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四回 匯豪傑共保臨安 明忠義軍民同心2 文 / 任我*飛揚

    第三節

    太子立刻以監國的身份下令:封虞允文為左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左相)、太子太師、觀文殿大學士,同時還兼任太尉,主持全面軍政事務、並統領天下兵馬。也就是說,現在太子為了保證抗金的勝利,違反了大宋朝廷歷來的制橫之策,將軍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了虞允文一人之手。

    此時,臨安城周邊的百姓和軍隊已經知道了虞允文出現並負責臨安守衛的消息,士氣高漲。在大家的心中,虞允文早已成為了南宋軍民的偶像,也是大宋不敗的象徵,他的出現使得本已絕望的軍民立時振奮,有了和金人決戰的勇氣和決心。

    為保都城,虞允文立刻下令對現有的軍隊進行整編。在整編中,由於將領不足,允許士兵自行推選中下級軍官。同時,命由外圍撤回的張傑、魏勇、孫義等將領,在鎮江方向配合水師反擊金兵,為臨安的防務安排爭取更多的時間。

    此後,虞允文派出命人前往各地求援,要求江北、江南各地組織援軍救援臨安,並以太子的名義承諾軍功從優。最後,他又採取了一些調整防務的措施,重新安排了臨安外圍各要點的軍隊佈置,乾脆放棄了外圍的據點,將戰略防禦的重點退移至臨安城,並加強了城牆上的防禦設施。

    虞允文下令將臨安城裡的百姓按青壯男子、青壯婦女、老弱的順序編成保甲,明確告知百姓:他將死守臨安,就算金兵屠城也不會有絲毫動搖,留在城中的軍民只能與城池共存亡;如果不願意死守的軍民,可以在金兵圍城之前離開。

    結果,金兵圍城前的一個多月內,只有不到二十萬百姓離城,大部分願意留下死守臨安。

    當然,虞允文也不會忘記,按當年在黃河邊守衛時的方法,將有特別能力的人挑選出來,另行組隊。武功高強者按當年的組織方法再次組成隊伍,「江湖義勇隊」又一次出現臨安城。

    另外,虞允文組織了臨安城的兩百多萬百姓,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挖地運動:把臨安左近五、六十里的範圍、大概有半米深的地面給挖的亂七八糟,利用河川沼澤,修了很多縱橫交錯的深溝,百姓們叫這為「地下長城」。

    按虞允文的說法,反正宋軍大部分是步兵和水師,走路、鑽溝就可以了;而金兵卻是以騎兵見長,馬匹在這樣的地面上行動將受到很大限制。把臨安附近挖成這個樣子,看金人的騎兵如何行動?!挖出的土正好用來修築防禦工事,順便還可以翻翻地,第二年可以多打些糧食,一舉多得。

    實在不行的時候,就用水把地面和深溝泡爛,冬天的臨安附近不會太冷,水面只會結很薄的一層冰。金兵大部分是北方人,在這樣泥濘的地面上,薄冰也會造成麻煩,看他們怎麼打仗!

    杭州灣裡也拉上了攔江鐵索,航道裡沉下了很多大船,還在沉船上綁上了許多水底龍王炮,以免金兵水師從海上進攻臨安。

    臨安城在被定為京師之後,反省了汴京防守失敗原因的大臣們,在臨安的城池整修中,注重了防禦的設置。外城和內城的城牆都十分結實,而且高大、厚重。

    戰前,虞允文將外城的百姓盡量移入內城,連皇宮、官衙、部分大臣府坻也騰出來讓百姓居住。隨後讓民工在外城中按照自己的設計拆除臨近城牆的部分建築,趕修多層城牆,把整個臨安外城改成了一個由同心圓城牆組成的多層防衛體系,並把拆除下來的磚瓦運進了內城,按他的設計在改建內城。

    好在百姓們都知道,一旦臨安失守,他們都將面臨死亡的威脅,也是在虞允文的感召下,所以,對虞允文的行動十分支持,不少住在外城的百姓不等民工動手,就自行拆掉了自家的房屋。而且不少百姓雖然不明白虞允文的安排,但出於對他的信任,仍然按照他的要求按時完成了內城的改造。

