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1卷 小將出道,收復遼東 第二十七章 多爾袞的爹死了 文 / 塞外白龍

    處在巨大愜意感中的多爾袞終於感受到了雷擊般的打擊。赫圖阿拉的噩耗傳來,爹死了。

    本書從一開始,就沒有介紹**哈赤先生,現在人既然沒了,也有必要為他做一個比較公正的總結。

    **哈赤,全名,愛新覺羅**哈赤,生於1559年2月,崩於1626年。二十五歲時,以祖傳的十三副鎧甲起兵,迅速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稱天命大汗。薩爾滸之戰後,遷都赫圖阿拉,也就是現在的瀋陽。此後一直發飆,攻取遼東七十餘城,1626年,兵敗寧遠,同年,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於清福陵。、

    差不多也就這些了,無論享年多久,無論幹過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總結起來,也就是這麼一段話。

    對於這位**哈赤先生,有人誇,也有人罵,誇他的,說他的後金部隊對明朝打擊代表先進生產力,罵他的說他濫殺無辜,暴虐昏君。可是不管怎麼樣,也就到此為止了,老頭徹底的笑了,含笑酒泉,甩手走人了。

    他是走了,留下這一大攤子家業,總得有人繼承。這不是多少年後的社會,有幾個兒子平均分。在那個時代,在那帝王之家(此時還沒有稱帝)。不管兒子有多少,不管家業有多大,鑰匙只有一把,也只有一個兒子能接過這把鑰匙。

    所以,即便是老頭有十五個兒子,最後也只能有一個人,能繼承他的大汗之位,問題出來了,這個位置該誰坐。

    所有的貝勒旗主,哪個也不是吃乾飯的。都有自己的部屬,包衣。自己的實力。誰也不會服誰,都是兩個肩膀扛個腦袋,你能當大汗,我不能當?你長的像天子,有龍鳳之姿?少扯淡,小時候你撒尿和泥那尿就是我撒的,裝什麼裝。

    估計**哈赤這位天命大汗,在九泉之下要是能知道,自己的兒子們不會為自己的死悲痛,只顧著爭搶自己屁股下面那把椅子的話,老頭沒準能氣的活過來。

    等這些兒子們折騰半天,斗的你死我活亂起八糟的時候,忽然都驚醒了。此刻不是他們折騰的時候,關鍵是要防住一個人:多爾袞!

    這很正常,因為此刻的多爾袞,正在出兵放馬,手裡是三萬多的精銳!如果他揮師回朝,來一出逼宮的話,事情就很危險了。沒準這群正在爭奪的人,就會被捲包燴。

    這不僅僅是因為多爾袞是軍事奇才,也不僅僅是因為,他手裡的兩白旗。而是由於大汗對他的寵愛,以及他的生母。

    多爾袞的母親,是天命汗**哈赤最後一個大妃:烏拉那拉氏。阿巴亥。這位英雄母親十二歲就嫁給**哈赤,先後生下十二阿哥阿濟格,十四阿哥多爾袞,十五阿哥多鐸。此三人都是後金驍勇善戰的猛將,尤其多爾袞,更是智勇足備。

    無論是母憑子貴還是子憑母貴,烏拉那拉氏最終被封為大妃。在未正式稱帝前,汗王的大妃,等同皇后。

    這就很難辦了,內有一個大妃母親坐鎮,外有多爾袞統帥三萬精銳。這個棘手的問題就擺在其他的貝勒阿哥面前。一旦汗位被多爾袞繼承,就會立刻鞏固。此後,其他的阿哥都成了多爾袞案板上的肉了。

    這個問題,被以一個很簡單的方式解決了。四大貝勒商量後,決定暫不對多爾袞發出喪報。所謂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他們在找到共同的敵人後,迅速結成了一個看似堅固的攻守同盟。

    第一,嚴密封鎖消息,以防在京城佈防完備之前,多爾袞回師。第二。即刻把京城駐防部隊所有千總以上的兩白旗軍官全部撤換,換成兩黃旗的軍官,以掌握絕對的軍事主動權。第三,一旦封鎖消息不利,多爾袞還是回師了,以汗王遺詔的名義,裁減兩白旗人馬,併入兩黃旗和兩紅旗,剝奪多爾袞的兵權,如果他不從命,新任汗王即行以叛逆的名義討伐他。第四,也是最狠的,幹掉阿巴亥,消除裡應外合的隱患。

