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文 / 司馬路人
六
風的確大了起來,帷幕也被刮得一鼓一癟,看著晉王嬌生慣養白白嫩嫩的小身材,太宗還真擔心風把他刮出什麼毛病來,只好說道:「走,跟朕到帳裡下一盤棋,等風小了再出去,就著空兒朕也給你講講當年朕是怎樣打仗的。」
回到御帳中坐定,燈光下,太宗邊和兒子下棋,邊講起當年他怎麼幾天幾夜不睡覺追擊敵軍的,餓了吃馬肉,渴了飲馬血。晉王聽了,也不住地點頭稱是。爺兒倆一盤棋沒下完,但聽得行宮門口人聲大噪,有喊殺聲大起,和乒乒乓乓刀槍的碰撞聲。太宗把棋盤一推,披甲而起,擎著寶劍就要往外衝,讓唐儉死死按住——「情況不明,陛下和晉王呆在御帳裡千萬不要動。」
這時,外面已傳來嗖嗖的射箭聲,有數只利箭已射透帷幕,嵌在帳篷上。太宗攬住晉王驚呼:
「叛賊射箭力道如此深厚,剛才虧治兒攔住沒有出宮,否則,黑暗之中我等必死於亂箭之下。」
唐儉指揮衛士以身體為盾牌圍住太宗,而後持刀提弓衝出帳外。帳外喊殺之聲不絕,不時有慘叫聲傳來。這是一次非常事變。太宗雖然勇猛,但如今已是九五之尊,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按劍坐於內帳,並不停地囑咐兒子李治要沉住氣,不要害怕。半個時辰的功夫,外面殺聲漸漸停息,唐儉喘著粗氣進來奏道:「是突利之弟中郎將結社率,擁突利之子賀邏鶻叛亂。現已被折衝,孫武開率眾擊退。結社率等逆賊馳入馬廄,盜馬二十餘匹,現已向北逃竄。」
「我衛士有什麼傷亡沒有?」太宗急問。
「衛士死傷數十人。」唐儉繼續匯報道,「據被俘的人交代,結社率所引的叛賊皆是突厥故部落善射之輩,他們夜裡就在宮外埋伏,單等皇上早起時伏擊。幸蒼天有眼,差晉王絆住皇上沒有出行宮,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趕快派人追趕結社率,不能讓這個叛賊跑了。」
「孫武開已帶人追去了。」
結社率等人向北逃竄,渡過渭水,欲回到原來的部落,卻被追兵趕上殺死。所脅持的突利的兒子賀邏鶻也因過失被發配至嶺表。結社率襲擊御駕事件發生後,群臣紛紛上書,言突厥留河南不便,不如遣歸故地。魏征當初的「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迂腐主張又被提了出來。貞觀十三年(639年)秋七月,太宗下詔,令右武侯大將軍、化州都督、懷化郡王李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可汗,並賜之鼓纛,令其返回突厥地。其他突厥人以及胡人在諸州安置者,並令渡河,還其舊部,俾世作藩屏,長保邊塞。
詔令發出後,突厥人害怕薛延陀,不肯出塞,太宗乃遣司農卿郭嗣本出使薛延陀,帶去太宗的璽書,書云:
頡利既敗,其部落鹹來歸化,我略其舊過,嘉其後善,待其達官如吾百僚、部落皆如吾百姓。中國貴尚禮義,不滅人國,前破突厥,止為頡利一人為百姓害,實不貪其土地,利其人畜,恆欲立為可汗,故置所降部落於河南,任其畜牧。今戶口蕃滋,吾心甚喜。既許立之,不可失信。秋中將遣突厥渡河,復其故國。爾薛延陀受冊在前,突厥受冊在後,後者為小,前者為大。爾在磧北,突厥在磧南,各守疆土,鎮撫部落。其逾分故相抄掠,我則發兵,各問其罪。
太宗的本意是警告薛延陀不要欺負突厥人。薛延陀滿口答應,並致書奉詔。太宗又撫慰了突厥人一番,命李思摩帥所部建牙於大磧之南。李思摩臨行前,太宗在齊政殿為之餞別。酒宴上,李思摩有留戀之意,抹著眼淚,奉觴上壽說:
「奴等破亡之餘,分為灰壤,願萬世子孫恆事陛下。」
太宗撫其背道:「你想來看朕時即來長安,平時要撫民以靜,安養生息,不要學頡利他們征戰不休。」
李思摩告辭走後,太宗對侍臣說:
「中國,根干也;四夷,枝葉也。割根干以奉枝葉,木安得滋榮!朕不用魏征言,幾致狼狽。」
其實結社率等人攻擊行宮,只是一個偶然事件,卻導致太宗對突厥人的不信任,令其遷回原地。為了進一步籠絡突厥人,以免將來出什麼亂子,太宗又封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泥熟為右賢王。其中阿史那忠是蘇尼失的兒子,太宗待之甚厚,妻以宗女。阿史那忠出塞後,常懷念在長安的生活,見了使者就泣淚如雨,請求入長安侍候皇帝。太宗念其心誠,詔許其返回長安。
貞觀中期,唐王朝已成為疆域空前遼闊的國家,太宗皇帝以「天至尊」、「天可汗」的稱號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四夷君主皆以和唐朝公主聯姻為榮,爭相遣使來長安求婚。
太宗對和親抱著開明的態度,也想借聯姻來穩住四夷,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太宗認為:「北狄風俗,多由內政,亦既生子,則我外孫,不侵中國,斷可知矣。以此而言,邊境足得三十年來無事。」貞觀十年(636年),突厥外羅可汗的次子阿史那社爾率部內附,太宗妻以皇妹南陽長公主,並委以軍職。到了貞觀十三年,吐谷渾可汗諾曷缽入朝請婚,太宗又妻以弘化公主。貞觀朝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和親,但影響最為深遠的當推唐朝與吐蕃的聯姻。吐蕃距長安有八千多里,國多霆、電、風、雹、積雪,山谷常冰,地有寒癘。其國王松贊干布能文能武,十五歲的時候就精通騎馬、射箭、擊劍,而且愛好民歌,善於寫詩。他即位後,打敗了叛亂的貴族,統一了吐蕃,並積極改革內政,在雪域高原享有很高的威望,鄰國羊同和羌族各部都服從他。
早在貞觀八年,渴慕唐風的松贊干布即遣使到長安,太宗乃派使者馮德遐前去安撫。松贊干布見到唐使後十分高興,又聽說突厥和吐谷渾都娶大唐公主,於是打定主意想娶個公主,便派使者隨馮德遐再度入朝,奉表求婚。
使者給太宗帶了許多禮物,又費盡口舌勸說太宗,但太宗以地僻路遠為由,不予允婚。使者沒能順利完成任務,怕不好交差,回吐蕃後,向松贊干布撒謊說:
「到了長安後,唐朝天子對我很好,我三說兩說,天子答應嫁公主於贊普,眼看公主就要到手了,哪知吐谷渾國王也到了長安,天子又不許咱們公主了,我懷疑吐谷渾王在中間挑撥離間。」
松贊干布聽了大怒,拔刀在手說:「吐谷渾王敢壞我贊普的好事,先滅了他再說!」
說幹就幹,松贊干布當即聯合羊同等國,組成聯軍攻打吐谷渾。聯軍來勢洶猛,吐谷渾支撐不住,逃到青海湖北岸,以避其鋒芒。松贊干布搶了吐谷渾許多人畜,意猶未盡,接著又攻破了黨項、白蘭羌等部,而後勒兵二十萬,入冠松州。
在大兵壓境的同時,松贊干布命使者拿著一副純金鎧甲,去長安索婚。松贊干布還放出話說:
「若公主不來,我還要領兵深入,不娶到公主誓不罷休。」
太宗不吃這一套,當即逐回其使者,且派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左領軍大將軍執矢思力為白道行軍大總管,率五萬精騎以擊吐蕃。唐軍來到松州後,侯君集馬不停蹄,安排夜襲吐蕃營。唐數萬騎兵突然一陣猛衝,松贊干布措手不及,被打得大敗,死傷數千人。
