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七回 阻金軍威震南北 巡邊境重遇忠臣5 文 / 任我*飛揚

    第九節

    「諸位如果不相信,何不問問你們大當家的夫婿林先生。」趙惇依然面帶笑容,看向坐在輪椅上的林義:「林先生,如果我不奪下兵權,這追擊的官兵你們就應付不了,只怕北泠山的眾位都得送命,有人不會放過你們。你應該知道,那些打算殺人滅口的傢伙是什麼人吧?!」

    「……」林義沒想到這位年輕公子會這麼說,他沉吟了一下,抬頭疑惑的看著:「你究竟是誰?又為什麼要幫我?」

    「我會幫你,是為了保住我大宋的忠臣良將,也是為朝廷贖罪!」趙惇並沒有回答林義的第一個問題,而是先回答了第二個,他恭恭敬敬的向林義深施一禮:「冷月河將軍,是朝廷對不起您,大宋皇太子趙惇代朝廷向您陪罪!」

    旁邊趙惇的隨行人員也一起向冷月河躬身施禮,以表敬意。

    在場的眾人都給趙惇的一番話給驚呆了!

    宋軍這邊是因為「林義」的真實身份:冷月河的大名天下皆知,他居然會佔山為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還真的無法相信。

    北泠山的眾人則更是驚駭莫名。林義與他們相處已經有數年之久,他們竟然沒發覺林義的真實來歷。

    這位自稱「魏公子」的年輕人的身份也嚇到了所有人,大家雖然都知道皇太子趙惇正在巡視邊境地區,但卻沒想到他會在自己的身邊出現,更想不到他會出手幫助山寨中人劫犯人,這位大宋的皇太子還真是個會闖禍的人。

    不知泗州路軍和安豐路軍知道他們正在追捕的劫囚重犯,居然是自己的主子,會有什麼樣兒的感覺。

    已經整整十年了,為了不連累家人,冷月河隱姓埋名、逃避在外。今天,大宋的皇太子居然公開向自己陪禮,此時真的是百感交集,他欠了欠身:「殿下不必如此,這不是您的責任。」

    「將軍搞到今天這個地步,是我大宋朝廷沒能盡到保護忠臣的義務;更不要說,那些不肯放過將軍的人,也是大宋的臣子,是大宋愧對了將軍。」趙惇此時已經直起了腰,聽了冷月河的話,他搖搖頭:「請將軍放心,本宮不會放過那些胡作妄為之人。」

    仔細想了想,冷月河不覺有些奇怪,不由得探問:「殿下從哪裡知道我隱藏在泗州的?當初為了躲避那些傢伙的迫害,賢弟故意放火燒了冷家別院,把我送到泗州躲藏。這麼多年了,沒人發覺我躲在此地。如果不是兵部堂官李復歸家守制,無意中認出了我,那些人也不會知道我的下落。」

    「哦,本宮是因為令弟冷陽的表現實在有些奇怪,從而起了疑心。冷陽在江湖上名聲極好,和他接觸之後,本宮也覺得他為人很不錯。這麼個人,居然會不顧及自己的兄長,而且兄弟之間關係並不是不好,本宮當然會想不明白。」

    趙惇倒也沒有什麼隱瞞,微笑著解釋:「讓人追查之後,發現冷陽每年必然會外出一段時間,便命人跟蹤。結果,很快就找到將軍了。只不過,前段時間由於朝中之事還沒安排妥當,本宮自然也無法脫身前來見將軍。直到此次,本宮正準備抽個時間來探望,卻得知有人向將軍下手的消息,只得急急趕來,幸好還來的及。」

    「多謝殿下的厚意,冷月河實在是受不起。」

    「冷將軍,你追隨母后的時候,並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但將軍為大宋付出了一生,理應得到善待。更何況,將軍是我母后身邊的人,趙惇就算是為了母后,也不能看著將軍流落在外。」趙惇看著冷月河,提出了解決他今後生活的方法:「將軍還是隨本宮回京吧,景姨也一直在掛念你,總是說對不住你呢。」

    「這……我已經是個廢人,何必給少王妃和殿下添麻煩。而且,我也無法放下阿玉,還是留在這裡的好。」冷月河猶豫了一下,回絕了趙惇的好意。胡玉從小生長在山林之中,根本無法習慣官家的禮儀和規據,回到臨安會把她拘死的。而且,她是個被人看不起的山寇,讓她生活在一群貴婦之中,只怕她也受不了無處不在的歧視。

