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蒼黃

正文 119.第119章 太師潘鏈 文 / 有時糊塗

    皇帝的聖旨讓朝臣們震驚,太師潘鏈沒有參加朝臣們的議論,神情就如往昔一樣平靜,甚至還有些憂慮,眉宇間有著淡淡的愁雲,就像此時的天空,抹著一層淡淡的灰色,可出了朝房,登上潘家馬車,潘鏈的神情就變了,就像被驅散了烏雲的天空,陽光燦爛。

    兄終弟及,流言不斷,朝臣們分成齊王派太子派,齊王派聲勢浩大,獲得了多數士族支持,可潘鏈卻是天然的太子派,太子是潘家女兒肚子裡出來的,潘家不支持太子支持誰?!

    這幾個月朝局撲朔迷離,潘鏈也糊塗了,潘鏈是天然太子派,可齊王派聲勢浩大,皇上的態度又含混不清,他不得不小心行事。

    對於他而言,天子能順利接掌大位固然是最好結局,可若不能接掌大位,對於潘家而言也不是不可接受,潘家的女兒依舊是大晉至高無上的太后。只要他不犯錯,他和潘家的地位都能得到保證。

    所以,前段時間,兄終弟及呼聲高漲,潘鏈沒有任何動作,只是默默的固守臣子本色,每天依舊笑嘻嘻的上朝,平靜的處理朝政,好像一點不關心誰接掌大位似的。

    可最近對秋雲的彈劾讓他很是迷惑不解,這件事背後宮裡的影子,這一點瞞不過潘鏈那雙老辣的眼睛,最初他認為宮內要對秋雲下手,因此想是不是順著宮裡的意思,也上兩篇彈劾,算是向皇上表示下自己的忠心,可太師府長史顧瑋勸阻了他。

    太師府長史顧瑋便是名滿天下的白衣公子顧瑋,是他親自出面請出來的名士,這些年,皇帝對他愈加信任,愈加滿意,與顧瑋有很大的關係。

    自從顧瑋到太師府後,他的所有奏章都是顧瑋負責起草,所有政務後面都有顧瑋的影子,從某種程度上說,他這個太師有今天的權力,顧瑋居功至偉。

    太師,是個官職,更是一種尊號,地位很高,為三公之首,可實際權力卻很小,名義上是輔佐皇帝,實際上也就是個參謀,權力在尚書檯和丞相府,但太師如果加上參錄尚書事,權力就增大了很多,可以參與中樞決策,更由於太師的身份,對尚書令形成牽制。

    潘鏈最初被封為太師,完全是皇帝對潘家的照顧,潘家有兩個女兒先後成為皇后,皇帝對先後兩個皇后都寵愛萬分。愛屋及烏下,對潘家也寵信有加,所以封潘鏈為太師,可皇帝並不相信潘鏈的才幹,這個太師並沒有實職,只是一個尊榮的虛職。

    潘鏈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他才努力搜羅人才,白衣公子顧瑋便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事實也證明,他的心血沒有白花,正是白衣公子顧瑋進入太師府擔任太師府長史後,他開始逐漸受到皇上重視,在朝局幾次關鍵站隊中,顧瑋準確判斷出皇帝的目的,讓他做出了正確決定,這才讓皇帝開始重視他,前幾年讓他參錄尚書事。

    參錄尚書事,這是個巨大進步,這讓他再也不是朝廷的擺設,他可以對大晉所有事情發表意見,群臣對他的態度再也不是簡單的恭敬。

    他也想彈劾秋雲,可顧瑋分析朝局後告訴他,不但不能彈劾秋雲,相反要維護秋雲,但這種維護要巧妙,這意思便是不要出頭,讓其他人出頭。

    「最主要的是齊王,皇上讓太子監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要傳位給太子,可要傳位給太子,便要平息兄終弟及的浪潮就必須處理齊王,可齊王是皇帝的嫡親弟弟,皇帝願不願意處理他,怎麼處理便不清楚了,如果皇帝不殺了齊王,那麼他勢必在朝中留下一個牽制齊王的人,我以為秋雲是最佳人選。

    為什麼呢?首先秋雲才幹出色,武雙全,鎮守涼州十餘年,功勳卓著,軍中勇士,朝中大臣,均很拜服,中山秋家乃一等士族,士林中人對他沒有惡感;這兩點便決定了,他可以對抗齊王,所以,我認為皇上這次是要敲打下秋雲,而不是真的要追究他的責任。」

    顧瑋就像以前一樣,層層剝筍,解開了目前紛亂的朝局,讓潘鏈看清了這看似紛亂的朝局的走向。

    「目前朝局看上去亂,可實際上是皇上有目的製造出來的,只要拿住了皇上的根本目的,朝局就一點不亂。」

    說這話時,顧瑋的神情非常慶幸,潘鏈知道,顧瑋這是在為自己慶幸,也為他慶幸,前幾個月,顧瑋自己也被這朝局攪亂了,不過,所以讓他緩步謹慎,以不動應萬變,這也是潘家有雙重保險的緣故,才能實行這樣的策略。