松贊干布稍稍退卻,還不死心,又交戰了幾次,均被勇猛善戰的侯君集打敗。眼看沒有什麼便宜占,吐蕃的大臣們請求回國,甚至以自殺相威脅,沒奈何,松贊干布乃引兵回國。
回國後,求婚心切的松贊干布遣使入唐謝罪,並一再請婚。太宗見其心誠,乃應允了下來。
松贊干布見太宗許婚,大喜過望,於是準備黃金五千兩,珍寶數百件等豐厚的聘禮,由最得力的宰相祿東贊為特使,前去長安迎婚。貞觀十四年(640年)祿東贊一行人來到長安。入朝拜見後,太宗見吐蕃人臉上塗著赭色,模樣不中看,想測其智力如何,於是叫人拿來一個有九曲孔道的明珠和一根極細極細的絲線,對祿東贊說:
「若能將絲線穿過九曲明珠,朕會嫁給汝主一個最聰明的公主。」祿東贊聽了很高興,忙接過絲線、明珠,小心翼翼穿將起來,但左穿右穿卻根本穿不過去,一是絲線太細太軟,再一個明珠上的孔道太小,九曲迴腸,根本難以穿過。這祿東贊不愧為有識之輩,靈機一動,叫人到殿外捉了只螞蟻,將絲線繫在螞蟻的腰上,而孔道的另一出口塗上蜂蜜,螞蟻聞著蜂蜜的甜香,很快就爬到對面去了,絲線也自然被帶了過去。
太宗見宰相尚且如此聰明,那國王也呆笨不到哪裡去,決定從宗室中挑一個最漂亮最聰慧的女兒嫁於吐蕃。
太宗又問了祿東贊一些問題,見其禮儀周全,對答如流,心下極為欣賞,說道:
「祿愛卿啊,朕封你為右衛大將軍,並把朕的親戚郎琊公主的外孫女段氏許配於你,你可滿意?」
祿東贊忙伏地叩頭,說道:「謝陛下封臣為大將軍,但將段氏許配於臣的事就算了。臣國內原自有婦,父母所聘,不可棄之。且贊普未得謁公主,陪臣安敢先娶?」
太宗見他如此說話,更加愛重,堅持將段氏許配於他。祿東贊見無法推辭,只好應承下來。
嫁一公主與吐蕃贊普一事已經敲定,但吐蕃地高路遠,萬里迢迢,太宗不會捨得讓自己的親女兒去的。他給宗室女排了排隊,決定將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兒雪雁由郡王改封為公主,以嫁吐蕃。雪雁姑娘聰穎過人,愛好詩書,而且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在宗室女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只是婚事一拖再拖,二十四歲了尚未嫁人。聽說皇上要她以公主的身份與土蕃和親,善於顧全大局的雪雁二話沒說,即承旨答應下來。
雪雁雖然是宗室女,但封文成公主後,對外宣稱是太宗的親女。太宗也比較心疼她遠嫁吐蕃,此一去不知何時回來,太宗特地留她過了新年,中間這兩個多月時間裡,太宗親自過問文成公主的隨從人員和陪嫁物品,除了公主必不可少的奶媽侍女外,隨行的人員還包括一支樂隊,一批文士、農技人員和工匠、廚役。陪嫁物品更是琳琅滿目,包羅萬象,有常用的金銀器皿、珠寶飾物、絹帛綢緞,有歷史、文學、曆法、醫藥等書籍,還有各類草木蔬菜種子以及幼苗,此外還有紙、筆、酒、碾磨、茶葉等生活、學習用品。文成公主從小信佛,太宗皇帝又特令專門備一輛香車,裝一尊釋迦牟尼的佛像,讓文成公主帶上。
一切準備就緒,祿東贊也等得心焦了,入朝晉見,要求盡快起程。太宗答應下來,命三日後起程,同時詔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到吐蕃。
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十五一大早,送親的隊伍就在皇宮排成長長的一列,王公貴族、朝中大臣都趕來相送。文成公主在後宮遍辭嬪妃後,又來到兩儀殿拜辭太宗。身著盛裝的文成公主在御階前叩下頭去,淚流不止,哽咽著對太宗說:
「女兒今日遠離長安,不能常侍膝前,望父皇善自珍攝,則兒臣雖遠行萬里,亦如長奉尊前。」
太宗亦覺傷感,點了點頭說:「吐蕃為化外之地,無文字、曆法,國人重鬼右巫、接手飲酒,以氈為盤。吾兒去後,要善待贊普,以自己的智慧影響吐蕃,改變吐蕃,鞏固我大唐與吐蕃的甥舅之誼。做得好了,你亦是吐蕃之國母,當受萬代之景仰。」
文成公主從小涉獵史書,明白其中的道理,再一次叩頭說道:「此去吐蕃,兒臣定不辜負父皇殷殷期望,定播我大唐之德威,望父皇常遣使臣入吐蕃,釋兒鄉思。」
「這個自然,我大唐是永遠不會忘記嫁出去的女兒的。」太宗說著,走下御座,親送文成公主至朱雀門外。
辟辟啪啪的鞭炮聲響起,紫宸殿的鐘聲「dangdang——」敲響,在悠揚的樂聲裡,送親隊伍緩緩起行,離開了皇宮,離開了長安城。在長安西鎬水橋邊,車駕止住步伐,文成公主走下金車玉輦,與送行的王親貴戚揮手告別。公主含著眼淚,望了一眼長安城,望了一眼鎬水堤旁即將抽芽的垂柳,望了一眼一望無際、這片最讓人熟悉的鄉土,她擦乾眼淚,毅然回頭上了車轎。送親的人員也各自上了車馬,車隊宛如一條長龍,沿著渭水旁的官道向西進發……
送親隊伍曉行夜宿,沿途經過了鳳翔、秦州、鄯州等地,越過無數座崇山峻嶺,一路風霜來到了吐谷渾的日月山。吐谷渾首領河源郡王諾曷缽和妻子大唐弘化公主提前趕到行館,為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並留送親隊伍在吐谷渾休息了半個月。文成公主沒事就和弘化公主在行館內長敘別情,談故鄉長安的風土人情,談未來的生活。青海湖畔旖旎的風光和弘化公主的熱情,讓文成公主的心情漸漸開朗起來,旅途的勞頓也為之消失。
時序已進入四月,氣候溫和,春暖花開,休整後的送親隊伍告別好客的吐谷渾人,繼續向高原進發。又經過艱苦的跋涉,送親隊伍來到水草豐盛,風景秀美的黃河源頭。前面不遠處是柏海,有數隊吐蕃輕騎已趕來迎接了。在前面領路的祿東贊拍馬過來,俯身向金車裡的文成公主奏道:
「贊普已率部出唐古拉山口,在前面柏海紮下營寨,迎候公主。」文成公主頷首表示知道了,車隊繼續前進,但公主的心卻變得不平靜起來。此處到底不是中原,滿眼看不到一處村莊,一間房屋,藍天接大漠,遠處是白雪皚皚的雪山,風雨雷電,氣候不定。寞落蕭條倒也罷了,但不知夫君贊普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否如祿東贊所說的那樣文韜武略,儀表堂堂……
文成公主正在思想間,但見前方一隊人馬打著旗旛,飛奔而來,人報:「吐蕃王駕到!」
車駕停住,江夏王李道宗按禮節首先迎了上去。松贊干布老遠就飛身下馬,急步走過來,見面後,雙方拱手行禮,經祿東贊一介紹,松贊干布一聽說對面是文成公主的叔父,二話沒說,即雙腿跪地向江夏王行了大禮。江夏王見贊普向他行了婿禮,大喜過望,他本來就是文成公主的生父。更可喜的是這贊普眉目爽朗,一表人材,舉手投足間,透露著一股英氣。江夏王心裡才一塊石頭落在地上,這松贊干布雖是化外之人,但畢竟是一國之君,也不辱沒我的知書達禮的女兒了。江夏王喜上眉梢,如不是因保密起見,江夏王真想親口叫贊普一聲「女婿」。
贊普給江夏王行過禮後,又獻上潔白的哈達,又獻上一碗酥油茶,江夏王一一接受。
「我的大唐公主呢?」松贊干布急切地問道。
入鄉隨俗,即將成婚的新娘也用不著掖掖藏藏了,江夏王到金車玉輦前把公主請了下來。
