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2) 文 / 龍耳東
說到興起的王珪就毫無顧忌地說:「皇上,長安作為都城,有許多不安定的地方,一方面是太靠近突厥邊境,如果突厥人乘我不備而興兵,一日一夜就可以兵臨城下;另外,秦王經營日久的洛陽,與長安也近,秦王現在居功而驕,飛揚跋扈,他以後若有反心,只需半天的時間,就可以揮兵長安。」
口無遮擋的王珪一席話,嚇得李淵驚出了一身冷汗了!他明白了長安的危險處境。王珪說出了思索已久的話:「以天下蒼生為念,更應當遷都!首先是避免軍事威脅;其次,進一步落實租庸調和均田令,大力開墾土地,擴大種植規模,把關外的均田經驗,推廣到關內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使天下百姓都能吃飽鈑!」
但身形瘦長頗有文才的陳叔達,當即反對,說:「你們怎麼總是無事生非呢?!突厥如果來犯,有邊防軍抵擋,洛陽雖然是秦王屬地,但秦王為國有大功,他必不會有反心!遷都是國家大事,怎能說遷都就遷呢?!」
老成持重的封德彝、任瑰紛紛發表意見,說:「如果樹要遷都可向樊鄧之地。遷都樊鄧之後,縮小防禦突厥戰線,朝庭在天下大定後,解散十二軍,減輕民眾的負責,讓民眾得到休養生息。」
劉政會也認為遷都可以把關外的富民政策,推向長江中下游。他說:「以目前的情況看,長安一帶人口多,土地少,遷都樊鄧之後,大量移民出關東,推行均田令,更廣泛地使民眾得到均田,擴大均田令在關東取得的巨大成績。」劉政會接著說:「相比一下,三年前關東農業受到破壞,發生嚴重饑荒,至人相食,朝庭不得不率百姓到洛陽就食。而現在卻有了大量的餘糧。這再一次證明了,皇上與太子頒行的還富於民的政策,是可以解決民眾的根本問題的。」
臉色一直凝重的李淵沉思不語,腦瓜裡飛速地旋轉著三個問題:
第一,李世民與可利可汗結為兄弟,他能調動突厥大軍,也就能控制大唐朝庭!如果在長安不遷都的話,李世民與突厥勾結,南北夾擊,朝庭就會前後受制,無法動彈了!
第二,遷都之後,就脫離了二郎李世民經營多年的勢力範圍,同時,也遠離了突厥人的軍事威脅!
第三,遷都之後,把關外實施均田令和租庸調的經驗,推廣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多產糧食,發展農業搞活商市。在江南建設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平衡全國的商市佈局。
心裡已暗自打定了遷都主意的李淵突然開腔了,使大殿上剛才還討論熱烈的氣氛一下子鴉雀無聲。李淵果斷下令「即刻詔令中書侍郎王珪、宇文士及越過終南山,到樊州、鄧州一帶,巡視合適的地址,籌劃都城的遷徙事宜。」
金殿上陳叔達、唐儉等人不甚同意但也欲語還休。裴寂、封德彝、劉政會等人接著議論遷都前、後的必需事宜。遷都的事情就這樣傳開了。從悄悄湧動到人人盡知只用了短短的半月時間。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和裴寂都贊成這遷都的主張,只有陳叔達、蕭瑀、唐儉等人極力反對。兩種不相融的觀點碰撞在兩儀殿。
「遷都之策非常荒唐!」李世民用嚴厲的措詞,來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李世民心裡清楚:一旦遷都,朝庭就會脫離自己的手掌心了!那以後政變難度就加大了。不行,堅決不能遷都!煮熟的鴨子,不能叫他們飛走了!李世民說:「自古以來,就有外族的侵略,沒有哪個朝代是靠遷都來解決的。漢朝時,衛青、霍去病都還能夠北驅匈奴,我們如果沒有安定四海的心胸,不管是留在長安,還是遷都到別處,都沒有意義!只有我們馬強馬壯,才是防禦外族入侵的最好辦法。」
