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創造好心情

正文 第九章 文 / 吳淡如

    愛在渴望中最美

    如果死拖活纏讓愛情苟延殘喘一輩子,不如碰到一個能夠燃燒你、和你對眼的人混一天吧。每個女人都嫌凱特·溫絲蕾在劇中太胖太老,簡直是臉如滿月,配不上李奧納多。誰配得起他?……當然,最好是自己。

    希望有個男人像《鐵達尼號》中的傑克一樣扶你上船頭,結結實實地讓你靠著,讓你隨風像蝴蝶飛,又不會真的飛到海裡。

    希望有個男人說,你跳,我就跳。拿生命和你當賭徒。

    希望有個男人對你說,你雖然很任性、雖然被寵壞了,可是我還是要對你說,你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好的女人。

    希望有個男人有骨風又有才氣,又為愛賭勇氣,你一定會無怨無憂生死相許。

    女人要的就是這些。說來很簡單,但現實在生活中,還真的很不簡單。

    賣座的愛情電影和故事,只有一個通則:一個其實有很多其他女人愛的男人,只為愛一個女人受盡折騰,像《金玉盟》、像《北非諜影》、像《麥迪遜之橋》、像《英倫情人》、像《鐵達尼號》……也像《梁山伯與祝英台》。

    如果是一個女人為一個男人受盡折磨,我保證,一定賣不出去,因為這幾十年來幾乎沒有一部愛情片敢「逆向操作」。那麼苦的電影誰要看?

    儘管這個賣座的「逆向」在現實生活中是正向的。

    就因為現實生活欠我們,我們才要到電影院和愛情小說中去討債啊。

    只要和你混一天,噢,也許是短短兩三個小時,也換來一些精神上的滿足。

    一個美麗的平衡作用。

    因為我們想偷懶。

    當親愛的愛人成敵人

    人生最大的傷害常不是來自晴天霹靂般的打擊,而是來自日積月累的瑣碎磨難,讓再堅硬的石頭,都會被連續不斷的水滴鑿成凹痕。

    給你最大傷害的人,未必是做了某些對不起你的大事的仇家,而是在你身邊以不正確方式「關愛」你或「漠視」你的人。

    許多為了家庭奉獻黃金時光的家庭主婦,可能會在一個安靜的午後,一覺醒來,察覺自己的人生空洞得像被白蟻蛀蝕的木頭。她不斷地付出關愛給自己最愛的人,贏得的是被大社會孤立的困境和理所當然的冷漠。長久以來,她被當成一個家電、一個吸收不到愛的水分的海綿。

    一個孩子可能會在長大後發現,他的缺乏自信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挑剔和誤以為「批評才會刺激你」的鼓勵。

    一個丈夫會在某天下班回家之前發現,上班加班固然疲累,但回家使他更加痛苦。

    太太不知道為什麼對他板起臉,動不動就打冷戰,或對他說:「你都不……」「你這個人就是……」孩子只會要東西,一會兒要耐克新球鞋,一會兒要到迪斯尼樂園。他們並不想傾聽他的心聲。埋怨與索求使他的壯志日日摧毀。

    情人會發現,自己為了愛情不斷地配合對方,而對方一兩句無心的話語總是令他受傷。她不瞭解他的壓抑。

    身邊的人常不自覺地壓抑你

    女作家RositaPerez說的話一針見血:「對我們造成最大傷害的反而不是敵人;常常在不自覺間,我們讓自己的特質、個性與自尊,被所愛的人一點一滴、日復一日地磨去。」

    沒錯,有時敵人給你的打擊或許成為一種激勵,使你想要較一下勁。而身邊關係密切者,常常不自覺地壓抑你。爸媽會對孩子說「你要考上醫生」、「你要考前三名」、「你不要給我丟臉」、「畫圖將來沒出息」、「你看看人家隔壁誰誰誰」;先生會對好不容易偷閒和老友喝下午茶的太太說「出去這麼久,家裡都不顧,給人家看到像什麼話」、「拜託,你以為你幾歲了,穿得這麼紅,笑死人」、「學電腦?你又用不上」;

