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七回 共設套終除巨奸 全情義恩愛了斷2 文 / 任我*飛揚

    第三節

    一路之上,太子的坐船就跟在太后和虞水靈的坐船之後,雖然國家現在比較困難,沒有什麼豪華和奢侈,但對她們照顧的是無微不至,把水靈告訴他的"盡孫禮、行孝道"給發揮到了極致。喜的剛剛脫離了金人魔掌的韋太后直誇太子孝順,對他的好感猛增。

    看到讓太子討韋太后歡心的目的已經達到,水靈準備進行下一步"慢其心、顯其行",也就是讓秦檜一幫子人覺得太子反正儲位不保,在平時就顯露出他們的霸道和強橫,讓太后看清他們的真面目,最後進而影響到當今天子。還真是要感謝秦檜手下的驕橫和跋扈,水靈還沒有開始行動,他們自己倒是讓韋太后領教了一次。

    到了揚州城外,韋太后想進揚州的宗靈寺燒香,船隊就在宗靈寺外的運河碼頭停了下來。

    韋太后為大宋國母,理當先行,可陪同的大臣,秦檜的手下魏義明居然大刺刺的搶在韋太后的前面進了宗靈寺,說是要給秦相求個平安簽。韋太后頓時臉色鐵青,若非水靈和景兒在一邊拉住了她,只怕是當場就要發火。

    剛剛過來的太子和虞水靈對視了一眼,兩人心中對秦檜手下的狂妄實在是佩服,你們沒事兒欺負一下我們也就是了,在太后面前也是如此,膽子也太大了些。

    好不容易安撫好了太后,後面的路途中也不安寧,秦檜手下對不僅是對太子身邊的人大聲喝斥,而且對太后的隨行人員也好不到那裡去,好在還礙於郡主與秦檜的關係特殊,稍加禮貌。

    太后將秦檜同黨的狂妄和驕橫全看在眼裡,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印象,問水靈道:"秦檜為相,卻仍是大宋臣子,其手下如何這樣的無禮?膽大妄為?"

    "皇祖母,秦相掌握中樞已經有數年,兩次和議也是他一手操辦,我也不過是作為正使代籤文書而已。朝中大臣大都出自於秦相的門下,這種情況並不罕見。"虞水靈見太后已經認識到秦檜同黨的狂妄和背禮,也不再多說什麼,只是淡淡的說道:"現在,那些人都認為太子回京之後定然被廢,我又是個女兒家,也不可能位列朝堂,有什麼可怕的。"

    "廢太子?難道秦檜所想都能做到,官家就如此聽信他的言語?"太后一驚,太子才主持軍政事務,保住了大宋的江山。此時就廢掉為國家立下了大功的太子,是秦檜太過厲害,還是天子太過無用?

    "官家會不會聽他的言語我不知道,但皇祖母,我也不想向你隱瞞,太子天資聰明,性子卻過於直率,不怎麼會掩飾自己,和秦相的關係一直很僵。六年前,太子殿下的生父病故,秦相就曾經上奏,要求當時還沒有被確認為皇子的太子依舊規守制3年,就是想藉機讓太子不能獲得皇子身份。但官家當時沒有聽秦檜的意見,一年守孝期一滿,就下旨要太子繼續回宮,並直接封太子為郡王,確認了殿下皇子的身份。"虞水靈猶豫了一下,方才下了決心似的,低聲湊近太后的耳邊:"皇子趙琢至今還養在宮中,他與官家相處的日子,可比長年在外征戰的太子長多了,去年也已經被封為郡王。而且,他平時就與秦相交好,這是朝中上下都知道的事。當年官家沒有選他,是因為其好色、無謀,但若是太子最終被廢,官家也就只好選擇他了。"

    "哀家倒要看看,哪個能夠自行決定我大宋皇室的繼承人!"韋太后的臉色陰沉下來,對秦檜的張狂十分不滿,皇室繼承人哪能由臣子決定!

    船到楚州的時候,韓世忠將軍前來迎接太后。

    韋太后一見韓世忠,就笑著問:"這位就是韓將軍嗎?我在金人那裡早就久聞大名了,他們很怕你和你夫人梁紅玉呢,請她也來相見吧。"猛然想到了什麼,轉頭向一邊陪侍的虞水靈笑著問道:"戰事已經結束,還有幾位名將,怎麼沒來相見啊?如岳飛父子、張俊等人,哀家也想見一下。"

    "岳飛父子已經先回京覆命去了,張俊將軍尚未從四川回來,只有等到京師的時候才能見到了。"水靈低頭答道。

    看韓世忠等都板著臉閉口不言,時不時撇向虞水靈的眼光中還帶著一絲輕蔑,韋太后意識到這之中定有隱情,只是這麼多人在場,不好追問,只是等梁紅玉來了之後,好生撫慰了韓世忠夫婦幾句,並賜宴。

    等到了晚間,其他人都已經退下,韋太后只留下水靈和景兒陪在身邊。這才追問:"靈兒,你我祖孫自相見以來,相處的十分愉快,有什麼不能對哀家直說的?我看今天韓將軍和他夫人對你很有些憤憤不平的樣子,究竟是怎麼了?"