時燕王羅成在側,見李世民激烈地反對遷都,也心知李世民主要就是怕遷都之後朝庭脫離了他的勢力範圍。羅成慢條斯理地道:「當初樊噲揚言率領十萬兵馬,馳騁匈奴,他的結果又如何?衛青、霍去病北驅匈奴之後呢?還不是死灰復燃,還不是以和親而告終!」
李世民沉聲:「以我大唐的國力,不超過十年,就可以平定北方。我們如果遷都避禍,長安的百姓和天下的臣民都會失望?外族突厥也會恥笑我大唐無能!」
最後這兩句語氣極重,元吉聽得心中一險,揚聲即道:「遷都是為百姓安享太平,百姓心中只會感戴皇朝的恩德。突厥入侵之禍如果能以遷都避免和減輕,又何必大興兵戈,平添戰亂,增加民眾的痛苦呢?」
李建成接著說:「遷都的考慮,一個是軍事安全,一個是商市繁榮。眼下,長安京都,商市集中而繁榮,而全國其他地區卻很貧窮。這種不均衡的商市態勢,不利於國家長遠的發展。我們遷都之後,可以改變這種現狀,把新都城設計佈局合理。當然,如果能以遷都來避免和減少將士和百姓們的戰爭傷亡,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李世民被太子的話噎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從小就是這樣,文思敏捷的大哥建成說的話,沒有人能找得出反駁的理由。李世民只好緩緩轉向李淵,雙目銳利地逼視他的父親:「父皇,您真的認為遷都利大於弊嗎?」
「你們先下去罷。」一直沉默不語的李淵,眉目間有些猶豫,他擺了擺手:「——世民留下。」
元吉和裴寂交換了眼神,建成恭順地告退。此刻,殿中只剩下李淵和李世民二人。
「你想知道朕考慮遷都的真正理由嗎?」李淵問。
世民沉呤道:「我相信父皇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遷都可以促進商市平衡發展,推動均田制的實施。同時也可以減少戰爭傷亡。這些道理你其實也很懂。」雙眼銳亮地直視二郎的李淵聲音很低沉暗伏話鋒:「二郎啊!為父喜歡你的聰明才智。而朕擔心的,也正是你的聰明才智啊。」
李世民疑惑片刻陡然心裡一震動:父皇話中有話!機智的秦王覺得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再爭論下去了。父皇似乎看透了自己的野心!善用心機的他略略思索了一下,抬頭看了略見蒼老的父親,說:「父皇,今天您很累了,早些休息吧,兒臣告退了!」
李淵點點頭無聲地看著李世民的身影消失在大殿之外,才收回目光,心裡湧上一陣莫名的心悸!與太子李建成在一起,李淵就沒有這種心悸的感覺!他的大郎孝順、賢能。自己與大郎之間非常默契,常常是一個眼神、一個舉手投足便知道彼此的想法和意圖。看看這座金碧輝煌的寶殿,李淵心裡還真有些捨不得遷出這座都城。他不能不想起李建成當年率先攻克長安的激動情景:大郎夜襲永豐倉保證了幾十萬攻城大軍有充足的糧草,雷永吉一手持盾一把大砍刀率先躍進了堅固的長安城樓英姿颯爽的李建成披堅執銳狂風似地捲進長安城。
燭火通明,夜風搖曳。天策府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風捲進一陣如雨一般的涼意,李世民心緒不寧地進了議事廳。長條案邊,早已聞訊等候的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正焦慮不安。他們在議論著遷都這件事情的本身的意義和潛在的利害關係。首都是一個國家的中樞,一般不會輕言遷都,但隨著國家整體戰策的轉換和調整,遷都便成為調整利益衝突、保持國家活力的重要途徑。那麼,此時遷都,就意味著皇帝有重大的策略要調整。是什麼重大策略需要調整呢?茶水換了一輪又一輪,檀香在爐內閃著幽幽的亮光。
他們也沒討論一個結果來。
李世民吩咐長孫無忌:「快去請陳叔達來,有事商議!」
