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官規則

第四章 緊慢之術 第3節 一張一弛 文 / 晨未

    為官要一張一弛,有所作為後更要無所作為。無為就要磨平心中的銳氣。一個為官者不再桀驁,沒有個人的是非觀點,拋開了對事物表面的印象,轉而投入到因循事物發展規律的道路上。然而,一個人要拋棄已經根深蒂固的觀點是很難的,也許生活中那些普通的事情和習慣,以及大家司空見慣都不以為然的東西,正是阻礙你尋求事物背後規律的絆腳石。可見,一件事情最可怕的是大家都認為應該那樣去做,沒有人提出異議,這就很難有所發展。

    這可以通過老子的學說來解釋。大家都知道器皿是中空的,房子中間也是空的,已經司空見慣,不會再產生懷疑,不會有人問為什麼會這樣,也不會再思考真正起作用的是哪些部分。

    為官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可以人云亦云,追隨別人的行為思想而沒有了自己的主見。看到事情表面的現象,要思考背後支配它發展的規律,因循規律就能"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漢朝人丙吉是宣帝時期的宰相。他能夠做到見微知著,透過現象而抓住背後的規律,從而採取措施,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

    一年春天,丙吉乘車路過街頭,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在鬥毆,身為宰相,隨從數員,他有能力制止這件事情。然而,他卻沒有理這些人,任他們打破腦袋、死傷慘重。他假裝看不到,車子過去的時候他連頭都沒有回一下。

    丙吉在車上神態自若,表情冷淡,但是圍觀的人們很憤怒,都在痛罵這樣的官員。他的隨從們也都很不明白,一向精明能幹的大人今天是怎麼了?但是懾於他的威力,大家沒人敢過問。

    就這樣走了一段路,突然前面迎來一輛牛車,一頭老黃牛正長伸著舌頭,"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鼻側唇角滿是白沫,顯得很吃力的樣子。宰相丙吉看到這一切,突然命令停車。侍從們不知何事,趕忙停下車子,問大人有何吩咐?宰相丙吉伸手指著那牛道:"你們看,那頭牛伸舌狂喘,不知何故,你們去問問牛的主人,它是不是得了什麼病?"

    終於有一個隨從忍不住問道:"大人,剛才路過街頭,有一群人在鬥毆,頭破血流,還出了人命,大人都沒有過問一聲,這只不過是一頭老黃牛,拉車的牲口,喘了幾口氣大人就看在了眼裡,大人重畜牲而輕百姓是為了什麼呢?"

    宰相丙吉見狀,環視了一下眾人,微微一笑,說道:"這取締鬥毆之事本屬長安令或京兆尹大人的職責,本官沒有必要去查管。如果我連這些瑣碎小事都要管,那麼當官豈不是要累死了?我身為宰相,要掌管全國經濟,要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要做到別人所做不到的,這才是根本的道理所在。現在正是初春時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是一年收成的開始,人們開始犁地、播種。莊稼能夠生長全仰賴天氣時令,那頭牛卻值此時吐著長舌喘氣不止。我擔心是陰陽不調造成的,而這關係到國計民生,事關百姓一年的生計。本官又豈能不理不問?這才是一個宰相的職責所在,故此才派你們去問牛氣喘的原因,絕非本官不愛惜民眾。"

    眾人聽到這個解釋才不得不佩服宰相丙吉的才能。在一般人眼中,都認為鬥毆死傷人命是大事,而他卻偏偏認為是小事;一般人是不會注意到牛的喘氣的,即使看到了也很難聯想到農耕,而他卻由此聯想到自然界的變化,以及國計民生。相比之下,宰相丙吉自然是有遠見卓識。

    曹參本是劉邦手下的第一員猛將。他曾經攻陷諸侯國兩個,郡縣多達一百二十餘個,因此他是最早封爵、食邑在萬戶的官員,比蕭何八千食邑還要多。雖然後來劉邦根據全面貢獻考察認定是蕭何的功績第一,但是蕭曹之間還是產生了一些罅隙。

    後來曹參被任命為齊王的宰相。他一改打仗時豪邁、狂放的性格,而變得內斂、沉靜,並且拜深蘊黃老之術的蓋公為幕僚,時刻請教治國之道。不久,蕭何病逝,按照劉邦的遺詔,曹參接掌相國位。此時掌權者是皇帝劉盈。

