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窯窕淑女

《》章 節目錄 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會(上) 文 / 油偶娃娃

    「蕭太太,您來了。」

    一行人剛剛下牛車,便有人迎了上來,范氏認得是之前趙家派去送信的丫頭秋荷,聽她這般稱呼,當下一愣,又笑著道,「你這麼一叫啊,我真當不起。」

    「城裡人興這個,太太您也別不好意思,您這麼一打扮,和那些個官家太太們沒兩樣呢。」秋荷上前行禮,過來迎人。

    一兩句話把范氏心裡哄得暖烘烘的,也就由著她,讓玉翠把給小嬰兒備的禮物從牛車上拿下來,秋荷立即又笑,「蕭太太真是客氣了,我家夫人在後院花園等著呢,就盼著您來了好好鬧鬧。」

    正想帶著人過去,這時門口來了一輛華麗的馬車,車上的人掀了轎簾一角,露出一張清秀的臉來,唇紅齒白的,只是見著旁邊的牛車,嗤了一聲,讓人感覺到很不悅。

    蕭玉珠回頭讓段光啟把丫丫趕回去,這聚會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散,又交待他飯後不用過來接了,她們走路回去,也沒多遠。

    秋荷叫了一個小丫頭過來,讓帶著蕭家人先進去,又向范氏賠罪,「蕭太太,可真不巧,您們先行,我去去就來。」

    一邊笑盈盈地上前,「周夫人大小姐二小姐,您們來了。」

    這邊,小丫頭領著人穿過前院,穿過一條迂迴的迴廊,踏上一條青石小路,還沒走到花園,就能聽到一陣鶯聲笑語,好不熱鬧。

    園子不大,只種了些樹木,因為入了冬,枝葉凋零得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很是蕭條。然而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青石路邊有一個小小的水塘。裡面種滿了荷花。只是季節不對,荷葉已經枯竭,有幾個乾枯的蓮蓬折著枝掉在水面上,別有一番風韻,讓人不由地想起一句詩來,「留得殘荷聽雨聲」。

    依水而建的一座亭子,裡面聚集了一些人,一位年輕貌美的婦人迎了上來。笑吟吟地過來問好。又介紹在座的幾位太太給她認識。范氏拉過玉翠玉珠兩個,讓她們拜見幾位嬸娘們。

    蕭玉珠朝早到的幾位太太們行了禮,姿態端莊大方,規規矩矩地,沒有一點鄉下丫頭的樣子,獲得了在場的太太們一致好評。幾位太太紛紛拉過自家的孩子。讓她們相互見禮,頗有些是騾子是馬拿出來溜溜的意思。

    蕭玉珠一一笑著應付,好不容易能安坐下來。秋荷迎著周家的夫人小姐們過來了。

    那位年長的長得圓潤的夫人,蕭玉珠之前是見過的,是周縣丞的夫人。只是幾年不見,身形越發地走樣了。身後跟著的兩個姑娘,是大變樣了,出落得很是標緻,像兩朵亭亭玉立的並蒂蓮。小點的周芷然和以前一樣,文靜得不敢看人,只是低頭看著腳尖。

    大的那個周芷靈,就是剛才門口的那位唇紅齒白的姑娘,一身海棠紅的長袍,頭上一應的珠翠釵環,一進來便成了亭中的焦點,只是有些風頭太過了。性子是大變了,剛走進亭來,已經朝幾位她認識的姑娘們撲上去,打鬧成一團。

    陳家太太有些詞窮,每回迎客都是那兩句話,「太太,您來了。」「請裡面坐。」還好有一位伶俐的秋荷,能夠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說上不同的話,把人照顧得周到,幫了她不少的忙。

    等周家夫人一坐定,旁邊的婆子奉了茶水,剛才幾位太太們的談話因周夫人的到來被打斷了,陳家太太又不善於交際,沒有挑起新的話頭,頗有些冷場。

    「各位姐姐妹妹們,我來遲了。」一把女聲透著熱乎,一個長相明媚穿紅戴綠的婦人,領著四個姑娘過來。

    蕭玉珠知道這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趙太太來了,再一看她家清一色的姑娘跟在後邊,快佔了半邊天了,已經有人開始小聲低笑了起來。

    趙香兒之前和玉翠的關係較好,這會走到蕭玉翠玉珠兩人面前,黑溜溜的眼睛轉了兩轉,最後在大點的玉翠面前停下,手指著人說,「你就是玉翠姐姐麼?我怎麼有點不認識你了?」

    「香兒,不許沒得規矩。」趙太太笑吟吟地過來,拍下她的手。

    范氏連說不要緊,小姑娘家性子本就活潑些,不計較個這些。

    因在城裡落了腳,開的飯莊規模雖小,但每日有不少的進項,不出幾年就能和大戶人家差不多了。小日子起來了,范氏心中的底氣足了,坐在廊下,也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同其他太太們說話也是極其自然,笑容滿面,既不端架子也不卑不亢,引得旁邊的兩位太太們也喜歡同她說話。

    陳太太叫奶娘把滿月的孩子抱出來給大家看,小嬰兒嚴嚴實實地包得像個粽子,眉眼還沒長開,只管瞇著眼睡覺,也不理人。

    「瞧瞧這小人兒,架子倒是大得很,幾位嬸娘過來看你,連眼睛也不睜一下。」趙太太逗了逗孩子,往孩子身上放了個紅包。

    陳太太笑著謝過,在場的幾位太太們紛紛拿出備的禮來,也就是些紅包銀子,衣裳料子和一些虎頭鞋帽之類的,陳太太一一謝過,又多看了那虎頭鞋帽一眼,只是沒想到,就這麼輕輕的一瞥,卻有客人察覺到了。

