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長安風流

第435章 陰差陽錯 (1) 文 / 蕭玄武

    君臣二人喝盡了一壺茶又重新煮來,夜已漸深,還吃了一些消夜,話題也越聊越開。但核心,仍是圍繞蘭州與吐蕃。

    「吐蕃使者的無禮與異樣之舉,讓朕和諸臣們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於是才有了近日的御前會議。」李世民說道,「戰爭,對我中原農林帝國來說,是災難與損耗,可是對遊牧人來說卻是增盈與謀利的重要途徑。他們技術落後物產貧乏,許多的東西都需要從我們中原取得。吐蕃使者不辭而別後,朕馬上做出反應,首先關閉和禁止了邊境的茶馬交易,發出了備戰通牒。」

    秦慕白沉吟了片刻,說道:「陛下關閉茶馬互市,這極有可能導致戰爭。吐蕃人以肉食為主,一頓不能少了茶。否則,油膩腥臊足以讓他們頓生百病。吐蕃的馬匹一向賣得比較便宜雖然對我們有用有利,但是大唐在河隴的馬場一直都經營得不錯,當真算起來,那也是有它不多沒它不少。因此,關閉互貿對吐蕃的傷害更大。只是可能會苦了那些以行走在茶馬道上的商旅與百姓,得過上一段苦日子了。」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李世民說道,「朕提前發出通牒,一切從大局出發,苦了那些茶馬商人朕自然心裡知道,若真有難處朝廷也不會置之不理,不會坐視他們家破人亡。但是,若有人膽敢鋌而走險的私販茶馬,那也便是通敵賣國,定當嚴懲。」

    秦慕白點了點頭。心想,關閉茶馬互市,對蘭州的經濟也會產生一個比較大的制約。年前遷民入蘭後,座落在絲纏之路咽喉要衝的蘭州,商業發展相當迅速,很大一部份利潤的來源就是內地的茶絹與吐蕃、西域之間的犧畜交易。有許多移民的百姓與軍屬,都籍此為生計。如今朝廷突然頒發了這樣一條禁令,也不知蘭州的百姓一時之間是否能適應,若是鬧出一些民怨,可就當真不妥了。屆時,性如烈火的秦叔寶與薛萬徹等人,也不知能不能妥善處理……李世民飲著茶看著秦慕白一眼,彷彿將他心思洞穿,笑了一笑道:「朕知道你在想什麼。你上馬馳騁疆場,下馬管善黎民,此刻心裡想的是蘭州百姓軍民的生計吧?不必擔心。朕在下發茶馬禁令的同時,也已經頒布了對蘭州軍民的減稅撫恤令。去年蘭州上繳的稅賦不少啊,今年,朕不要蘭州上稅了。相信,就算短時間內完全斷絕了商旅,蘭州憑借此前的積累與家底,也能挺過這個難關。重點是,都督府要做好軍民百姓的撫慰工作,不可由內生變。」

    秦慕白點點頭,說道:「經濟制裁,其實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不過我大唐家底雄厚,蘭州的狀況也還可以。我們咬咬牙能挺過去,可是吐蕃人不行。他們一天也少不了對大唐的貿易,否則,極有可能一半人餓死病死在雪域高原。」

    李世民的輕輕的挑了挑嘴角,笑得有幾分詭譎,說道:「慕白,你一定能想透,朕為何採取這樣的措施?」

    秦慕白想了一想,說道:「滿朝上下,估計支持現在與吐蕃開戰的人不多,陛下雖有心制之,也是眾意難違。採取這樣的措施,不難逼迫吐蕃人先行出手。到時我大唐以守代攻,師出有名。朝上之人也就不便多說,天下風評也盡向著陛下了。」

    「哈哈!不錯!」李世民大笑,說道,「雖說松贊干布也是一時英傑,但他這回只能乖乖的被朕牽著鼻子走。他既然要娶我李家的女兒,就得老老實實拿出一點求婚的女婿誠意來。這又不是山大王下山搶親,輪得他對朕吹鬍子瞪眼挑三撿四,輪得到他對我大唐娘舅撒野麼?他若要開戰,朕奉陪;他若不敢開戰,則最好。朕不費不一兵一卒,也要整得他吐蕃原氣盡失邦國大亂,直到他乖乖的主動跪下求饒。」

