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祭神迎會 文 / 周作人
柳田國男氏所著《日本之祭》(譯名未妥)是這一方面很有權威的書,久想一讀,可是得來了很久,已有三個多月,才得有功夫通讀一過,自己覺得是可喜的事。但是我雖然極看重日本民族的宗教性,極想在民間的祭祀上領會一點意義,而對於此道自己知道是整個的門檻外人,所以這回也不是例外,除了知悉好些事情之外關於祭的奧義實在未能理解多少。我只簡單地感到幾點與中國特別殊異,覺得頗有意思。其一,日本祭神總須立一高竿,以為神所憑依降臨之具,這在中國是沒有的,據說滿洲祀神典禮有神竿,或者有點相像。日本佛教一樣的尊崇圖像,而神道則無像設,神社中所有神體大抵是一鏡或木石及其他,非奉祀神官不得見知。中國宗教不論神佛皆有像,其狀加人,有希臘之風,與不拜偶像之猶太教系異,亦無神體之觀念,所拜有木石之神,唯其像則仍是人形也。其二,祭字在日本據雲原意是奉侍,故其事不止供奉食品,尤重在陪食分享,在中國似亦無此意義。蓋日本宗教,求與神接近,以至靈氣憑降,神人交融,而中國則務敬鬼神而遠之,至少亦敬而不親,以世間事為譬,神在日本於人猶祖稱,在中國則官長也。日本俗稱死者曰佛,又人死後若干年則祀為神,中國死人乃成罪犯,有解差押送,土地城隍等於州縣,岳廟為皋司或刑部,死後生活黯淡極矣。二者歷史不同,國體尤不同,其殊異隨處可見,於此亦極顯然也。日本神社祭賽,在都市間亦只是祭祀,演神樂,社內商販畢集,如北京之廟會,鄉間則更有神輿出巡,其勢甚洶湧,最為特別。在本國內,亦稍見聞民間的迎神賽會,粗野者常有之,不甚駭異,惟見日本迎神輿者輒不禁驚懼,有與異文化直接之感,鄙人固素抱有宗教之恐怖,唯超理性的宗教情緒在日本特為旺盛,與中國殊異,此亦正是事實,即為鄙見所根據者也。
中國民間對於鬼神的迷信,或者比日本要更多,且更離奇,但是其意義大都是世間的,這如結果終出於利害打算,則其所根據仍是理性,其與人事相異只在於對像不同耳。大抵民眾安於現世,無成神作佛的大願,即頃刻間神靈附體,得神秘的經驗,亦無此希求,宗教行事的目的非為求福則是免禍而已。神學神話常言昔時神人同居,後以事故天地隔絕,交通遂斷,言語亦不能相通,唯有一二得神寵幸者,如巫覡若狂人,尚能降神或與相接,傳授神意於人間耳。在中國正是道地如此,其神人隔絕殆已完遂,平時祭賽蓋等於人世應酬,禮不可缺,非有病苦危急不致祈請,所用又多是間接方法,如聖筊簽經,至直接的煩巫師跳神,在北方固常有之,則是出於薩門教,或是滿洲朝鮮西伯利亞的流派,亦未可知。據個人的見聞經驗,就故鄉紹興地方祭神迎會的情形,稍為記述,用作實例,可以見民間敬神習俗之一斑,持與日本相校,其間異同之跡蓋顯然可見矣。
外國祭神大抵都在神社,中國則有在廟裡的,也有在家裡的,如灶神不必說了,歲末的祝福元旦的祀南朝聖眾,祭火神用綠蠟燭,祭疫神用豆腐一作,稱豆腐菩薩,皆是,外國敬神用禮拜讚頌,以至香花燈燭,中國則必有酒肉供品。平常祭神用方桌木紋必須橫列,諺曰,橫神直祖,香燭之外設三茶六酒,豆腐與鹽各一碟,三牲為雞鵝均整個,豬肉一方,鄉人或用豬頭,熟而薦之,上插竹筷數雙,又雞血一碗,亦蒸熟者。主人從桌後再拜,焚金銀紙元寶,燃雙響瀑竹十枚送神如儀。