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1卷 小將出道,收復遼東 第二十六章 魏公公還嫩點 文 / 塞外白龍

    獵狼小隊潛出山海關,去執行任務。在凌雲的眼中,多爾袞這頭狼,此次,一定是在劫難逃了。

    此時的多爾袞可不這麼想,也沒有想到。不僅是他,誰能想到,一支只有六個人的小隊,就會有這個膽子,去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開玩笑,誰陪你笑啊。

    後金部隊紮營在明軍城池五十里外,完全是一個圍而不打的陣勢。多爾袞這些日子過得還比較愜意。沒事的時候,跟自己的幾個幕僚喝喝茶,跟幾個將軍比比劍術。要說瀟灑,估計誰也幹不過這位十四爺了。

    正在一點點靠近自己目標的獵狼小隊沒有想到,山海關城內的劉鴻沒有想到,就連多爾袞自己也沒有想到。後金大本營赫圖阿拉發生的一件事,讓他們對陣的雙方都打亂了自己接下來的計劃。

    獵狼小隊還在向著自己目標出發,他們已經換上了後金軍的軍裝,凌雲在走在最前面。後面的弟兄們成一字型緊跟其後。

    此時,距離後金紮營地點,不足十五里。一路沒有再遇到任何的危險。

    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的時候,不遠處忽然燈籠火把,亮如白晝。,一隊人馬四散排開。大約有二百來人。為首一人端坐馬上,身著白盔白甲,手持亮銀槍。

    凌雲笑了,這是唱的哪一出,要演趙子龍呢。可惜你長得還真差點行市。他的腦子急速的轉動著。想著是不是要先發制人,或者如何應對對方的盤問。

    馬上那員將被凌雲這一笑給弄懵了,「你你你,你笑什麼!」。不張口還好點,原來是個結巴。

    看對方這個樣子,也不是什麼機靈人,可惜了這身的行頭啊。忽然,一個念頭電光石火般在腦海中閃現。這不是後金的人馬!

    後金部隊的鎧甲,顏色鮮明,按正黃、鑲黃、正藍、鑲藍、正白、鑲白、正紅、鑲紅八旗來劃分。何時出了這銀盔銀甲了,這明顯是我大明朝的裝束嘛!還是先弄明白為好,如果誤傷自己人,或者被自己人誤傷,都是很鬱悶的事情。

    「馬上這位將軍,你是哪一營的,為何圍我?」。凌雲試探性的問道。

    「為何圍你!你們八旗韃虜侵我國土,略我子民,辱我姐妹。你家小將軍在這等候三天了。本想有塊肥肉吃,誰想只遇到你們這幾個散兵游勇。不過也好,小將軍我不挑食,麻雀再小也是塊肉,殺掉一個就少一個!」。說罷,揮了揮手中的銀槍,示意士兵衝殺。

    在這一瞬間,凌雲考慮了很多,這個人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山海關被圍困多日,這員將和這二百兵忽然就從天而降,這是怎麼說的。雖然他說的如此的慷慨激昂,明顯卻有些底氣不足。

    轉瞬又一想,這個聲音怎麼如此的耳熟呢。雖然刻意變聲,總覺得從哪聽過這個聲音,既然聽到過,就應該認識,既然認識他,他肯定就知道我。知道我還要殺我?

    為今之計,只有擒賊先擒王!凌雲隨意一抬手,摁下袖箭裡的機關,一枝袖箭帶著凌厲的風聲飛出去,正中面頰,那個剛才還耀武揚威的小將,慘叫一聲,跌倒馬下。凌雲身後幾人隨即上前把他控制住。

    普及一下關於兵器的知識。在百度裡,袖箭的定義是這樣的:古代的一種兵器。箭裝於筒中,內設彈簧,一按機括,箭即發出。筒長六寸,箭長四寸六分。用時藏於袖中,故名。

    作者再補充一點,這個筒,一般固定在袖子上,屬暗器一種,一般一個筒的容量應該是三到四支箭。

    見主將被抓,後面的二百人頓時亂了陣腳不敢亂動,其實凌雲也是留了情面,沒有弄清事實的情況下,沒有使殺招,不然,這一箭就奔咽喉去了,還用得著射面頰。

    凌雲吩咐一聲,「石頭,除去他的甲冑!」,石頭答應一聲,三下五除二,別說甲冑,連內衣都給他脫了個利索。

    接著火把的亮光,凌雲和自己的兵都向這個人望去。一看之下,全部大吃一驚。

    此人下體空空如也!竟是個太監!