在二十多名年輕侍女的簇擁下,美麗端莊的文成公主鳳冠霞帔,一身盛裝,猶如一朵碩大的蓮花,盛開在遼闊的雪域高原上。看著唐朝公主及其隨從的華美盛裝,再看看自己人以氈為衣的模樣,一向心高氣傲的松贊干布有些愧沮,不覺中躬腰要給文成公主行禮——
「贊普不必多禮。」公主曼聲說道,同時輕輕地施了一禮。松贊干布見公主氣度文雅、端莊大方,舉止間透露著天朝大國的禮儀之美,不禁為之傾倒,重又恭請公主登上金車玉輦,大隊人馬合二為一,繼續前行。
到了吐蕃邊境柏海,贊普又親來迎接,江夏王護送文成公主的任務也算完了。在柏海休息兩天後,江夏王要率著護衛隊伍返回長安,臨別時他又叮囑了公主一番,父女倆才灑淚而別。文成公主以及送親副使則隨著松贊干布繼續向吐蕃國都邏些城進發。早在文成公主來之前,松贊干布就使人專門修了「入蕃大道」,並在沿途設立驛站,準備好馬匹、犛牛、飲水以及食物。但到了唐古拉山山口,仍然山路崎嶇,不宜車轎通行。
文成公主也非花瓶似的嬌小姐,她謝絕讓人抬著走,自願騎馬過山。松贊干布忙親自為公主選了一匹行走平穩的邏些良驥。公主的金車玉輦等其他車轎,則由吐蕃兵抬著過山。
文成公主換上一身幹練的戎裝,愈發顯得英姿颯爽,光彩照人。她熟練地跨上馬背,與松贊干布並轡而行。高原上的空氣雖然稀薄,還不時有罡風撲面吹過,但眼前氣勢雄偉的雪山,眉宇間透著英武之氣的贊普,還是讓公主心裡爽朗許多。作為大唐的友好使者,作為吐蕃一國之母,怎樣在吐蕃這塊土地上做出一番成就,是公主心裡考慮得最多的問題。
一路上翻過了雄偉的唐古拉山,跨過了激流翻滾的怒江,又沿著水平如境的拉薩河,在松贊干布的細心呵護下,文成公主的車駕來到了吐蕃首都邏些城。
這一天是藏歷四月十五日,邏些城好像沸騰了一般,數萬人湧上街頭狂歡。王宮前的廣場上更是載歌載舞,鼓樂齊鳴。藏族民眾以極其喜悅的心情和隆重的禮儀,迎接大唐文成公主的到來。這令人難忘的一天,後來成為藏族人民傳統的節日——沙喝達瓦節。在唐朝送親副使的主持下,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當天就舉行了空前盛大的婚禮。王宮前的一個高檯子上,展示著公主的陪嫁物品,有釋迦佛像,各類珍寶,金玉書櫥,三百六十卷經典,金鞍玉轡,各類金玉飾物,寶器,卜筮經典,識別善惡的明鑒,各種烹飪的食物,各種飲料,樹木,種子,獅子,雉,還包括營造與工技著作六十種,治四百零四種病的醫方,診斷法五種,醫療器械六種,醫學論著六種,以及綢帛,衣服等各類日常生活用品。吐蕃人都以激動的心情,驚訝地望著這些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唐朝物品。
一身婚禮盛裝的文成公主,在她的豪華儀仗隊的護送下,猶如日出東方,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她乘坐的敞篷的金車來到廣場上,下了車又踩著猩紅的地毯,來到王宮門前,將大唐太宗皇帝的冊書和一副金鞍玉轡親手交給松贊干布,松贊干布喜不自勝,連連拱手向東方遙拜。
按照吐蕃的規矩,應該是子比母貴,母拜於子。贊普的母親率眾家王親國戚走過來,剛想給公主下拜,被公主止住了。公主依照漢族的禮節恭敬地拜見了婆母,贊普的母親頓時喜得淚珠雙流,連連向眾人誇獎。
此時的廣場上也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黑壓壓觀禮的人群一齊給公主下拜。公主脫下自己華美的婚服,按吐蕃的風俗,將婚服撕成碎片,拋向人群,賜福給百姓。
