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和啤酒不得不說的事兒 文 / 孫睿
2007年的夏天過去了。在我的時間觀念裡,夏天的結束,不是掛歷上立秋那一天,而是從穿著背心褲衩坐在街邊大排檔喝冰鎮啤酒有了寒意這一刻結束的。一葉知秋,有風的誤差,而一±冰啤下肚,寒意穿腸而過,才足以讓人知秋。當然,夏天的到來,也是從對冰鎮啤酒的渴望開始的,一±冰啤下肚,讓你對?接夏天有了足夠信心。一年在對啤酒兩次不同的體味中過去,生命也在N個兩次對啤酒的回味中走完。
狗子寫過一本小說,叫《一個啤酒主義者的獨白》,把喝啤酒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覺得如果不喝啤酒,人生便少了一種莫大的樂趣。可惜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沒有啤酒廠投廣告,這正是展現企業文化的地方,如果投了,讀者們再喝該啤酒的時候,必然會產生與其他品牌不同的口感,這和麥芽濃度無關,完全得益於狗子的文筆。這本書雖然沒有鼓吹喝酒對身體多麼有益,但看完此書的人,都備受鼓舞,上了飯桌比吃了海王金尊的還敢喝,都想體驗一下啤酒的內?,或者將啤酒文化發揚光大。
我第一次喝啤酒(這裡說的第一次是指不在家長監視下的第一次,真正的第一次肯定是跟我爸或哪個不著調的叔叔大爺或舅舅喝的,淺嘗輒止),應該是在1995前後,當時我正上高中,某個同學的生日,好像還是女生——要麼就是男生的生日,帶了幾個女生——反正在我記憶中,當我喝完一瓶啤酒後,眼神飄忽起來,覺得桌上的女生,?來天天看也沒覺得漂亮,此刻竟然異常美麗動人。這瓶啤酒,讓我有了一個發現:酒能改變事物的性質。日後,在?歷了更多次酒局,接觸了更多喝酒的人後,我更加堅信這個發現。酒壯慫人膽、酒後吐真言、酒後吹牛逼,都是對這一發現的註釋。
我第一次酗酒,是1998年,上大二。晚上下了課,有點兒餓,和同學去宿舍樓後面吃烤串,最後倆人喝了不是十五瓶就是十七瓶或者十九瓶,肯定是奇數,因為錢不夠了,最後一瓶是兩人你一口我一口那麼喝完的。那天晚上狀態奇好,要不是因為沒錢了,還能繼續喝。喝完我倆還去操場跑步,居然沒摔跟頭,只跑了一圈,我記得我還超了好幾個人。
此後直到大學畢業前,我再也沒喝到過沒錢的時候,每次都有備而去,帶夠了錢。而且,想喝到沒錢太難了,因為我們喝的啤酒都很便宜,一塊五一瓶,還是冰鎮的,人均二十塊錢就能喝趴下。後來我畢業了,離開學校後,再沒喝到過一塊五一瓶的啤酒,最便宜的也是兩塊了。一塊五的啤酒就像初戀,永遠存在記憶中了。我喝過十幾塊錢的純生,但喝這種酒的時候,都是在較嚴肅和非民間的場合,和喝這種酒的人喝酒,肯定喝不高,兩瓶他就認為自己暢飲了。
要說喝酒最猛的時候,就屬大學那幾年了。當時學校旁邊有一個飯館,菜可以點半份,每次我們過生日,菜都點半份的,好省下錢來喝酒。要酒的時候,不說來幾瓶,說來幾箱。酒上來後,女生不喝,就男生喝。同樣是十個人,一桌一個女生九個男生肯定沒有一桌兩個女生八個男生喝得多,因為女生多,氣氛好,正是男生表現的時候,但往往喝得忘乎所以,說話沒留神,不但沒表現成,還現了眼。那時候我們系女生少,男女比例八比一,一桌上要能出現兩個女生,就說明過生日的同學在女生裡算有人緣的了。
現在回想起來,大學這幾年裡,我們好像啤酒喝得比水還多。那時候我們都不愛打水,北京孩子居多,又都不喝生水,600毫升的可樂三塊一瓶,而啤酒一塊五能買640毫升,所以如果非要為解渴花錢的話,寧願選擇喝酒。喝水只能讓你的尿多起來,而啤酒不僅能讓你的尿多起來,同時還能讓你的思緒飛揚起來。
