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史蒂夫·喬布斯傳

第二十一章 玩具總動員 巴斯和胡迪救場 飛越太空! 文 / 沃爾特·艾薩克森

    1995年11月,《玩具總動員》共舉行了兩場首映式。迪士尼在洛杉磯的埃爾卡皮坦大劇院(ElCapitan)舉辦了一場,還在隔壁建了一個遊樂屋,展示所有的電影角色。皮克斯也有一些入場券,但是當晚的活動和邀請嘉賓的名單基本都是迪士尼決定的;喬布斯甚至都沒去參加。第二天晚上,喬布斯在舊金山租用了與前者不相上下的雷根西劇院(Regency),舉辦了他自己的首映式。到場嘉賓不再是湯姆·漢克斯和史蒂夫·馬丁這些影星,而是硅谷的那些大腕:拉裡·埃利森、安迪·格魯夫、斯科特·麥克尼利,當然還有史蒂夫·喬布斯。很顯然這是一場史蒂夫的演出,他,而不是拉塞特佔據了舞台,向觀眾介紹影片。

    這種雙首映式的安排凸顯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玩具總動員》到底是一部迪士尼電影還是一部皮克斯電影?皮克斯只是幫助迪士尼製作電影的動畫承包商嗎?抑或是,迪士尼只是幫助皮克斯出品電影的發行商和營銷商?正確的答案在某個折中位置。問題是其中牽涉到的大腕們,主要是邁克爾·艾斯納和史蒂夫·喬布斯,能否達成這樣的合作關係。

    當《玩具總動員》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和業界認可後,抉擇變得更為艱難。

    影片第一周上映就收回了成本,美國國內公映的票房達到3000萬美元&接下來,該影片打敗了《永遠的蝙蝠俠》(BatmanForever)和《阿波羅13號》(Apollo13),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美國國內收入1.92億美元,全球總收入3.62億美元。根據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enTomatoes)的統計,接受調查的全部73個影評家100%都給出了好評。《時代》雜誌的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Corliss)稱其為「本年度最具想像力的喜劇」;《新聞週刊》的戴維·安森(DavidAnsen)讚歎「不可思議、《紐約時報》的珍妮特·馬斯林(JanetMaslin)認為該影片孩子和成人都要看,是「一部難以置信的智慧之作,體現了迪士尼最好的雙層次作品的傳統」。

    對喬布斯來說,唯一的問題就是,像馬斯林這樣的評論家在談論「迪士尼傳統」,而不是皮克斯的出現。事實上,她的影評裡根本沒提皮克斯。喬布斯很清楚,這是必須要加以改變的一個觀念。當他和約翰·拉塞特參加《查理·羅斯秀》(CharlieRmeShow)時,喬布斯強調《玩具總動員》是一部皮克斯電影,他甚至想說明這個新製片廠的誕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自從《白雪公主》出品以來,每一家主要的電影製片廠都在試圖打入動畫產業,而到目前為止,迪士尼是唯一一家做出動畫長片而且大獲成功的。」他對羅斯說,「皮克斯現在成了第二家。」

    喬布斯立場鮮明地把迪士尼說成是皮克斯電影的發行商。「他一直說,『我們皮克斯的人是干實事的,你們迪士尼的人都是笨蛋』」邁克爾·艾斯納回憶說,「但正是我們讓《玩具總動員》成功的。我們幫著塑造了這部電影,我們集各部門之力,從市場部到迪士尼頻道,才讓這部電影一炮而紅。」喬布斯得出結論:「這是誰的電影」這個根本問題,必須通過合同解決,打口水仗沒有意義。「《玩具總動員》大獲成功後,」他說,「我意識到,我們必須跟迪士尼重新簽合同,這樣我們才能建一個電影公司而不是只當個供應商但是為了能和迪士尼平等地坐下來談判,皮克斯必須有資金。這就需要一次成功的IPO。

