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贊軍機得償所願 再議和難復中原5 文 / 任我*飛揚
第九節
劉光世在政治上並不是白癡,應該說,他的出身造就了他敏銳的政治嗅覺。從一開始聽到朝廷新舉措的風聲,劉光世就知道朝廷已經對武將疑忌日重,正好他此時也厭倦了艱苦的軍旅生涯,便就坡下驢,自動稱病求歸。
劉光世這一主動交權,正中天子趙構和那幫子所謂的忠心文臣們的下懷,本來就怕將領們一旦坐大不好收拾,這劉光世一自覺,去掉了了一大塊心病。
為了表示對劉光世行為的賞識,朝廷拜其為「少師」,趙構還特地賞給他一大堆珍寶古玩。
劉光世大為高興,大大方方的交出了兵權,回家養老去了。
趁此良機,天子趙構一是再次準備和議之事,二是進一步試圖削奪地方上將領的兵權,積極擴充朝廷直領的禁軍,以平衡地方勢力。
此時的天子趙構,還算是比較相信岳飛的忠誠和指揮能力,想讓岳飛暫時接管淮西軍。詔書直接下達給岳帥,並要岳飛擔起「將雪國家之恥,拯海內之窮」的重任,一時間把岳帥感動的發誓將以死相報!
誰知,朝中重臣們知道之後,一起反對。反對的理由都是一個:祖宗家法!
平時勢不兩立的主戰和主和兩派,在限制武將的權力上竟空前一致!要求確保大宋以文制武的傳統,防止武將坐大,威脅皇權的穩固。
當時,已經擔任左相的張浚提出:不能將兵權放在一個人手中,一旦他立下蓋世之功業,就有可能會尾大不掉,威攝君主。說白了,就是帶兵的將軍們都是靠不住的,他們全都是潛在的危險人物。
如此強有力的反對理由,立刻被天子聽了進去,隨即下詔,取消了前令。
沒明白怎麼回事的岳帥挨了當頭一棒,一氣之下沒和下屬商量,就擅自上書辭去本兼各職,耍了下脾氣。
雖然在岳靈和身邊的諸位謀士的勸解下,岳帥又上書表示接受朝廷的安排,天子趙構也下旨撫慰,但天子對岳帥的忠心卻大打折扣,再加上前面岳帥要求立太子之事,岳帥從此失去了天子的信任。
張浚在罷免劉光世之後,意欲自己控制淮西軍,命自己的老部下王德前去擔任統兵大將之職。
劉光世手下大都是驕兵悍將,軍紀很差,打仗不行,欺負老百姓還可以,更沒有如同岳家軍「忠君報國」的思想。
因為根本不服王德,劉光世部將酈瓊居然率四萬淮西軍投奔偽齊,朝野十分震懼。
一時間,地方各軍都對朝廷的處置十分不滿,甚至上奏質問,軍隊和朝廷的關係變得極為緊張,張浚被迫承擔自己過於急躁的後果,引咎辭去相位。
天子趙構此時已經認為地方上的武將勢力驕縱難制,已非朝廷所能掌控,削奪他們兵權之事只能慢行,再次任命了穩重的趙鼎為左相。
岳帥在此前後連續上疏,指斥張浚的行為是自毀長城,並建議收復襄陽、恢復中原,得到朝中大部分臣子的支持。
雖然天子趙構迫於壓力,不得不同意岳飛出兵,但這只是為了用抗金來緩和地方各軍將領同朝廷的緊張關係,並不是真心想要恢復中原。
此時,天子趙構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兄長趙桓返回,當年在孟太后與僚屬們討論趙構繼位事宜的時候,就有在場的宗室趙仲琮等對趙構即帝位持有異議。
不少人認為靖康陛下趙桓仍在,而且還有三子存活,國不可有二主。要求康王趙構不稱「皇帝」,也不宜更改年號,而應該穿淡黃色衣服稱攝政,代行皇權。等趙桓去世之後,他再正式登基不遲。
這還多虧了孟太后的堅持,她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執意立了趙構為帝,這也是天子趙構為何對孟太后極為尊重的原因。
而且,虞允文當年的話並沒有錯,大宋的宗室也有前赴後繼起兵反抗金人侵略的,其中有部分也有稱帝的行為。
更主要的是除趙構外,也並不是沒有具有皇室直系血統的親王出逃成功。
太上皇趙佶的第十八子、趙構之異母兄弟信王趙榛後來成功逃出金人魔掌,還成為了抗金義軍首領,帶領一支足有萬人的義軍抗擊金兵,橫行於黃河以北,在原幽雲地區很有名望。
此時,信王趙榛所領的義軍、大部分宗室的部下還在堅持抗金。
他們大都是認為康王趙構繼皇帝位是名不正、言不順,尤其是性情耿直的信王,對趙構放棄大宋故地南逃的行為十分不滿,認為他是丟了祖宗的臉面,根本不承認趙構的正統性,而是明確表示支持靖康陛下復位。
