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三十章 (6) 文 / 劉誌慶
赤山地區、茅山周邊地區、閘口地區、塘馬地區,尤其是塘馬地區,我們文化宣傳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這方面的經驗和方法可以讓我們十六旅的宣教科長許彧青作專題講演……」他環視了一下與會同志,「我想指出的是地方武裝鬥爭離不開文化宣傳,我們在討論地方武裝鬥爭時切不可忽略文化宣傳教育,軍事鬥爭有許多要素,不是單一的因素在起作用。既然武裝鬥爭離不開文化宣傳,而地方政府又缺乏文化宣傳的方法與經驗,我覺得先在縣區設立文教科,選定幹部,然後再參照部隊宣傳的方式去做,當然我們也可以派一些****幹部或戰地服務團或政治部宣教科的幹事先到地方上工作一階段,起一個示範作用,這樣我們的鬥爭會更快速、更有效地展開。」
他看了一下表,「快吃中飯了。」他又朝羅忠毅說道,「羅司令,大的方面我們旅部與蘇皖區黨委在中午定一個框架。下午請同志們制定一下地方武裝鬥爭、文化教育的具體方案,你看行不行?」
「好吧,我看這樣也行,總之要快,大家下午拿出具體方案來,照計劃實施,會議時間不能拖得太久……散會吧。」羅忠毅一揮手。
眾人聽了廖的一番話,深受啟發,邁著步子走出劉家祠堂時,相互還在探討著各種方案,熱浪在劉家祠堂門前擴展著。
羅、廖與眾幹部用完午餐,便分頭回去休息,分手前兩人決定,各寫一篇發言稿,羅作地方武裝鬥爭的發言,廖則作關於配合武裝鬥爭進行地方文化政治宣傳的報告。
羅忠毅回到寓所,點了一支煙,喝了一點茶,便動手書寫關於開展地方武裝的報告,天氣有些冷了,硯台裡的墨汁早已干了,冷水一泡,許久才化開,然後他用墨筆輕輕研磨起來,思緒也隨之飄浮起來……半天的地武會議使他深有感觸,上次汪大銘從路北到塘馬匯報工作就已經談到地方武裝鬥爭問題,他已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迫切性,便與廖海濤交換了一下意見,兩人還就此事專門找地方幹部交談過,但總覺得不夠全面,於是召集蘇南幹部齊集於塘馬就地方武裝和財經工作一道來聽聽大家的意見,再迅速制定相應的對策。財經工作會議很成功,武裝工作會議雖未開完,但從上午大家反映的情況看,也十分成功。根據大家的反映,再結合以前和廖海濤兩人關於地方武裝鬥爭的設想,做一個發言,以表明旅部、蘇皖區黨委的態度和設想,為地方工作做一個明確的引導與指示。
他來到二樓窗前,剛坐定,覺得有些疲倦,便猛抽了幾口煙,站起身,朝窗外望去,只見小圩塘波光粼粼,水是那樣的澄澈,塘馬河水聲嘩嘩,是那樣的清脆,洋龍壩上的幾棵高大的糖蓮樹伸著沒有葉子的樹杈,敞開胸懷,面對著灰色的天空,而灣底下則草垛林立,那是農民收完稻子後,把稻草就地堆在田埂上形成的特有景致,三十畝觀的田野裡挺立著硬硬的灰白色的稻稈根樁。
他真想出去走一遭,放鬆一下,連日來的工作實在是太疲勞了。四十八團的整訓、羅福佑事件、起草給軍部的匯報、一九四一年工作的總結報告、地方工作一系列會議……但一想到下午的報告,他又很快回到桌前,拿起毛筆,疾速地書寫起來,「關於蘇南地方武裝建設問題的報告」在紙上蔓延開來。
他展開手腕,揮舞手臂,應和著腦中的思維,一行行字在黃色的宣紙上鋪展開來。
「同志們,十六旅成立後,我們轉戰太滆、長滆、茅山地區,在這期間,我們對於地方武裝鬥爭沒有什麼特別的幫助,對於蘇南地方武裝鬥爭的情況瞭解得不大清楚。這一次召集大家開會,因為塘馬地區離敵人的據點很近,開會的時間不宜過長,所以時間顯得比較短促,準備不夠,搜索的材料還不夠充分,今天我只能依據蘇北情況以及僅知的地方武裝實況,對今後地方武裝工作,提供一些意見。
「第一部分,蘇南的形勢和建立地方武裝的重要性。
「……要有強大的抗日力量,並不能僅僅依靠正規部隊,現在我們的正規部隊不夠,我們正在努力擴軍。但是擴軍的數目有限,無法應付時局的需要,必須要使各個鄉鎮普遍地建立起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來,使蘇南能有眾多的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這些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能與主力部隊相互配合,這樣才能算是真正建立了強大的武裝力量,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羅忠毅的筆停了下來,輕輕地歎了一口氣。他覺得這真是一個大困難。陳、粟北上後,主力幾乎全去了蘇北,自己和廖海濤則留在了蘇南,現在首要任務是要建立起強大的正規部隊,才能應付日偽重兵把守的心臟地帶——蘇南的局面,但地方的武裝力量已經十分脆弱,無法再為正規部隊提供兵源,現在又要花大力氣去發展地方部隊,這對正規部隊的領導來說是何等的艱難。塘馬看似平靜,從周邊的情況看,實乃危機四伏,而這本身由地方政府完成的事,如今因鄧仲銘北上,只剩下歐陽惠林等數人,重擔又落在自己與廖海濤的肩上,且十六旅本身又出現了四十八團西移和羅福佑事件,這不得不令自己心急如焚。