    股票公開發行在《玩具總動員》上映整一周後進行。之前喬布斯賭電影會成功,這個冒險的賭局有了巨大回報。和之前蘋果公司的IPO—樣,早上7點,主承銷商在舊金山辦公室開慶祝會,屆時股票發售開始。原計劃股票發行價格是14美元,以確保可以賣掉。喬布斯堅持定價22美元,這樣一來如果發行成功,公司可以獲得更多資金。然而事實證明,發行之成功甚至超出了他最大膽的想像,一舉超過網景成為當年最大的IPO。開盤半小時,股票價格就飆升至45美元,因為買盤太多交易不得不延遲進行。接下來,價格繼續上升至49美元,並在當天以39美元收盤。

    那年早些時候,喬布斯還曾經希望把皮克斯賣掉,收回他投資的5000萬美元。而股票公開發行第一天結束時,他持有的公司80%的股票價值就已經漲到原來的20多倍,達到驚人的12億美元。那相當於1980年蘋果上市時他獲得收益的5倍。但是喬布斯告訴《紐約時報》的約翰·馬爾科夫(JohnMarkoff),錢對他來說意義不大。「我的未來不需要遊艇,」他說,「我做這個從來都不是為了錢。」

    IPO的成功意味著皮克斯不再需要依靠迪士尼的資助才能完成電影。這正是喬布斯想要的砝碼。「因為我們現在可以承擔電影一半的成本了,我就可以要求一半的利潤,」他回憶說,「但更重要的是,我想要品牌聯合。這些電影將既是皮克斯的,也是迪士尼的。」

    喬布斯飛去跟艾斯納共進午餐,艾斯納被他的大膽驚呆了。他們之前簽的是三部電影的合同,皮克斯剛剛製作了一部。雙方都有自己的撖手鑭。當時,卡曾伯格在跟艾斯納決裂後已經離開了迪士尼,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Spielberg)和戴維·格芬(DavidGeffen)—起創立了夢工廠(DreamWorksSKG)。喬布斯說,如果艾斯納不同意跟皮克斯重簽合同,一旦原定的三部影片完成,皮克斯就會去跟另一家電影公司合作,比如卡曾伯格的新公司。而艾斯納手裡的砝碼則是,一旦那樣,迪士尼就會自己製作《玩具總動員》的續集,使用胡迪、巴斯以及所有拉塞特創造的角色。「那就像是要猥褻我們的孩子,」喬布斯後來回憶說,「約翰一想到那種可能性就哭了。」

    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方案。艾斯納同意皮克斯為將來製作的電影注入一半資金並享有一半利潤。「他不認為我們會製作出很多大片,所以他認為他給自己省了些錢。」喬布斯說,「這個安排最終對我們非常好,因為皮克斯接下來會連續製作出十部大片。」他們也就聯合品牌達成協議,雖然經歷了很多次討價還價。「我最初的立場是,這是迪士尼的電影,由迪士尼出品,但是後來我讓步了。」艾斯納回憶道,「我們開始談判迪士尼的字號多大,皮克斯的字號多大,就像4歲小孩一樣。」到1997年初,他們簽訂了合同——未來10年製作5部影片——甚至還成了朋友,至少在當時是這樣。「那時候艾斯納還是很講道理的,對我也還公平,」喬布斯後來說,「但是經過10年的時間,我得出的結論是,他是個陰暗的人。」

    在給皮克斯股東的一封信裡,喬布斯說明,贏得所有電影跟迪士尼平等共享品牌的杈利——包括廣告和玩具——是這項合作裡最重要的方面。「我們希望皮克斯成長為一個跟迪士尼享有同等信譽的品牌,」他寫道,「但為了讓皮克斯贏得這種信譽,消費者必須要知道是皮克斯在創作這些電影。」在職業生涯中,喬布斯因創造偉大的產品而聞名於世。然而,他創造偉大的公司和品牌價值的能力同樣不凡。他創造了他的時代中最好的兩個品牌——蘋果和皮克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