不一會,長衫拖地,燈影晃動。陳叔達連忙乘轎而來。陳叔達是唐朝的開國元老之一。有一次唐御前賜食,送上的水果中有葡萄。當時葡萄要由西域送來,一般人很難吃到。陳叔達拿著葡萄左看右看,就是不吃,像是有話要說。唐皇李淵問他,他答道:「臣的老母,患有口乾的疾病。葡葡對她的病正合適。苦於這種水果珍貴我尋購不得,今天要是能帶回去給母親吃該多好啊!」唐皇李淵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命左右拿出多種食品讓陳叔達帶回家中孝敬老母。陳叔達與秦王交情深厚。秦王每攻城奪地,掠奪來的古董字畫、珠玉珍寶沒少送他。
博古通今的陳叔達開宗明義地對秦王說:「皇上遷都,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威脅說」,認為突劂入侵是遷都的主要原因。遷都是為了避免外來的軍事威脅;二是「控制說」,認為遷都是想解決對南部地區州府的控制問題,或者說脫離某種勢力的控制;三是「風水說」,認為遷都為了吉祥,是遵從天象的安排。」
秦王說:「請陳大人勸說皇上打消遷都的念頭。」
「為什麼秦王殿下不去勸說呢?」陳叔達故意反問。
秦王心想,這個老滑頭,明知故問。李世民說:「陳大人是朝庭重臣,說話有份量。本王的身份微妙,說得越多,反而更生疑。」
陳叔達沉呤片刻,說:「下官須多聯通幾位大臣勸說方有效果。」話畢,陳叔達望著秦王。
秦王會意,說:「費用方面,陳大人儘管放心!」
李世民剛送走陳叔達,身材高大渾實但略見粗俗的張亮急急忙忙地進來了。張亮,鄭州滎陽人。出身寒賤,務農為業。「倜儻有大節,外敦厚而內懷詭詐。」隋煬帝大業年間,投李密瓦崗軍,因告密而獲得信任。後投在秦王麾下,為秦王天策府車騎將軍。
秦王坐在太師椅子上,端起茶杯,晃了晃,沒有喝。抬眼望著張亮,說:「張將軍,你也聽說了吧?聖上就要遷都了。看這形勢,朝中京城,太子的勢力很大啊!」
張亮明白秦王弦外之音,道:「大王作為陝東道行台尚書令,在河南一帶也頗有勢力的。大王平定洛陽時將洛陽行宮中的宮女放還民間,又大加封賞助平洛陽有功的官員,在當地有良好的聲譽,深受擁戴。大王經營洛陽,也成氣候了。末將認為,不妨把地方上的武力集結起來,足可以與京城太子的勢力抗衡。」
秦王笑了笑,心想,本王作好一文一武的準備:文的是由陳叔達他們去勸父皇打削遷都的念頭;武的嘛,那就是……秦王自信地說:「好吧,就按你的意思,本王就令你即去洛陽,辦好此事,如何?」
秦王說完,便端起香噴噴的茶盞請張亮喝茶。張亮明白這是秦王送客的意思,忙起身告退。看到張亮虎虎生風的身影子消失於夜色之中,秦王低頭狼飲幾大口,喝乾了茶水,輕鬆地吐了一口大氣!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繞過長條案幾走了出來。秦王深沉地目光閃動著幽幽的冷亮!嘴角邊掛著一絲陰笑。哼!煮熟的鴨子,不能讓它飛了啊!
當夜,張亮就率領天策軍副統領王保、周枝山等一百餘人馬出長安奔洛陽了。負責京城防務的雷永吉副將得知張亮夜奔洛陽之後,立即報告太子。未奉詔命即帶兵出城,這無論如何都有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李建成召來齊王,道:「四弟,張亮是秦王府的車騎將軍,他今夜率領王保、周枝山等百餘人馬奔洛陽,會不會有什麼以動向?」
「肯定會有!」齊王一口咬定,說:「我當年與二郎在洛陽,也留有我的人員。此番我不妨暗中令我的偏將劉思行在那裡注意張亮在動向。」
「好的!四弟成熟了許多也會辦事情了!」親熱的李建成笑呤呤地誇獎齊王,李元吉興高采烈。
早朝上,蕭瑀啟奏皇帝李淵,道:「由於近日來傳出遷都之論,鬧得長安市民人心惶恐!昨天,戶部尚書來報,說長安市面上,缺少現錢流通,眾人把現錢都捏在手裡,不肯拿出來用,市面上現錢就緊張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