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星戰風雲

正文 第十三章 佈兵太空 文 / 驚世逆襲

    「火星國防軍」作戰會議上,總參謀長哈格中將分析道:「歐亞大陸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也是一塊最具價值的大陸,為其難啃,最有價值。歐亞大陸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廣闊。這塊大陸東西兩端各盤踞著一個超級大國,東邊是中國,西邊是歐羅巴,中間夾著俄羅斯。中國和歐羅巴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整個『地球人類』的百分之八十,並且集中了『地球人類』多數的科技、文化和軍事力量。」他分析道,「如若在這塊大陸上打入一個楔子,佔領地球人類腹地,建立根據地,割據地球,就可攪亂這塊大陸,那麼『地球人類』將不戰自亂,最後顛覆『地球人類』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為此,他建議在這個主攻方向上部署優勢兵力,擬將三個飛船軍團和五個單兵軍團組成的混成集團軍部署在歐亞大陸上空的方向上,共計五萬飛船,二十五萬員額兵力,這支超大規模的部隊被稱為「a集團軍」。

    另外,為配合主攻歐亞大陸的「a集團軍」,「火星集團軍」擬在北美大陸上空和非洲大陸上空各部署一個飛船軍團和兩個單兵軍團的混成集團軍,與歐亞大陸方面呈品字形,構成掎角之勢。

    將部署在北美大陸上空的飛船和單兵混成集團軍稱作b集團軍,將部署在非洲大陸空域方面的稱作c集團軍。

    為確保征服『地球人類』的計劃得以實施,哈格總參謀長還建議巧設一支奇兵,以備不時之需。擬將這支奇兵設置為兩個飛船軍團和三個單兵軍團組成的混成集團軍,這支奇兵被稱為d集團軍。

    d集團軍的使命是,一旦a集團軍在歐亞大陸方面失手,立刻啟動這只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深入「地球人類」的不毛之地南極洲,建立根據地,長期堅持鬥爭,達到圖謀「地球人類」的目的。

    哈格中將的這一番佈兵構想引起與會高級將領的強烈反響,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不要以為「火星人類」是多麼有思想的人類。其實,哈格中將的論斷是在充分借鑒「地球人類」的軍事思想而得出的。「火星人類」的全部軍事思想都來自「地球人類」,以上軍事構想,就是哈格中將在充分研究「地球人類」戰果的基礎上制定的。

    「火星人類」是個缺乏思想的人類,這也難怪,因為他們建國還不到三百年。他們繼承「地球人類」的思想,古為今用,「地」為「火」用。軍事方面,充分繼承「地球人類」的軍事思想,如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家孫武,以及近現代中國革命湧現的軍事思想家和實踐家。他們深諳其精髓,對游擊戰術,對以弱擊強、以小擊大的戰術,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們對中國近現代軍事思想可能更感到親切,原因是這個時代離他們更近,大概僅有一千年;而那位軍聖孫武至少離他們已經過去五千年了。

    「火星人類」的優勢是科學技術。他們立國三百年,努力在科技領域領先「地球人類」,確實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這位總參謀長哈格先生對一千年前中國第二次國內戰爭的戰史有過系統研究,欲傚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深入國民黨統治腹地建立根據地的」的做法。大別山離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非常近,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這一戰略決策雖有冒險成分,但有一定理論和事實依據,那時的國民黨軍隊已成強弩之末,已無力對解放軍展開大規模攻勢。而解放軍欲把戰火燒到國統區,就要掀開戰略反攻的序幕。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偏偏在你的臥榻旁按上一張,讓你睡不踏實。

    但是,「火星人類」的這一兵力部署,卻純屬冒險之舉,如果遭到「地球人類」的封鎖圍困,如果「火星人類」自身戰略跟進不及時,那麼就有可能被剿殺。因為在開戰之初就做這樣的軍力部署,很可能被毫髮無損的「地球人類」所粉碎。

    總參謀長的建議,引起與會高級將領的反對,「一次在一個戰略方向上投放這麼大的兵力,有些孤注一擲的意味。」火星國防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反駁道,「『地球人類』有一句經典名言,」他繼續道,「不要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一次投放這麼大的兵力,必然招致『地球人類』相應的布控和反撲,況且『地球人類』早已偵知『火星人類』的企圖。」

    原來,「火星國防軍」一共有兵力一千二百萬,一期準備投放太空兵力八十萬,預備隊為一百二十萬,飛船為二十七萬艘,一期投放為八萬艘,此外,數目巨大的星際核彈正在火星導彈基地上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接受命令發向地球。