這好像是在家裡請客,若往廟去祭,有如攜樽就教,設備未免要簡單一點了,大抵是茶酒鹽腐從略,三牲合裝在大木盤裡,雞血與髒物仍舊,反正這也可以放在盤內的。紹興神屆祭祀最盛者,當推東嶽,府縣城隍,潮神張老相公,但是以我的經驗比較地記憶最深的乃是別的兩處,一是大桶盤湖邊的九天玄女,一是南鎮的會稽山神。老百姓到這兩處祭祀的理由為何,我不知道,大約也還是求福罷,總之據我所親見,那裡致祭的人確實不少。這事情大約已在三四十年以前,但印象還很深刻明瞭,站在南鎮內殿的廊下,看見殿內黑壓壓的一屋的人,真是無容膝之地,只要有這一點隙地,人就俯伏膜拜,紅燭一封封的遞上去,廟祝來不及點,至多也只焦一焦頭而已。院子裡人山人海,但見有滿裝雞與肉的紅白大木盤高舉在頂上,在人叢中移動,或進或出,絡繹不絕。大小爆竹夾雜燃放,如霹靂齊發,震耳成聾,人聲嘈雜,反不得聞。雖然沒有像《陶庵夢憶》記陶堰司徒廟上元設供,水物陸物,非時非地,那麼奢華,卻也夠得上說豐富,假如那饋贈送移在活人官紳家,也夠說是苞苴公行,駭人聽聞了。這雖是一句玩笑話,即此可見人民對於神明供奉還是全用世間法,這在外國宗教上不多見,或者與古希臘多神教相比,差相似耳。
諸神照例定期出巡,大約以夏秋間為多,名曰迎會,出巡者普通是東嶽,城隍,張老相公,但有時也有佛教方面的,如觀音菩薩。據《夢憶》卷四記楓橋楊神廟九月迎台閣,似在明季十分的熱鬧,但我所見是三百年後的事情,已經很簡單了,特別是在城裡。迎會之日,先挨家分神馬,午後各鋪戶於門口設香燭以俟。會伙最先為開道的鑼與頭牌,次為高照即大纛,高可二三丈,用綢緞刺繡,中貫大貓竹,一人持之行,四周有多人拉縴或執叉隨護,重量當有百餘斤,而持者自若,時或遊戲,放著肩際以至鼻上,稱為嬉高照。有黃傘制亦極華麗,不必儘是黃色,但世俗如此稱呼,此與高照同,無定數,以多為貴。次有音樂隊,名曰大敲棚,木棚雕鏤如床,上有頂,四周有簾幔,棚內四角有人異以行,樂人在內亦且走且奏樂,樂器均縛置棚中也。昔時有馬上十番,則未之見。有高蹺,略與他處相同,所扮有滾凳,活捉張三,皆可笑,又有送夜頭一場,一人持籠篩,上列燭台酒飯碗,無常鬼隨之。無常鬼有二人,一即活無常,白衣高冠,草鞋持破芭蕉扇,一即死有分,如《玉歷鈔傳》所記,民間則稱之日死無常,讀如國音之喜無上。活無常這裡乃有家屬,其一曰活無常嫂嫂,白衣敷脂粉,為一年輕女人,其二曰阿領,雲是拖油瓶也,即再醮婦前夫之子,而其衣服容貌乃與活無常一律,但年歲小耳。此一行即不在街心演作追逐,只迄通走過,亦令觀者不禁失笑,老百姓之詼諧亦正於此可見。台閣飾小兒女扮戲曲故事,或坐或立,抬之而行,又有騎馬上者,兒時彷彿聽說叫塘報,卻已記憶不真,《夢憶》記楊神廟台閣一則中有云:
「十年前迎台閣,台閣而已,自駱氏兄弟主之,扮馬上故事二三十騎,扮傳奇一本,年年換,三日亦三換之。其人與傳奇中人必酷肖方用,全在未扮時,一指點為某似某,非人人絕倒者不之用。」似騎者亦即是台閣,又其時皆以成人扮演,後來則只用少年男女,大抵多是吏胥及商家,各以衣服裝飾相炫耀,世家舊族不肯為也。若出巡者為東嶽或城隍,乃有扮犯人者,范寅《越諺》云:「《夢粱錄》,答賽帶枷鎖,是也,越賽張大明王最久而盛。」則似張老相公出巡時亦有之,不知何意,豈民間以為凡神均管理犯罪事那。隨後是提爐隊,多人著吏服提香爐,焚檀香,神像即繼至,坐顯轎,從者擎遮陽掌扇,兩旁有人隨行,以大鵝毛扇為神招風。神像過時,婦孺皆膜拜,老嫗或念誦祈禱,餘人但平視而已。其後有人復收神馬去,殆將聚而焚送,至此而迎會之事畢矣。
