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龜茲古國探迷 第三十七節 文 / 飛行電熨斗
這石碑和坑差不多大,成一個近似於正方的扁長方形,除了中間靠上位置刻著一行稀奇古怪的文字,正中間位置還鑲了一塊圓形的小鏡子,有巴掌那麼大,最下面居然還刻了一個向下的箭頭。
崔大叔讓在一旁,方便我觀察,同時說道:「這石碑是我師父晚年前自己刻的,交代我等他死後一定要這麼埋,而且一定要埋在這裡。上面的文字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許就是他老人家的名字。師父說,石碑上就是闖山洞的秘訣和寶藏的位置。只要我能參透,就一定可以找到寶藏。」
我本來看著就迷,聽他說了更迷。還頭一次見有人埋碑要平著埋進去,這倒有點像歐美人的做法,但是人家埋碑至少也會漏在外面,還真沒見過整個都埋進去的。
再說了,一面小鏡子,外加一個向下的箭頭,還有幾個看不懂是什麼的符號,就能涵蓋那麼廣的信息面?
崔大叔見我不說話,又接著道:「寶藏咱們先不說,既然我師父說了這上面有山洞的秘密,我想可能對救小胖子有幫助,你懂這些,看看吧!~」
盯著這麼一塊石碑,我也是一籌莫展。彎著身子瞧了老半天,腰有些酸,於是直起身來,一邊看著遠處的黃河,一邊在腦子裡過濾著各種信息,盼望能有那麼一兩條沾邊的。
夏天的午後,太陽格外地毒,加上沒什麼風,黃河就像是一面大鏡子,將對岸的山山水水,還有一百零八塔全都照了進去,令那水中的倒影看起來金光閃閃,讓人目眩神馳。
……鏡子……大鏡子!我盯著河面瞅了老半天,突然一個激靈!難道……難道……
未曾多想,我立刻跑到懸崖邊,又看了看腳下山洞和墳地的位置,以及河對岸的一百零八塔,答案終於慢慢浮出了水面。
「這……這是……珈藍鏡界……」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斷。
珈藍,一位隱士,傳說佛教中的大智者,釋迦牟尼的弟子之一,佛家典故里也曾有佛問珈藍的故事,可見這個人的智慧之深。
相傳,是珈藍最先提出的,萬事萬物,皆有其兩面性,所謂一念為惡,一念又為善。打個粗魯且明瞭的比方,一把菜刀,被一個高明的廚師拿在手中,就能做出美味的佳餚,讓食客感到愉悅;相反,如果這把菜刀落在了一個惡人手中,可能就會成為殺人的凶器,給他人帶來災難。
所以,無論什麼東西,其本身並無好壞之分,污穢的排泄物都可以用來給莊稼施肥,關鍵是人們對待這個東西的態度不同罷了。
珈藍始終認為,如果在河水的倒影中審視自己,就可以找到並看清自己的另一面。
所以他對著河水靜靜地坐著看了十三年,終於看到了河水中的另一個世界和自己,從而在佛法上更加精進了一大步。
當然,珈藍鏡界並不是珈藍發明的。那是後來的一些能人異士,通過這個道理,創造出了一個似真似幻,物質顛倒的空間,他們稱之為珈藍鏡界,音同「境界」。
珈藍鏡界的具體做法我並不知道,但也在舅爺的書中看到過,大概原理是,一陰一陽、一反一正、一名一暗、一常一幻,只要有一面鏡子在中間,達到了前面的各項標準,這個空間就算是組成了。
古時候也曾有煉金的方士,以此法想要點石成金,只要在正陽明常那面放一塊金子,那麼陰陽一旦流動,陰面這裡即使放一塊石頭,也有變成金子的可能。但僅僅是可能,因為空間雖在,陰陽的流動卻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它始終在變換。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障眼法。東西該是什麼,他還是什麼,改變其成分結構,全世界的煉金師花了數千年的功夫,也沒能成功過。這也就像珈藍說的,鏡像始終是鏡像,它只是讓你看到自己,認清自己,卻無法直接改變自己。
其實我始終認為,珈藍鏡界只不過是傳說中的一個東西罷了,因為這玩意兒完全沒有什麼實際利用價值,而且受空間的限制很大。卻沒想到居然在這裡碰到如此龐大的手筆。
低頭看去,從青銅峽中川流而過的黃河,就是一面天然的大鏡,而對岸的一百零八塔,就象徵著正陽明常,到了河這邊,岸邊就是墳地,首先就提供了大量的陰氣做後備保障,山洞又是一封閉所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陰陽和空氣的波動。幾乎幾大條件都具備了,只差那一正一反,我暫時無法參透。
如果說這裡真的就是珈藍鏡界,那造此界的人絕對可達宗師級!只是花費如此大的周章搞這麼個沒用的玩意兒,用意何在?我可不認為是馬三炮搞的。畢竟在他們來之前,這裡就已經發生過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