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眼光放遠點

正文 第77章 變天 文 / 霧散雲收

    「放肆。退朝。」淵帝的臉已經氣得通紅,連面目都有些扭曲,而他的眼睛如利劍一般盯著自己那些個上朝的兒子。「聖上,臣懇請聖上早做決斷,平息眾怒啊。」伏在地上的幾位大臣卻不肯就此退讓,反而依舊直直地抬起頭,死死地盯著匆匆離開的淵帝。「這群老東西,他們以為朕不敢殺了他們嗎?先是讓朕下罪己詔,現在甚至要朕主動讓賢,簡直就是罪同謀逆,是大不敬。」淵帝已經是氣得語無倫次,他甚至把自己一向珍愛的那些古玩字畫都扔在了地上,地上狼藉一片,卻依舊沒辦法平息淵帝的怒火。

    「聖上,那書房已經派人重新——」前來回報的小太監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淵帝叫人拖下去重重責打,現下,幾日前那間被晚上驚雷所劈並走水的御書房已經成了淵帝心頭的一根刺,誰都碰不得。「朕是天子,朕何錯之有,什麼上天示警,簡直就是放屁。」淵帝終於忍不住把雕花几案給掀了,並用腳將椅子踢翻,他在怒火之下甚至覺察不到自己的腳到底有多痛。

    淵帝在哪裡大發雷霆,害得宮女太監不敢上前,深怕被遷怒,落得和那個被活活打死的小太監一樣的下場,他們雖然命賤,可也是惜命之人。東邊日出西邊雨,皇帝不高興那是皇帝的事情,自然有高興的旁人。「王爺,今兒怎麼這麼高興?」南安郡王妃一臉笑意地應了上來,頭上雖不到滿頭珠翠的地步,但是卻也引人注目的很。「你怎麼這麼打扮?」南安郡王對自己妻子這打扮十分不滿,他如今可是到了緊要關頭了,這當口上若是出了什麼事情的話。「王爺不必緊張,我今日並沒有出門,只是把以前的一些首飾翻了出來罷了。」南安郡王妃是個識趣的,不過是這套點翠首飾實在是精緻,又有下人奉承,說是自己戴上這些首飾,比之皇后都要尊貴端莊,一時間愛不釋手,便不忍摘下。

    「行了,行了。下不為例,日後自然有的是時候。」南安郡王有些不耐煩地揮了揮手,開口道。南安郡王妃見南安郡王如此態度,神情一變,她不過是在自己家中打扮罷了,難道她還少了一套點翠首飾不成。不過,南安郡王妃很快斂去自己的神色,她雖是勳貴出身,無奈家族卻早已沒落,若非她生下了南安郡王唯一的一雙兒女,只怕這正妃位子都要讓給那院子得寵的那個狐媚東西了。那狐媚東西籠絡住王爺不說,居然還得自己的婆婆喜歡,甚至把自己戴了多年的玉鐲給了那女人。南安郡王妃雖然心裡怨恨著那人,卻也知道她進府多年,安分守己,對自己十分恭敬,並無任何疏漏之處,只是南安郡王的女人很多,家世,容貌,性情等等比她這個小小八品武館的女兒出挑的並不少,但她卻是得寵時間最長,最得南安郡王喜歡的,如此才引得她如此妒恨,不過即使如此嫉妒,南安郡王妃依舊沒有對那女人下手。

    夫妻倆人談不上對對方厭惡,卻也相處得不甚融洽,彼此除了些府中瑣事以及兒女之外竟是沒有多少話可以說。而南安郡王在和自己的妻子通過氣了之後,便離開了正妃的院落,去了側妃阮氏那裡。阮氏身體素來不好,常常吃藥,臥床休息,本正躺在床塌上休息,一聽王爺往自己的院落來了,忙披衣起身。「你身體不好,怎麼不好好躺著?」南安郡王一見阮氏出來,忙快走幾步,將正要行禮的阮氏拉了起來,有些心疼,有些責怪,道。「妾身子一向如此,可這禮數卻是萬萬不能少。不然的話,那些妹妹難免說妾太過招搖了。」阮氏今日只吃了些牛奶薏米粥以及幾塊糕點,一時間便有些頭暈眼花,話音未落,身子便要傾倒在地,南安郡王連忙打橫將阮氏抱到了床上。