我為什麼愛喝啤酒,因為白酒太烈,紅酒太怪,洋酒太貴,只有啤酒溫順。喝得多了,有了一些心得。喝酒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主動是生理、心理都需要,即使一個人,也會喝,人多了,一熱鬧,喝得更多,要是喝高了,也是被自己灌的,醒來後回憶都是美好的。主動喝酒,即饞酒,取決於以下這些因素:個人情緒、同桌人選、現場氣氛、疲勞程度、季節氣候、飯菜質量。這些因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而被動則是迫於某種需要,不得不喝,生理、心理均排斥,人越多,喝得越難受,還存在被他人灌高的可能,特別是酒醒後的回憶,猶如被強暴過。被動喝酒,即使時令、品牌(酒的)、溫度(也是酒的)都對上了,但心情不在,也難以獲得樂趣和麥香,次數多了,甚至會終生對啤酒產生厭惡。
喝酒講究精神集中,全神貫注,越全身心投入到酒±中,樂趣越大,但凡一分神,便樂趣全無。一個電話,一個短信,都會把你從酒場的氣氛中?出來,所以如果?在喝酒前關機了,他肯定是一個酒鬼。
體會啤酒的麥香,不能對瓶吹,得倒在±子裡,±子口大,喝的時候,能聞到麥香,±子不能是紙±,否則油墨味搶了麥香,對瓶吹的話,麥香都憋裡頭出不來。這不是我第一個發現的,好像村上春樹在小說裡寫過。但下面這個情景是我想出來的,我覺得用在小說裡,應該是個不錯的細節:一個人練氣功,好喝啤酒,飲酒無數,他的看家本領就是,把氣運到腦袋上以後,隨便讓人用啤酒瓶往腦袋上砸,酒瓶碎的同時,還能通過麥香,說出這是什麼牌子的啤酒,無論是燕京、青島,還是珠?、哈爾濱,乃至嘉士伯、科羅納。後遭人忌妒,被偷襲,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腦袋上沒運氣,突然被人了一酒瓶,瓶子碎了,腦袋也開瓢了,倒下前,這哥們兒說了一句:不帶用醋瓶的!
都說酒喝多了對身體不好,但酒量是對健康的證明,不喝酒不知道身體好不好。大學畢業後有一段時間我天天上班,除了偶爾騎騎自行車,無其他健身活動,酒量也驟減,喝三瓶就不行了。後來辭職了,專心在家寫東西,辦了一張健身卡,練了一個月,喝五瓶又沒事兒了,我知道我又恢復青春了。醫學專家常建議人們要定期體檢,我覺得沒這個必要,不如定期喝頓酒,用酒量來檢測健康與否,同時還能解饞。
我喝啤酒的時候喜歡用蒙古王的口±,一±120毫升,一口一±或半±,一瓶啤酒600毫升,正好倒五±,自己能掌握節奏和速度。如果±子換了,掌握不了深淺,很容易喝頂了,影響後面的發揮。
在北京,如果你不說要什麼啤酒,只說來瓶啤酒,在大點兒的館子,上來的都是純生之類的十塊以上的啤酒,在他們身上根本看不出人性本善的一面;在小館子,上來的都會是青島,不知道是因為青島成本便宜,還是廠家給了飯館回扣。所以,如果要喝普通燕京的話,一定得叮囑清楚,別以為服務員理解力強,他們有時候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啤酒一定要喝一個牌子的,否則破壞口感。一次吃麻辣串,我要了瓶燕京,因為太辣,便又要了一瓶,喝一口,感覺不對,口感沒了,剛才建立起來的美好狀態消失了,一看瓶,是青島。問怎麼改了,答說,你不說要涼的嗎,燕京沒涼的了。不是說青島不好喝,只是對我而言,我更喜歡燕京,如果讓山東人選擇,他會選擇青島的。
每次喝了兩瓶以後,我就會以每兩瓶去三次的頻率上廁所,所以當不知道喝了多少瓶後,我想想去了幾趟廁所,也能算出來喝了多少。
我平時素質較高,從來不亂扔廢棄物,但酒後的素質就低了,有廁所不去,專找犄角旮旯,認為這種地方有情趣。這個習慣是我上大學時養成的,當時的飯館都沒廁所,我們找一個牆角就尿了。現在我的師弟們可能沒這習慣了,因為飯館改建了,都有廁所了,而且,學校的牆角都裝監視器了。
喝酒的另一好處就是有助睡眠,喝三分之一的量會睡得很好,比如你有九瓶的量,那麼喝三瓶的話回到家就能睡一個好覺,第二天也不會有身體的不適。但如果喝三倍的量,覺會睡得更好,也許等不到回家,趴桌上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