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紅樓之眼光放遠點

正文 第31章 靜姝 文 / 霧散雲收

    這一年下來,賈珍在心裡品度著古粟,他是個能幹的,總能把交給他辦的事情做好,一年相處下來,賈珍對古粟也多了幾分信任,因而賈珍便把不少事情都慢慢地交給了古粟去做,古粟確實也沒辜負賈珍的信任,就是之前和古粟算是有點嫌隙的白墨也不得不佩服這個古舉人,倒是把那幾分嫌隙撇去,不過他依舊還是見到古粟就冷著一張臉,這已經成了種本能的反應了。現下眼瞅著賈珍三年任期即將滿了,吏部考核也都是甲等,這等評價並不含多少水分,能把原來的射陽折騰成現在這樣子,這本事確實當得一個優字。只是不知道上頭會對賈珍有怎麼樣的安排,吏部尚書周尚書更是乾脆,直接把奏折遞了上去,相信皇帝自由安排。惟一值得一提的是,周尚書對賈珍的觀感好上了不少。

    皇帝也在琢磨這件事情,他的手指已經在賈珍的評第上打了好幾個圈,按照賈珍這評語,升上一級,或者調回京師都不是問題,而且射陽如今的樣子比起當初來已經好上了很多,他再派人去接手倒也不是不行。

    然而皇帝卻有些遲疑,近來南安郡王又有些不安分,在朝堂上上躥下跳,明裡暗裡地提醒自己應當升了賈珍的職,別以為他不知道南安郡王打著什麼主意,射陽縣縣令這職缺他可不會再叫南安郡王派系的人來做,他雖優待這些勳貴,卻也不會任由他們爬到自己頭上來。既然回到了京城就該學會安分,別把爪子伸得那麼長。皇帝在心裡冷笑一聲,如果不是怕寒了一群老臣的心以及壞了自己的名聲,他更願意賜杯毒酒給南安郡王,叫他徹底老實下來,只是這樣痛快是痛快,可這天下卻要又不太平了,西寧王雖然動作不大,可也不是安分的主,真不知道他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不過,賈珍這人倒是個妙人,皇帝索性推開了面前的折子,這幾年賈珍身邊一直都有他的人盯著,因此他早就知道賈珍雖屬勳貴,理應於其他四王八公同聲共氣,然而賈珍這人卻與其眾人並沒有太多頻繁的什麼往來,不過是逢年過節送些節禮罷了,倒是勳貴中難得安分懂事的。反倒是南安郡王對著賈珍的態度要比以前親熱了很多,可見這賈珍確實並不是南安郡王那一派人的。他若換了賈珍,接手的人雖是他的人,可未必扛得住南安王府的動作,無論是權勢財帛,還是美人美酒,只要軟硬兼施,總會被找到軟肋的,讓南安郡王將其拉攏過去。

    與之相比,倒是賈珍能夠不為所動,這其中的原因無外乎南安郡王能夠給的東西他一樣不少,身為郡馬爺加上寧國府的當家,賈珍財富權勢皆不缺。況且,南安郡王能給的東西皇帝更能給,他賈珍並沒有必要跟南安王迒瀣一氣,惹上麻煩來,倒是教人更放心些。橫豎射陽並沒有造好,不妨再讓賈珍留任三年。皇帝定下了主意,這三年足夠他做很多的事情削弱南安郡王在淮安府一帶的影響力,並且摻入更多的沙子,到時候再調回賈珍也不遲。只是人心難測,難保賈珍不向南安郡王學習,將射陽看作是自己的地盤。皇帝瞇了瞇眼睛,他之前到底還是有些焦心侄女的安全,這次趁著機會不妨再派一隊護衛跟過去,打著保護侄女的名義,一方面保護賈珍夫妻倆,另一方面也好暗地裡盯著賈珍,防止他生出什麼不軌之心。皇帝思索停當,終於提起筆開始寫聖旨,但願這賈珍真是個明白人的話,日後他也能對其委以重任。

    這些年來皇帝雖一直親賴倚重勳貴,然而卻也暗中抬舉清流,令其兩派相爭相鬥,平衡朝堂,如此這般他便好穩坐釣魚台,更能制衡兩方勢力,慢慢將皇權集中到自己的手中。這些年下來已經頗有成效,誰讓勳貴底蘊不足,子孫中有出息之人並不多,只能依仗老一輩的權勢,抬舉自家的親信門人,只是這些親信門人就算背後頗有權勢,卻也不是能夠一朝升天,因此三品以上要緊的位子大多被清流所佔,勳貴所得多為虛銜,可正是這般情勢倒叫他們越發擰成了一團,叫人煩惱。

    暫且不說皇帝如何考量朝堂之事。眼見女兒和女婿是回不來的長公主只能歎口氣,時常將賈華接到自己府裡來。賈華如今已經四歲多,眼睛鼻子隨了賈珍,其餘的皆像楚氏,年紀雖小,但是舉止有度,十分聰慧伶俐,惹人喜愛,不僅太后皇后等後宮諸人對其十分喜愛,不少夫人誥命都對賈華也都讚不絕口,再想到這孩子父母都不在京城,更是叫人心疼愛憐。「靜姝,來到外祖母這裡來。」等靜姝上前幾步,長公主把靜姝摟緊懷裡,說,「誰惹你難過傷心了?」原來是長公主見靜姝眼睛一圈都紅了,顯然是哭過的樣子,故而問道。

    「外祖母,父親母親是不是不要靜姝了?怎麼還不回來?」靜姝的童言稚語叫長公主心頭一酸,她的女兒在射陽那地方可吃了三年的苦,好不容易前兒傳了信回來說是有了身孕,長公主立刻選了四個產婆還有一眾的奴婢,更有珍貴的藥材送到了射陽去,本來想著算日子,倒是能夠回來調理身子,就是坐月子也能在京城裡坐,不會落下什麼病根來。這下子可好,人是回不來了。想起這個,長公主心裡不是不難過,但她卻不能流露出絲毫來,過年進宮領宴的時候還得笑意盈盈的,好在珍哥兒是個疼媳婦的,也不曾納什麼姬妾,女兒的日子過得很是舒心,不然的話,叫她怎麼受得住?