他手中的筆又繼續揮動起來:「現在有些同志還不瞭解建立地方武裝鬥爭的重要,還存在著許多不正確的觀點。我們必須深刻瞭解這一點。
「一、敵人為了實行新的戰略目標,用以華治華的辦法來麻痺和奴化廣大群眾,正在強化偽軍力量,日寇還組建機動力量,不時偷襲我方,對我蘇南抗日民主政權是一個威脅。如果地方武裝能得到發展就能成為保衛抗日民主政權、保衛農村的一支強有力的力量,所以,只有廣泛地組織地方武裝,才能使偽軍無法活動,才能粉碎敵人的機動部隊的進攻,才能使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得到保證。
「二、中國現在是一個軍事弱國,所以我們只能按照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游擊戰爭與敵作戰,只有這樣才能削弱敵人,剿滅敵人,轉變敵我力量的對比,由敵強我弱,進到敵弱我強,以至實行****,游擊戰爭不僅僅是正規部隊的問題,而應該由廣大的群眾參與,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民戰爭,只有廣大的群眾加入了武裝鬥爭,建立起地方武裝鬥爭,才能慢慢地轉變敵我力量的對比,最終驅逐日寇出境。
「三、敵人掃蕩時,我們往往覺得兵力不足,但在華北,情形就不一樣。在華北除了有強大的八路軍外,還有廣大的地方武裝配合,敵人一般不敢輕易掃蕩,即使掃蕩,主力部隊也能集中起來,擔任突擊任務,牽制任務則由地方武裝來擔任,這樣就易於取得作戰的勝利,現在十八旅北上,十六旅孤懸江南,在狹小地區受敵頑兩面夾擊,如果沒有地方武裝配合,作戰將會非常困難。
「四、中國抗戰是長期的,因此我們的抗戰組織必須適應戰爭的長期性。我們的武裝必須要有持久的兵員補充,我們在敵人的心臟地帶作戰頻繁,運動性又非常大,東面突擊以後,又要迅速地轉移到西面突擊,就是說早晨打了一仗之後,中午又要打一仗,到了晚上又要打一仗,十六旅成立後,先後進行了厲山、南宅、雪堰之戰,轉到溧陽北部後又進行了綢繆之戰、黃金山之戰,部隊又攻克西暘、大蒲干、郭莊,向西進入溧水、高淳地區,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充實的主力,沒有不斷的兵員補充,那麼在這種幾次的連續戰鬥中間就不能支持了,而地方武裝鬥爭就是充實主力兵團的後備力量,使主力兵員不僅得到很好的配合,而且得到不斷的補充,能夠支持長期的艱苦的鬥爭。
「我們新四軍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嶄新的人民軍隊,普遍地組織建立地方武裝,使人民群眾參加軍隊不僅可以提高群眾對革命軍隊的認識,同時對保障革命的勝利具有深遠的意義。」
羅忠毅覺得口渴了,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猛覺舌頭一涼,方知氣溫低,杯中的水早涼了,覺得牙齒有些酸。他的牙齒有些毛病,在閩西殘酷的游擊戰中,他脫掉了兩顆門牙,在龍巖找醫生鑲了兩顆門牙,如果喝過涼的水,牙齒就會覺得酸疼。他站起來,走到床邊,拿起熱水瓶,往杯中加了些熱開水,然後慢慢地嚥了一口。
開水下肚,心裡感到一陣溫熱,他又坐到桌前,但沒有拿筆,腦中的思緒又急速旋轉起來。對於地方武裝,自十六旅成立後,他關心得少了些,但在二支隊任參謀長,江南指揮部任參謀長以及在二支隊擔任司令時,在丹北、宜興和橋一帶活動期間,他對地方武裝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他覺得在發展地方武裝方面有許多經驗教訓,成功的自不必說了,今天在塘馬召開的會議上,劉一鴻、諸葛慎、李釗、陳練升、樊玉琳、洪天壽、朱春苑等能出席會議,本身就是成功的標誌,他們這些人都是搞地方武裝鬥爭出生的,說明了陳毅同志在搞統一戰線,收編地方武裝是卓有成效的,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比方說,初期發展地武時,招來了不少流氓、兵痞、幫派頭子,花了很多錢,發了槍支,結果有的連槍都拖走了,所以對於這些十分複雜的人,使他們真正成為很好的純潔的地方武裝是困難的。又如濫下委任令招兵買馬,這樣有些兵油子拿著委任令到處招搖撞騙,造成不好影響。正規部隊只顧眼前,不顧將來,為了使其部隊能得到補充,在地方武裝剛剛發展起來就把它吃掉,這也很不好。另外對地方武裝的發展,關係不夠,調槍給地方武裝,結果給的都是壞的,有的發了槍不發子彈,派幹部不派很好的,派一般的。