    而且,虞允文從現在起就開始實行糧食管制,而且讓百姓把能吃的東西盡量收集,連城外的現在還有的野菜和蕨根之類的也全部被醃成了鹹菜,至於那些小動物之類的則更不用說。這裡是江南,物產豐富,就這樣,在金兵圍城前的一個多月裡,軍民們共收集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食物達五百六十多萬斤,大大緩解了糧食不足的問題。

    在臨安戰備期間,虞允文只有一件事讓大家難以接受。那就是他在得知奸相蔡京的女婿——人稱「梁中書」的、中書侍郎梁世傑正在臨安居住,便立刻登門請他出山管理後勤事務。

    梁世傑是蔡京一黨的鐵桿,因其曾經擔任過「中書侍郎」一職而被大家稱為「梁中書」。當年蔡氏倒台後,他也被罷免回家。虞允文竟在如此危急的關頭授予他戶部尚書左丞之職,很多人都難以理解、更無法接受。直率的李若水在虞允文面前甚至發了火,堅決不同意請梁中書出山。

    虞允文卻很是平靜,向大家解釋:梁中書雖是蔡黨骨幹,但身為朝廷六相之一,卻是難得的精通實務的人,負責過當年西夏之戰和滅遼時的後勤。而且,他在蔡黨中並沒有血債。如今,臨安已經面臨危險,後勤一事至關重要,必須有個得力的人來主持。在臨安的大臣中,梁中書是最合適的人選。

    可虞允文再三解釋,固執的李若水還是無法理解,他只好下了死命令,要求大家必須配合梁中書,否則軍令從事,這才沒人再敢公開反對。

    第四節

    此後,南宋水師在長江和金兵多次交戰,互有勝負,阻止了金兵繼續前進,聲勢大振。

    但軍中出現的內奸,卻將水師戰船相連、無法輕易解開的情況出賣給了金兵。

    沒多久,金兵統帥兀朮乘風施放火箭,焚燒宋軍戰船,宋軍戰艦的木檣紛紛起火。以鐵索聯在一起的戰船,一時間根本拆解不開,被大火燒燬大部。水師統帥李京在突圍途中戰死,水師全軍覆沒。

    右路軍婁室、阿魯補於十月十三日攻佔戰略要地獨松關。

    十月十五日,左路軍宗維進佔許浦。此後宗維親率一部從海上登陸,抵進鹽官並勸降守軍,臨安後路被斷絕。

    鎮江城下,金宋雙方已經激戰近月。

    從9月16日開始,百計施盡的越國王兀朮只得督軍猛攻鎮江,他親臨城東指揮作戰,命原大遼降將耶律已脅迫當地百姓運土堆台,壘得與城頭一樣高。

    然後,金兵在台上架上弩炮,向城中晝夜投擲大石塊,很快摧毀了視線中的全部防禦工事。

    十八日,兀朮命令部下開始攻城,士卒用牛馬皮和厚木板擋住城上射下來的箭矢和石塊,金兵架雲梯,前軍帶著帥旗率先登城,其他金兵將士在帥旗引領下也大呼而上,很快便佔領城頭。

    鎮江通判陳奕受傷後不肯下去,在城牆上與諸將士一起浴血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戰死,金兵相繼攻破鎮江各門。

    知州王躞在城破後,率殘部轉入巷戰,城中百姓也拿起了長茅、大刀,甚至是木棍和石塊在各處據屋抵抗,頑強抗擊金兵,老人、婦女和兒童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連城內各個寺院的和尚和道觀的道士們,也選出青壯組成了800僧道兵,高舉「降魔」大旗,在城中與金兵廝殺。

    雙方在鎮江城中的拉鋸戰居然整整打了十二天,鎮江軍民在內無糧草、外無救援的情況下,寧死不屈、堅決抗爭,為臨安的備戰爭取了時間。

    兀朮氣急敗壞,威脅鎮江軍民,如不立刻投降他將下令屠城!

