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文 / 吳淡如
行為開放,觀念保守
在許多媒體上,我們會看見不少公眾人物,在談及婚姻愛情觀時自稱:「觀念開放,行為保守。」
近幾年來,許多年輕女孩也以自詡「觀念開放,行為保守」為榮。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依我看來,現代女性的最大問題,是「行為開放,觀念保守」,做愛都做了,才拚命想:我這樣愛你到底對不對?
有人非常輕易地和認識不深的男人上床,第二天早上或事畢後,哭喪著臉說:你要為我負責。不管付給對方的是第幾度貞操,一定堅持自己吃虧,有理由向他索求道德上的賠償。
我曾經在一個廣播節目中收到一個女性聽眾的來信,署名為「二十六歲的我」。信中字字泣血,讀完此信,若沒有一點同情心理,可能枉為女人。內容如是:她和男友同居三年,除了自己負擔所有經濟壓力外,無怨無尤地為他燒飯。洗衣、處理大小麻煩,除了生孩子外,他什麼都讓她做,三年間,她為他拿過四次小孩!而她屢屢要求婚姻之名,他卻遲遲不肯承諾。最近,男人對她拳打腳踢,她百般忍受不打緊,最讓她無法原諒的是,男人竟有了新歡,想要叫她離開!
多年的努力就這樣付諸流水嗎?她問。
我為他所做的難道掙不到一個「妻子」的名稱?她怨。午夜夢迴時,我常常看見那些沒頭沒腳的棄嬰對我哭哭啼啼……我的心裡充滿罪惡感。她說。
像我這樣一個有歷史的女人,除了跟他,還能跟誰?我完全沒有勇氣面對明天……端正的字跡哀傷地留下一連串問句。
同情歸同情。她中的確實是「行為開放,觀念保守」的毒,下毒的人,是她自己。至於她為什麼對自己下這種毒,可能要怪我們的社會教育,從來沒教女人怎麼保護自己,只告訴她們,這個要避免,那個不可以。
我們首先要問的是:為什麼她不肯做好避孕措施,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自己,拿掉四個孩子?
類似的問題,我問過一個為男友連續拿掉兩個小孩的二十歲女孩,她振振有辭地說:男友不肯用保險套,因為不舒服。
為什麼你不吃避孕藥?
我媽就是因吃避孕藥導致中年身材變形的。聽說,避孕藥有很多副作用……依然義正詞嚴。請問,墮胎難道比上述兩者好嗎?她沉默不語。
這一位「二十六歲的我」所擁有的罪惡感,也是行為開放後保守觀念醞釀的產物。她「忍辱偷生」,就是因為害怕自己是個「有過去的女人」,將來沒有人敢要她,假想中,人人都會嘲笑她的過去。
越沒有自信的人,越容易拿枷鎖扼住自己。
在歷經滄桑之後,還希望自己三貞九烈,絕對是無解的難題。
觀念開放,行為保守和行為開放,觀念保守,同樣是嚴重的言行不一。在觀念上,你自己為自己打結,就沒有人能解開這個結。身為這個時代的女人,我們何時才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
沒有永遠的痛
多年前有一首歌《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當初頗得許多人共鳴。皺著眉頭唱,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啊……似乎有瞬間快感。
不是美感,是被凌虐過的快感,舔舐傷痕的矛盾滋味。
沒有永遠的痛嗎?一定有人咬牙切齒地說:有!
很多人喜歡永遠的痛,終其一生,把某些痛苦不斷拿出來咀嚼,像吃一種苦味嚼不淡的口香糖。其實,苦味一定會散,只是你使自己的味覺固定在苦澀中,不肯移轉。
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偏偏很多人前事不忘,拿來當後事的擋路牌。拿著自己不愉快的經驗,在自己或親人的人生路上拚命設路障。
我認識一個老太太,她現年已經七十歲了。平常百病叢生,惟談起三十年前先生的忘恩負義時,精力充沛逾常人。她有四個孩子,四個都相當優秀,但是,四個人都擁有破碎婚姻。
破碎婚姻會遺傳嗎?當然不會。
但是,一個心懷怨恨的長輩,卻會貽毒於她的下一代。她把別人對她的虧欠發洩在女婿身上,天天提醒女兒,男人不是好東西,別看他今天對你甜言蜜語,明天可能背著你跟別的女人約會去;她也沒忘記把痛苦送給媳婦,每天晚上,她總在最不該敲門的時候敲媳婦的房門,吩咐雞毛蒜皮的小事,總是覺得媳婦在聰明賢慧上差她一等,憑什麼兒子對她那麼好?