    「火星人類」共有飛船二十七萬艘,一期打擊投放八萬艘,而單單部署在歐亞大陸空域上方的就達到五萬艘,難怪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說孤注一擲。

    可無論如何,總參謀長哈格中將的意見最後佔了上風,成為壓倒多數的意見,此作戰方案獲得通過。這樣,「火星人類」的太空軍力部署在一片反對聲中最後出爐:共計部署四個集團軍,總計八十萬員額兵力,飛船八萬艘,歐亞大陸方面為重點攻擊方向,一次性投放大兵力突襲歐亞大陸方面,備選方案為在歐亞大陸方面失手時突擊南極洲空域方向。

    母連達事件發生後,「火星人類」曉得自己的太空軍力部署遭到洩露,欲求調整修改,但為時已晚,生米已經煮成熟飯,除非取消戰爭,但那樣做代價也太大,弄不好「火星內閣」要為此倒台。鑒於大戰迫在眉睫,「火星人類」只能對軍力部署做有限度的調整。

    再說「地球人類」這邊的排兵佈陣。早在母連達把「火星人類」要發動戰爭的消息發回地球時,「地球人類」就決定與歐羅巴國握手言和,條件是只要歐羅巴國撤出北極,不要再與世界為敵就ok了。歐羅巴國此前受到整個世界的譴責,倍感壓力,現在有了這麼個台階下,十分樂意和解。雙方派出特使,在聯合國進行談判,簽署協議,捐棄前嫌,一致對外,共同對敵。

    之後召開聯大會議,部署對「火星人類」的戰爭事宜。會上主要對參戰各國的戰爭義務作出規定,即按照各國所佔世界經濟產值的比例權重分配出兵員額和軍費數額。——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越高,說明它的綜合國力越大,那麼就要付出相應大的國際義務。分配結果,中國和歐羅巴作為超級大國分列出兵和軍費榜單前兩名。

    會上,各國元首或政府首腦發言,展望此次星際戰爭之前景,有人大言不慚,說什麼「地球人類」必勝的話。若是為了鼓舞士氣說些鼓勁的話倒也罷了,但是,這些人明顯是毫無根據的自吹自擂,不顧事實,狂妄自大,其結果是把「地球人類」引向歧途也未可知。

    大敵當前,「地球人類」匆忙上陣,臨時糾集了五十個集團軍,共計三百萬人,另有五百萬的預備隊,成立聯合**,組成戰時聯合指揮部,總部設在中國西安,原因是那裡有先進的高能射電望遠鏡,且接近歐亞大陸腹地,可對太空實施二十四小時監控,嚴密監控「火星人類」的動向。

    那麼,「地球人類」是怎麼排兵佈陣的呢?首先,根據「火星人類」重點布控歐亞大陸的事實,「地球人類」預計將五個飛船和單兵混成集團軍布控在「火星人類」重點進攻的歐亞大陸空域方面,將這支部隊稱為「第一方面軍」,另將三個飛船和單兵混成集團軍布控在北美和非洲方向,這兩支部隊被稱為第二方面軍和第三方面軍。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這麼一個態勢,「地球人類」第一方面軍緊盯「火星人類」a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緊盯b集團軍,第三方面軍緊盯c集團軍。

    這個戰略佈局並不高明,大致相當於打籃球時的人盯人防守,毫無積極和巧妙可言。俗話說:兵無常勢,貴在相機,可「地球人類」在這緊要關頭,卻出了這麼一張臭牌,實在白瞎了母連達冒死竊取「火星人類」絕密信息的一片苦心了。

    另外,有「地球人類」軍事專家提議,『地球人類』可能抵禦不住來自「火星人類」的正面進攻,為此,應組織一支突擊隊,在戰爭之初「火星人類」發起進攻之時,「地球人類」應避其鋒芒,星夜奔襲,去抄「火星人類」的老窩,迫使入侵地球的火星軍隊回援火星。這一招是受中國春秋時期偉大軍事思想家及戰略家孫臏「圍魏救趙」的經典戰例的啟發而獲得的。

    後者還行,「圍魏救趙」在古代屢試不爽,想必運用到三十一世紀的星際戰爭上,也會發生奇效。而前者無論是誰都不敢恭維,把「星際戰爭」當做打籃球,虧「地球人類」想得出。

    下面讓我們來預測一下,一旦爆發星際戰爭,其戰爭結果會怎樣?

