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躁動關頭(1988∼1991) 三、漲價、蓋樓和腐敗 文 / 國亞
「金色的八十年代」其實在一九八八年就結束了。那一年,一股突如其來的通貨膨脹風潮在中國大地瀰漫開來。瞬時間,商店裡物價飛漲,老百姓人心惶惶。本來,建國後中國的物價除了一九六○年大饑荒前後有比較大的波動以外,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期間也有一九八○年、一九八五年兩次小規模通貨膨脹,但好在幅度小,還沒有超出人們的承受能力。
然而到了一九八八年夏天,物價開始猛烈上漲。眼見著糧食、豬肉、日用消費品一天一個價,老百姓人心浮動,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奈何。錢越來越毛了,人心也越來越毛了。人們眼見著自己千辛萬苦積攢下的錢打了水漂,於是出現了非理性的搶購風潮。當時我們的家屬院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忙著往家裡買東西,特別是糧食。有一個工人一口氣買了一千多斤白面,家裡也沒有放糧食的倉庫,只好堆在住人的屋子裡。偏偏一九八八年山西氣候反常地濕潤、高溫,過了一個夏天,那幾十袋白面都變質了。那一段商店裡的東西特別好賣,就連過期的罐頭,都按照原價賣出去了。
在「金色的八十年代」經濟取得了很大發展以後,全國各地大興土木,樓堂館如雨後春筍一般。太谷縣委、縣政府的辦公大樓就是那時建成的,當時是太谷縣城內最宏偉和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原市也在大蓋政府辦公樓,其中位於迎澤大街和新建路十字路口的山西省委辦公樓,外表全部用大理石板裝修,據說造價高達二個億。二個億、大理石板裝修,在今天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可在一九八八年,老百姓是聞所未聞的。
除去通貨膨脹、樓堂館所以外,引起老百姓普遍不滿的還有日益嚴重的官員腐敗行為。本來,幹部們運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的行為早就存在,七十年代叫「走後門」,八十年代初期叫「不正之風」,到了八十年代末,愈演愈烈,已經成為「腐敗」了。腐敗的滋生導致政府部門在群眾心目中的下降,老百姓逐漸地開始嘲笑、咒罵政府。一九八八年元宵節,我們和幾個同學一起到街上觀燈,走到太谷縣人民法院門口時,恰好看到法院門口掛了兩個紅燈籠,一個裡面亮著燈,另一個則不亮。一個同學見狀大笑道:「這法院真是會掛燈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通貨膨脹使得老百姓蒙受了巨大損失,也就是在一九八八年,我第一次聽到有工人罵鄧小平;而樓堂館所的大量興建,使得黨政機構與老百姓之間的關係明顯對立起來,老百姓張嘴就罵那些大樓都是「喝人血的地方」;而腐敗、官倒的孳生蔓延,導致老百姓對「當官的」產生了普遍的厭惡、憎恨情緒。這就是一九八八年的社會形勢,山雨欲來風滿樓,已經為一場社會動盪積累了足夠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