她不斷提起自己的苦,晚輩一不如她的意,便呼天搶地:「我含辛茹苦撫養你們長大,你們卻像那個無情無義的東西一樣對待我!」
無情無義的東西,是指她那不負責任。逃之夭夭的丈夫。
有一本美國暢銷書,叫做《家庭會傷人》。作者說,我們以為破碎婚姻是不會遺傳的,但事實上,就某一層面而言,它會遺傳,因為一個性格有陰影的人,常失去控制地把陰影鋪在下一代身上,使他們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惹上同樣的禍,走上類似的不歸路。
沒有永遠的痛,除非你天天提醒自己記得它。把自己當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一心肝腸寸斷,一生支離破碎。
跌倒之後,不如靜靜療傷,使傷口好好復原,復原後,不要去剝弄它,它會好得比你想像中快。千萬不要故意在愛你的人面前,剝開傷口給他看,怕他痛不到。
也要躲開企圖來撕開你傷口的人。你並沒有義務滿足每個人的好奇心。
承認痛苦,讓時間帶走它,是最好的鎮痛方式。沒有永遠的痛。
被愛是幸福的嗎?
「你愛我嗎?」
戀愛時,每個女孩都喜歡問這句話。
男人可不能不耐煩地回答:「愛,愛,愛啦,你要問多少遍才會滿意?」
或者說:「是不是要我把答案錄下來,放給你聽?省得我一說再說!」
男人應該明白,願意這樣不厭其煩問你的女人,是很愛你的。多說幾次,有助於你們的感情。不必吝嗇,你得到的會比簡短回答所費的力氣多。
中國男子常不習慣說「我愛你」,不習慣甜言蜜語。
跟西方男子習慣性的甜如蜜比較起來,中國男人顯得不近人情。但是,常說我愛你的男人,真的比較愛你嗎?
有一位中文系的教授曾如此說:「天天把愛掛在嘴邊,當有一天不說我愛你,那就是徹底不愛了。不掛在嘴邊,藏在心中的,才是細水長流,深深在心中扎根。」他堅持中國男人的國粹,不說我愛你。
照他的說法,不常常說我愛你的男人,甚有可取之處。
何必跟他斤斤計較?其實你心裡知道他到底愛不愛你,如果是情人,你一定知道。言語似乎多此一舉。
如果我們探討語言背後的涵義,常問「你愛不愛我」的女人,心裡多半怕自己愛別人比別人愛自己多。
愛就是愛,稱斤稱兩幹什麼?
我們的頭腦常常陷入一個自找麻煩的泥淖中。一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告訴女孩子,被愛比愛人幸福。
他們腦海裡的畫面大致是這樣的:從前,有個女人愛上一個浪蕩子,但苦於家長反對,不能和自己的愛人長相廝守。後來,嫁了一個她不愛的人,這個她不愛的人,卻對她百般體貼,她才領悟到,原來被愛才是女人最大的幸福。
因為我們在愛人與被愛間斤斤計較,所以愛情變得很廉價,好像上菜市場買豬肉一樣,不斷在想,你給我的份量值不值得我付出的價錢?千萬不要吃虧了才好!
可不是這樣嗎?許多認為愛情無價的人。願意為愛付出的女人,都不自覺地陷入這種斤斤計較中。
愛是主觀而不能稱斤兩的,你的付出和他的給予,永遠不會站在同一個天平上。想要在愛人與被愛上求平衡。避免被佔便宜的人,絕不懂得愛的真諦,也不會開開心心地享受愛情的蜜汁。
選擇一個愛自己的人,還是一個自己愛的人?