    秦慕白欣慰的點頭微笑,說道:「大唐有這樣的實力與底氣,陛下有這樣的勇謀與氣魄,為臣為民者,揚眉吐氣!不過,微臣現在就在想,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也非等閒之輩,吐蕃國中也不乏能人智士,說不定也能識穿我大唐的計謀。到時,他們也會做出相應的應對。」

    「說到點子上了。」李世民點頭稱讚,說道,「可以豪勇百倍,但永遠不要低估你的敵人,這無論是治國還是治軍,都是一樣的道理。最近朕經常就在想,換作朕是松贊干布,朕會如何應對?如今,朕把這個問題交給你,慕白。你可以設想一下,換作你是松贊干布,當你完全洞悉了朕的意圖之後,你會如何應對?」

    「這……」秦慕白沒想到李世民會問出這樣的問題,這當真是個考驗了。

    知己知彼料敵先機,方能百戰不殆。邦國之間的政治角逐,雖然還沒有看到狼煙,但卻不比戰場之上的針鋒相對差去半籌。實際上,軍事也不過是政治的延伸,且是為政治服務的。政治較量與博弈之時也更容易產生有意圖有目的的戰爭。

    思索了一陣,秦慕白說道:「相信吐蕃人也不是真傻,他們知道,如果大規模的對大唐開戰,他們基本沒有勝算。就算能憑借靈活多變的作戰方式偷襲得手兩次,但在整體戰役上佔不到多大的便宜。因此,我若是吐蕃贊普,斷然不會在這時候發動全面戰爭。」

    「說下去。」李世民淺酌了一口茶,微瞇眼睛,既不讚許也不反駁。

    秦慕白說道:「此時較量之初,我不會第一時間自己親自上陣,我會派個小弟先打頭陣,試試反應。」

    「小弟?這個比方有點意思。」李世民笑道,「那你說,你會派誰打頭陣?」

    「西域小國多達數十個,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秦慕白說道,「但從地理、國力與外交關係上考慮,微臣以為高昌國會是首當其衝。」

    李世民拿著茶杯的手略微頓了一頓,微笑道:「也就是說,你若是松贊干布,會逼迫高昌國首先背反大唐?」

    「是的。」

    李世民笑而不語,起身走到御桌邊,拿來一份剛剛起草還未蓋上璽印的聖旨遞給秦慕白。秦慕白異訝的展開來看,頓時驚道:「原來陛下早有預料!這是一份撫慰高昌國王麴文泰的聖旨呀!」

    「呵呵!」李世民撫髯笑道,「所以朕說,你是個人才,也是朕的知己。高昌國坐落在絲稠之路的要衝之上,掐守大唐對西域數十國邊貿的咽喉。雖然西域有二十多國家都曾上表歸附我大唐並尊朕為天可汗,但是歷年來,大唐對西域的控制力並不強,遠不如突厥(是指西突厥,並非已被李靖滅了的東突厥),更比不上吐蕃。有句俗語叫山高皇帝遠,就算高昌王麴文泰無心背反大唐,也抵不過吐蕃的壓力。近年來大唐蒸蒸日上,吐蕃與突厥等部心生惶惑暗底結盟,合力對抗。突厥因離我大唐疆域較遠一直鮮有作亂,但是他們在西域的實力相當強大,強龍難壓地頭蛇,就是吐蕃人在西域也未敢輕易與之交鋒。因此,如果高昌背反,那一處絲綢之路的咽喉地帶,就會形成三家爭鳴之態勢。大唐,吐蕃,突厥。此外,西域多達數十個的小國彼此之間往來甚密千絲萬縷,好虎不敵群狼,因此,西域的局勢相當之複雜。一但高昌國當真背反,將會是一場曠世之戰。因此,朕沒敢半分掉以輕心,連日召開御前會議,以商討良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