    獵狼小隊除凌雲外,其他五個人禁不住一陣哄堂大笑。那太監被人如此凌辱,也覺羞恥,掩面不語。

    那二百人眼見此等陣勢,不知該如何是好,紛紛後退。

    凌雲把胳膊又抬了起來,這次,對準了這位公公的咽喉。「我說,你也看得出來,我剛才是有心給你留條命。現在,告訴我我想知道的,你這條命還能保全,不然,我這第二支箭可射不偏!聽說過後金的貝勒莽古爾泰嗎,幾十米的距離,我一箭讓他丟了一支眼,現在我的手一動,就能讓你丟一條命。在我面前還一口一個少將軍自稱,難道我們大明朝沒有男人了,需要你們這些閹人為將!」。

    我不得不公正的說一句,本書作者觀點不代表凌雲本人的觀點,凌千戶對閹人有一種沒有來由的憎恨,或許是因為他的思維,代表的是文官集團的利益,雖然他來到大明軍營後,是以軍功進階,以後的從軍生涯中,也是帶著自己逐步挑選組建的特戰隊東討西殺,但是他畢竟從小受的是正統思想的熏陶。放浪形骸的外表遮擋不住他內心本質。

    然而從明宣宗朱瞻基以來,設置內書堂教太監讀書,太監一天天登上政治舞台。直至掌握了這個朝廷最機要中樞的權力。文官集團被排擠到了政治舞台的邊緣。

    天啟年間,終於到了邊緣的文官集團進行了一次集中的反撲,這就是標榜自己「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東林黨。這次反撲的結果是,已經到了邊緣的文官們,被魏忠賢九千歲看著不順眼,一腳給踹了下去。徹底崩盤。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凌雲在見到來山海關監軍的魏全孝那種種按捺不住的行為了。作者的意思是,凌千戶有點偏激了,下西洋的鄭和,造紙的蔡倫,不也都是英雄人物嘛。

    審訊異乎尋常的順利,這個裝扮成明軍將領的人,原來是魏全孝的貼身小太監,叫皮三。他領的這二百人也不是明軍,都是糾結的地痞流氓,只是因為凌雲冒犯了魏公公,才出來追殺的。誰想輕易就被捉住了,只求饒命。

    凌雲仔細看看這些拿著明軍旗號的人,心理嘀咕,這些人是怎麼拿到盔甲和旗號武器的,這是軍需官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怪不得這些拿著武器的人面對著六個人竟會嚇得發抖。也真是有意思了。

    思慮再三,他還是決定放過這些人,不至於逼得狗急跳牆。

    凌雲抽出自己隨身短劍,向著皮三走去,嚇的皮三跪在地上,磕頭像雞搗米一般。

    這一劍還是揮了下去,紅光一閃。

    只是斬斷了他的胳膊。「知道回去怎麼說嗎?」。

    「知道,知道,謝凌千戶不殺之恩!」。皮三顧不上疼痛,一味只是磕頭。

    「滾!」。

    聽到這句話好像是得了聖旨一般,皮三帶著自己的人。連滾帶爬的去了。

    此時,一匹戰馬飛奔進後金營區,馬上的人幾乎要脫了相了。眼看上氣不接下氣,直奔到多爾袞面前才翻身下馬。不是下馬,簡直就是在馬上轱轆下來的,渾身的汗漬血污。

    這時軍中司馬走上前來,對著馬上的人喊道,營前騎馬是死罪!來呀,拉下去斬了。

    多爾袞擺擺手,「且慢,我大金的將士豈有不懂規矩的,定是有萬急之事才會如此。你且別急,容他慢慢說!」。

    此人看來已經是長途跋涉之餘了,說話上氣不接下氣,「十,十十四爺,大汗他……」。才說到這裡,眼睛一翻,昏了過去。

    把個多爾袞急的沒法,大汗,大汗怎麼了!努爾哈赤有很多的兒子,唯獨對多爾袞寵愛有加。因此多爾袞也對這個父汗有不同於其他兄弟的感情。

    多爾袞情急之下也顧不得叫軍醫,上前搖晃,醒來!醒來!

    奄奄一息的士兵終於睜開了眼,「十四爺,大汗駕崩了!」。這句話,用盡了他全身的力氣,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閉上了雙眼,這次,是再也醒不過來了。這名忠誠的勇士去地下,追隨自己的主人了。

    同時倒在地上的,是十四貝勒多爾袞,這名連日來都生活在愜意中的後金主將,兩白旗旗主,終於承受了他不能承受之痛,他都沒顧得上哭出聲音,就兩眼一黑,昏死過去了。

    幾名親兵都嚇壞了,迅速衝過來,把十四爺抬進帳中休息,又把心腹愛將哈巴赤,還有多爾袞一貫倚重的謀士何洛會都叫來商議。

    多爾袞終於醒了過來,看到幾員將軍和謀士都圍攏床前,心中悲慼,卻顧及自己的形象,不能在這些人面前掉淚。

    「何洛會,你去曉諭各營,命令全軍舉哀,備置孝衣孝服。哈巴赤,你去安排,做撤軍事宜,三個時辰後,拔營,回京奔喪!」。多爾袞強忍著巨大的悲痛,一件件囑咐。

    「十四爺,此時不應舉喪!」。這句話,像是平地炸開了一個雷!所有人都楞在當場。齊齊向說話的人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