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崇實 文 / 魯迅
事實常沒有字面這麼好看。
例如這《自由談》,其實是不自由的,現在叫作《自由談》,總算我們是這麼自由地在這裡談著。
又例如這回北平的遷移古物〔2〕和不准大學生逃難〔3〕,發令的有道理,批評的也有道理,不過這都是些字面,並不是精髓。
倘說,因為古物古得很,有一無二,所以是寶貝,應該趕快搬走的罷。這誠然也說得通的。但我們也沒有兩個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現存的古物還要古。禹是一條蟲〔4〕,那時的話我們且不談罷,至於商周時代,這地方卻確是已經有了的。為什麼倒撇下不管,單搬古物呢?說一句老實話,那就是並非因為古物的「古」,倒是為了它在失掉北平之後,還可以隨身帶著,隨時賣出銅錢來。
大學生雖然是「中堅分子」,然而沒有市價,假使歐美的市場上值到五百美金一名口,也一定會裝了箱子,用專車和古物一同運出北平,在租界上外國銀行的保險櫃子裡藏起來的。
但大學生卻多而新,惜哉!
費話不如少說,只剝崔顥〔5〕《黃鶴樓》詩以吊之,曰——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6〕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
日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一月三十一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二月六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北平的遷移古物一九三三年一月日本侵佔山海關後,國民黨政府以「減少日軍目標」為理由,慌忙將歷史語言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等收藏的古物分批從北平運至南京、上海。〔3〕不准大學生逃難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電令北平各大學:「據各報載榆關告緊之際,北平各大學中頗有逃考及提前放假等情,……查大學生為國民中堅分子,詎容妄自驚擾,敗壞校規;學校當局迄無呈報,跡近寬縱,亦屬非是。」〔4〕禹是一條蟲這是顧頡剛在一九二三年討論古史的文章中提出的看法。他在對禹作考證時,曾以《說文解字》訓「禹」為「蟲」作根據,提出禹是「蜥蜴之類」的「蟲」的推斷。(見《古史辨》第一冊六十三頁)
〔5〕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他的《黃鶴樓》詩原文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8〕文化城一九三二年十月間,北平文教界江瀚等三十多人,在日軍進逼關內,華北危急時,向國民黨政府呈送意見書,以北平保存有「寄付著國家命脈,國民精神的文化品物」和「全國各種學問的專門學者,大多薈萃在北平」為理由,要求「明定北平為文化城」,將「北平的軍事設備挪開」,用不設防來求得北平免遭日軍炮火。這實際上迎合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有利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