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心所謂成功學 5.b 成功的定義--成功學的核心缺陷 文 / 李笑來
成功究竟是什麼,好像誰都知道,卻又誰都說不清楚,也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定義。字典裡的解釋倒是簡單明瞭,所謂成功,就是達成預期目標。這個解釋固然正確,卻不完整,因為,每個人可能預期的「目標」實在是千差萬別。
然而,在那些佔滿了幾乎每個書店一個專櫃甚至專區的「成功學」書籍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成功」定義簡單化、庸俗化。最近《新週刊》12有一篇不錯的文章,標題是《有一種毒藥叫成功》。對於「成功學」對「成功」庸俗而又過分簡單化的定義,《新週刊》如此諷刺:
……在成功學的邏輯中,如果你沒有賺到「豪宅、名車、年入百萬」,如果你沒有成為他人艷羨的成功人士,就證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實現人生價值」、「開發個人潛能」、「三個月賺到一百萬」、「有車有房」、「三十五歲以前退休」……成功學氾濫於職場和網絡,上進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課程和短期培訓班裡,成功學大師滿天飛,成功學培訓蔚為大觀成產業。
……當全民成功變成狂熱風潮,成功上升為絕對真理般的、人人趨之若鶩的主流價值觀,成功學就是一粒毒藥,而信奉成功學的人就淪為犧牲品。
有趣的是,儘管每個人都說「這世界變化快」,可是最終我們總是發現「沒什麼變化」。今天的「豪宅、名車、年入百萬」是很多男人夢寐以求的東西,甚至是姑娘們選擇配偶的條件。翻翻舊報紙吧,六七十年代,姑娘們擇偶要求男方要有「四大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沙發;八十年代也要求有「四大件」:電視機、冰箱、錄音機、洗衣機;二三十年之間的表面變化反映的是本質上的不變——反映的都是人們「想要擁有未曾擁有的物質或者資源」的強烈願望。
其實,誰都知道一個道理,「你不可能什麼都有」。沒有人是傻子。可是,「想要擁有未曾擁有的物質或者資源」願望是如此強烈,所以,人們開始轉到另外一個方向上去:「我擁有的是不多,但是比你多!這樣我就很快樂。」細觀很多人所定義的「成功」,歸根結底其實只要四個字就可以概括——「高人一等」,即,市井語言中所謂的「牛×」。不能做到比誰都牛,那麼最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退而求其次也起碼應該是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
用這樣的方法定義「成功」,早就注定了尷尬的結局。財富也好,權利也說,地位也罷,用這些東西去定義成功,只不過是說法不同而已。絕大多數人的追求不過如此。要是比誰都牛就是成功的話,這世界上就不會有成功者了——上帝最牛逼(如果他、她,或者它,真的存在的話)——而且那還不是人,是神。然而,大多數人從來不覺得他們的定義有什麼問題。要麼怎麼會有人甚至連陽具都肯放棄而去做奴才呢?——這種例子古今中外哪兒都有,隨手一抓從指縫裡都能漏出無窮多。
事實上,被基督教定義為七宗罪之一的「嫉妒」也是這樣產生的。嫉妒的產生源自於對自己與他人之的差異的扭曲理解。大多數人一生無法擺脫由比較而產生的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比較。更有人戲謔到,對一個男人來講,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總是比妹夫的收入多20%。有句廣告詞頗為流行,事實上也同樣基於一模一樣的心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可是問題在於,比較是相對的,相對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於是,我們可以輕鬆想像那些把自己的幸福觀建立在與他人比較的結果之上的人來說,幸福快樂永生永世難以獲得,就算偶爾產生了幸福快樂的感覺,也必然曇花一現,因為總是有人有比他們更加年輕貌美或者英俊瀟灑,收入更高、權利更大,地位身份更尊貴、財富數量更加龐大。
有一些人看透了這一切,可是卻選擇了逃避。這些人會認為「萬物皆空」,一切都是幻想而已。於是生成自己可以跳出紅塵,遠離喧囂。其實,這也只不過是心智力量太弱的表現而已。
另外一些人也看透了這一切,卻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坦然地接受。他們運用自己的心智力量去分辨哪些快樂或者幸福是必須建立在比較基礎之上的,而哪些快樂或者幸福是無需比較同樣可以獲得的。然後,把時間花在尋找甚至製造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快樂與幸福——當然,同樣要付出很多代價——然後無怨無悔地生活,盡情地歡樂,平靜地痛苦。
一位外科大夫感覺到很快樂很幸福,因為他剛剛從死神手裡搶回來一個年輕的生命。一位中學老師感覺到很快樂很幸福,因為他剛剛給一群15歲左右的孩子講清楚了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微妙關係。一位生物所的研究員感覺到很快樂很幸福,因為她覺得最近每天從床上爬起來一路小跑衝進實驗室然後觀察記錄她所培養的菌體實在是太美麗太神奇了。一位母親感覺到很快樂很幸福,因為她現在坐在孩子的床邊,孩子睡夢中的臉龐是那麼安靜美麗透放著光彩,那麼令人愛憐……
生活無法徹底迴避比較,但是,事實上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歡樂和幸福也確實太多太多,只不過常常被人們忽略。於是,大量的時間被用來去追求必須通過比較才可以獲得的歡樂和幸福,最終獲得的只有更多的痛苦。可是時間卻不會僅僅因為結果痛苦無法承受而倒流,時間的屬性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真正擁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如果僅僅因為這樣的結果就開始寄希望於來生來世,就更加可悲了。當然,還有更可悲的:寄希望於下一代,而不顧自己的經驗完全是「錯誤的經驗「,只是單純而又愚蠢地認為自己的經驗畢竟是」多年的經驗「……
只要能真正理解前面這大約一千字左右的內容,我們就可以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從今天開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都羅列出來之後,仔細分辨:我做完這件事之後所獲得的歡樂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才可以獲得的?然後標記出並優先實施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歡樂和幸福的行動方案。時間會一如既往地分分鐘鍾、歲歲年年地流逝,但,你會驚訝於你生活的變化。每一分鐘,每一秒,每一天,每一年,時間的質量竟然會如此不同。
我忽然很奇怪,為什麼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幸福學「或者」快樂學「?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