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一百一十章 兩年之後 文 / 油偶娃娃
時光飛逝,兩個春秋在白駒過隙間流去,山腳的稻穀青了又黃,交替著輪迴,正值槐花盛開的時節,蕭玉珠度過了她的十二歲生辰。
院子裡鋪滿了一層淡黃色的槐花,一陣微風吹過,大槐樹上的小花簌簌地往下落。這是槐花的時節,深深淺淺的黃花密密匝匝簇擁在綠葉下面,香味遠遠地就能聞到。
蕭玉珠拿了布鋪在樹下,讓風吹著槐花落下,一邊垮著小籃蹲在地上撿槐花。新鮮的,可以用來做槐花蒸飯,曬乾了,溫水泡茶也不錯。她就是喜歡槐花淡淡的清香味,每每到了她的生辰,槐花也就開了,說起來,她和槐花還是有緣。
蕭玉翠在西廂房裡繡花,丁香的親事定了,定在金秋八月,蕭家上上下下準備著嫁妝,蕭玉翠從丁香那拿了些帕子過來幫著繡。
蕭家老宅裡攏共就兩個閨女,這回蕭家嫁女,楊氏捨得使銀子,從互換了庚帖,說定日子那天起,楊氏便裡裡外外張羅開來。想當初,楊氏嫁過來的時候,那可是真正的「十里紅妝」啊、只可惜,蕭家家景不好,和當時的楊家自是不能比的,沒有十里紅妝,她也要風風光光地把女兒嫁出去。
這親家,是蕭老爺舊年一位同窗,年輕時感情交好,當年兩人也是一句玩笑話,說要結下親家。後來同窗去了外地,沒想到,去年兩人既聯絡上了,對方把往年的一句玩笑話當真,這回尋來就是要結親的。同窗家的後生,蕭老爺子也見了,是個讀書人,只是考了幾年連個秀才也沒中,學識不怎麼好。人卻是老實,長得眉清目秀,一副讀書人知書達理的模樣,蕭老爺子見了一面很是喜歡,便一口應下了這門親。
「娘,你看這二丫頭盡搗鼓那些沒用的,見天瘋玩,十多歲的人了。再怎麼說也是個半大的姑娘。也不幫忙繡些花樣。」蕭玉翠在窗台下向范氏告狀兒。
范氏說道,「她才剛過的生辰,就讓她玩幾日,這啊大壽星為大。」
早晨做的是槐花蒸飯,淡淡的花香融合米的清香,飄滿了整個小院。
老三媳婦謝氏抱著半歲多的大富。手裡拎著一柳條穿的小鯽魚過來,懷裡的孩子哭哭啼啼一路鬧騰,大嗓門還沒進門。人便聽見了。蕭玉珠遠遠瞧見,扭頭對范氏道,「二嬸又來了。」
「二嬸對人還怪好。有個吃食也不護食兒,不像那大嬸子……」蕭玉翠被窗外的范氏唬了一眼,話沒往下說了。
老三媳婦是楊氏之前看中的下河村的一家,過門一年多,還是一副小媳婦的模樣兒。上身穿著成親時置辦的紅色衫兒,下邊是一條湖綠色的裙兒,裙角邊上繡了一溜的海棠花,繡活也是拿得出手的。
范氏用勺搗了兩下鍋裡的槐花蒸飯,停下手裡的活計,出了灶間,揚聲道,「老三媳婦,你這是幹啥,這小鯽魚燉了湯正好下奶,你喝了正好,你咋這麼不懂事兒,又往這送?」
謝氏把柳條給蕭玉珠拿著,說道,「老三在小河裡下簍子抓的,今兒抓得多,抓了十來條,橫豎吃不完,我給大嫂送來。」
「這魚活蹦亂跳的,放在水缸裡養養,能養好些天咧,你慢慢吃也不遲。」范氏笑著接過,又道,「要說我吃老三幾條魚,也不虧他,早些年衣裳鞋面的沒少給他做,他啊就愛穿我做的千層底。」
謝氏嘴角扯開個笑容道,「老三老向我提起咧,嫂子納的千層底穿著就是舒坦,要我跟你學學。」
老三媳婦是楊氏親自挑的媳婦,早聽說這下河村的姑娘勤快,明事理兒,一年多相處下來,范氏也覺得人不賴,走得比和老二媳婦親近些。
謝氏懷裡的大富哼哼唧唧抽著鼻子,哭得沒了聲兒,范氏在圍裙上擦淨了手,接過人抱在懷裡,「哦哦哦,不哭啊不哭……看把咱們大富哭成個淚人兒,怪可憐的。」說著又數落老三媳婦兩句,小娃子就得哄,好聲好氣地哄幾句,他就不哭不鬧了,這麼個哭法,得把人哭出病來,到頭來有的她自個的好受。
謝氏頓時眼圈就紅了,「還是不因為老二家的。」
范氏一聽,估摸著謝氏和劉氏鬧上了,那老二媳婦的性子,范氏是知道的,自家早分了出來,平日裡來往得不多,也不用看劉氏的臉色。只是老三媳婦剛過門兒,又在同一個屋簷下住著,冷眼冷語的,怕是不好受。忙叫蕭玉珠搬了小板凳,讓謝氏坐下緩口氣。
謝氏用手抹了一把鼻涕,說道,「早上,老三從河裡放了魚簍回來,得了魚,想送幾條過來,結果那眼皮子淺的,死活不讓,帶著兩個閨女,護著水盆,說家裡這兩個小的,喜歡喝這鯽魚湯,讓楊氏給老三媳婦做的時候,多做些,又說剩下的幾條放在水缽裡養著,她也嘗嘗小鯽魚的味兒。結果燉的一鍋湯,她把魚肉全撈了去,剩下點渣滓兒。我奶水少,老是下不來奶,大富餓了哭個不停,我也是一時來氣,打了他一屁股。」