    可現在,顧瑋已經看透皇帝的佈局。

    「皇帝根本目的還是讓太子順利繼位,所以,他有意讓朝局亂起來,讓那些有可能影響太子繼位的人都跳出來,大人,亂過之後,皇帝就要開始收拾人,那些威脅太子繼位的人,都將被剷除!」

    「首當其衝的便是齊王。」

    「齊王未來不是就國便是」

    短短幾天時間,顧瑋的判斷便得到證實,潘鏈對當初自己的眼光真的很佩服,這個顧瑋是潘家更上一層樓的保證。

    太子登基,皇后升為太后,大晉以孝治天下,太后舉國奉養,潘家自然水漲船高,潘家的前途,他潘鏈的前途一遍光明。

    馬車輕輕很平穩,潘鏈很興奮,有些灰暗的天空也變得明媚,太師府在內城的東邊,內城的繁華比不上外城,但高貴卻遠超外城,朝廷衙門,豪門深宅,均在內城。

    齊王府。

    潘鏈的眼睛瞇了下,匾額是朱紅色,字體是金黃色的,只有皇室中人才能用這樣的顏色。

    「這府要不了多久就該換人了。」

    潘鏈在心裡冷笑,他隨即想起顧瑋的另一個判斷,估計皇帝會對朝臣作一番調整,大批朝臣會被黜落,因此這個時候,必須小心

    加小心,避免成為皇上的目標。

    想起那些高高在上的豪門用不了多久就會哭喪著遷出內城,潘鏈心裡便禁不住有種惡毒的興奮。

    潘家雖然也是士族,可潘家卻是小士族,要不是兩個女兒成為皇后,潘家根本就毫不起眼,也根本住不進內城來。

    內城,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住進來的,除了士族身份,還必須有相應的官職,這是百年前宗皇帝明確宣佈的,只有皇族和三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住進內城,而一旦失去官位,就必須搬離內城。

    宗皇帝的這道聖命讓內城的商業發展遠遠低於外城,可內城又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士族豪門都想在內城博得一席之地,以至於內城房價遠遠超過外城。

    馬車從長夏門出來,沒走多遠,喧囂便撲面而來,潘鏈將車窗簾掛起來,面無表情的看著街邊的人流,謹慎已經刻入骨髓,即便現在朝局明朗,他依舊很小心。

    穿過熙熙攘攘的大街,馬車拐進一條小巷,幾個小孩鬧騰著從車前跑過,把車伕嚇了一跳,拉著馬罵了幾句,邊上出來幾個娘們看清情勢後,趕緊將小孩拉過去一陣臭罵,小孩嚇得差點就哭出來。

    「別說了,小孩子嘛,沒撞著就行。」潘鏈心情很好,在車內說了幾句,車伕聽出來了,嘟囔了小孩母親幾句,趕著車起來了。

    小孩父母看著這車,沒敢言聲,他們只是小老百姓,惹不起這些豪門士族。

    馬車又拐了幾個彎,停在一處僻靜的巷子裡,潘鏈出來習慣性的看看巷口,然後才抬頭看看大門,大門很普通,沒有匾額,也沒有其他任何標誌。

    這條巷子只有這一戶人家,門裡的人聽到馬車的聲音,打開門,正好潘鏈從車上下來。

    「公子在家嗎?」

    「在的,太師,您請進。」

    一問一答都很簡單,開門的是個小童,看上去不過十三四歲的樣子,眉清目秀,帶著淡淡的笑容,很是可愛。

    小童沒有進去通報,而是看了馬車伕一眼,也沒關門,轉身進去,不一會,提了壺茶水過來,也不言語便放在車伕身邊,然後才轉身進去,將門關上。

    這院子並不大,可踏入其間便覺著清爽。園子裡沒有什麼刻意雕琢的地方,沒有花壇,沒有假山,院子裡面就三株高大茂密的銀楓樹,初秋時節,萬木凋零,卻正是銀楓樹茂盛之時,樹葉闊達,由青變紅,就像三堆火在燃燒似的。樹下卻是塊簡單的草坪,草坪青青的,修剪得整整齊齊,這大概是這個院子唯一有人工修剪的痕跡。

    潘鏈沒有留心這些,這院子他每過山兩三天便要來一次,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他曾經想給院子添幾盆花,可被院子主人拒絕了,院子主人告訴他,他就喜歡這種清爽。

    房間裡很整潔,就像這院子,一樣整潔,可房間裡並不清爽,半間屋子都堆滿了書,書架從地面一直到兩長高的屋頂,一排接著一排,直到將房間佔去一半。

    潘鏈每次走進這房間都有些愧疚,他曾經數次提出要送給院子主人一套更好的房子,可每次都被院子主人拒絕了,有一次他甚至買下了院子,那院子比這院子大多了,也漂亮多了,院子主人也說很好很漂亮,可完了後,他還是回到這小院子。

    窗前,書案,攤開的書。

    讀書之人,一襲白衣,面容俊美。

    白衣公子顧瑋,抬頭便看見潘鏈進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