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眼光放遠點

正文 第80章 上朝 文 / 霧散雲收

    淵帝這次中風本來情況就不太好,他自己醒來得知自己的模樣和境況,氣怒萬分,更是加重了病情,連用飯的手都哆哆嗦嗦,拿不穩湯匙,只好叫宮女太監細心服侍。至於太后以及太妃則會每日前去請安,只可惜淵帝反而會更加激動。「母后,你的意思是?」政和帝前往母親所居住的頤寧宮請安,卻被太后單獨留了下來。「聖上日理萬機,眼下諸事瑣碎,可是聖上可萬萬不能忘了孝字,便是其他那些領了差事的皇子們也不可忘記。」太后輕聲提醒了自己的兒子,既然如今情勢緊張,那麼便一步都錯不得,何況太上皇的病情愈發嚴重了。

    「母后提醒的是,兒臣正要和母后商議這件事情,宣諸位兄弟輪流進宮侍疾,也好叫父皇開心些。」政和帝笑瞇瞇地答應了,這也是為何政和帝每日都堅持前往探望淵帝的原因。「過幾日皇兒就宣他們入宮侍疾吧。」太后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兒子,果然是越發地沉穩出色,便開口將這件事情敲定了下來。

    政和帝一旨詔書下來,諸位皇子便要輪流入宮侍疾。大家都知道太上皇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政和帝的旨意也是十分合理。政和帝看著御階下的武百官以及幾位兄弟,神態威嚴,一身黑色龍袍,眼睛在南安郡王身上停留一會兒便轉開,南安郡王本來就有些心事,被政和帝如此打量,心裡難免咯登一下,想著自己得到的消息,那賈珍居然改了主意,如今竟是在淮安府,那裡可是自己的地盤,想著賈珍的手段,他絕對不能夠再放任下去,得趁早動手,南安郡王無意識地稍微緊了緊自己的手。

    政和帝並沒有把心思多放在南安郡王身上,眼下更要緊的是平息各地的動亂。吏部尚書周尚書以及戶部尚書雲尚書二人出列。「朕已經聽了兵部尚書的諫言,倒是想聽聽兩位愛卿有何見解?」政和帝端坐龍椅上,看起來似乎無喜無怒。「聖上,臣以為朝廷當雙管齊下,一方面派出軍隊鎮壓動亂,另一方面則當實行安撫,畢竟其中有不少是百姓,他們受人蠱惑,做下這等悖逆之事。」雲尚書率先開口道。

    「有點道理,那該如何安撫?」政和帝微微挑了挑眉,看向雲尚書。雲尚書直覺有些不好,但是還是按下心頭那抹慌亂道:「臣以為百姓之所以如此輕易受奸人蠱惑,朝廷也是有不可推搪的責任,眼下我們可以先降低賦稅以及減少徭役,百姓多年來徭役沉重,苛捐雜稅,負擔過重,民力已將近枯竭,如此可以稍安民心。然後我們可以開倉放糧甚至發放些銀子,如此大部分百姓得到了朝廷的糧食以及朝廷撫恤,想必不會與那些狼子野心之徒勾結。」沒等雲尚書說完,就已經有官員出列反對。

    「臣以為雲尚書如此做法不妥。給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雲尚書如此安撫,只怕民心難撫,反生貪念,到時朝廷更難招架」說話的是一個御史,沉聲道,「何況聖上可聽說過陽奉陰違四字,安撫不在於如何安撫而是在於安撫之人,不然何異於緣木求魚。此外,國庫空虛,實在是難以面面周全,光是用於鎮壓造反的軍糧和庫銀已經是捉襟見肘,更惶論還要開倉安撫百姓,雲尚書的做法乃是紙上談兵,並非良策。」御史的話剛落,吏部尚書周尚書就急忙跪下請罪。「臣懇請皇上三思。」那御史端得一派正氣,道。

