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戰爭與回憶

上集 第五部分 第216節 丘吉爾的最大失策 文 / 赫爾曼-沃克

    首先,丘吉爾對他軍隊司令員的愚蠢干涉造成了北非戰場的這種形勢,當然他對此隻字未提。

    英國人在敦刻爾克的危局中拋棄盟國而自己逃之夭夭。法國已經站不住腳,於是墨索里尼便在一九四年把意大利投入戰爭。這位意大利獨裁者滿以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撈取兩個已經入土的帝國留下的戰利品,所以他從利比亞這塊遼闊而乾旱的領土上向埃及發動了入侵。這種情景猶如一隻鬣狗把一頭受傷的獅子誤認為死獅子而過早地去咬它。英國的空軍和海軍幾乎仍舊完好無損。他們的中東軍團也是這樣。他們不僅從陸地和空中反攻,迫使意大利人向西逃竄,而且向南方派出少量兵力,一舉拿下索馬裡和埃塞俄比亞,從而在紅海和東非海岸全線為英國海上運輸清除了障礙。

    當時,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人被打得潰不成軍。英國的裝甲縱隊在哪裡出現,那裡的意大利人就紛紛不戰而降,儘管他們在人數上要大大超過敵人。眼看英國就要贏得北非的戰爭,直抵中立的法屬突尼斯了。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權和制空權,這將給我們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

    雖然希特勒當時一心籌劃入侵俄國,這一連串事件還是促使他向西西里島派遣了一個空軍飛行大隊,向的黎波里派出一支規模不大的裝甲部隊,以加強面臨崩潰的意大利部隊。永垂不朽的隆美爾就是這樣出場的。一九四一年二月他在的黎波里登陸的時候,正值意大利部隊瀕臨土崩瓦解的境地,當時他只是一名不見經傳、資歷短淺的裝甲兵將軍。單憑他一萬人的非洲軍團是很難阻擋迅速逼近的英國軍隊的,但丘吉爾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的一次最愚蠢的行動,為隆美爾提供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好機會。

    當時,無勇無謀的墨索里尼在希臘陷入困境,而希特勒卻想先對巴爾幹國家敦睦修好,以便進攻俄國。表面看來,我們很可以入侵希臘去穩定那裡的局勢。正是由於丘吉爾作出了這種判斷,他才命令取得節節勝利的非洲部隊停止前進,強行抽調出四個戰鬥力最強的師運往希臘!他的巴爾幹狂老毛病又復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就曾為此而在加利波利出醜。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丘吉爾都被一種怪誕的念頭附上了身,使他認為巴爾幹半島上那許多說五花八門語言、嘰裡呱啦的人們、早先的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一片頹垣斷壁上像七巧板一樣拼在一起的那許多小國家,會聽人籠絡而聯合起來,「奮起反對德國」。這次他的這種愚蠢行動使英國又經歷了一次小小的敦刻爾克撤軍,在希臘和克里特島慘遭失敗,而且也同時喪失了保全北非的機會。這四個師敗回利比亞的時候,他們的裝備已破爛不堪,銳氣已經消磨淨盡,但隆美爾卻已站穩腳跟,而沙漠戰役仍在繼續。要進行兩年的激烈戰鬥,整個英美強大的部隊聯合發起進攻,才能彌補由於丘吉爾的愚蠢舉止所造成的損失,才能奪回英國本來已經到手而被它丟掉的戰果。

    英譯者按:世上沒有不犯錯誤的偉大人物。丘吉爾將部隊從北非調往希臘是時機上的失算。但丘吉爾在其大言不慚、妙筆生花的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部歷史著作中對此沒認賬。人們要想對當時發生的情況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理解,就必須閱讀其他人的一些著作,包括像隆這樣的著作。

    沙漠之戰

    北非的沙漠戰役是相距一千四百英里的利比亞的黎波里港和埃及亞歷山大港這兩個海港基地之間的拉鋸戰,長達一年半之久。它像是一場相互輪番進行追逐的遊戲,開始是非洲軍團,繼而是英國部隊,都為了發動進攻拉長了供應線,都是因補給不足而又各自撤回基地。隆美爾寫道:「沙漠戰役之勝負,在交火之前就由軍需部隊決定了。」可見後勤供應在這次戰役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暴露南方側翼在埃爾溫-隆美爾出色的沙漠戰術中佔有主導地位。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是一片廣袤無垠的沙漠地帶,面對這一望無際的暴露側翼,傳統的陸戰法則也就無用武之地了。隆美爾就是以這種側翼運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因為他不斷變換花招,弄得他呆頭呆腦的敵人暈頭轉向,眼花繚亂。

    然而一支沙漠軍隊的活動範圍,猶如一支艦隊,取決於它所能攜帶的燃料、食物和水的數量,以及返回基地時所需的相等數量的儲備。隆美爾一往直前勢如破竹,有點忽略了這種限制;所幸的是,他的參謀人員卻沒忘記這點。而阿道夫-希特勒對此是永遠無法理解的。他的頭腦仍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一個步兵的頭腦。在歐洲,物資充沛的供應線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的軍隊可以靠被佔領的富饒國家,像法國和烏克蘭,取得給養。對裝甲縱隊在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地帶行進的情景,希特勒是想像不出的。儘管他在統帥部經常觀看新聞紀錄影片,但這些影片的內容在他僵化的頭腦中是不會留下任何痕跡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