    然而,曹參坐上相國位後,並不是像蕭何那樣勤謹持政,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相反,他整天什麼也不做,一切都按照蕭何當時制定的規矩來辦。不僅如此,他還經常積壓公文,把所有大小之事一概推壓。更有甚者他日夜飲酒,公文堆積如山,落滿塵土。

    最後,朝中的許多大臣實在看不過去,有些人就去勸諫。然而還沒等開口,曹參已經把他們拉到桌案前,開始推杯換盞地勸酒。往往是他們要說的話一句也沒有說,就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了。

    不久,呂後加緊了奪權的鬥爭,呂氏人馬要充斥到各級官層,許多事物需要相國處理。曹參不理正事,終日飲酒,反而成了一件好事,從一方面來說延緩了呂後奪權的進程。這是他無為的一種表現,看似無關緊要,但是裡面的意義卻很深。

    曹參荒廢政事,而對那些急功近利、急於表現自己的官員大力排擠和打壓,以此來怠慢為官者。這樣所有的官員都知道相國是個不理朝政的人,那些急於作出功績的人反而放鬆了。對於衙門裡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為官者就不會向上面報告,有法規的依照法規辦理,對於一些小事情能過去就過去了。

    對於選拔官員,曹參也依照這樣的原則,只任用那些德行高尚、人品厚道、個性穩重而且有耐心的人。他們做官木訥,不會無事生非,而且能夠寬以待民;對民間的紛爭能夠從輕處罰,能夠體恤民間的疾苦,而且這些人很少會剝削百姓,因而能夠天下太平;同時對那些有野心有陰謀的人絕不任用,以避免朝廷紛爭。

    作為相國如此辦理朝政,確實令許多人百思不解。有些官員雖然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免不了還是要向皇上稟奏。此時皇帝劉盈同樣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他是為了向呂後示威。有蕭何在的時候,他可以放心地把朝政交給蕭何,自然能夠不出差漏。曹參剛剛接掌的時候,他也能夠安心。但是終於有一天,劉盈知道了曹參荒廢朝政的事情,開始有些焦慮。

    此時,曹參的兒子曹窋也在朝中任職。皇帝劉盈不好當面指斥曹參,於是叫曹窋回去後勸說父親,能夠多關心朝政。

    回家後,曹窋找機會勸說父親,說皇帝對他的做法不滿意。這一說非同小可,曹參惱羞成怒,恢復了他以前做將軍時的暴躁脾氣,破口大罵道:"你個毛孩子懂什麼?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哪裡輪得到你來挑我的毛病。我是相國,管理天下的事情,你居然敢如此多嘴,今天一定要讓你長點記性。"

    於是吩咐家人,準備家法,當場打了曹窋二百棍。第二天,曹窋瘸著腿去上朝,被皇帝追問,不得已說出了實話。劉盈大怒,這分明是在向皇帝示威,於是命太監馬上召見相國,想要當面向曹參問罪。

    劉盈忍住怒火問道:"聽說你荒廢朝政,可有此事?"

    曹參早有準備,不緊不慢地說道:"皇上有所不知,這其中大有隱情。"

    "好,你馬上說來聽聽,如果沒有道理,可要依法治罪。"劉盈想聽聽他如何解釋。

    曹參沒有馬上解釋,而是問了皇帝一個問題:"陛下自認在聖明英武方面,比先皇如何?"

    "朕當然沒有辦法和高祖皇帝比!"

    "那麼您認為臣和蕭相國,誰更賢能?"

    "老實講,蕭相國要勝你一籌。"

    曹參緊接著說:"那就是了,既然陛下認為我們都不如他們,那麼,如今我們只要遵照高祖皇帝和蕭相國制定的法令,一切照此行事,不就可以了嗎?而且他們制定的法令已經很清楚明白了。"

    劉盈立即參悟,從此不再妄加猜度曹參的行為,甚至有時候還會君臣同樂。曹參正是在實行無為而治。就當時的歷史環境來分析,由於剛剛經歷秦時的暴政和長年累月的戰爭,百姓已經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亟需寬鬆的政策來恢復生產,而此時曹參正是適應這一需要實行德治為民的政策,從而為漢朝迅速恢復和發展經濟作出了貢獻。

    司馬遷評價道:"百姓在經歷秦朝繁苛嚴酷的政治後,曹參以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故天下俱稱其美焉!"

    為官要一張一弛,最重要的還是在弛上。清靜無為是當官者的一種標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