    太太會跟先生說「這個工作是鐵飯碗,你是一家之主,責任就是要讓家人無憂無慮」,她沒想到她在壟斷他生命的出路。我也聽過一個母親對三十歲喪偶的女兒說,守下去,守下去,把小孩養大,不然村子裡看笑話,我是為你好;而女兒守了幾年想說的是:

    「媽,我好寂寞,你知不知道?」

    愛他就不要壓抑他

    我們所愛的人或許也愛我們,但常不經思索地壓抑我們生命中的潛能,使我們的生命力逐漸萎縮。他們「情不自禁」地為我們的生命設了圍欄,禁止它流向他們無法臆度的地方去。

    愛,也許因而安穩了,但也被誤導了,誤導進一個令人窒息的小圈圈裡,如果被壓抑者無法好好向自己解釋。

    沒有人能決定任何人的未來,不管你如何愛他,如何瞭解他。事實上我們只能從旁觀看,只能在他跌倒時拉他一把,或者為他療傷。不管多麼愛他,多麼懂他,對於他人生的走向,頂多只能提供建議,但要尊重他的看法。否則最親密的愛人,會變成最愛恨交加的敵人。

    我們尚且不能看見自己的未來,豈能決定別人的?別讓我們的話語和行為磨去所愛的人的特質、個性和自尊,是愛最基本的要件。

    雖然不愛說分手

    情殺問題相當沸騰的時候,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沒有作者專門寫有關如何分手的書呢?這個問題看來是個好問題,但思考起來是大有玄機的。

    其實,不是沒有人寫過有關分手的書,至少,坊間的譯作就有。我曾讀過有位心理學博士的專著《克服失落感》。不過,這一類題目比較「消極」的書籍,常常會在書市中淡淡地消失,也不可能造成什麼暢銷的狂潮,困為人性的緣故。

    為什麼呢?快樂與悲傷其實是如影隨形的,像錢幣的兩面,而我們總不肯面對錢幣的另一面,只會一心想得,不能也不願先對可能有的失敗做好心理建設。正常人談戀愛,想的是如何獵取他的心,如何天長地久,誰肯先想想,萬一你所遇非人該怎麼辦,萬一有問題,你將何以自處?害怕面對失敗,就跟我們害怕面對必定會來臨的死亡一樣,我們忌諱它,因為恐懼。

    前一陣子「死亡學」的書那麼暢銷,靠的還是媒體的鼓吹和西方流行的壯膽,否則,台灣人誰買書觸自己霉頭?啊,我們這個過年就忌諱買「輸」的民族……是多麼貪多而務得!

    別把功利的心態帶到愛情中

    當然,還有一種人,他們看來是自願失敗——看到離婚率節節升高就不敢談戀愛;

    看到影劇版上的銀色夫妻勞雁分飛,就發表「唉呀,這年頭誰敢結婚」的看法。這種人其實是更害怕失敗,更不願面對「負面」,所以連一點可能失敗的機會也不給自己,並非真正想得開。

    說好聽一點,我們是一個很積極進取的民族,我們只想成為「某某高手」,只想「如何致富」、「如何成功」,只想「如何套住他的心」、「如何天長地久」。如何在股市中致富,可以寫成幾十本書;如何解套……唉呀,太消極,銷售量一聽就一定不太好。

    有一次我在某大學演講,一時心血來潮,說,講完開場白之後,我要先講分手。頓時全場嘩然,不少同學露出「我不想聽」的表情,以怪我「烏鴉嘴」的眼神投向我。每一顆期待愛情的心,都不願說分手。大家都想長保愛情芬芳,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沒有處理分手的智慧,就像沒戴安全帽,又騎機車上高速公路一樣(順便宣導交通安全一下)!