忘了這個愚蠢的問題吧。你應該有權利找到一個既愛你你也愛他的人,然後忘了比較你愛他多還是他愛你多,不要去比較,寬宏大量地在愛中生活。
如果一個人愛你愛得要命,但是你無論如何卻不愛他,那他的愛不過像水之於塑料布,塑料布永遠不能接受水的滋潤。
如果你愛一個人愛得要命,而他卻完全不愛你,千萬別以為皇天不負苦心人,如果你繼續努力,頑石總有點頭的一天。也許頑石會迫不得已而點頭,但那不是愛,那是被收買,或者一時不得不而已。這個例子很像時下一般崇拜偶像的Fan,她們苦苦追求心中的天王巨星,不許他有女朋友,連女星替他擦汗都會吃醋,發出噓聲;更著迷的Fan則二十四小時追蹤,總有辦法找出他的電話。
這樣的愛徒增困擾,被愛的人寧可不要。
一個人沒有權利把別人愛得太痛苦。愛在一時驚濤激盪後需細水長流,不是追到手就好。
惟有彼此相愛,才能使你變成一塊海綿,你能因他的愛而飽滿。相愛的人,在激情過後,需懂得相濡以沫,互相欣賞,互相需要,平平靜靜地一起度過人生關口。
曾經有個女孩問我:他對我很好,但是無論如何,我沒辦法愛他,我該怎麼辦?
不要強迫自己嫁給不喜歡的人,不管他對你再好,都不值得,該主觀的時候,請勿客觀,請大大方方說「不」!
只能在你願意給,且他願意收時付出。否則,愛會變成毒藥。且勿貶低愛的價值。
愛情第一,金錢不可不要
我記得,念大學時,有位男同學有一個「妙招」,使他一路上交女朋友都不花錢。
「只要把存款簿放在她那裡,無往不利。」這一位男同學也自認是高招,「我本來就沒有什麼錢,把存款簿放在她那裡,她就會知道我的經濟狀況。一方面,讓她瞭解我跟她在一起的誠心;另一方面,她也會不太好意思跟我要東西。一起吃飯,則由她付賬,反正我的存款簿在她那裡嘛,我跟她說,萬一沒錢再通知我就行。」
結果呢?
「後來分手,她將存款簿交還,裡頭的錢,沒比我給她的時候少……」他得意地說。
如果你的男友將存款簿交給你,你可會大大方方從裡頭支用金錢,還是像這位「投機分子」的善良女友一樣,默默幫他墊付?
有了你,我什麼都不要。
有一句歌詞是這麼唱的,如果情人唱給你聽,你一定會感激涕零。談戀愛是感性的,也有一種怠惰性,好像只要有愛,其他的東西都進不了情人的眼睛。
尤其是錢。
談戀愛若還顧慮到錢,那就是俗氣、勢利、拜金、殺風景、不浪漫。好像人一進入精神層面,就開始對現實層面的東西生氣,中國人尤為如此。很早以前,就有一個愛情故事叫做《姐妹易嫁》。故事是這樣的:姐姐原本許給一個窮秀才,因為嫌他窮,不肯嫁,妹妹為了挽救家族名聲,只好代替姐姐嫁給窮秀才;姐姐後來另物色了個家有田產的富家子才出閣。結果,風水輪流轉,不出數年,窮秀才一舉成名,妹妹成了一品夫人;姐姐因富家子等於敗家子,不多久便把家產花用殆盡,差點淪為乞丐,幸虧妹妹救濟,才渡過難關,又是慚愧,又是悔恨,但後悔已來不及了。
看,女人一勢利,就會受到報應。
以上的故事只是一個原型。將類似題材發揚光大的故事很多,古今中外都有。我想,這故事大部分都是男人寫的。女人拜金,大大不該。
不過,我們也可以推想,寫這種故事的人都是窮文人。書空咄咄,痛恨那些「勢利眼」的女人,她們只看重「阿堵物」,看不見他們美麗而憂鬱的靈魂。
女人喜歡的是另一種類型的故事。這可以最受歡迎的傳統羅曼史故事為代表。什麼是傳統羅曼史?一個村姑似的窮女人(當然前提條件是清秀、賢淑、可愛、善體人意),被一個年輕英俊的有錢男子(剛開始他可能會隱瞞他是個多金男子的事實)看上了,展開一連串追求,終於征服了女人貞潔的靈魂,有情人終於步入禮堂,過富裕而有品位的日子。
這是女人最喜歡的故事原型。其實,女人天生有「勢利眼」。就生物學而言,這是無可避免的。雌性天生有選擇強壯伴侶的本能,因為她們是孕育生命的人,需要安全穩定的環境。為什麼要譴責拜金者?
