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怪味滄桑

上卷 山風 第21節 土布 文 / 郝樹聲

    第21節土布

    在小寶他們放學回家的路上,要路過大隊的染坊。他們幾個小夥伴們在路上玩足了,玩夠了,還要到染坊裡吊著的布條間相互追逐。這個染坊不屬於哪個生產隊,是大隊組織的社隊企業,也是支書劉慶典他們幾個大隊幹部的小金庫,大隊會計就兼著染坊的會計。

    染坊的院子裡,矗立著幾個杉篙搭起的高高的木架子。看過張藝謀的電影《菊豆》的人肯定知道,這種高高的木架子,是用來晾曬染好的棉布用的。只不過我們這裡的染坊染出的都是清一色的老藍布,沒有他那種花花綠綠的大肆張揚。

    那個時候,國家每年發給每口人七尺布票,又叫「布證」,婦女們生了嬰兒,還有五尺布票的獎勵補貼。用這些布票到雙代點扯「洋布」,根本不夠穿,況且還要花一定的鈔票。只有娶媳婦或者定親的人家,才肯咬緊牙關,捨得消費布證、花錢,所以家家戶戶都要紡花織布。紡花織布是做女人的基本功,一個女孩子,從小就得練起。不會紡花織布的女人是笨女人、懶女人,是被其他女人瞧不起的。

    那個時候,閨女出嫁的最好陪送,除了棉被、新衣、臉盆這些生活用品外,生產用品就是紡花車和織布機及其附屬設備,用這些製造絲絲線線的東西,緊緊地纏繞著婦女們的一生。

    織布這種活兒,在我們那裡叫「安布」。安好的土白布,比機制的「洋布」布幅較窄。為了測量長度,用一種叫做「白布尺」的尺子,這種尺子比正常的尺子要長得多,是裁尺的一尺八,有國際標準米尺的半米以上。從織布機上卸下來的一匹布,用這種尺子丈量大約只有十三四尺。

    你要是知道這種布的生產過程,你就會深刻地體會到一針一線確實來之不易。織出來的每一寸白布,都是女人們汗水的結晶。要經歷紡線、漿線、拐線,再搖到一種四條腿的「摞子」上。

    安布前,婦女們首先要在一塊打掃乾淨的空地上走經線,十幾隻「摞子」並排放置,每一個「摞子」抽出一根線頭,透過上面用「秫稈莛子」彎成的圓弧,形成一束線,一個婦女牽著這束線,在地面兩端相隔兩丈來遠,分別揳有四五根小木樁的場地裡來回走動,盤在木樁上。有一根主樁,上面的線還要打上墨兒,作為記號。一場下來,走經線的女人差不多要走幾十里路,小腳的婦女累得要死,腳脖腫脹。線盤完後,要在竹篾做成的「箸(zhu)子」上把一根根線頭,一個挨一個地插入箸篾,叫作「創箸」,「創」好後,還要「盤絞」,又叫「掏繒(zēng)」或「掏頭兒」,即把線頭再一次透過兩盤用粗棉線做成、打過黃蠟的絞兒,上下鼻兒勾連的每一個繒扣兒,才能正式把經線盤纏繞在「聖花」上,裝進織布機。這還不能正式織布,還要再加上一個刷線的過程,即用一種竹劈子綁成的刷把子,順著經線,從頭到尾刷上一遍,搞得順暢了,才重新「創箸」、「掏繒」,一端拴在「聖花」上,一端拴在卷布軸上,開始織布。

    織布的時候,婦女們腳踩著下面的兩個踏板,一上一下地通過兩盤絞兒(繒),把線陰陽錯開,形成縫隙,兩隻手替換著向前推動箸床,在張開的縫隙中反覆擲動裝有緯線的木梭子,每擲一次,箸床向後磕一下。到了生澀的地方,還要往經線上打黃蠟,使之光滑,順溜一些。婦女們坐在她們神聖的工作台上,四肢有節律地不停運動,想著無窮的心事,忘我地勞作著,就這麼一絲絲地織出了棉布。由於半數以上的農戶都有這種織布機,一到了田地收工後和夜間,全寨子裡響著一片「啪嗒啪嗒」織布的聲音,給安靜的山村生活帶來勃勃生機。

    漂亮的春妮就是在織布過程中,痛苦地想著支書劉慶典的嘴臉,想著丁老師令人討厭的奸臣相兒,想著陳聰老師的睿智和幽默以及苦難的遭遇,想著父母很可能把她嫁給一個滿嘴臭煙味兒的莊稼漢子,才毅然決然地投入比她大了十多歲的陳聰老師懷抱裡的。後來,陳聰老師復職,教了高中的重點畢業班,桃李遍天下,他們的一雙兒女都考上了碩士研究生。人們通過回想才知道,春妮當年與右派分子私奔,是多麼明智的選擇。

    織出來的白布,只能做襯衫用,做褲子或者冬裝,就要染色。最早的染色方式是在地裡種一種叫「靛青」的植物,用這種植物葉稈熬成的黑水,放入白布反覆煮,就上了顏色,放入涼水中激一下,還要用臭青泥塗抹浸泡,以增加顏色的牢固程度。

    後來,大隊辦起了染坊,染坊裡買來了成桶的染色劑,過去的土辦法,人們就不再使用了。染坊裡用大鍋煮顏色,大皮缸裝顏料水,生白布首先用鹼水浸泡去污,然後放在皮缸裡反覆漂染,就給白布著上了深藍的顏色。「染坊裡倒不出白布」這句話,與蓮藕的「出淤泥而不染」,兩個「染」字的概念雖然有所不同,說出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順便一提的是,寨子裡的婦女們向染坊送白布的時候,都在每一匹白布上繫上半斤棉線,這是染布的搭頭,不計費用的。經過染色的棉線可以用來安花布,小姑娘馬玉花她們身上穿的土花布,就是她們媽媽用這種方法染線,然後安布織成的。

    用土布做衣服時,首先用面水把布漿一漿。漿後曬半干時,在捶布石上捶一捶。捶布時,要反覆捶,把布捶得瓷明瓷明,做出來的衣服才板正,立架,好看。並且這種處理方式,讓男人們穿了一水以後,容易把腦油和其他髒物洗滌乾淨。

    我們那裡,有一句俗語說:「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反映了一種古老的審美觀,意思是指,男人們穿上一身老藍土布很精神,而女人們還是穿一身不用染的生白布,反而增加了幾分俏麗。

    大隊幹部們的家屬,因為她們的男人剋扣有布票,身上穿的洋布要比普通群眾多一些。令寨子裡男男女女們眼熱的是,公社幹部們身上穿的都是洋布呢子,沒有人穿土布的。特別到了後來的一個時期,公社領導們又穿上了一種日本尿素袋子改裝的褲子,這是一種新型的化學織物,叫做尼龍,走路時一抖一抖的,很輕盈。雖然經過染色,到了近處,上邊「日本某某株式會社」的字跡依然可辨。百姓們半是羨慕,半是嫉恨地說他們:「公社大幹部,穿條尼龍褲,前面是日本,後邊是尿素,穿的怪燒,也是糞包,看著怪拽,不值兩塊!」這當然又是順便一提的閒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