天下人,尤其是士林中人出於對儒教宗法制度的遵從,符合這些宗室的人也不少。就是現在的大宋治下,也有不少人上書朝廷,要求拉回靖康陛下趙佶,恢復大宋的正統。
為了牽制大宋,金人還故意不斷的放出謠言,說是打算在宋的北方故地擁立靖康天子趙佶為帝,再支持趙佶一統南方「小宋」朝廷。
金人甚至還放還了靖康陛下的長子,他回來之後,有不少人提出要立他為新天子,趙構不怕才怪!
岳靈雖然年輕,卻有過了父親被貶、李綱伯父被皇帝陷害,還有更多的忠臣被趙家皇帝貶斥、甚至出賣的慘痛經歷,對朝廷本身就有疑慮。
而且,岳靈出身於忠君意識極淡薄的幽雲,又受父親虞允文的言傳身教,對大宋皇帝的行為有著很深刻的認識。
現在,她看到朝廷意欲收回兵權的種種舉措,意識到朝廷已經在疑忌軍中將領,因此對父帥的種種行為極其擔心,堅決反對他直言上諫,害怕朝廷根本不相信父帥的忠心,再來一次陷害忠良的惡行。
直率、忠心的岳飛根本沒有想到,天子趙構從來無意全面收復中原故地,而他的主張已經成為了趙構心中最大的隱憂,反而訓斥岳靈懷疑朝廷和天子的好心,有失臣道。
相處融洽的父女兩個第一次有了爭執,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第十節
中原戰場上,宋、齊間不斷發生小規模戰事,金軍有部分前來支援。
金齊聯軍在淮東、淮西連續被挫敗,大金為了保住偽齊,再次派出以昌平王兀朮為首的援軍。兀朮沒有直接增援,而是移兵大宋空虛之處,一舉攻克襄陽、穎昌,威脅大宋腹地。
在這樣不利的開局下,天子趙構不得不同意岳帥出兵。但為了防止岳飛不聽朝廷安排,天子命司農少卿李若虛趕來,特地事先以樞密院的名義限制戰事規模,言明只是有條件同意岳飛北伐:明確規定岳飛不得進軍黃河以北。
岳帥接受了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兼黃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等本兼各職的新任命,卻並沒有把朝廷的限制放在心上,提出「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的主張。認為大宋各部主力已經出發,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李若虛被岳帥說服,主動了承擔「矯詔之罪」,贊成岳帥放手大幹一場。
北伐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襄陽進發,岳帥命令部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得到了百姓們的擁帶和支持。
只用數月時間,岳家軍便完全按照戰前預定的作戰方案,擊敗了兀朮的大軍,全面收復了襄陽六郡,把長江中游的戰略支點又重新奪了回來。
大捷的消息上報朝廷,京師臨安、整個大宋都歡慶勝利。
天子立刻下旨升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命其統轄襄陽府各路兵馬,不久又策封岳飛為武昌開國侯,開府儀同三司。
之前,得到作為臣子的最高榮譽開府儀同三司一品高官的榮譽,只有劉光世、韓世忠兩個中興名將。
此時的岳飛還沒滿四十,九年時間從一個剛剛入伍的士兵到建節封侯,從大宋開國以來是第一個。但直上青雲的岳帥根本沒把功勞和名利放在心上,念念不忘的仍是乘勝徹底打敗金人、收復中原、復我河山。
在眾將為其舉行的慶功宴席上,感慨萬千的岳飛即興揮毫,寫下了名傳天下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靈因為此戰中的謀劃之功,雖然是名女子,不能得到朝廷的封號,但也得到了大量的賜物。她看著興奮難禁的父帥和岳家軍眾將,心裡沉甸甸的。
現在岳帥功高爵顯,以大宋歷來猜忌武將的作風,早已是天子和文官們的眼中釘!
