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六回 遭貶斥父女分別 困汴京金兵南下4 文 / 任我*飛揚

    第七節

    「女真人講求實際,敬佩的是實力,從他能夠擔任斡離不的副手,還沒有人提出異議來看,至少軍中相信他能力的人還不少。而兀朮一直被掩蓋在其兄長斡離不的光芒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也不會主動的表露什麼。像兀室等人大多並不參與戰事,自然不會有人注意他。」虞允文解釋了一下,然後強調:「在女真內亂的時候,兀朮突然失去了蹤跡,這事絕對有問題。如果我沒猜錯,兀朮一定是去找援軍了。現在金主吳乞買外駐在燕山府,兀室的人和金主身邊的實力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金主不動手,恐怕是因為他沒有絕對的把握,順利消滅兀室還不損害大金的實力,才故意採取『慢其心、緩其行』的戰略。兀朮就是利用這個緩衝的時間,回去找幫手的,我認為一旦他返回,就代表著金主的實力絕對壓過了兀室,金人的內亂就該有個結果了。」

    「為何兀室不可能獲勝?」李綱也插進來問道:「他可是女真的宗教領袖,信徒不少,未必不能獲勝。要是他最後獲勝,金人內亂應該會持續的時間久一些。」

    「如果完顏族仍然是個小部族,獲勝的一定是兀室,但現在他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虞允文先給出了一個定論,然後才解釋:「兀室現在在女真人中的地位,是阿骨打為了一統女真故意抬起來的,過去,他也不過只是完顏一族的小小薩滿巫師而已。所以,阿骨打還在的時候,他根本不敢有任何動作,稍有不滿,阿骨打一定會把他徹底打倒,讓他再也翻不了身。金主吳乞買之所以把他帶著南征,只怕也是擔心自己一離開,他就會作怪。如果,這次不是斡離不和粘罕都沒能獲勝,尤其是斡離不大敗而歸,他根本沒有跳出來的機會。他雖然有信徒,但手上卻沒有兵,只有一些野心家和他在一起。一旦金主手中有了絕對勝過他的力量,他就敗定了。

    諸位大人,只要金人的內鬥一分出勝負,他們南下的時間就快到了。請諸位一定要注意、小心,切切不可馬虎。現在,金人想打到汴京不過才數日的路程,隨時有可能前來,千萬不可以過去的老經驗來判斷金人的行動。」虞允文肯切的對面前的眾位大臣們說道,然後站起來一抱拳:「千山萬水,我會在遠方為你們祝禱,希望天祐大宋,能順利的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彬甫請放心,我們會注意的,」幾位大人也都起立還禮,李綱代大家向虞允文深施一禮:「彬甫好走,祝你一路平安。我們一定想辦法保住汴京,盡早讓你回來。」

    「謝謝諸位大人的熱誠,我心領了。」虞允文把水靈拉到李綱的面前:「李兄,水靈年歲還小,不能跟我遠赴雲南,還請李兄幫我照看她。」

    「彬甫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顧水靈,等你回來。」李綱大人伸手想拉過水靈。

    可小姑娘哭鬧著扭動著身體,左閃右避的想躲開李綱的手:「不嘛,我要和爹爹在一起,我不要留在京裡。」

    「水靈,聽話。爹爹很快就能回來了,你在京裡等我,」虞允文蹲下來拍拍女兒的臉蛋,幫她擦掉眼淚,看小姑娘嘟著小嘴,還是不願意留下,乾脆故意板著臉嚇唬她:「要不爹爹要生氣了。」

    「爹,不要生我的氣,我聽話,你一定要回來接我。」水靈看父親扳起了臉,怕父親真的生自己的氣,哽咽著點頭答應。

    「爹爹答應水靈的事,什麼時候沒有做到過?好好聽李伯伯一家的話,不要淘氣,記住了?」看水靈點點頭,虞允文將她交到李綱手裡。然後站了起來,轉身向著圍攏在四周的太學學子和百姓們作了個大揖。

    正在此時,遠處突然傳來了呼喊聲:「彬甫,等等!」

    大家定睛望過去,來的是御史中丞秦檜。

    秦檜滿頭大汗,快馬奔來,到了跟前急急的翻身下馬:「彬甫,我知道消息已經太晚,好不容易才趕到了。」

    「會之兄,你能趕來送我,我已經很高興了。」虞允文知道,秦檜前段時間奉命到山東查案子,能夠趕回來送自己,只怕是連趕了幾天的路,心中十分感動。

    「我沒辦法幫你鳴冤,可送你遠行還是可以。」秦檜從身後的侍從手中取過一個包裹,雙手奉上:「彬甫,我知道你沒多少余財,遠行千里,不能沒有盤纏,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請收下!」

