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八十八章 準備賀禮 文 / 油偶娃娃
月亮如一輪玉盤掛在天空,把大地照得恍如白晝,月亮圓了,中秋近了。
范氏準備著中秋過節禮,今年手頭寬裕些,這兩個月下來,光靠賣涼粉就掙了近十弔錢,往年的節禮一般是隨只鴨子,再添兩盒月餅送些吃食,送得不算豐裕,也算中規中矩在村裡是不上不下的,有心在以往的基礎上再添置些。
蕭景土見她煩惱著中秋送禮的事,怨道,「你呀,就是操不完的心!多多少少都是個心意,我看就再添只鴨子,好事成雙。」
范氏笑他,是個辦事不周全的,兩隻鴨子,中秋歷來就有習俗,要吃鴨子,殺一隻留一隻,一隻鴨子怎麼養,還不如捉兩隻雞過去,過年後養的一百來隻雞,剩下來八十多隻,養了半年長了些個頭,有一斤多重了,再養養就能下蛋了。楊氏剛抱了一群小雞,看樣子是留著給老二媳婦坐月子用的。這雞是自家養的,不用多花錢。
蕭景土見范氏心細,便隨她,禮多人不怪。
「大和過兩天回去,咱也按老宅的禮數給姥娘備上一份,這雞就不送了,娘開春來養了好些雞,我想著就添一塊青布,一塊花布,再備些小娃子喜歡的吃食,也算大人小孩都顧上了。」范氏和蕭景土兩人有商有量的,把中秋過節的禮定下來。
說到送禮,範式想起了另一茬事,「孩子他爹,趙掌櫃的生辰賀禮怎麼個送法?」
蕭景土心裡沒了主意,趙家是商賈大戶,剛來石雨縣不到一年,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是有些家底的,光一個千山雪。能看出來是花了好幾千兩銀子的。這樣的大戶人家,錦衣玉食的,這禮還真不好送!
范氏心裡琢磨,送些貴重的,自家花不起這個錢。莊戶人家,田里地裡種的東西倒是不缺,大米綠豆包谷高粱……這些雖是俗氣了點,但城裡人大魚大肉的吃慣了。這些粗糧也能換換口味。想到這心裡鬆了口氣,「那就新下的米,地裡新收的綠豆,包谷,高粱各送十斤,有紅有綠的。看著也喜慶。」
「那也行,只是這些都是地裡收的,值不得幾個錢。不夠體面。」蕭景土心裡犯愁。
蕭玉珠和蕭玉翠坐在廂房窗台下的青石上乘涼,月光如銀傾瀉下來,把小院照得明晃晃的。院前水渠裡的水緩緩流動,映著皎潔的月光,一閃一閃銀光跳動,一副「皓月千里,浮光躍金」的畫面。
堂屋裡的對話隨著徐徐夜風傳來。蕭玉珠想起趙掌櫃家景殷實,不缺錢,卻不像其他有錢人家喜好穿金戴銀,而是對玉石翡翠之類的甚是喜愛,手裡戴著翡翠大扳指,連趙弘遠腰間的配飾也是一枚翡翠的,這趙掌櫃的眼光不俗!
蕭玉珠有心想幫老實爹娘一個忙,丟下手裡的蒲扇進屋來,「咱家除了田里地裡種的,就是陶器了。」
范氏忍不住笑了,「難不成要送些酒罈子菜罈子之類的,這些更上不了檯面,自家用用還行,拿去送禮,豈不更讓人笑話?」要過來拿扇子拍她,「你這丫頭還嫌人人不知道,你爹娘是做陶的!」
蕭玉珠躲著笑笑,邊躲邊說,「上回不是叫小貨陳師傅做了一批花瓶,得了三四個好的,就從中挑兩個上好的送去,這大戶人家喜歡玩弄個玉石瓷器什麼的,咱家的陶至少和瓷器掛得上邊,也算得上半個玩物。」
前陣子,用紅色釉料實驗了一批花瓶,做了四五十來個,最後燒出的好貨只有四個,顏色色澤雖比不上第一次燒出來的極品,但算是好看,大紅色宛如天邊採下的晚霞,暈成一團,整體看去是一片大紅,細看處處變化萬千,比火燒雲還好看,算不得極品,也可是算上精品。
說到花瓶,蕭景土心裡有數,那花瓶是自家陶窯燒的,拿出去賣一個也能換一兩銀子,拿花瓶送人也算是體面,做擺設或者插花用都行,便點頭同意。
范氏搖著蒲扇說,「也好也好,紅色看著喜慶。」
蕭玉珠再一旁,又說找兩個好看點的盒子,裝起來,送出去大方。
蕭景土見過送禮用的盒子,朱紅色漆面和雕飾,襯得好看。
「行行行,去鎮上找木匠給做兩個盒子。」范氏笑著說,見選定了給趙掌櫃的賀禮,又念叨著給幾個小孩的見面禮。
平日裡這些人情世故,蕭景土向來不插手,今兒一攙和進來,還真是費腦筋,他累了一天困了,知道范氏是個好強的,體恤她不要太較真,不要弄得太晚,早點睡,他先回房了。
范氏有心給趙家的四個閨女每人送一個荷包,裡面裝些裸銀子,蕭玉珠又說裸銀子不好看,送得少了輕了,入不了他人的眼,還不如用銀子打些各式花樣。