    "皇祖母,請原諒靈兒的欺君之罪。"水靈和景兒都跪在地上請罪,弄得韋太后莫名其妙:"孩子,快起來!有什麼事就說,哀家給你們做主便是,不要如此多禮。"

    "皇祖母,前段時間太子行在的爭議您也聽說了,靈兒也向您解釋過,但只有一點我沒敢講真話。"水靈站起來之後,才低著頭對太后說道:"我和岳帥之間不可能有什麼爭執,因為他是我的義父,我在他身邊呆了近六年,還曾經改名叫岳靈。"

    "什麼?那你們為什麼還要搞出那麼一場戲來?"太后不明白了,岳帥居然是虞水靈的義父,那他們之間的爭鬥根本就是假的,抗敵的時候亦可同心,為什麼要非搞出個內鬥來?

    "就是因為秦檜!他一力主張和議,凡反對的臣子一律陷害,我父帥一家也被他製造冤獄關進了大牢。父帥的愛婿張憲將軍被活活打死,若非長風道長他們設計相救,父帥與兄長也會死在他手中。而且,秦檜還曾經派人追殺我,想要斬草除根。這些事,皇祖母應該沒有聽說過吧?"

    "怎麼會這樣?在面臨戰事的時候殺害自己的將領,這不又是當初靖康之年自毀長城的重演嗎?"太后驚駭不已,當年之事二帝已錯,怎麼自己的兒子也幹出這種荒唐事來?難道就真的不怕大宋滅亡嗎?!

    "這全是秦檜所為,他恨我父帥堅持抗金,會導致他無法投降賣國。如果我父帥突然出現,又與我等戮力同心,那秦檜能受得了嗎?"水靈搖搖頭,黯然的解釋道:"正好我和張叔又的確都犯了欺君之罪,他和那**黨一定不會考慮當時的戰局,會利用這個機會在朝廷內部亂攪、陷害我等。為了大宋,我們才不得不做出一副爭鬥的樣子來。而且,後來我又應承秦相之議,一力主張和談,甚至以監軍身份下令放棄已經收復的土地。一班不知道內情的人,又如何會對我有好印象?沒當面斥罵,還是韓將軍他們給了您面子。"

    "唉,這真是天可憐見的,太為難你們了。"太后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她在後宮多年,這些年又在金人手中顛沛流離,韋太后對朝政之事也並不是全然不懂,立刻聯想到此事只怕是與官家有關。只是做為臣下和晚輩的太子、還有虞水靈他們,又怎麼能說君父的不是,也只好把所有的事都推到秦檜和一幫子奸臣的身上去了:"哀家懂了,自會有處置,靈兒放心吧。"

    第四節

    水靈猶豫了一下,才下了決心,小聲開口說道:「皇祖母,靈兒有一事,不得不提醒您一句。」

    「什麼事這樣重要?」太后看她小心翼翼的表現,有些不明白的問道。

    「就是我們初次見面時說到的靖康陛下南歸之事,請皇祖母在向陛下提起的時候不要過於堅持。」

    「為何?」韋太后十分的驚訝,兩眼直直的看著水靈:「靖康陛下已經退位十數載,讓他南歸並不會影響官家現今的地位,你為何會如此說?難道為了防止萬一,官家就不顧骨肉之情了嗎?」

    「皇祖母,您對以前的事只知道個大概,也就無法瞭解陛下如今的想法。雖然有些話作為臣子不該講,但皇祖母,靈兒卻不能看著您和官家有了爭執。」

    出於擔心韋太后的善良會連累到自身,更主要的是,不能讓太后過於為趙恆說話,而導致天子趙構又來個敏感過度,水靈還是把話說明白:「從建炎三年的苗劉之變導致陛下親生的元懿太子喪命之後,陛下就對繼承之事十分的敏感。靖康陛下當年並不是退位,據說還有了孫子。他一旦南歸,難保不會有人生起『定國元老『的念頭,陛下根本無法安心。」

    「那總不至於永遠都不讓靖康陛下回來了?我答應過他,一定要說服官家讓他歸宋的。」韋太后怔怔的說道。

    想起趙桓臨別前痛哭流涕的樣子,又想到先帝、自己的丈夫趙佶最終也未能返回大宋,只留了一把殘骨回來,還有那麼多還被困在大金的趙家宗室成員,韋太后心中痛不可仰,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

    「皇祖母不要難過,您千萬不要誤會了陛下,他現在不希望靖康陛下回朝,是為了大宋的長治久安著想,並不是無情無義。如果像現在這樣,大宋民變不斷、戰事不止,靖康陛下只怕是永遠也回不來了。」水靈解釋了一下原由,然後再次提醒太后:「當然也不是徹底的無望,只要國家安定、朝廷穩固,就算有人想生事也沒了機會。皇祖母是陛下的親生母親,您過於堅持,既會讓陛下難堪,也讓外臣以為你和陛下有了間隙,難保不惹出事來。」

    「哀家明白靈兒的意思了,自會小心。」韋太后拍拍水靈的手,感動的點頭應承:「難得你一切都為哀家考慮,哀家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