這時廣場上的氣氛達到高潮,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松贊干布興奮不已,對母親和眾人說:
「我父我祖,均未有與上國通婚者,今我得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
盛大的婚禮過後,送親副使要返回長安覆命,松贊干布親自為之送行。他命人抬出一對金鵝敬獻唐王,此鵝為吐蕃國寶,高七尺,中空,每隻可儲酒三斛。松贊干布對送親副使說:
「大人此番回長安覆命,請代為向父皇請安。人言『歸國雁飛疾速,鵝猶雁也』,以此知我欲回長安拜見父皇心切。並請代請蠶種及造酒-紙墨之匠。」
送走送親副使,松贊干布開始為公主修建著名的布達拉宮。此宮在原宮的基礎上擴建,主樓共13層,高117米,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外牆塗以紅顏料,遠遠望去,富麗堂皇,紅光閃閃,猶如赤霞一片。
為了弘傳佛教,為吐蕃人祈福消災,文成公主決意建寺弘佛。她指揮從長安帶來的工匠,修築了大昭寺,並親手在寺前栽下柳樹。大昭寺飛簷重閣,極富中原建築風格,收藏了公主帶來的佛像、佛塔、經書以及大量的樂器。邏些城周圍的山原先沒有什麼正名,公主乃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
雍容華貴的文成公主並沒有呆在王宮裡享清福,她懷抱著羊羔,向牧民款款走來。她以漢醫藥為人治病,治癒病人無數,又拿出糧食,周濟生活艱難的牧民,漂泊無定的牧民淚眼相向,稱文成公主為「白度母(活菩薩)」。
公主還到田間地頭,拿出從長安帶來的穀物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當地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其中小麥不斷變種,成為藏族人喜愛的青稞。公主還帶人傳授先進的生產技術,造出先進的農具供人使用,雪域高原也第一次有了犁耕。
吐蕃人原來只用毛皮氈做衣料,公主來後,即使人養蠶繅絲,並和善於織帛的侍女一起,教當地人紡織。松贊干布也乾脆脫去他的氈裘,穿上公主親手做的唐裝。
在冶金、造紙、制陶、碾米、釀酒等方面,公主和她帶去的工匠也不遺餘力地向當地人傳授技術。至今日喀則的銅匠,仍以文成公主作為他們的祖師。原來藏民以手接飲酒,以氈為盤,捻-為碗,盛上羹酪,和碗一起吃掉。公主帶去的制陶制磁技術,改變了這種落後的習俗。吐蕃人習慣用赭色塗面,藉以驅邪避魔,既麻煩又不好看,公主表示厭惡,松贊干布立即下令禁止。隨公主來吐蕃的文士們也按公主的指示,成立學術機構,整理吐蕃的歷史文化,記錄贊普和大臣的談話。松贊干布也按公主的要求,派遣皇室貴族子弟入唐國學,學習《詩經》、《尚書》等。
文成公主以她慈悲的胸懷和淵博的才學,幫助吐蕃人民,極大地推動了吐蕃在經濟、文化方面發展。吐蕃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曆法、文字,在生活習俗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作為漢族人民的友好使者,文成公主也受到藏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太宗和親政策所促成的唐、蕃甥舅之誼,在漢藏人民友好歷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