    鎮江軍民寧可被屠戮一盡,也不願成為金人的奴僕,以更加猛烈的抵抗作為答覆。

    最後,無計可施的兀朮下了狠心,在鎮江外城放火,又發火箭焚燒內城建築,使鎮江城陷入一片煙火之中,一時之間大火濃煙瀰漫全城。

    整個鎮江城死屍遍地,大部分軍民被活活燒死,只有不足百人逃出鎮江。

    金兵中路大軍在圍城一月之後,終於攻破鎮江,如願拔除了臨安外圍的主要障礙,宋都臨安的外圍防線隨之解體,前往臨安的通路已經洞開。

    無錫、平江的南宋守軍在抵抗數天後,城池陷落。

    11月18日,金人三路大軍最終會師臨安東北皋亭山腳下,兵臨臨安城下。

    看到眼前遍佈的浮土和深溝,金人雖然覺得平整土地有些麻煩,但也想不出宋人費這麼大力氣,搞這沒用的東西幹什麼。

    合圍臨安的當天晚上,金兵就領教到了深溝的威力。

    不少宋軍小隊居然埋伏在了溝沿上早已挖好的藏兵洞裡,到了深夜,數千名宋軍從溝裡摸進了金人的軍營,乘著夜色和大風,開始在金人的營地裡放火。

    一個晚上的混戰,等被燒的焦頭爛額的金人好不容易才穩定住局面,所有的宋軍小隊全部溜了個乾淨,居然無一人戰亡。金兵卻死了數千個,不少營帳和軍糧也被燒燬,氣得金人夠嗆。

    天一亮,金人便開始搜索營地周圍的深溝,想把隱藏的宋軍全趕出來。可是,宋軍臨走前又在溝底放了水,在爛泥裡埋下了不少機關,又有千多名金兵死在了搜索過程中。

    越國王兀朮在周圍終於安定下來之後,帶上自己的部下,登上皋亭山半山腰,遠望著宏偉的臨安城。

    看著山腳下被挖的十分鬆軟的土地,和忙忙碌碌正在填平周圍深溝的士兵,阿魯補火冒冒的罵道:「這個該死的虞允文!他居然讓人把好好的地面給挖成了這個樣子。連我們宿營還要先把土地夯實,實在可惱。」

    「好個虞允文,往往在無意中就會使出精妙的一著。這挖地算不上什麼稀奇,可用在這裡,卻讓我們很難對付。被挖鬆了的浮土之中,還撒下了鐵三角和尖利的小石塊、小竹釘,不少戰馬和士兵被刺傷了腳。深溝裡也埋下了種種機關,我們的士兵根本下不去。」哈迷蚩苦笑著說道,他抬起馬鞭向前方一指:「騎兵在這樣的地形上沒辦法行動,宋軍卻可以在深溝裡面四處亂鑽,隨時偷襲我們。尤其是靠近城牆下,那些已經形成細小格子的深溝,我們不要說填平它們有沒有那麼多的土和時間,而且也會把士兵累倒。就是想把深溝的分佈搞個清楚,所用的時間也不會太短。」

    「我們當初真的應該把虞允文父女都殺了才對,省得留下他給自己找這樣的麻煩。」述黑在一邊小聲嘀咕,他摸著自己左手腕上的疤,不由得想起了虞水靈那個凶丫頭的利牙。

    「不!我從不後悔當初禮待於他。能夠和這樣一個對手交戰,才是我等最得意的事。」兀朮感慨的說道,他遠望臨安城牆,豪情萬丈:「想我女真人,從起事以來,何曾怕過什麼人!『女真滿萬不可敵。』是天下人給我們的讚譽。虞允文已經成為宋人不敗的象徵,殺了他只會留下一個傳說,但戰勝他,卻可以徹底摧毀宋人的信心。希望諸位將軍能以大金為重,全力與宋人決戰!」

    「大王所言在理!」一邊的宗維立刻出言支持,他向臨安城指了指,冷笑一聲:「大宋朝廷最擅長的就是自毀長城,只要我們能打敗虞允文一次,趙構就又會想法和談,最多再來一個岳飛就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