    四大貝勒最終內定的大汗,是皇太極。按照排除法也應該是他了。大貝勒代善,一向不得老頭的好,在朝臣中也沒有什麼威信,而且,生活作風也有問題。本來一個貝勒王子沾花惹草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偏偏他沾惹的花草據說是他爹的妃子。有了這個前科,汗位也不用多想了。二貝勒阿敏,是**哈赤的侄子,兒子還有這麼多,自然輪不到侄子,也被排除了,三貝勒莽古爾泰,就是一粗人。除了打仗也不會別的。其他的小兄弟們,沒有自己的實力可以抗衡,所以,皇太極當仁不讓的做到了大汗的位置上。建號天聰。

    皇太極獲得了兄弟們的支持,當仁不讓的坐到了這個大汗寶座上,他做的第一件事並非操辦老頭的後事,而是幹掉烏拉那拉氏,阿巴亥大妃。除了是消除對自己的隱患外,更重要的是恨意,難以言傳的恨意。

    **哈赤的前大妃,孟古哲哲,是皇太極生母。而迎娶阿巴亥之後,他迅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了這位比自己小三十七歲的嬌娘身上,以致其他七位妃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皇太極心中,對阿巴亥有恨,也就順理成章了。

    正式接班第二天,皇太極召集所有成年的阿哥貝勒集會,宣佈大汗賓天之前最後一道遺命,即是阿巴亥大妃,自願殉葬。去地下陪伴大汗。

    年輕的大妃自然不肯就死,垂死掙扎。這在如狼似虎的幾個校尉面前,似乎顯得過於柔弱和無濟於事。在所有貝勒的注視下,阿巴亥大妃被弓弦立斃。享年三十六歲。

    多年以後,早已掌握了實權的多爾袞,追封自己的母親為孝烈武皇后。配享太廟,身後極盡哀榮。可惜,人死如燈滅,這一切,她已經毫無感知了。

    四大貝勒的保密工作還是做的差了些,就在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前,一名忠實的正白旗牛錄章京還是衝出了重重危機的赫圖阿拉,經過長途跋涉,狂奔到山海關前線軍營。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把這個消息告知了在山海關前線的多爾袞。

    聽到消息的一瞬間,昏厥在地的多爾袞,絲毫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永遠失去的,不只是父親。

    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舉哀回軍,公正的說一句,此刻的多爾袞,只是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少年。儘管驍勇善戰,儘管文韜武略。可畢竟是喪親之痛,無法克制,也無法做到所謂的喜怒不形於色。他著急回軍,或許真的沒有想到更多的東西,比如爭奪老頭留下的家產和鑰匙。他只想去奔喪。只想在自己父親的遺體前痛痛快快哭幾聲。

    此時,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不能舉喪。多爾袞頓時怒髮衝冠!目視這個發話的人,原來是不久前投誠過來,被自己封為漢軍都司的劉鳶。

    「劉鳶,此處焉有你說話的份,還不快滾出帳去!再有隻言片語,休怪你十四爺的劍下無情。」多爾袞衝著還想說點什麼的劉鳶怒吼道。

    畢竟端的是人家的飯碗,自己還是個投降者,被人家看不上也是應該的,劉鳶沒有再堅持,諾諾連聲,退了出去。

    其實不怪多爾袞的憤怒,設身處地的想想都可以理解他,誰死了親爹老子,還有不讓人家哭的,簡直是豈有此理。

    然而劉鳶這次,確實說了一句有用的話。此時正是與敵對陣之時,全軍舉哀,然後撤退。山海關派兵追擊怎麼辦,沒有士氣如何打仗。

    並非是劉鳶一瞬間變得聰明了,他這樣想太正常了,兵不厭詐,而他自己雖不知兵,卻是十分的奸詐。經歷了上一次謀刺哥哥失敗的經歷後,他變得聰明內斂了許多。或者說,如果以前他是個人渣的話,現在他已經是一個高度提純的並且有一定智商的人渣。

    可是不管怎麼樣,人渣總是人渣,他之所以有那樣的想法並且提出那樣的意見,也是為了自己。萬一後金被山海關偷襲,自己會不會死在亂軍中都未可知。不過,如果堅持這麼說沒準現在就被這位盛怒和大悲中的十四爺砍了。審時度勢,還是閉嘴的好。

    劉鳶想的沒錯,不過他沒有料到的是,山海關的駐軍並未出城追擊。這並非是劉鴻總兵的無能,更不是山海關的兵都慫了。事實上,劉鴻帳下的八千子弟兵,都是有種的漢子,之所以沒有來追擊,是因為,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山海關來了一個沒種的監軍。不管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

    他更沒有料到的是,山海關的大部隊沒有追擊,卻並非沒有人來追擊。更想不到這些無法料到的人的追擊,會給這撤退中的三萬人帶來怎樣的結果。

    獵狼小隊,已經據他們的腹地不足十五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