    「你這身子總是好一陣歹一陣的,叫我揪心。」南安郡王看著已經緩過來的阮氏,帶著幾分薄怒。阮氏卻微微一笑,道:「妾這身子自小便是如此,只不過這兩年精神越發地短了些,連帶著這容色都憔悴了許多。」阮氏靜靜地打量著眼前的男人,神情專著,似乎要將眼前的人印到心裡般,這樣的目光叫南安郡王忍不住心軟,對眼前的女子更添幾分憐惜,倆人輕聲說起話來。

    「主子,你怎麼不讓王爺留下?」翠果不解地問著披衣讀書的阮氏,道,「王爺又去那個舞姬屋裡,明兒可不是又要鬧得主子頭疼了。」翠果想到這個就心氣不平,那個舞姬不就是仗著自己有幾分姿色,偏生這幾年自己主子身子不好,不肯常留王爺,這才叫那人有機可趁,飛上枝頭當鳳凰,囂張得不得了。

    「我身子不好,怎麼可以叫王爺過了病氣,你也忒沒規矩了些。」阮氏的聲音不大,又帶著幾分虛弱,卻叫翠果兒不敢再多生什麼了。「這天氣熱起來,池裡的荷花葉該開了。」不知道我還能不能看到,阮氏最後一句話,說得極輕,就連服侍的翠果都沒有聽清,只當是自己的主子又癡了。阮氏數著日子,她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南安郡王謀反也罷,不謀反也罷,成功與否都與她無干。她不過是自己的父親向上爬送給南安郡王的,就算是深受南安郡王得寵愛,有側妃之尊,卻也不過是個妾室罷了,更何況她已經快是個死人,又何苦惹惱南安郡王和郡王妃,招人生厭,最後一點安生日子都不能過。因而阮氏勸過南安郡王幾句,見南安郡王一意孤行,便不再多言,只是更加灰心了幾分,本就只有五分的生機又少了兩三分。

    翠果服侍阮氏不過一年多,在她眼裡阮氏是個古怪的人,這院子裡的女人哪個不希望王爺到她們的院子裡去,對她們念念不忘,可這阮氏卻常常將王爺往別的女人身邊趕。好在阮氏深得王爺的喜歡,不然的話,她們這院裡的人可不是要被別的下人踩在頭上了。翠果勸過阮氏不知道多少回,可阮氏卻沒有半點聽進去,讓翠果著實堵心,然而她不過是奴婢,生死都不在自己手裡,只能靜心服侍阮氏。

    「還要等多久?」南安郡王只覺得日子過得很慢,美人,古玩,這些東西現下對他來說失去了以前的魅力,南安郡王已經很少將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後院,巨大的刺激以及對權勢的渴望讓他拋去了一切理智,全身心地投入了到了現下的準備中去。「王爺,這是大事,我們不能太過著急了」一個看起來是更夫打扮的人恭敬地回答。「沒事,那個老傢伙已經廢了自己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咱們還因此受益了。如今還不

    得不主動禪位給太子,可見是氣數已盡,我只是不想失去機會罷了。」南安郡王自覺已經等了很久,有些急躁道,「沒有幾天就是新皇登基的日子了,若是不在這之前動手的話,你叫我怎麼等?」

    「王爺,我家主子正是派我來與王爺說這事。咱們的時機就是在新皇登基之後,要知道這天無二日,到時候正是我家主子與王爺您坐收漁翁之利的時候。咱們該料敵先機,後發制人才是」那更夫模樣的人一臉的從容不迫,說服南安郡王。

    淵帝遲遲不肯下罪己詔,而各地起義的態勢卻越發厲害,雖然並不是什麼大事,卻也叫武百官焦頭爛額,沒成想上天示警,降下天火,事實昭然若揭——乃是天子失德。武百官中便有人上書提出讓淵帝禪位,頤養天年。然後,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的淵帝如何肯答應,他甚至因怒火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變得行事暴戾,不獨獨是官員遭殃,就連皇子都沒有倖免。