兩人正為著花樣犯愁,蕭玉翠從房裡拿出繡花帕子,指著上面的花朵圖案,「就打些花朵樣式的,我猜幾個丫頭肯定會喜歡。」
蕭玉翠這個提議不錯,女孩愛花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理兒,本來想說四個丫頭就打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花樣的,可梅花諧音「沒花」是不開花結果的意思,趙家男丁不多,兩代一脈單傳,這樣送出去怕是好事變成了壞事。見繡花帕子上有好些花朵式樣,說道,「就打些蘭花、菊花、杜鵑花、芍葯花樣式的,給遠哥兒就打竹節樣子的。」
「這兩個丫頭倒是心細,想得周全。」范氏歎道,看了看面前的兩個閨女,不經意間一晃長大了,大丫頭出落得高高瘦瘦的,明年就往十二歲奔了,再過幾年得說親了,二丫頭性子比去年沉穩了許多,像是懂事不少,只是依然瘦得跟乾柴棍似的,八成是去年的那場大病,落了病根,想著入冬了得給這丫頭好好補補,小臉長得圓潤些,才讓人看著放心。
蕭玉珠拿了筆和紙,在紙上畫了花樣子,在花的兩頭畫了兩個圓孔,給來穿繩子用,讓銀匠照著花樣子打就行了。用繩子量了花瓶的長短,留了余量,讓做兩個禮盒。
第二日,蕭景土去鎮上送涼粉,范氏拿了圖樣和丈量用的繩子跟著去,去找銀匠和木匠師傅。
轉眼到了中秋,蕭大姑這次沒回來過節,八成是六月六那事給鬧的,家裡有了新人,這嫁出去的閨女終究是外人,回來了遇著拿會拿事的,又沒自個說話的份,心裡更添堵。
劉氏是個精明人,有了身子很少出門,一雙眼睛卻是看得比誰都清楚,老大家裡賣涼粉怕是掙了不少錢。一大早,見老大家的來了,忙上來又是迎人又是倒茶的,一臉的熱乎勁,一口一個「哥哥嫂子」叫得親。
范氏見她今兒這般親近,心裡有些發毛,這老二媳婦準是有事求她。果真,范氏屁股還沒坐熱,劉氏要拉著她到天井邊上說話,走廊上有穿堂風,涼快。
劉氏看了看天井正中的太陽,有意無意尋了話頭,「現今快九月了,這天怎麼還這麼熱。」
范氏也附和著,今年大澇大旱的,年景不好,希望來年風調雨順,地裡的莊稼能多收些糧食。
「嫂子,你那北邊的荒地是種對了,上半年隔山差五地下雨,不用挑水澆地,收了包谷這天就旱了。」
范氏見劉氏又要拿種荒地的事說事,不想理她,這北邊的荒地不是那麼好種的,和兩個閨女拔草上肥的,累了兩個月,才得了一點糧食。
劉氏一開頭就給了個下馬威,見范氏沒有搭腔,立馬喜笑顏開,「嫂子,我也就隨口那麼說說,不過這天真夠熱的。」說完,頓了頓,一雙三角眼在天井裡翻了一番,見四處沒人才小聲說,「那涼粉是怎麼做得?這天熱得人吃不下飯,就想吃兩口涼粉。」
范氏見她是想討涼粉方子,立馬黑了臉,「家裡和鎮上掌櫃簽了契約,這方子不能說出去,說出去這掌櫃的生意也做不成了,說不定你大哥還得吃上官司,你要是想吃涼粉,我做了給你送來就是。」說完,轉身就走,留下劉氏在後面干跺腳。
到了八月十六,打好的花樣和做好的禮盒拿回來了。
那銀匠的做工不錯,打出的花樣栩栩如生,邊角處處理得級好,光滑不刺手。范氏拿出五色絲線,和兩個閨女在桌上穿銀錁子,用絲線編了如意結,穿上銀錁子,下面用五色絲線打成絡子,戴在腰上或者掛在房裡都好看。
蕭玉翠拿出做好的四個荷包,范氏親自把銀錁子裝進去繫好。打算送給遠哥兒的竹節用的銀子多,份量比其他四個重些,分開來用錦囊裝了。
蕭玉珠從花瓶中挑了兩個顏色上乘的,燒得老成的出來,這花瓶肚大圓潤,頸長,上面斂口,極富流線型,長長的脖頸,極像一隻天鵝,引吭高歌。瓶身上流光溢彩,像燃燒的火焰般絢爛。
在禮盒中鋪上一層棉花,用黃色綢布墊了,把花瓶放進去,旁邊用綢布包了棉花塞滿空隙,這樣一裝飾,原來放在角落裡毫不起眼的陶看起來既貴重又雅致不俗,用紅布條綁住盒子,打了結,盒面上貼了張紅紙,寫了個大大的壽字,滿是喜慶。
賀禮是歸置妥當了,可花了好些個錢,小出血了一把,蕭玉珠心裡著實有些捨不得,光是打的幾個銀錁子就花了三兩銀子,送的一對花瓶,拿出去賣能也換二三兩銀子,找木匠師傅做的禮盒花了些木料和手工費,不到一百個錢,這樣一算下來,還是讓她心疼了一番。
這賀禮看上去體面,范氏和蕭景土感到很滿意,也算是放下一樁心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