    回到陪都溫州,天子趙構率群臣出迎十里,母子見面抱頭痛哭。天子隨即好好誇讚了水靈一番,並為已經過世的趙佶舉行安葬儀式,追賜謚號為「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廟號為「徽宗」,安葬於永佑陵。

    回宮之後的韋太后,與隆佑孟太后和相處甚歡,兩宮太后又都喜歡太子,對秦檜所為深惡痛絕。

    韋太后試探著向天子提出要迎回趙桓之事,但見天子顧左右而言它,明白虞水靈所言有理,便不再提起,只是暗自難過:自己答應趙桓的事只怕是做不到了。

    此時,自以為一切都操控在手的秦檜一黨,又一次掀起了廢太子的風潮,卻沒想到挨了韋太后的當頭一棒。

    韋太后聽了虞水靈的建議,故意向天子哭訴羅汝楫在金人那裡羞辱自己一事。

    結果,敏感的天子趙構認定是有人藉機污辱太后,是要丟自己的面子,勃然大怒,意欲追究羅汝楫對太后的大不敬之罪。雖然秦檜再三為他求饒,但羅汝楫還是被免官發配。

    再加上,臣民們得知秦檜奸黨打算廢掉為國立下大功的太子,不少人都上書保太子,秦檜等人不敢在這個時候再惹惱了天子,廢太子一事也只好暫停。

    為了保住太子之位,也是為了讓太子今後能得到更多的人支持,兩位太后協商之後,準備請天子同意,以皇家的名義向虞水靈提親,想讓太子娶她為皇太子妃。

    太子原來的正妃已過世數年,沒有留下子嗣。現在,太子的身邊只有兩名侍妾,江氏生有一子趙適,葉氏生有二女,后妃和子女都太少了些。反正虞水靈沒有嫁人,娶她正好遵循了與武將家族聯姻的大宋傳統,也可以讓皇家開枝散葉。

    對於這個提議,太子是一百個贊同,他早就對聰明、能幹的水靈心儀,只是出於對當初水靈看到陸游所作《釵頭鳳》之後那種表現的擔心,提醒兩宮太后先徵求水靈的意見,不要搞的大家都下不了台。

    不出太子所料,水靈果然拒絕了婚姻之事,但並沒解釋原由,只是說自己現在身心疲累,還不想考慮成家之事,過些日子再說。兩宮太后也很是奇怪,但出於對水靈的喜愛和尊重,只得暫時將此事放下,也沒有深究。

    水靈回到陪都溫州之後,有不少當年朋友和相識的人登門拜訪,其中就包括她原來的好友李佩雲,她已經嫁給了易安居士李清照夫家的族人為妻。

    當初在臨安的時候,水靈是以虞允文的身份出現,故意盡量少和認識他們父女的舊交相見;也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危急,也沒時間敘舊。此時,她才從李佩雲的嘴中知道,另一好友魏長風、還有李節、劉文全數人都已戰死沙場,易安居士李清照也在兩年前病故。

    十分傷感的水靈,特地請長風道長為已經故去的朋友和舊識做了一場法事,以表紀念之心。

    此時,水靈見由於前次謀廢太子一事,無論是兩宮太后,還是大部分臣民,都已經對秦檜一黨恨之入骨。

    天子趙構因為秦檜一黨也不怎麼聽自己話、狂妄過度,也開始反感秦檜的專橫,將秦檜趕下台的時機已經快到了。

    正好,秦檜又在天子跟前提起太子的過錯,天子又有些猶豫,便對韋太后說起無法確定太子與另一皇子趙琢,究竟誰更適合繼承大宋江山。

    韋太后早就和孟太后、水靈他們商量過此事,乾脆提議想個辦法試試二人。

    天子趙構考慮再三,想出了一個怪主意,以為皇室增加後代為名,各賞給趙慎和趙琢10名美艷的處女。欣郡王趙琢高興的收了下去,太子趙慎卻不敢接受,再三推辭也拗不過父皇,只得收下。

    過了十來天,天子趙構又以要教授禮儀為名,把美女們全部召回宮中,並讓宮中女官檢查,發現給太子趙慎的10個還都是完壁,一問她們,居然見都沒見過太子;而賞給趙琢的都已經不是了。

    於是,天子趙構最終判定了兩者的優劣,不再有任何猶豫,把賞給趙琢的10名美女又送了回去,然後命人給太子送去了一副自己寫的「奉天法祖」。

    知道此事的秦檜心裡頓時一沉,知道在繼承之爭上自己已經失敗,氣的大罵愚蠢的趙琢!只能是接受現實,太子的地位已經不可能再動搖。但他還是不甘心失敗,又向天子趙構提出,讓欣郡王趙琢向虞水靈之妹——安郡主虞景兒求親,以鞏固趙琢的地位。

    虞水靈當然不可能同意,替妹妹委婉的拒絕了親事,理由是景兒早已經許了人家,只是男家正在守喪,暫時不能成親。

    經過這幾次事情,天子趙構已經非常反感秦檜的行為,倒秦時機已經成熟。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