    「靜姝的爹娘怎麼可能會不要靜姝呢?靜姝不是前陣子還得了爹娘送來的禮物嗎?今年他們不回來不過是事務纏身,射陽那邊有很多人還吃不飽穿不暖,靜姝的爹娘都是能幹的人,總得將他們安頓好了才能回來,好叫你舅舅輕鬆輕鬆,這才是叫忠君報國。」長公主縱然內心對皇帝有些不滿,但是卻不能宣之於口,無論如何,他們對於皇恩都該甘之如飴。「可是靜姝想父親和母親。」靜姝再怎麼懂事卻也只是個孩子,在外祖母的懷裡哭得跟個淚人似的。長公主一邊叫人拿來了賈珍與楚慧的畫像來安慰著靜姝,這畫像還是賈珍和楚氏特意畫了送到京城的,嘴裡還撿著那些已經反覆說過無數遍的賈珍和楚氏是如何疼愛靜姝的事情,卻在心裡暗自咬牙,自家外孫女的委屈不能白受,也得叫自己的皇帝弟弟等人知道,日後也能惠及靜姝幾分。

    靜姝哭累了就在長公主懷裡睡了過去,長公主也不撒手,只把靜姝抱在懷裡,一邊低聲問自己身邊的婢女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情?「本來奴婢只是輕聲告訴了小主子的奶娘,讓奶娘慢慢跟小主子說,可沒想到卻被小主子聽了過去,小主子就這樣了。奴婢瞧著小主子模樣不太好,便帶小主子過來了。」婢女低下了頭,她原是在小主子午睡的時候過去跟奶娘說,倆人並沒有出屋子,這才叫小主子聽見了。「你和奶娘各罰一個月的月錢,還不退下。」長公主瞪了自己的婢女一眼,低聲道。「是。」婢女鬆了口氣,急忙領命出了院子。

    好容易到了過年,長公主便帶著賈華一同進宮領宴,皇后很是喜歡賈華,便叫賈華上來坐到自己的身邊,仔細地問著賈華一些瑣事。賈華肖似楚氏,叫老太后不免有些觸景傷情,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她這裡唯獨少了自己的親外孫女,雖有曾外孫女在膝下承歡,卻更叫人有些難受。皇后雖問著賈華,可卻也觀察著周圍的情況,見老太后這模樣便知道老太后的心思,之前老太后知道皇帝的決定的時候,老太后可是幾天都沒聖上和自己好臉色看。老太后的模樣讓眾人不敢言語,就是皇后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母后,今兒可是好日子,您可別把靜姝招惹哭了。」敢這麼說話的也只是長公主,且聲音爽脆,一派自然。「這是何故?」老太后知道自己的女兒不會隨便說話,必定有什麼主意,便笑道。

    「母后,前兒靜姝想自己的爹娘想得整整哭了一個時辰,女兒好不容易才哄好了她。好在靜姝也懂事,知道爹娘都是有要事在身,並非不要她,這才好了。如今母后這樣不是又要招靜姝一缸子眼淚不成?」長公主笑瞇瞇地道。皇后摸著靜姝的腦袋,心下歎息,她怎麼會不知道長公主這話的意思,瞧著老太后的模樣也得明白過來了。

    皇后見靜姝乖巧地低下了頭,並不言語,只是小手抓著衣衫,那模樣叫人十分憐惜。老太后聽了歎了口氣,才笑道:「當初若不是靜姝年紀小,咱們都怕靜姝生病,這才不讓靜姝跟過去,若是當初帶去了,倒是能叫他們一家子骨肉團圓。算了,不提這事了。咱們說些有趣的事情就是了。」老太后見意思已經到了,心下也十分滿意曾外孫女兒的懂事,便岔開了話題,過猶不及,這道理她還是明白的。本來宴席上還有人嫉妒賈華得寵,可聽了這言語,那幾分嫉妒便也收了起來,原因無它,與眼前眾人的寵愛相比,還是父母骨肉之情更為重要。

    宴畢,眾人出宮,太后留了長公主與賈華在宮中休息。皇帝歇在皇后這裡,聽起皇后說起宴席上趣事,更聽聞了賈華的懂事,心下滿意之餘,倒是也心疼起來,畢竟這孩子也是自己看著長大的,便少不了欽賜了玉如意,還有一整套的玉雕生肖等物給了賈華。

    賈敬倒是對此並不在意,賈珍的留任這說明自己兒子賈珍做的很好,很是出息,雖可憐孫女,可是哪有因為兒女私情之事耽誤國家大事的道理。自己的兒子是出頭了,但賈敬更明白眼下賈氏一族萬不能給賈珍拖後腿,便收了自己往日的作風,一切只按照規矩辦事,今年的年酒除了榮國府等寥寥幾家之外,別處並不過去,只不過將禮送了過去而已,對外只推說身子不好。別人也顧念賈敬恐怕是思子情切,故也不打擾,唯獨南安郡王心有不快,只覺得賈珍不識抬舉,沒想到連賈敬也如此,心下埋下了不滿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