    「星際戰爭」不是在兩個人類之間第一次爆發,第二次想必都有經驗了。但戰場瞬息萬變,永遠無法預測下一場戰爭的結果如何,所謂兵無常勢,就是這個道理。

    兩個人類的下一場星際戰爭,最有可能在太空展開。兩個人類大戰太空,然後,「地球人類」不敵「火星人類」,敗下陣來。「火星人類」趁勢入侵地球,或者展開決戰,或者遭「地球人類」封鎖,最後遭致失敗,或被「地球人類」消滅,或灰溜溜退出地球。

    但「火星人類」極有可能夢想成真,入侵地球,割據地球,最後實現顛覆「地球人類」的夢想,這種可能是極其有可能的。

    也可能是「地球人類」突破「火星人類」的太空防線,實施反攻,在火星上擺下戰場,與「火星人類」展開決戰。但這種可能是最不可能的,因為「火星人類」勢頭正盛,攜「第一次星際戰爭」的威勢而來,氣勢洶洶,對「地球人類」志在必得。

    如果戰爭膠著,不分勝負,那就在太空展開拉鋸戰好了。

    兩個人類向對方互射核彈的情況也不大可能,正像「地球人類」本身輕易不使用核武器一樣,如果發展到互射核彈的地步,那麼人類離毀滅就不遠了。

    不要把「火星人類」空降地球表面看成多麼了不得的事情,好像地球被侵入從此就「球」將不「球」了。其實完全不是,以三十一世紀人類的飛行速度、空降能力和突擊能力來看,空降地球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關鍵的問題是空降以後怎麼辦?反之,「地球人類」也有這個能力,也可以空降火星,還是那句話,空降以後怎麼辦?能否長期堅持?敵人必定給予絞殺。如果扛過絞殺這一關,堅持下來以後怎麼辦?能否發展成為對敵人產生致命威脅的力量?如果不能對敵人產生致命威脅,那麼即使空降了又有什麼用?空降敵方幹什麼?去過日子嗎?這些都是問題。

    這與二十一世紀以前的地球狀況不一樣。二十一世紀以前的戰爭,大國之間已然告別了地面部隊直接侵入的戰爭方式,改由空海一體戰一決勝負,先拼海空,海空拼完了拼陸上,海空力量拼完了基本上等於拼光了老本,大量陸上有生力量怕是要成為炮灰,接下來國門洞開,等待的就是被佔領的厄運了。

    試想一下,若二十一世紀中美開戰,一方拼完了海空力量,戰爭另一方動用地面部隊,對敵方實施佔領,那另一方該輸得有多慘,怕是接下來就該當褲子了。

    二戰太平洋戰爭的結果就是這樣,日本拼光了海空軍的老本,陸軍在各大戰場上也消耗殆盡,只好收縮到本土,就等著被美國佔領了。

    但三十一世紀的狀況完全不同,兩個人類都無法有效阻止對方的偷襲,空降對方領土易如反掌。當然,戰爭當中,若抵擋不住對方明目張膽的進攻,放任敵方進入自己的領土,即使不是偷襲,也拿敵人的進攻沒有辦法。

    那麼一千年後的火星和地球的戰爭,能否出現地面登陸的佔領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火星人類」具備超出「地球人類」的優勢,憑借這優勢,「火星人類」提出「全面佔領地球」的口號,意欲徹底征服「地球人類」。

    「地球人類」深知被「火星人類」入侵的危害,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在外太空與「火星人類」展開決戰。

    但是,這只是「地球人類」的美好夢想和如意算盤,事實卻未必如此。

    一旦戰爭打起來,「火星人類」也不是無任何忌憚。

    「地球人類」雖說遜「火星地球」一籌,但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地球人類」也有致「火星人類」一招死命的殺手鑭,單說那令人忌憚的核武器,就是人類的首創,「火星人類」還是繼承「地球人類」的衣缽,到火星後自個鼓掇出來核武器的。

    都有核武器,都有把這東西發射到對方星球上的運載工具。在這個問題上,雙方互贈十分。「火星人類」無非是比「地球人類」多了些其他常規技術,例如運載工具先進,常規武器先進,「火星人類」的激光武器和電磁炮領先人類。

    「火星人類」的運載工具遠比人類的火箭技術先進,它有在太空自由飛行的飛碟,飛碟在星體表面降落,不用進入預定飛行軌道就成。

    在太空大戰前,「地球人類」廣泛開展宣傳,決定跟「火星人類」打一場全面核戰爭,誓與地球共存亡,寧可毀滅,也不屈居「火星人類」之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