    胡玉自然知道,丈夫拒絕皇太子的相請是為了自己,默默的伸手握住冷月河的肩頭。

    「這點將軍就不用擔心了,本宮從來不在乎什麼禮節,我家小妹何月比冷夫人還難伺候,連本宮都拿她無可奈何,她不也生活的很好嗎?!」趙惇才不管自己的打算是不是驚駭世俗,對他來說,大宋的振興才是重中之重,有才就用:「冷夫人本身也是個本領不錯的女將,本宮可不會因為她是個女子,就浪費了她一身的好本領。到了臨安之後,她可以前往臨安武校學習,到時擔任軍職,省得夫人無聊,夫妻也可以有時間常常相聚。」

    「什麼?」不要說是冷月河夫婦,連旁邊的人都給趙惇嚇了一跳。

    怪道那些儒家的大師大都看不慣這位皇太子呢,他可真敢想!居然打算任命女子為將,這在當初孝賢皇后虞水靈主政的時候,都是不可能的事。

    「本宮曾經發過誓言,為了大宋,本宮什麼都能做、什麼也不在乎。如果本宮保護不了為國盡忠的臣子,那本宮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外祖父和母后,還如何面對這天下的萬千臣民。請將軍還是隨本宮回京,將來也好為朝廷出謀劃策。而且,」趙惇淡然的說到這裡,然後看向冷月河夫婦調皮的一笑:「冷將軍謀劃的水平本宮已經瞭然,就算將軍真的無法恢復當年的功力,有這個聰明的頭腦也足夠了。更何況還有這麼多的配搭,北泠山的眾位可都是很有戰鬥經驗的,本宮才不會放過,撈個乾淨才是正理。」

    「……」

    第十節

    雖然打算對付那些敢於暗中害人的奸臣,但由於時間已接近正月,皇太子趙惇乾脆把冷月河和北冷山一幫子人都交給了傾天網,讓他們安排冷月河等人在正月後返回臨安,到時候再找那些混蛋算帳。

    至於那個負責押送的冷月河的衙役頭兒常學節,趙惇倒很有些欣賞。明明看見那些黑衣蒙面人功夫不弱,但卻在胡玉逃入院中之時讓自己的手下攔截了黑衣蒙面人,很有膽量,而且那些衙役的反應能力和功力也都可圈可點,這常學節是個人才。趙惇以皇太子的名義下令,調常學節和他的一班手下入京任用。

    至於那兩路軍的將領,因為他們並不是那些奸臣的手下,只是奉命行事,但卻讓趙惇看到了他們領兵的能力,算是因禍得福,也被趙惇記了下來,將來加等任用。

    趙惇跑的這一大圈算是不虧,不僅找回了當年的名將冷月河,了了母后的心願,也撈到了一大幫子良臣和得力手下,順便還抓住了部分奸臣的痛腳,值的很呢!

    大宋隆興二十三年正月,對大宋的臣民來說,這個年頭實在是很特別。

    一個,是因為去年年底,金朝南侵的行動被皇太子給輕易平息,大宋逃過一劫不說,還讓百姓們看到了國家步入興旺的跡象。二是從皇太子執政以來,國家的支出減少、收入增加,百姓的錢包也鼓了不少,手裡有了閒錢。三嘛,是今年終於可以重開著名的上元燈會了。

    大宋南遷之後,為了表示不忘故地,把不少汴京的傳統和習俗都給移植到了臨安城。其中,就包括了舉世聞名的上元燈會,它也和在汴京的時候一樣,從十五開始,花燈會展一直要持續半個月之久。

    隆興十五年十月,孝賢皇后虞水靈過世,按照朝廷禮制,禁止唱戲娛樂,上元燈會當然只有停辦三年。臣民們對孝賢皇后十分敬重,為皇后守制倒是無人不滿。

    到了隆興十九年的正月,孝賢皇后的孝期倒是滿了,可太上皇趙構卻又病倒。臨安的地方官下令,說是要為太上皇祈福,停辦一切娛樂,上元燈會當然也辦不起來。三月,太上皇故世,同樣要守制三年,上元燈會也只得繼續停辦。

    今年,太上皇的孝期終於是過去了,而且,又是在大宋獲得了金宋相爭的勝利、天下歡慶的時候,這上元燈會自然是要大辦特辦。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早早的就開始預備燈會的東西,準備的是熱火朝天,根本不需要人來動員。無數花燈和各種絹花佈滿了西子湖畔、臨安城內外。

    不只是臨安城中的臣民,就連不少周邊的百姓也早早的進入臨安,準備參加這盛世之會。搞得整個臨安附近房價飛漲,精通商業的宋人倒也有了個商機,有不少百姓將自家的空閒房屋出租,小掙了一筆銀子。