宋太祖當年奪位的行為就是謀反,不過是成者為王而已。
從建國以來,大宋或許是由於自身得位不正的原故,其猜忌武將早已成為一貫的傳統,無論是天子還是臣子,無一不同。
當年宋仁宗時的狄青將軍雖然有大功於國,仍被貶黜斥,最終因臣子不斷的上書,說其跋扈、驕橫無行,沒多久就因驚懼過度抑鬱而終。
狄青在被貶離京之時,就是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何會招來如此大禍,便向當時的宰相之一的文彥博探問。
文彥博與其關係還算不錯,便直接回答:「無他,朝廷疑爾。」
說的好啊!輕鬆之極的「無他」,無需半點遮掩的「疑爾」,這就是大宋君主和文臣們,對待功勳卓著的將領最真實的心態。
在這樣的傳統下,無論軍中將領是忠還是不忠、是叛還是不叛,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朝廷疑忌,將領就會是死路一條!
功勞越大、為人越好,死的越快。
狄青只有一點還算好,死了以後得到了榮封,不至於死的不乾淨還連累家人。
不過,這也許也是因為他算是很識相的,死的比較快,省了大宋君主和文臣們繼續為他操心,而且死前也沒敢叫屈,大宋朝廷理該嘉獎。
可父帥卻絲毫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不明白大宋根本容不下功高卓著的將領,更容不下如他一樣有著雄心壯志的名將,只是心心唸唸陛下的恩遇。
自在險境而不自知,又如何能得到保全呢?
看到岳靈鬱鬱寡歡的表現,岳帥還以為是自己開戰前的訓斥有些過分了,在百忙之餘,還讓人去為岳靈買一些她愛吃的零食來寬慰她,卻不知道岳靈是在為他擔憂。
??此時,位於中路的順昌被金人圍困,名將劉錡率原「八字軍」堅守,並向朝廷告急。
朝廷立刻下令張俊率中護軍救援,韓世忠取宿州,岳飛派騎兵到周圍諸州相機策應,以鉗制金軍主力,為順昌解圍。
張俊、韓世忠依令率軍全部出動,只有岳家軍因岳帥目疾發作未能治癒又患寒嗽之症,沒有立刻行動,朝廷立刻再次下旨催促。
岳帥便命前軍統制張憲、游奕軍統制姚政先率背嵬軍、游奕軍騎兵北上,但朝廷仍然下旨要岳家軍火速北上救急。
但岳帥與自己的僚屬們對軍情認真分析後認為,順昌有宋軍近兩萬、金軍三萬餘人,劉錡所部戰鬥力頗強,又是據堅城而守,順昌失守的可能性不大。
現在,張俊與韓世忠都已經出兵,而岳家軍張憲、姚政所部戰鬥力也不差,救援順昌綽綽有餘。所以,應該乘金兵的注意力被順昌吸引的時候,集中主力向中原腹心地區進攻。
岳靈得知了父帥和僚屬們的決定,十分的不安,以軍事戰略來說,他們的計劃並沒有錯,但卻違背了朝廷救援的旨意。
更主要的是,順昌「八字軍」的統領王彥不只是抗金名將,還曾經是岳帥剛入伍時的頂頭上司。
只是,王彥與岳帥關係不僅不好,雙方還有舊怨!岳帥當年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請張所大人安排,最後調到了宗澤老將軍手下。
在朝廷明令救援的情況下,岳帥不親自弛援,會讓人誤會父帥有什麼不好的居心。
但她的提醒,卻並沒有被父帥所採納,直率的岳帥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將者理應按戰場局勢按排作戰方法,考慮那麼多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