以上所述是城裡的事,若在水鄉情形稍有不同,蓋多漢港叉路狹,神轎不能行走,會伙遂亦不能不有所改變,台閣等等多廢置,唯著重於劃龍船一事。《越諺》云:
「劃龍船始於吳王夫差與西施為水戲,繼吊屈原為競渡,隋煬帝畫而不雕,與此異。《元典章》雲,划掉龍船,江淮閩廣江西皆有此戲,合移各路禁治,然皆上己端午而已,越則賽會輒劃,暮春下洗陡曹安昌東浦各市,四月初六青田湖,六月初七章家弄橋,十四五六等日吳融小庫皇甫莊等村,年共三十餘會,不勝書。船頭則昂豎龍首項,尾撅在舵上,金鱗彩旗鑼鼓,扮故事。」這是記紹興劃龍船的很好的資料,鄙人不曾到過龍船上,只是小時候遠遠地看,所以不能比范君講得更詳細,實在大家對於龍船的興味也就如此而已,我們所覺得更為有趣的乃別有在,這便是所謂泥瞅龍船是也。此船長可二丈,寬約二尺許,船首作龍頭,末一人把舵,十餘人執揖划船,船行如駛,泥鰍雲者謂其形細長而行速也。行至河中水深處、輒故意傾側,船立顛覆,劃者在船下泅泳,推船前進,久之始復翻船扉水,登而划船如故。龍舟莊重華麗,泥鰍龍船剽悍灑脫,有丑角之風,更能得觀眾之歡喜,村中少年皆善游水,亦得於此大顯其身手焉。神像坐一大船中,外有綵棚,大率用搖櫓者四五人,船首二人執竹篙矗立。每巡行至一村,村中臨河搭台演戲以娛神,神船向台暮進,距河岸約一二尺,咄嗟間二篙齊下,巨舟即穩定,不動分寸,此殆非有數百斤力者不辦,語雲,南人使船如馬,正可以此為例,執篙者得心應手,想亦必感到一樂也。未幾神船復徐徐離岸,向別村而去。鄙人所見已是三十餘年前事,近來如何所不能知,唯根據自己的見聞,在昔時有如此情形,則固十分的確,即今亦可保證其並無逛語在中者也。
看上文所記祭神迎會的習俗,可以明瞭中國民眾對神明的態度,這或可以說禮有餘而情不足的,本來禮是一種節制,要使得其問有些問隔有點距離,以免任情恣意而動作,原是儒家的精意所謂敬鬼神而遠之,亦即是以禮相待,這裡便自不會親密,非址故意疏遠,有如鄭重設宴,揖讓而飲,自不能如酒徒轟笑,勾肩捋鼻,以示狎習也。中國人民之於鬼神正以官長相待,供張迎送,盡其恭敬,終各別去,洒然無復關係,故祭化迎賽之事亦只是一種禮節,與別國的宗教儀式蓋迥不相同。故柳田國男氏在《祭禮與世間》第七節中所記云:
「我幸而本來是個村童,有過在祭日等待神輿過來那種舊時感情的經驗。有時候便聽人說,今年不知怎的御神輿是特別的發野呀。這時候便會響有這種情形,儀仗早已到了十字路口了,可是神輿老是不見,等到看見了也並不一直就來,總是左傾右側,抬著的壯丁的光腿忽而變而Y字,忽而變成X字,又忽而變成W字,還有所謂舉起的,常常盡兩手的高度將神輿高高的舉上去。氣這類事情在中國神像出巡的時候是絕沒有的。日本國民富於宗教心,祭禮正是宗教儀式,而中國人是人間主義者,以為神亦是為人生而存在者,此二者之間正有不易渡越的壕塹。瞭解別國固是大難,而自己的事須要先弄清楚的亦復不少,兵荒馬亂中雖似非急務,也如得有人注意,少少加以究明,亦為有益,未始不可為相互之福也。民國癸未七月三十日。
(1943年7月作,選自《藥堂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