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安妮寶貝散文、隨筆

正文 三毛 文 / 安妮寶貝

    這是朋友借給我看的書。記得在書攤看見它的時候,自己只是翻了翻它其中的一些照片。

    感覺中是屬於炒作類的文字。迎合大眾窺探隱私的媚俗口味。要價近20元,似乎不值。

    借了來,於是就認真地看了一遍。

    語言的粗糙和內容的重複,且不去評論。

    總覺得它有些過份。

    如果是單純地為了一些揭露真相,最起碼這個揭露者的口吻要保持抽離。

    應該是平和的。不能有太多的個人想法和評價。

    就好像一本好的歷史書。你僅僅是記錄它,不應該肆意貶褒。

    再如何,也只是一個寫寫字的女人。她的真相如何,又有什麼要緊。

    不喜歡裡面那種怨大仇深的感覺。

    淡定一點才好。

    僅僅因為一本書而去迷戀一個人是可笑的。

    類似的三毛迷或者瓊瑤迷和歌迷影迷都無甚區別。一些中學生居多。

    對於大部分成熟的讀者來說,他們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字,而這個製造文字的作者並不重要。

    他是個機器也無所謂。如果他寫得出好書。

    最初讀到三毛的文章是在讀者文摘上面,那時還沒有改名為讀者。

    炊兵。講的是她讀小學時和學校裡一個炊兵的友情。

    文章的結構和語句簡單清新,有很深的感情在裡面,令人惻然。

    印象很深的,還有她的白手起家。如何一點點地化腐朽為神奇,點綴她沙漠裡的小窩。

    有著小女子的浪漫和聰慧的情調。

    然後漸漸地寫得多了,也就濫了。感覺不堪起來,不再看就是。

    滾滾紅塵的電影是喜歡的。媒體大眾非得把它與漢奸聯繫起來,並不瞭解劇作者的本意。

    也許三毛只是想寫一個無望深情的故事。她內心的幻想是有些寂寞的。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傷。這樣的句子,其實可以脫離掉現實中喧囂的議論和抨擊。

    給喜歡看的人看。給看得懂的人看。

    這樣也就可以了。

    一個浪漫聰慧的女人寫她自戀的文字,給喜歡看的人看,一切都很合理。

    然後在她死後,非得去搞清楚她愛的男人的真名字,她的學歷,她的婚姻。

    這樣的事情,感覺對死去的人都是一種不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世間並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道德也好,人性也好。

    又有誰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指責一個人或者評價一個人。

    突然想起作者是個男人。也許男人和女人的想法真的有很多不同。

    他們無法瞭解一個女人的幻想和自戀。

    生活如此蒼白無力,編織一些美麗的文字,玩世娛人,又何妨。作者應該知道,他把自己的裸照登在書上,真實的身體同樣讓人感覺反感。

    明白了這點,也許他就不會選用這張照片。

    同樣也就不會去追問一個女人的生活的真相。

    再看三毛的照片。穿著大朵碎花的長裙站在沙漠的風沙裡,黑髮飛揚。

    她是我喜歡的那種有靈性的女人。自由,漂泊,落拓不羈。

    這樣的女人注定是自戀的。因為無人分享和讀懂她的生命。

    只有她自己最知道,靈魂深處的激情和華麗。

    所以這樣的女人注定也是孤獨的。

    自殺是唯一的歸宿。這個喧囂的世間有時沒有任何安慰。只有世俗的窒息。

    海明威,或者梵高,或者托爾斯泰。

    人與人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

    然後在報紙上又看到上海一個男人的故事。

    獨自去西藏旅行,然後在城市開了一個酒吧和店舖,做為謀生。

    他說他差不多已經走遍了中國,現在最想去的是南非。

    報紙最後寫的是,他是一個不願被城市生活所拘束的人,不願整天面對同樣的生活。

    酒吧給了他新的朋友和話題,而一年兩三次的長途旅行是一種叛逆。

    都市中很多人都想為所欲為地幹,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但現實總是讓他們屈服。

    因為很多人無法不顧一切。

    如果我們能夠放棄掉生命,或者對死亡毫無恐懼的時候,是不是才真正擁有了自由。

    因為這是一個極限。

    很多時候我們被平淡生活淹沒掉的理由,可以非常的簡單,比如怕沒有了工作,怕窮。

    而身邊的很多人,一樣的營役勞碌,過著平庸的生活,也有很多人,放棄掉很多,海闊天空,四處漂泊,直到放棄掉自己的生命。

    三毛是可愛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