛微微有些瞪大,看著賈珍,道。「我雖不待見賈政夫婦倆,更不會多管,橫豎王氏吃不了虧。可是珠大表弟卻是不錯,瑚兒和璉兒私底下也和我說過,待我好好瞧瞧,若是個明白人,有出息了,自然幫襯一把。」賈珍揉了揉額頭,都說娶妻娶賢,王氏給賈珠挑得兒媳婦倒是不錯,性子雖然潑辣,但是卻不是個不明是非之人,手腕也是極好,連帶著賈珠都較以前有魄力多了,那些庶子庶女才不敢仗著賈政騎到他的頭上去。不然的話,現下賈政早就把自己家折騰得翻了天。

    「可是累了?」楚氏看著丈夫的模樣,輕輕地替自己的丈夫揉捏肩膀,自己兒女的事情,宗族的事情,還有朝堂裡的事情全部都趕在一起了,她作為妻子看著丈夫每日如此忙碌,自然心疼。「明兒我還要值班。」賈珍拍了拍楚氏的手,這麼多事情碰在一起,他心裡不是不煩躁,不過就算是心裡煩躁,他都不會把脾氣帶回家裡。況且,這陣子楚氏也不見得輕鬆到哪裡去。「我曉得,你自己要注意些。」楚氏露出了一個溫柔的微笑,回答道。

    「周老尚書進宮了?」賈珍挑了挑眉,這個消息倒是有些叫人出乎意料。「千真萬確。」在吏部當差的一個小吏偷偷地向賈珍和胡濟透露消息。「這個老頭精神不錯,我本來以為他會教人把他抬進宮裡去。」胡濟冷哼一聲,看起來周老頭也不像他自己表現得那樣多麼無慾無求,清高。「人家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做了二品大員,自然捨不得。不過是嚇唬嚇唬咱們倆這兩隻潑猴罷了,等著咱們上門去求他,或是咱們出了錯,聖上派他出山,無論哪種,裡子,面子,樣樣俱全。」賈珍淡淡一笑,如果周尚書真的那麼清高,早就在淵帝的時候就不做了,每次挨了淵帝的罵之後,不照樣擦擦臉,把唾沫星子擦掉了,繼續做他的吏部尚書。

    「你笑什麼?」胡濟有些好奇道。「你知不知道戶部尚書雲尚書怎麼說這周老頭的——刁面憨?」「雲尚書和周尚書兩人做了大半輩子的同僚了,平日裡可沒少打過交道,果然,這評價真正是恰當得很。」胡濟忍不住笑了出來,差點連杯盞裡的茶水都灑出來。好在那小吏早就被打發出去了,不然的話這吏部右侍郎的威嚴怕是就要沒了。

    政和帝並沒有接見周老尚書,只吩咐內侍傳了句話,讓周尚書安心養病就是,現下雖然各部忙碌,但還不需要驚動他。政和帝這幾天沒少聽那些老臣倚老賣老,心情算不上好,而周老尚書之前的告假,甚至打算致仕的傳言,政和帝壓根就沒放在心上,正巧讓賈珍和胡濟在吏部大顯身手,況且眼下他還養得起這些只會掉書袋的老臣,讓他們在家裡吃閒飯,總比上朝來和他磨時間強得多。

    周老尚書這回臉都紅了,平常的腰酸背痛就似乎消失了,一甩官袍,就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非要求見政和帝。政和帝聽了內侍的匯報,只淡淡地道:「跪著就跪著吧,你們看著點,若是暈了或是有什麼不舒服,就宣太醫給他瞧瞧,再送回尚書府去。」內侍立刻答應了下來,心裡對跪在外面的周尚書有些同情,聖上可不是一味顧惜自己名聲的人,沒瞧見聖上整日忙得不可開交嗎?

    周尚書是個硬氣的人,認準的事情那是絕對不肯退讓,不過雖然身子骨還算健朗,可畢竟底子不比年輕人,竟是暈了過去。內侍按照吩咐請了太醫之後,再將周尚書給送了回去。這個消息傳出來,很多跟著周尚書一起打著要給這些政和帝心腹一個下馬威的官員和人家都忍不住內心打鼓,聖上雖然什麼都沒錯,但是這態度擺明了是偏向自己的心腹臣子,他們還是早點收手吧,畢竟前面可是有太多的前車之鑒。再說了,那吏部可傳出消息,反正天下能當官想當官的不計其數,不差他們一個,多的是人來補上。更要緊的是如今吏部尚書大人眼看著就要失勢,吏部做主的是兩位侍郎,這兩位侍郎瞧著他們的脾氣和做過的事情貌似都不是心胸寬大,和氣辦事的主兒,吏部是幹什麼的,管理天下官員,政績考評的地方,他們若是再一味強硬下去,只怕來年烏紗帽都不在自己的腦袋上了。

