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四處樹敵 從邪惡帝國到邪惡軸心 射殺亞洲虎 文 / 威廉·恩道爾
日本模式是一種成功的模式,是對美國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場教條的挑戰,摧毀日本模式的第二階段任務就是破壞東亞經濟圈。日本模式,就像華盛頓瞭解的那樣,並不只存在於日本國內。在戰後,它已經滋養了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其他東亞經濟體。20世紀80年代,這些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就是亞洲四小虎。
東亞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崛起,要感謝日本的國家開發援助,大量的私人投資和通商產業省的支持。聽起來似乎有點誇張,實際上,80年代這一地區蓬勃發展的經濟,形成了區域性的勞動力市場,日本處於這個市場的中心位置,日本企業把它的製造過程外包給東亞的其他國家。由於這些東亞國家與日本經濟的緊密聯繫,它們在亞洲商業圈內被稱為日元集團國家。
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自由市場模式來說,四小虎經濟是一種難堪。它們很好地融合了私有企業與強有力的國家干預,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自由市場說法是一個威脅。只要建立在強大的國家干預基礎上的四小虎經濟模式獲得成功,前共產主義國家和其他國家就會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取的極端方法。
在20世紀80年代,東亞經濟的增長率為每年7%∼8%,社會安全感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和工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得到了國家指導綱領和計劃的有力支持,儘管這也是在市場經濟中——這是一種仁慈家長式的亞洲市場經濟模式。相對於蘇聯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自給自足的亞洲四小虎經濟更有可能成為20世紀90年代美國在全世界推行美元自由市場體制的障礙。
1993年伊始,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在日本銀行忙於應付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崩潰時,華盛頓的官員們開始要求東亞經濟體在「公平競爭環境」下開放金融市場,允許資本自由流動,而此前,金融市場受到了嚴格控制。雙方對此爭論不休。以前,作為國家長遠發展目標的一部分,除了允許外國資本投資於生產製造業外,無債的東亞經濟體避免依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或外國資本。現在,它們被告知,要對外國資本和短期外國借貸開放市場。在「公平競爭環境」的花言巧語面前,許多亞洲國家的政府官員們私下裡在想,華盛頓到底是在討論板球還是在談論它們經濟的未來。它們很快就知道答案了。
一旦放鬆對資本的控制和允許外國資本自由進出,韓國和其他四小虎經濟體將遭到突如其來的外匯衝擊。從1994年開始到1997年5月泰珠被攻擊,這期間的結果是形成了奢侈房地產、股票和其他資產的投機泡沫。
在東亞國家對投機行為具有足夠控制力之前,一旦對外國資本開放,對沖基金就會開始攻擊。這些秘密資金的攻擊目標首先鎖定在最弱的一個經濟體——泰國。以來自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國際銀行集團的秘密基金為武器,美國的投機者喬治·索羅斯開始了秘密行動。他們把賭注壓在泰國會被迫讓泰銖貶值,而且使其與美元脫鉤。量子基金的總裁索羅斯,老虎基金的總裁,據說也是長期資本管理對沖基金的總裁朱利安·羅伯遜,該基金的管理團隊中包括了前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大衛·穆林斯,發起了對泰國貨幣和股票的一輪大規模的攻擊行動。6月,泰國就已經放棄了抵抗,泰銖動搖了,而且被迫求助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些對沖基金和銀行乘勝攻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然後是韓國。它們賺得盆滿缽滿,卻令當地人民在經濟混亂和貧困中掙扎。
查爾默斯·約翰遜以直率的語氣描述了這波攻擊的後果:「這些基金輕鬆強暴了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然後它們又把目標指向了那些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庇護下還在顫抖的倖存者,它們不是為了幫助這些受害者,而是確保在這些遭到打擊的國家裡西方銀行不要被不良貸款纏住。」
歐洲的亞洲研究專家克裡斯滕·諾德豪格對克林頓政府1997年的東亞政策進行了總結。通過此前由華爾街銀行家羅伯特·魯賓領導的新國民經濟委員會,克林頓研究制定了一套新的戰略。東亞新興市場被鎖定為進攻的目標。「美國政府積極支持多邊機構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促進國際金融自由化,」諾德豪格指出。「只要……鎖定東亞市場的戰略實施得當,美國政府就可以利用金融危機這個強大平台,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動貿易和金融的自由化以及體制改革。」
亞洲危機對美元的影響是顯著的。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安德魯·克羅柯特指出,1996年東亞國家總的流通賬戶赤字為330億美元,隨著投機熱錢的流入,「1998∼1999年間,流通賬戶餘額扶搖直上至870億美元」。到2002年,達到了2000億美元的最高值。這些盈餘資金中的大部分都以亞洲中央銀行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流回了美國,有效地資助了美國的政策。日本大藏省為了控制危機的蔓延,提議建立一個300億美元的亞洲貨幣基金,但這種努力是徒勞的。華盛頓明確表示不滿。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放棄了。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即將成為美元的另一個管轄領域。美國財政部長魯賓委婉地稱其為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紐約:基礎書局,1997。布熱津斯基是在華盛頓權勢集團中久負盛名的戰略家,他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大衛·洛克菲勒的三邊委員會,並且在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中都任過職,包括給老布什當差。該書對瞭解美國的戰略構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他強調:
對美國人來說,地緣政治的核心地區是歐亞大陸……控制歐亞大陸,就控制了世界上三個最先進、經濟最具活力地區中的二個。掃一眼地圖就會發現,控制住了歐亞大陸,幾乎就可以自動控制住非洲等邊緣地區,並把西半球和大洋洲等地緣政治的外圍與世界中心大陸掛起鉤來。大歐亞大陸占世界人口的75%,全世界物質財富的絕大多數都分佈在這裡,或是掌握在企業手上,或是埋藏在地下。歐亞大陸占世界GDP的60%和已知能源儲備的四分之三。
麥金德的解釋可以在哈爾福德·麥金德的著作《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中找到。該書於1919年在紐約出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麥金德在他的文章「完整的世界與和平的勝利」中,提出了戰後地緣政治的建議。該文發表在1943年7月號《外交》雜誌第21冊。這篇文章中,麥金德明確地闡述了他對於統治戰後歐亞大陸的戰略,關於這一點,布熱津斯基已經清楚地描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