我常見現代男性強調,他們前任女友的離去是因為她們「勢利」、「拜金」,說時眼中充滿忿忿,嘴裡滿是不屑。
女人也常因此投其所好裝作不要錢。
真的不要錢固然很好,但,若你生存在現代社會,那恐怕是超凡入聖。但事實上,金錢在現代社會的意義,不只是錢,不只可以買東西,不只代表物質,它和你現階段的成就有關。金錢給予你物質上的安全感,代表你生活上的努力,代表你受現實肯定的程度……
錢其實非常重要。愛情誠可貴,金錢價亦高。你越不想面對金錢問題,越會受到它的威脅。
年輕時都不要錢,結婚後,年限越久,就越會為錢吵。注意一下你的父母,他們每次都為什麼吵架。
嚴重的是外遇,小打小鬧則是為了與錢有關的事情。
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現在的窮夫妻也挺可憐。即使有錢可過日,金錢觀無法取得共識的夫妻,也會有百事哀的現象。
很多甜甜蜜蜜的夫妻,到了後來成為怨偶,都是為了當初她或他覺得不重要的金錢問題。她發現他的小氣,他發現她購物狂成因是因為內在的空虛與怨恨;她認為他因不懂得金錢的意義,以至於在富有後變為金錢的奴隸,他恍然大悟,其實她利用金錢在控制自己。
結婚時都恥於言利,離婚時候談不攏的都是錢。我們為什麼鼓勵自己表裡不如一?
記得女孩子中一直流傳著一個問題:愛情和麵包,你要哪一個?
這個問題跟有些女孩子會問「如果我和你媽一起掉進水裡,你會救誰」一樣愚不可及!為什麼一定要二選一?很多問題,同魚與熊掌無關。
在戀愛中,金錢觀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有共通的金錢觀,或在理財上能截長補短,互相合作,才有可能做持久的情人。
還有,在沒結婚前,就要協調這個觀念,等已成結髮才互不相讓,只會徒增困擾。
已決定將來共同生活,才可以有同一本賬本。如果認識未清,切記「親兄弟,明算賬」。
別幫男朋友保管存款簿!就是幫他保管了,也別客氣。
所以我說,愛情第一,錢不可不要。金錢是工具,不受應該尋找一個互補的人嗎?
制於工具,但要重視這個工具!
應該尋找一個互補的人嗎?
五年前,他是一個溫文儒雅、沉默寡言的書生型男子。
她,則是活潑好動、很有人緣的女孩子,長得很甜美,一見人就笑,人人都喜歡她,叫她開心果,追她的人不計其數。
所以,當她決定跟他談戀愛時,每個人都跌破眼鏡。而她則以無比的毅力,等待他當完兵,男朋友仍然只有他一個人。然後,在眾人祝福下步入禮堂。
故事很完美地收場。
五年後。
某一天早上,兩人的對話是這樣的:
「今天陳太太約我們去打網球,你每次都三推四拖,這一次該去了吧?」
「我又不會打,去幹什麼?」
「叫你學,你每次都不學。為我做點事那麼痛苦嗎?」
「喂,你這樣說就不對了,我為你做的事還不夠多?你幹嗎做什麼都強迫我?我好不容易有個星期天,可以在家裡休息一下,你不要逼我好不好?」
女人一腔熱血被潑了冷水,非常不高興。「人家夫妻做什麼都在一起,只有我參加什麼活動都要自己去!家裡什麼問題都是我在解決,你活在這裡跟幽靈一樣!陳太太每次都問,你們夫妻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我總是一個人出去應酬!」
「那些三姑六婆的話可以聽嗎?我又不是沒和你出去過?無聊死了。」
「你也可以和先生們聊天呀?」
『哪些人更是市儈無趣,講的話一點營養也沒有。」
「你不要那麼瞧不起人。他們也瞧不起你,說你是窮酸教書匠!」
現在換先生火大了。
男人疑惑,為什麼她是別人的開心果,在他面前卻只會惹他不開心?