儘管這些是極個別現象,但不能不引起注意。當然地方黨也有些缺點,因為地方武裝要加強和充實主力,地方黨的領導就消極,好像認為自己是兵販子,他們沒有認識到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要保障戰爭的勝利,就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特別是要有堅強戰鬥力的主力部隊,四十八團成立如此緩慢,就遇到這些問題。
某些地方同志有依賴觀念,對地方武裝所需的幹部給養都要依靠主力供給。沒有自力更生的精神,這不好。賀龍同志不是兩把菜刀鬧革命嗎,如果有賀龍這樣的精神,我們的地方武裝就不會這樣了。還有些人一味地講究武器,更新武器是必要的,但不能和正規部隊一樣,因為任務不一樣嘛。至於單純從物質上考慮,盡量改善待遇,改善生活,而不是主要從政治上提高他們的覺悟,也是不對的。
他提起筆,很想把這些問題與現象寫在上面,但考慮到這些現象是極少的,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上,恐怕會挫傷地方黨領導的積極性,便猶豫起來,最後他還是放下筆,決定在會上稍微提一下,不馬上寫進報告中。本次的會議是激發地方領導人的積極性,群策群力,解決面前的困難,現在的地方領導是優秀的,他們確實很困難,他們像十六旅一樣,承受著比陳、粟北上前更為艱巨的任務,現在重點要把如何發展地方武裝問題闡述一下便行。
他拿起毛筆在黃色的紙上繼續寫道,「第二部分,對以後地方工作的意見:
「一、發展地方武裝的正確路線是群眾路線,這也是兵民是勝利之本的體現。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發動群眾,才能進行戰鬥,只有依靠群眾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我們要使群眾認識到組織武裝的重要,而自覺起來,要求組織地方武裝。
「二、地方武裝的組織編制和指揮系統問題。地方武裝可分為脫離生產和不脫離生產兩種,在敵占區應當成立不脫離生產的秘密民兵組織,在游擊區,可以組織脫產或不脫產民兵組織,視情況而定,而在根據地可組建脫產的民兵組織,一般的凡鄉下成立不脫產的地方武裝,當然也可視情況而定,目的是普遍發動群眾,使每鄉都能有一個武裝組織。
「以區為單位應組織脫離生產的地方基幹武裝部隊,至少是一個中隊或一個大隊,以縣為單位應該成立警衛營或警衛團。
「三、地方武裝的裝備問題,許多地方幹部向旅部要槍,這很困難,槍的來源很少,過去繳的槍連正規部隊配備都不夠,自己製造,材料經費技術都受限制,繼續通過繳槍的方式,比較困難。偽軍那兒還有點可能,日寇那裡不可能有大的數量,在眼下,可採取以下方式。
「1.奪取敵偽武器。這只是一種方式,伺機而行,不能強行推廣,特別是偽軍,我們可以爭取利用或者加以消滅,但需要等待時機,數量也是受到限制的。
「2.用錢購買。盡量想辦法找關係,用錢到敵偽區域中買,最好能有上海關係,或找到軍火商,能買到重武器更好。
「3.自己造。我們對敵戰術最好是採用近身搏擊和偷襲,所以手榴彈、地雷能發揮一定的作用。這東西造起來較為容易,只要環境允許,我們可以大量造,原先的兵工廠在建昌圩,現在移到塘馬、黃金山一帶,但兵工廠不宜待在一地,應經常移動。
「4.正規部隊適時調撥。但眼下難以做到,十六旅除特務連外,裝備都很差,有的連隊還不是人人有槍,所以只能視戰爭的情況而定。
「四、地方武裝的待遇問題
「這個問題由張其昌來做,關於經費來源,區鄉以下的,原則上自籌,由縣的軍事部、財政部統一來籌,縣以上由旅部或蘇皖區黨委供給。
「五、地方武裝幹部問題
「1.地方武裝的幹部主要來源應出自地方,如諸葛慎、朱春苑、李釗、陳練升、錢震宇、蔣鐵如、薛斌、樊玉琳、洪天壽、樊緒經、李廣就是最好的例子,地方黨政機關應選派最好的,最忠實可靠的人去領導地方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