    宋人一旦空閒,就喜歡遊玩,這還是當年的汴京遺風。許多園林名勝對百姓開放,任人自由出入。早在正月前,這臨安城中就已經是遊人如織、花團錦簇。

    慕名而來的各國商旅和賓客,在正月前就達到了三十多萬,創了大宋定都臨安以來的最多外來人口記錄。臨安官府為了防止出現問題,甚至向主政的肅郡王趙適請求,調用了部分禁軍入城維持治安。

    正月十五日夜,臨安城內西子湖畔早已搭建起了高有五層的觀景樓,各層之上各有飛橋、欄干、珠簾,上面扎滿了各色花燈,樓內畫閣中燈火閃耀,金碧交輝、氣派非凡。

    辰時,皇室成員、朝中重臣、勳舊貴戚隨同天子趙慎登上觀景樓。文武眾臣依次進賀,君臣融洽和美。隨後,大家按事先安排的座位入坐,等待著燈會開幕。

    到了子時,臨安府一聲令下,已經停辦七年的上元燈會正式開始。西子湖畔、臨安全城百萬盞花燈全部點燃,整個臨安城燈火通明、亮如白晝。西子湖湖面上反射出岸上的光芒,岸邊、水面交相輝影,苑如天上宮闕一般,金碧輝煌。

    沒多時,西子湖原本平靜的湖面上也亮起了星羅密佈的光點,那是飄浮在水面上各色小小的花燈,它們擠擠挨挨的從岸邊飄向湖中,湖面早已成了繁星點點的夜空。燈光、星光、月光交織在一起,籠罩在湖光山色之中,似夢似幻。

    搭在西子湖畔的百戲台和湖面上的舞樂船開始奏樂,四處蕭鼓之聲大作、絲竹輕柔婉轉。正在妙齡的艷裝歌姬舞步輕盈、娉婷腰肢,絕色秀媚、桃臉紅唇,令人心魂搖逸;端坐的撫琴女伎全身充滿著優雅的風範,玉指纖纖、秋波流盼,婉轉、清越的歌聲唱得是字正腔圓、百聽不厭。

    更不用說那些雜耍、百戲,驚險的扣人心魄,扮人扮怪的似模似樣。再加上湖邊上懸掛的燈迷,凡有猜中者皆有綵頭相贈,猜中者的驚喜歡呼、不中者的歎息、旁觀者或同喜或惋惜,與樂聲、鼓聲相雜,整個湖溿早已是熱火朝天。

    天子趙慎看著下面歌舞樂聲相雜、奇巧百端互相爭勝,不覺想起了心事,側了下頭。

    內侍連忙過來恭候:「陛下,您有什麼吩咐?」

    「皇太子呢?他怎麼不在座位上?」

    「皇太子殿下剛才看肅郡王夫婦把小殿下趙立給抱來了,正在那邊逗他玩兒呢。」內侍往肅郡王那邊一指。

    果然,天子看到自己的愛子抱著才一歲的小孫兒,正和旁邊的兄嫂說著什麼,魏郡王趙平也在一邊用一根絲帶逗著胖胖的小趙立。

    看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天子趙慎不覺一笑:「把立兒也抱來給朕看看。」

    聽到召喚的趙惇抱著趙立走到父皇跟前,把小傢伙遞給了過來:「瞧這個胖小子,才四個多月沒見,就重了這許多。」

    「小孩子都是這樣,長的快。」天子把小孫子抱在懷裡,摸摸小傢伙胖乎乎的臉蛋,可這個小東西還真不給自己皇祖父面子,咧開嘴就想哭。

    趙惇趕忙伸手把小侄兒抱了回去,小心的哄著他。

    看肅郡王正妃杜氏上前來把趙立抱了過去,天子轉向愛子:「惇兒,這幾年臣子們多次上書要朕為你選擇佳偶,你一直以守喪為由給拒絕了。如今,你也老大不小的,別人到你這個歲數,孩子都滿地跑了,還是讓父皇給你選良家女子為妃的好。」

    「父皇,我不是不想成家,只是沒興趣隨便找個女人,更不想在後宮擺上那麼多美女,太麻煩。」趙惇在父皇身邊坐了下來,看著下面歡騰著來來去去的人潮,不覺得搖了搖頭:「我是希望能夠找一個像您和母后一樣,能跟我同心同德、禍福與共的貼心人,就像舅舅和景姨一樣白頭攜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