范氏聽了看著大富直心疼,又免不了要責罵謝氏,「你也是的,大人們慪氣怎麼撒到小娃子身上?這是自家的心頭肉,打了還不是痛在你身上。」
謝氏又說,「我早說要分家,老三死活攔著不讓開口,我就是氣他,一副弱脾氣,不敢啃聲兒,凡事只有吃虧的份。我吃點苦不怕,只是苦了這個小的,生下來就吃不飽,日日一頓飽一頓饑的,三個月了,面皮兒還沒張開,比同歲的個頭也小些。」
老三媳婦去年就起了分家的心思,只是不好開口兒,這攛掇分家,歷來就是大逆不道,蕭景文性子溫和,這個話頭他是不敢提出來的。謝氏背地裡向范氏提過幾回分開單過的念頭。
分家說起來輕巧,過起來難啊,范氏心裡歎道,想起當年分家的時候,連個茅草屋都沒有,還是和蕭景土打了幾個月的青磚,才蓋了兩間主屋,剩下的都是用土泥糊的牆,勉強湊合,前兩年家裡寬裕了,才換上了大青磚。
范氏勸她要考慮清楚了,「要分開單過,這可不是小事,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也是受氣,要麼就徹底地搬出來,現在大富還小,你可得想好了,要麼就過幾年等大富大個幾歲,會走路不用人操心兒再合計合計。」
謝氏想想也是理兒,起房子要錢,家裡的傢伙什兒到時候能分上一些,想來是不夠的,還得添置,家裡的桌子凳子等日用具也得新做,自家有木材,請木匠師傅做也得花上手工錢,這大大小小的都要錢。孩子又小,大人們幹起活來,也是掛念著,眼下只能先放放,閉著眼忍忍就過去了。
謝氏打住了話頭,不往下說了,聞著一陣好聞的香味,鼻子抽抽著問,「嫂子家做的什麼飯,味兒怪香?」
「槐花蒸飯!」蕭玉珠搶著答道。
「聞著怪香,吃起來肯定也香。」謝氏又看了看院子裡的大槐樹,心想著到時候分了家,也在院子種上一株槐樹。
槐花蒸飯蒸了半個時辰了,估摸著快好了,范氏讓玉珠去盛出一碗來,讓老三媳婦嘗嘗鮮。
謝氏用手抓了兩團米飯,往嘴裡送,蕭玉珠也抓了一團塞到自個嘴裡,往范氏嘴裡賽了一團。這米飯裡放了一半大米一半糯米,蒸出來懦懦的,吃著不膩。
一夥人吃得熱乎,旁邊幾個月的大富,圓溜溜的眼睛轉了兩轉,咦,什麼東東,這麼好吃?
范氏見謝氏喜歡吃,用芋頭葉子包了一包,帶過去給老三也嘗嘗。
謝氏走後,蕭玉珠想起她剛才說的,奶水不足的事,問范氏道,「我聽娘說過,燉豬蹄子好下奶,二嬸喝了豬蹄湯,弟弟是不是就能吃上奶了?」
燉豬蹄子下奶是個土方,想必謝氏也是知道的,只是……老宅裡的光景,越過越不見好,老二老三成了親,又開枝散葉的,張嘴吃飯的人多了,家裡卻沒有什麼進項,難啊。自家這幾年小日子慢慢起來了,玉珠這丫頭主意多,人也機靈,玉翠歷來是幹慣了的,人勤快就是嘴上不饒人,把家看得緊緊的,有了這兩個閨女啊,也是她的福分。
范氏點點頭,「我這就給你二嬸買豬蹄子去。」自家手頭寬裕,也不在乎這幾個錢。
蕭玉珠朝廂房的方向努了努嘴,小聲說,「千萬別讓玉翠知道了,否則她又有的鬧騰。」
范氏去村頭屠戶家買了豬蹄子,回家來用紙包了,裝進籃子裡,掩上大芋頭葉子,親自給老三媳婦給送去。
吃過早飯,蕭玉珠想起爺交代的燒製一對花瓶給丁香添妝的事。花瓶寓意「平平安安」,討個好綵頭,尋常人家嫁女是沒有這項嫁妝的。蕭家有陶窯,這得天獨厚的優勢得利用起來,燒上一對花瓶,用上好的錦盒裝了,纏上大紅綢布,看著喜慶兒又不落俗套。
蕭玉珠也為爺的這個主意暗暗叫好,把見過的花瓶樣子在紙上畫了,有羊脂細口瓶,有梅瓶,有上回送給趙掌櫃的天鵝瓶,還有寬底粗口瓶,全都她見過的覺得好看的式樣。
陶器和瓷器不一樣,瓶身的圖案不是用筆能描繪出來的,她便想了用泥捏的方式,把花樣貼上去,和花瓶渾成一體,也不顯得整體那麼單調。瓶身的花樣,畫了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桃花、梨花、杜鵑花、荷花,都是些村裡常見的花樣。想了一夜,又加了一樣——丁香花,正應了小姑的名兒。
蕭玉珠這才滿意地擱下了筆,帶著畫好的圖樣去找丁香,讓她給挑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