    蕭玉珠心裡有把握,范氏備的禮,一定是其中最好的。范氏打開帶的包裹,露出兩身細棉布小孩衣裳,兩件肚兜,和一個荷包。陳太太一見著那肚兜上繡的可愛的綿羊模樣,眼睛亮亮地,拿在手上看了又看,不由撲哧一笑,「姐姐送的這肚兜,花樣子新奇,看著怪好看。」

    范氏道,「兩個閨女繡的,也就是一點心意。」

    陳太太拿起荷包,感覺到荷包裡面有東西,正要打開來看,還是一旁的奶娘攔住了她,因有其他客人在場,剛剛的一番贊詞已經惹得有客人不高興了,而陳太太卻絲毫未察覺。

    「太太們的心意。咱們小寶寶心領了,小寶寶得快快長大,好謝謝來看她疼她的各位嬸娘們。」奶娘特意拿了孩子打趣道,消減這份尷尬,見有些起風了,便向各位太太們告了罪,抱著孩子下去了。

    陳太太讓旁邊的一位婆子把收的禮物拿下去,讓丫頭們新添了些水果糕點。

    一向話多的趙太太已經挑了新的話題。把旁邊幾位太太們吸引了過去。說的是開土產鋪子的吳家,要納新姨娘,是一位貌美如花的大家閨秀,歲數整整比吳家老爺小二十歲,人年輕漂亮,吳太太是比不上的。只能苦守著空房生悶氣……

    那位吳太太,蕭玉珠是不會忘記她是怎樣挖苦人的,前兩年還在說別人家的陰私事。只是沒想到這麼快這事就落在她頭上。

    從這些太太們嘴裡出來的話,陳太太聽了很是不快,便拉了范氏在一旁說話。兩人同是鄉下來的,同是種田出身,頗有些相似之處,談起話來很是投機。

    陳太太忽然一笑,「還有一事。我差點忘了,園中的杏樹開了花兒,就在前兩日剛開的。」

    范氏也覺得奇怪,「杏花一般春天才開,現下入了冬,眼下這個時節哪有什麼花啊,也真是難得。小寶寶剛滿月,杏花就開了,說來還真是個好兆頭。」

    陳太太呆了一呆,臉上心情大好,「想想也真是巧了,那杏花開得還真是時候,看來咱家閨女和杏花兒有緣呢。」立馬邀請范氏去賞花。

    剛要走,秋荷在她耳邊低語兩句,陳太太才悟過來,今兒她是主子,怎麼好主子跑開了,把人撩在一邊?不好意思地叫了旁邊一位婆子帶了人去。

    趙香兒偎依在蕭玉翠身旁討教著女紅,玉翠教她怎麼打絡子,教了好幾個花樣。她學會了一樣梅花結,打得像個樣子。學得累了,聽到要去賞花,馬上拉了蕭玉翠的手跟上去。

    蕭玉珠正百無聊賴地倚在廊下,看周芷然一臉安靜地坐著,手腳放好,規規矩矩的樣子,像個木頭娃娃。看了一會,覺得無趣,隨手揀了路邊的石子,扔到荷塘裡去,打著殘荷玩。

    周芷然側過頭來,看著蕭玉珠抿嘴一笑,那笑容莞爾含蓄,讓人如沐春風,看得人分了三分神。

    「芷然妹妹,你試試。」蕭玉珠拿了個石子遞給她。

    周芷然泛了泛眼,轉頭看了看她娘,正唾沫星子亂飛說得正高興呢,哪有閒工夫理她。試著接過石子,扔到了荷塘裡,激起一朵水花。玩著玩著,覺得蕭玉珠是極爽快的人,才慢慢敢同她說話。

    這邊,蕭玉翠過來叫玉珠去賞花,蕭玉珠正好覺得有些苦悶,想出去走走,問周芷然道,「我們要去賞杏花,你去嗎?」

    周芷然看著她娘,朝玉珠搖了搖頭。

    蕭玉珠幽幽地歎了口氣,走了出去,「這般呆頭呆腦的,像個木頭娃娃,又裹了小腳,沒有半點自由,不知道官家小姐們有什麼好?」

    蕭玉翠點她的額頭,「你就別為她們抱不平了,她們從小衣食無憂的,裹了小腳只盼著往後嫁個好人家,又用不著幹活怕什麼?在她們眼裡,咱們這一類人才是苦呢。」

    「什麼是小腳?」趙香兒抬起一雙烏黑的眼睛,好奇地道。

    蕭玉翠玉珠兩人齊刷刷的去看趙香兒的繡花鞋,還好,沒遭那份罪!

    沿著青石小路,進了園子入口處,果然有幾朵白白的杏花傲立枝頭,走近了,便有淡淡的清香傳來,只是開得少了,只開了一兩枝,在寒風中孤零零地立著。圍著杏花踱了一圈,看多了兩眼,並沒覺得有什麼趣味。

    范氏略觀賞了一番,覺得還沒有開春了村裡頭杏樹上開的花好看。

    從山上下來,亭子裡的談話還沒有結束,隱隱聽到「蕭家二姑娘」「吃了官司壞了名聲」。

    人走近了,有姑娘使了眼色,還有人興致勃勃地說,「你們不知,那蕭家二姑娘是吃了官司的,表面上是被惡霸看上了,說不定啊兩人早就不清不白的了,不過那惡霸人長得不咋滴,可能是嫌人醜,想反咬一口,好等有後人給她立貞節牌坊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