    等到周尚書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順便聽兒子轉達皇上的口諭,既然尚書當然確實身體不適,那就安安靜靜地養病吧。周尚書的臉一下子變青了,而吏部的方向頓時轉了,不說那些小吏對賈珍和胡濟熱情了許多,還有下屬主動提出分憂,來為兩位侍郎大人解說這些名冊上的人選,當然還有些之前疏漏所以忘記交給兩位大人的書報告之類的。

    「

    伯希兄,你知道我最想做什麼嗎?」胡濟渾身散發著冷氣,對賈珍抱怨道。「怎麼,你想教訓這些油嘴滑舌的官員們?」賈珍挑了挑眉,不以為意地道。胡濟很有本事,只是之前他打交道的都是那些忠心,按命令行事的暗衛,上司就只有政和帝一人,一時之間不適應官場也是正常的。「我想把他們都扔進兵營裡去。」胡濟有些咬牙切齒地道。「別,叔齊不會放過你的,他兵部那裡也不太平著呢,哪有空管這些事情,你若是真這麼做,叔齊兄必然跟你翻臉。」賈珍想到這陣子忙得幾乎腳不沾地的李安就笑道,「他那裡還在發愁,你可別撞槍口上。」「我也是說說,我還真明白他們怎麼就這麼有信心,這凡事沒他們就辦不成了。」胡濟心裡急得都上火了,嘴上還起了泡。

    「成,這些花名冊就交給我吧,你把我挑出來的這些人查一查,先找幾個資歷淺,肯做事的頂上,他們根基淺,也好管教。至於叔齊那邊,我和他通過氣了,乾脆就從兵營裡選上幾個好的,提拔上來,至於旁的還可以慢慢教,如今最要緊的還是軍營風氣。前兒,京城北大營那幾個官兵喝酒鬥毆的事情你聽說了吧!這些年這種事情不少,上頭不管,下面放縱,連操練都是花架子。」賈珍拿過胡濟手上的名冊,然後把自己已經謄寫好的名單交給了胡濟。

    「怎麼可能不知道,如今能夠拉上戰場除了地方駐守官兵,御林軍,還有南大營之外,其餘的都亂得很,可偏偏現下還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照我說,就一個字殺,殺上幾十個,剩下的就老實了,可偏偏好多背後都有關係,動不了。叔齊那裡肯定有大動作。可惜咱們這裡自己也頭暈腦脹的,幫不上他。」胡濟開口道。「我原來倒是有人選,可是淮安府那裡亂過之後,怕是抽調不過來。」賈珍所想的人,胡濟自然想得到,自然是錢明達,確實是個好手,可惜淮安府那裡離不開他。

    相比於吏部和兵部捉襟見肘的情況,戶部卻要好很多,他們最大的問題是沒錢,但是在政和帝血洗半個京城之後,最為得益的卻是戶部,這些賑災,公共建設以及錢糧軍餉的款項都不用愁了。雲尚書以及戶部左右侍郎的精神面貌都比往日要好多了。不過,政和帝命令他們查帳,將以前各地上交的帳冊一一核查,這次不過是南直隸,甘肅省,山東省就已經查出了這麼多貪官污吏來,可見貪腐已經瀰漫到各個郡縣,這幾處只是冰山一角罷了,橫豎他手上還有著從那些人家抄出來的帳冊,戶部根本欺瞞不了他,如果戶部官員查不出賬目問題來,除了瀆職罪,再罪加一等,若是查出來了,之前的失職便一筆勾銷。

    這下戶部的官員可不敢不盡心,把十年來各地的賦稅賬冊等全部都拿了出來,開始一一對賬。雲尚書更是盡心盡力,十分賣力,為官這麼多年,他也不可能真正乾淨,以往拿的那些孝敬現下都燙手的狠,不過,雲尚書估摸著政和帝是在看他表現,等到這些事情都揭了過去,他就早點回家抱孫子,總比討人嫌強些,說不定還能給政和帝一個好印象,惠及子孫些。至於周尚書的事情,他也聽說了,這老周原先瞧著還很精明,怎麼現在犯糊塗了。別說賈珍和胡濟是政和帝的心腹,就沖賈珍和胡濟的背景以及能力就該掂量掂量,更何況他倆一個戶部左侍郎,一個戶部右侍郎,政和帝擺明了是要拿下吏部,架空他,結果他還鬧上這一出來,這下幾十年的老臉是徹底丟乾淨了。

    不過雲尚書倒是怎麼同情周老頭,這老東西是日子過得太順了,輕飄飄地過了頭。不過好在這老頭平日是盡心盡力,奪嫡的時候並沒有參合進去,反而在不少事情幫過政和帝說過話,因此政和帝並不會做得太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