    太子被罰,於自己府中閉門思過,靜心讀書。大皇子和二皇子因為串聯結交群臣,窺視太子之位而被幽禁於自己府中。其他皇子雖然沒有這般,但也被輪番斥責。淵帝的所作所為終於激起朝中泰半多的官員不滿,這些官員不肯坐以待斃,紛紛行動。淵帝在位三十年左右,一直在不斷削弱武官,抬高官地位。這使得他的政權變得穩固起來,卻也成了他致命的要害。終於在百官的努力之下,淵帝只能心有不甘地主動退位,以暫時的退讓換得日後的重掌大權的機會。

    淵帝退位,五皇子作為太子,雖被淵帝訓斥,並於府中靜思,但是卻是新帝的不二人選,況且此時朝中並無任何有聲望能力的皇子能與其抗衡,故而即使有人心裡不服,但是面上卻是一派和氣,百官們便開始籌辦起新帝登基的各項事務來。

    「主子,咱們可算是熬出頭了。」繪玉對著如今已經是太后的皇后笑道。「是啊,只是這日後還有的磨呢,哪裡這麼容易太平!」太后的眼裡滿是凝重,她和淵帝夫妻幾十載,對淵帝知之甚深,他若是能夠這麼輕易地讓出手中的至高無上的權利,那麼他也不是她認識的人。而她作為一個母親,自當站在自己的親子那邊,免得自己的兒子受制於人。繪玉見主子神情凝重,只低頭專心替主子打理一頭烏髮,卻見主子花了極大力氣保養的烏髮裡又添加了不少白絲,心裡有些說不住的感覺。

    「這人總是要老的,只是還沒到可以小憩的時候。」太后打量著銅鏡裡自己的模樣,她如今已是四十出頭,平日再如何精心保養,也到了美人遲暮的年紀。不過,太后嘴角微微翹起,她心裡的石頭已經放下了大半,這日子會越過越好。

    這般重大的消息天下皆知,朝廷的舉動讓不少人各有心思,一時之間倒是消停了好一會兒。而此時,賈珍正帶著妻兒以及下屬往鳳陽府而去,揚州的事務已經處理好了,至於古粟所抓住的那個人販子因受不住刑終於招認了一切,按照他提供的消息,衙役順籐摸瓜,抓住了與那人一起同夥的三個人,救出了十來個孩子。更讓賈珍訝異的是,被解救出來的這些孩子裡,其中居然有頭上一點紅痣的苦命女香菱。揚州太守花了極大的力氣,才查出七八個孩子的身世,香菱便是其中,如今已經被送返姑蘇,叫其與其母封氏團聚。至於那甄士隱卻仍舊如原著那般拋妻棄女,出了家。至於那些已經找不到其生身父母的孩子們則送到了養生堂,好叫他們平安長大。

    「還在想著那些孩子的事情?」賈珍挑了挑眉,問向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的古粟,道。古粟並不出聲,但是他的神情卻肯定了賈珍的問話。賈珍想不出來有什麼可以用來勸解的話,他在這個地方已經生活了這麼多年,鮮少再回憶起沒來之前的事情,此時卻無端地想起自己看過的些報道,他多麼希望天下再無這般的事情,可這些不過是烏托邦而已,也許能夠無限趨進,但是終究無法實現。「不管怎麼說,你終究讓這幾個孩子,這幾戶人家少受了幾分苦楚和艱難。」賈珍歎了口氣,拍了拍古粟的肩膀,起碼甄英蓮日後不會被薛蟠納為妾室,受夏金桂折磨而死,致使香魂返故鄉,縱然日子清貧些,卻也好過這般命數。而他與古粟要煩心的事情可不僅僅只是這些。

    「我明白的。東家不必安慰我,只是有些難受罷了。」古粟聲音有些沉悶,卻還是答應了下來,「就覺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終究無力得很,無可奈何。這天下還有多少與這些孩子同般處境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