女人也疑惑,他老是陰鬱著一張臉,她到底欠他什麼債?
你想尋找一個個性相似的人還是互補的人?
根據我在全省各大專院校演講時所做的調查,竟有70%的人想尋找個性互補的人,只有30%想找的是個性相似的人。
「截長補短。」男孩子和女孩子們都一樣簡單利落地回答。
截長補短的理論和柏拉圖的愛情學說暗合。根據柏拉圖的說法,相配的一男一女各只是一半,這一半來世上尋找另一半,互補缺口,直到找到對方,兩個人才完整湊合成一個圓,從此人生無缺憾。
不可否認,和你互補的人,很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引起你注意的原因,第一是因為新鮮感。他的世界如此令你好奇,他的行徑在你的生命裡激起無數浪花……所以教養甚佳的大家閨秀會愛上流氓,千金小姐會不顧一切地跟一無所有的窮小子私奔——二十年前流行的黑白電影常常出現如此動人的情節。以上是門第上的互補。在門當戶對觀念瓦解後,現代的人往往尋找在個性上互補的對象。
個性上樂觀開朗的人愛上沒事就憂鬱的小生,嬌柔的小女人愛上霸氣大男人,性喜應酬的女人愛上孤僻的男子,喜歡戶外運動的男人愛上足不出戶的女人……
開始時非常新鮮有趣,每個人都願意為愛情犧牲一切,遷就對方,迎合對方舊子一久,恐怕就須面臨「彈性疲乏」的問題。然後,文靜的女孩在經過歲月磨洗後,變成整日在家裡打麻將的婦人,丈夫在外天天「戶外運動」,肚子兩旁的「游泳圈」有增無減,原來是有了早妻或午妻;昔日憂鬱的男人更加憂鬱,對別人的女人抱怨太大無法看透他的心,善於周旋者發現那個不愛應酬的人越來越帶不出去……
如果你看過李察·吉爾和莎朗·斯通演的《致命交叉點》,你應該很容易嗅出問題在哪裡。浪漫又有點孤僻的先生遇上一絲不苟又善於公關的太太,創造出婚姻的死棋。
片中最有趣的是那一幕:新婚期間兩人一起到丈母娘家參加宴會,先生不習慣下頭吵雜,想到樓上房間休息一下。太太關心地趕來問,你不舒服嗎?他們正催我們下去呢!
男人看見盛裝的太太如此性感撩人,於是,向她求歡。
太太發揮她的公關個性——讓大家滿意,當然沒有拒絕先生,雖然她真正感興趣的是樓下的人群,可能有一樁生意可以在此時先打下良好基礎。
所以她勉強做了折衷選擇。「不要脫掉我的衣服,那很容易弄皺,我自己來!」於是,她以坐式爬到先生的身上,在男人發出愉快的呻吟時,她想的還是樓下的生意,還有,會不會有人此時發現他們在做什麼,不太好意思……
一分鐘後,她匆匆忙忙地說,好了,好了,我要下去了。待會兒見,你一定要下來喲。
她雖然配合他的需要,卻徒然使他得到巨大的沮喪感。她不瞭解他的浪漫,只把他當成做愛動物。
新婚時,還能配合,後來,一敗塗地。女兒十歲時,夫妻兩人各自發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侶。問題並沒有結束……
美國婚姻咨詢專家阿諾·拉查若斯博士在他所著的《婚姻二十四述思》裡,就曾提出,個性互補的夫妻在婚後將婚姻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狀況,比個性相似的夫妻高出數倍。沒人否認,遷就對方是一件很累的事,經年累月,則會使人失去耐心。
你還要尋找互補的人嗎?
當然,如果你認識的人跟你確是互補,也別急著和他說再見,但彼此之間,需要有個共識,那就是:個性較強的那一方需懂得忍讓,或者,兩人都明白不可強求對方與自己同進同出或同一陣線。
最糟糕的情況是,剛開始尋找互補的人,然後又要求改造對方。成事在人,成不成功可就在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