    政和帝沉思,他作為皇子參與政事多年,確實知道下面的官員的實情,若不是如此,他和其他兄弟又怎麼能夠收攏那些官員作為自己的黨羽,而當時的淵帝為了制衡,對這種情況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下要找出可靠的人來主持當地的政事這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的。「那麼按照鄭御史的意思是?」政和帝心思轉了好幾個彎,卻仍舊面色淡淡,卻不叫兩位尚書起身,而兩位尚書卻忍不住冒出冷汗,不知道政和帝會如何對他們,頭卻不敢抬起來看著政和帝。

    「這,臣眼下並無良策。」鄭御史是個古板之人,他只顧著反駁著戶部尚書的諫言,自己也對這棘手的情況卻也是束手無策。「退下。」政和帝不為難鄭御史,開口道。刑部尚書閔翊突然上前,道:「臣有一言,所謂亂世必用重典,眼下雖不是亂世,然而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鄭御史所言甚有道理,然而臣不才,只有些些微想法。所謂官逼民反,倘若百姓能夠活命,誰又願意做這掉腦袋的事情,故而依臣之見,那些官員難辭其咎,他們在當地橫行霸道,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對朝廷敕令更是陽奉陰違,使得民怨四起,釀成今日之禍。而這些官員之所以敢貪污,敢於對朝廷敕令陽奉陰違,魚肉百姓,乃是朝廷過於仁慈。倘然他們伸手,哪怕只拿一錢就其罪當誅,相信他們必不敢動手。聖上,眼下國庫雖然空虛,然而那些官員為官多年,只怕他們府上搜刮的民脂民膏也夠安撫百姓之用。金陵揚州兩案,在那些官員府中查出了金銀珠寶,古董書畫,不計其數。臣斗膽諫言——」

    「臣反對。」刑部尚書的話音未落,就已經有好幾位官員出列。「聖上,刑部尚書此言陷陛下於不義之地。聖上乃是聖明天子,若是如此行事,只怕會寒了臣子之心。到時民心未撫,君臣離心,社稷危矣。據臣所知,刑部尚書曾與幾位同僚存有嫌隙,只怕是公報私仇。」左丞相榮裕開口道。

    「那榮丞相有何高明之策,解決眼下燃眉之急?」政和帝不願聽臣子之間彼此攻訐之語,刑部尚書所言的殺官安撫民心,確實是個代價最小的法子,不過這般行事,南安郡王以及那人只怕會因此得了助益,不利於他一舉消滅剷除其所有勢力。「這,臣以為雲尚書的法子甚好。」榮裕眼睛一轉,把皮球又踢了回去。

    「朕以為榮丞相身為丞相,理當比雲尚書更為能幹,沒有想到榮丞相居然——」政和帝眼睛一瞇,嘴角微微翹起,感慨道,「周尚書著實有些失職啊。」「臣有罪。」被點名的周尚書連忙又磕了好幾個頭。而榮裕本來面色極好,如今卻一副慘白的臉色,已經跪了下去。政和帝這般說話,不僅是責備周尚書,更是在說自己失職,忝居丞相之位。「聖上恕罪。」榮裕開口道,只說了這一句,卻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他當左丞相十幾年,在朝堂上並非沒有政敵,只怕會被有心人拿來做章,到時候自己可真是難以脫身了。

    &n

    bsp;榮裕一直深得淵帝寵信,因此朝堂之上鮮少有人能和榮裕分庭抗禮,但是如今主事的是政和帝,那可就完全不同了。不過瞧政和帝的臉色,現下卻不是好時機。「既然你們都沒什麼好法子,那就按朕說的辦,不然朕就先辦了你們。」政和帝一聲冷笑,隨即開口道,「禮郡王。」