    「這,會之兄,我不能收。」虞允文一愣,隨即搖頭推辭。他不願意連累大家,早已回絕了不少人的好意,自然也不想秦檜被牽連進來。

    「拿著,我再沒錢,也比你好一些。」秦檜把包裹硬是塞在虞允文手裡,看他還想還回來,惱火的板起了臉:「彬甫,你要還當我是兄弟,就給我收下。這點擔當我還有,不至於如此的沒用。你不肯收下,就把它給我扔了,我決不會收回來!」

    「是啊,彬甫,收下吧,你在路上、到了雲南都需要錢。」李綱等人也在一旁勸說虞允文。

    旁觀的太學生們倒是很佩服這位御史中丞秦大人的膽量和勇氣,雖然政見不同,但就憑今天的作為,至少秦檜還算得上個好男兒!讓人心生敬意。

    「會之兄,謝謝!」虞允文終於收下了包裹,深深的向眾人一禮:「謝謝大家前來相送,請大家幫助諸位大人,保住汴京,保住我大宋。諸位請回去吧,我這便起程了,後會有期。」

    「請大人放心,我們會的,祝您一路平安!後會有期。」

    第八節

    時間很快就到了七月,大金的內鬥終於有了結果。

    不出虞允文所料,已經被策立為「國師」的兀室應金主吳乞買之邀,出燕山府為戰死的金軍士兵祈福。

    儀式正在進行的時候,兀朮率精兵突然出現,將兀室一派的人全部擒獲。吳乞買下旨讓一直被關押的斡離不官復原職,並重新掌控東路軍,在安排好了燕山府的一切,這才要正在太原的粘罕回燕山府。

    粘罕回到燕山府之後,金主很快做出了決定,下旨以兀室"不敬神靈"之罪,免去他剛剛得到不久的「國師」之職,其女真祭司的身份也從此消除,女真人神權和政權的爭鬥終於決出了勝負。

    內鬥結束之後,金主吳乞買壯士斷腕,將自己參與了此次爭鬥的二子的官職全部罷免,並趕回女真人舊地守衛祖靈之地,不得命令不許離開駐地一步。

    金主吳乞買如此果決,震攝了大金上下,從此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女真人再次團結成一體。

    得到女真內鬥結束的消息,張叔夜、李綱等人意識到大金很可能會再度南下,上書朝廷,要求盡早備戰。

    但平庸的趙小官家趙桓根本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和經驗,對忠臣們的良言也聽不進去,對總是在他耳邊吵吵防備金人、準備打仗的這些主戰大臣厭煩的要命,反而親近原蔡黨的一些佞臣。

    不過,金人可不會管大宋朝廷內部的鬥爭,他們知道了也只會叫好。九月,做了充足準備的金人再度南侵。

    東路金兵由於上次在黃河岸邊吃了沒船的大虧,此次早已準備好的數十艘大船,大軍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自黃河北岸南渡,汴京城已危在旦夕。

    此時,汴京城軍民眼見國破家亡的慘劇已近在眼前,在太學學子陳東、張行華、費行雲等人的率領下,來到皇宮前聚會,上書朝廷要求皇帝重用李綱等主戰派主持軍國大政,並詔回已經被貶斥出京的虞允文。

    懦弱的趙桓見汴京軍民已是群情激憤,如不答應,只怕會激起民變,不得已才同意原任太常少卿的李綱為兵部侍郎,傳旨召回虞允文。隨即又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東京留守,並授親征行營使,兼任御營京城四壁守禦使,與吳敏等主戰大臣共同負責守成重任,部署京城的防禦。