    我們習慣以結果論英雄,所以處心積慮地追求最後的成功,也把同樣功利的心態帶進愛情中。專家們大談「生涯規劃」後又引申出「感情規劃」的說法。我聽到了許多有關「如果他不想跟我結婚,我就不要浪費時間」的言論。紅娘節目越來越多,速配機率似乎也很高。本來嘛,大家都有同一目的,自然能達到同一共識……我不能說,如此「新速實簡」的求偶方式是錯誤的,但當人類漸漸失去瞭解彼此的耐心,越來越忽略美好過程的必要性,終將落入「欲速則不達」的古老預言的陷階中。

    要有愛情的運動家精神

    除了不想早點進棺材之外,我們什麼事都要求速率,不知不覺地把功利引進人際關係與感情之中。不願思索,也不願感覺,只想享受,這是現代人談感情的最大悲哀。父母對孩子說「如果你考不到XXX,你就不是我的孩子」,是功利,不是愛;情人之間在分手時互揭瘡疤,「既然你已經不屬於我,讓你再難看一點有什麼關係」,何曾有愛;

    分手時因為不甘(投資血本無歸)而想和情人同歸於盡或殺他抵債的人,更別假「愛」之名胡說八道!

    我仍然認為,愛一個人是要有方法的,但講方法,是為了讓他被愛得更舒適開懷,讓你在付出愛的同時,也能感受相互交流的喜悅,而不是只為了達到目的。愛情的路,在你一息尚存時,哪有真正的終點?結婚,當然不是目的,還有很長很遠的路要共同走過,相愛到所謂永遠,如果不快樂,也是徒然折騰一生!對於永遠,我們總是個自大狂,閉著眼任性地以為自己可以主宰或掌握。

    看看錢幣的兩面,其實我們不會永遠快樂,永遠成功,但也不必偽裝自己不會不快樂,只需誠誠實實地看見,錢幣確有兩面!不能只願看到正面,也不必時時恐懼著另一面。

    誰愛說分手?但不得不說時,即使你知道「從此我們是永遠的朋友」可能只是個請你下台的借口,你也得含淚接受,這才是愛情中的運動家精神。不成功也不必急著成仁。

    分手分得漂亮的感情,至少是一段值得記憶的過去,老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當小菜下酒。

    真情相對待解脫

    主持《真情相對》之後我才發現,這是我一直想做的節目。

    不只是因為每個人走出婚姻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不只是因為許多真實的事賺人熱淚。在離婚率已經進步到五分之一的今天,我們可以借此誠懇面對「分手」的可能問題。在走出婚姻的人的坦誠告自中,我想,許多坐在電視機前。曾經飽受感情創傷的人,也一起得到了心靈的救贖。而對於成長期間缺乏兩性教育。飽受狗血連續劇中王子公主夢洗禮的未婚者而言,這些前車之鑒比任何的專家說法更能深入人心。

    走出陰影,面對婚姻更健康

    我發現這是我一直想做的節目,因為它絕對是個有意義的節目。

    對上過節目的離婚男女而言,請他們出來面對面向社會大眾說「我失敗了,但我還需要成功」,或許在偏保守的現代社會仍屬艱難,但他們的勇氣實在值得喝彩。我相信,只要這樣的節目能夠持續下去,我們面對婚姻的心態會更健康、平實而謹慎。

    毋庸諱言地,我也發現,現代社會離婚或喪偶的女子,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有勇氣走出陰影,她們的自責比男人多得多,自信卻比男人少得多,儘管錯不在她。離婚一兩年即來上節目的男人不少,但來上節目的女主角們常有一段很長的離婚苦悶期,她們常花了七八年時間跟所謂的社會價值觀和家族壓力掙扎。在家人和兒女的鼓勵下,她們終於有了勇氣走出陰影,但還需社會與她們真情相對。絕大多數的失婚朋友只是運氣不好(現代人選擇走人婚姻跟賭博下注沒什麼不同)而已。

    我希望每個人掙扎的時間可以短一點,忍耐暴力的時間可以少一些,享受幸福的耐心可以多一點,社會的責難可以漸漸化為無形。

    我們與我們所犯的錯誤終須真情相對,社會與它的錯誤也須真情相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