    政和帝登基之時,便封了自己的幾位兄弟各自爵位,並給予封號。三皇子被封為禮郡王,因此三皇子聽到政和帝的話,急忙出列。「朕封你為巡按御史,賜予尚方寶劍,前往各郡縣,安撫民心。」說話間,政和帝頓了頓,才繼續道,「亂世必用重典。這句話說得深得朕心啊。」「臣明白,臣領旨。」禮郡王是何等聰明之人,立刻明白了政和帝的心思,尚方寶劍,巡按御史,都給了他極大的權力,若遇到那些貪官污吏,不必上報,解決便是,並拿那些官員的家財安撫民心。如此一來——也好,他也需要做些什麼,讓政和帝對他安心並且日後委以重任。

    刑部尚書聽言,微微一笑,政和帝採納了他的諫言,只是採取了春秋之法。只是禮郡王素來喜靜,鮮少在朝堂上說話,謹慎小心,並不愛得罪人,擔此重任恐怕有些不太妥當。然而既然是政和帝下令,那麼他們無話可說。隨即,政和帝又委派了柳鴻飛,翰林院庶吉士為禮郡王的副手,與禮郡王同行。柳鴻飛乃是柳皇后的親弟弟,如今尚無秩品,如此破格提拔,看起來聖上對於禮郡王不似十分信任的樣子。眾位官員都在心裡打著腹稿,各自思索著。

    好不容易下了朝,官員們各有心思地散去。「怎麼樣,有消息了沒?」政和帝一面往書房快步走去,一面問向自己的心腹太監,道。「還沒消息。」太監急忙輕聲回道。「那麼那裡太平嗎?」政和帝有些漫不經心,但是熟悉他的太監卻知道政和帝的心情不是很好,忙答道:「不過是些小打小鬧,那兩位似乎有些分歧。」「是嗎?再加把火,他不是個好脾氣的人。」政和帝微微冷笑,這倆人想要勾結在一起謀奪天下,也要看他答應不答應。「聖上,要不要催催淮安府那裡?」太監提議道。「不必,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該怎麼辦?」政和帝雖然對淮安府有些擔憂,但是卻沉得住氣,他現下可不能多過多的舉動,以免打草驚蛇。

    政和帝頭痛的時候,南安郡王這邊也頭痛著。這賈珍在淮安府那裡於南安郡王來說始終是個隱患,唯一讓南安郡王高興的是賈珍雖然動作頻頻,但是所折騰的不過是些蝦兵蟹將,並不礙事,但是如果放任賈珍的話,南安郡王可不願意自己家族經營多年的地盤被賈珍徹底清理一遍,像金陵和揚州一般。「要麼除掉賈珍?」南安郡王忍不住皺眉,但是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巡按御史若是橫死在淮安府的話,可不是那麼容易善了的,端看政和帝的行事作為,只怕會給政和帝一個正大光明的借口插手淮安府,可是拉攏賈珍,他嘗試了這麼多年都未見成功,眼下時間緊張,只怕更不可能。不行,絕對不能再拖延下去,必須趁早動手才是,那個黃毛小兒,就知道畏畏縮縮,瞻前顧後的,如何能夠成大事?

    「你去催促他一下,別叫他再拖拉下去。」南安郡王指了指心腹,吩咐了下去。心腹不敢耽擱,急忙離開去辦事。而此時南安郡王的後院之中的那些鶯鶯燕燕們還在策劃著如何拉住南安郡王的心呢。「主子,你怎麼了?」翠果焦急地看著阮氏,問道,這幾日側妃的身子越發地不好,都咳血了,卻不肯找太醫郎中瞧瞧。「沒事。」阮氏不在意地擺了擺手,她作為南安郡王寵愛的女子,在這後院之中也是有自己的眼線,聽著眼線的匯報,她猜得出來南安郡王府離灰飛煙滅之時越來越近,與其與這王府一同毀滅,她更樂意自己去得乾乾淨淨的。翠果雖然心思不純,但是服侍她也是盡心盡力的,該是時候給服侍自己的這些人安排好後路,這樣的話,也是替自己積了陰德。若是真有來世的話,不知道閻王爺能不能許自己一世安好,做個正頭娘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