    李綱領命後,以為皇帝已經下了堅守的決心,便去和幾位大臣匯聚,商量守城的事宜。

    誰知第二天一早,還沒到入朝的時間,突然有護衛皇宮的軍官來報,說有人看見皇帝的車架都已準備妥當,所有後宮妃嬪也收拾好了,似乎是想逃跑。

    李綱大急,連忙叫上幾位主戰派大臣趕往皇宮。

    此時,趙小官家趙桓的車駕正準備出發,卻被李綱等人強行攔下。

    李綱攔在皇帝的乘輿前面,大聲對皇帝說道:「陛下現在出逃,萬一被金人知道,在野外大宋的兵馬根本難與金人精銳的騎兵爭鋒,陛下就會成為金人的俘虜。」

    優柔寡斷、反覆無常的趙小官家給李綱說的面紅耳赤,不敢強行離開,只好推說:「是禁軍想離開汴京,不是我的意思。」

    李綱等雖然知道皇帝這是在推卸責任,但誰又能和他爭議?!只得追問道:「禁軍大部分士卒的家人都還在城中,就算現在他們願意南下,萬一他們中途反悔,不願再隨陛下南下,誰來保護您?當年唐明皇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陛下不可不查。」

    趙恆心中害怕,深怕李綱所說成為現實,閉口不言。

    見趙小官家口風鬆動,李綱便轉到隊伍的前面,大聲問禁軍將士:「你們現在是想死守京師,還是願意扈從陛下出巡?」

    將士們實際上並不願意丟下京師逃走,這城裡還有他們的家人骨肉,聽李綱這樣問,便齊聲回答:「我等皆願意死守汴京!有死而已。」

    趙桓見士卒們皆願留下,自然也不敢再強迫他們隨自己逃跑,只得下令留在宮中。

    李綱和副手吳敏為振奮士氣,和李綱一起拉著趙小官家趙桓登上皇宮正門宣德門,向已經聚集到門樓前的百官和將士們宣佈固守,並以皇帝的名義,下令勉勵城中軍民。

    將士們感激流涕,都高呼萬歲,向皇帝行禮拜祝,下決心保衛汴京。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重建汴京城之時,由於前面的五代十國時期經常發生國都被圍,最後導致國家滅亡的故事,所以十分重視汴京的防禦。

    在建設汴京之時特地在城牆上設計了多處專用於守衛的墉堞、樓櫓等,城牆也曲折、蜿延。汴京城的防禦為當時之冠,多年來朝廷一直重視對汴京城的維修,防禦能力大大加強。

    蔡京當政之時,認為汴京城外形太不美觀,反正大宋承平日久,要那麼強的防禦幹什麼?!將大部分防禦設施破壞,並將城牆多處改直,完全破壞了城牆的防禦功能。

    而且,由於改建的錢糧常常無法及時到位,已經修了將近二十年的城牆還沒完工,幾處城門甚至連大門也沒有裝上,外面的壕溝和護城河也只挖了一半。進入汴京城的河道為了美觀起見,居然連攔阻船隻闖關的鐵欄也沒裝上。

    很多人根本沒有信心能守住汴京,其中就包括兩位大宋君主,趙恆恨不能立刻南逃,但再次遭到了主戰派大臣的堅決反對。

    在李綱的主持下,京師軍民開始積極備戰,修築、加強防禦工程。

    李綱將城外數十萬民房全部拆除,以免成為金兵攻城的掩護和用來製作攻城武器。百姓們也知道情勢危急,主動配合宋軍進行堅壁清野。撤回城中的百姓按年齡組成保甲,清查奸細,並隨時準備支援宋軍作戰。

    金人的騎兵實在厲害,宋軍與其野戰只有一個字「敗」!也只能依托汴京城的城防了。

    張叔夜等主戰派大臣下令調集精兵強將,原駐守於黃河岸邊的數萬士卒退回汴京,李綱將他們進行整編,日日操練,準備應戰。然後,張叔夜又下令汴京城周圍能趕來的各種軍隊,包括禁軍、廂軍、保甲兵都在內,全部收攏於城內,準備守衛城牆。

    原來和虞允文共同對敵的中書舍人宇文虛中和林義南、偏將杜仲,因為正好奉宗澤老將軍之命回京上報金人動向,也加入了汴京城的守衛。一直負責後勤的宇文虛中和林義南,則是把虞允文在黃河岸邊使用和改進的一些武器的圖形交給樞密院,讓他們盡快準備。

    在汴京軍民全力以赴的準備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城頭上各種防禦設施和用於防守的器具就備下了無數,大的有敵樓、火炮、床子弩等,小的有長鉤、叉木、磚石、檑木等等不一而足,以及以火油為主的火攻器具,至於改進版的各種霹靂炮、震天雷、水底龍王炮更是多不勝數,那些守城的各種物資則是堆滿了城中的空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